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祖坛经(8)▪P2

  ..续本文上一页就是不起念的那个心,即心,当体即空的那一个放下的心,当体就是空性的,遍一切处的清净心,不起念头的那个心,即心。名慧,这样就遍布一切境界,那就是我们的智慧。【即佛乃定,】即佛乃定,前面要加四个字:【离一切相】就是佛,不能够真正的大定,所以即佛乃定,就是离一切相这就是佛,这就是定,你若是不离一切相,你就无法修行,不先离开一切相,即相离相,你于一切相起心动念,你就算修行无量劫都无法成佛,犹如煮沙成饭,沙非饭因,你用执著的因要归成正果,那是不绝对可能的事,心中必须没有贪、嗔、痴,没有恩怨、没有嫉妒,包括没有圣人的观念,没有我在修行的观念,所以《心经》说:【无智亦无得】也没有感觉我趋向涅槃,涅槃不可趋,因此离一切相即佛,这才是真正的大定。而世间人就是很奇怪,他就是被这个见覆盖,被这个见覆盖,在无始劫以来心地上的流程,他都夹带着一个我见,所以这是很难破除的东西,很难破除的东西,很难突破!他无形当中,他动不动就批评别人;无形当中、言谈当中,他就批评别人;无形当中、言谈当中,他就保护自己,论起别人来则是样样都错,总而言之就是不了解人家的状况是什么,所以就攻击、伤害,就自我保护。所以说太过于保护自己的人,变成不懂得保护自己。你说耶稣基督,他为什么这么伟大?你看!人家要钉死耶稣时,耶稣还原谅他,他说:主啊!你要原谅他们,因为他们不晓得他们在做什么。所以最后他被钉死了。所以愈想陷害别人的人,就愈显得恶劣,愈是别人陷害的人,就变得愈伟大,愈伟大!祖师大德个个都是被恶人追赶得走投无路,对不对?你看六祖,恶人要放火烧他,六祖也没说:有一天被我抓到,我就打死你!他也没有这样啊,有一天被我抓到,被我打死,经上并没有这样写啊,他顶多是逃跑而已,这种祖师,就是任凭他人怎么陷害,他也没有恨,他没有这个念头啊,他没有这种念头。所以我才说:我们人不必学祖师太多东西,你只要学这一句:没有恨,那就不得了了!没有恨、没有恨,我就是没有恨,你对我怎么样,我都没有恨,我做再大的牺牲,都没关系。对不对?所以这个即佛乃定,一定要先离一切相,而这个不能离一切相,由四个根本烦恼所产生,就是我见、我慢、我爱、我痴,我们人都是由这四种大根本烦恼而产生障碍。你为什么不能离一切相?因为我见,自己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为什么不能离一切相呢?因为我慢、骄傲、狂妄、自负啊。为什么不能离一切相呢?我爱,占有、拼命地占有,什么都是自己的。我痴,为什么?你不能离一切相,愚痴没有智慧,没有智慧,《金刚经》早就告诉你:【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但是也没听进去,整天都在诵《经刚经》也不晓得讲到那里去了?每天都在诵经,但是不会运用。所以我们人用功得很多,而真正用功得没有,你听清楚哦,用功的很多,而真正用功的没有,用功的很多,就是只会使蛮力、拼体力,就是著力于早课、晚课,一直拼命诵经,而真正用功的,真正在心地上下功夫的没有,心地为什么找不到?他也不晓得怎么用功啊,不懂啊!用功的很多,而真正用功的没有,因为不会用功,不知从何处下手?下面【定慧等等,】就是定与慧,这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定就是体,慧就是我们的妙用,就像灯光一样,灯光,有灯就有光,灯就有光,所以定慧是平等法。【意中清净。】我们的六识当中都转为清净心,你若【悟此法门,有汝习性,】这个要注意哦,这个习性,不是习气的意思,是过去所研究而修成的本性,叫做习性。悟此法门,你若是悟入这个无生法门,本性的法门,【由汝习性】,因为你过去就是一直研究啦,那么【用本无生,】为什么叫做无生呢?因为定是寂嘛,慧是照嘛,定慧均等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这个【寂】就是不生嘛,【照】就是不灭嘛,寂,一个人的心若是定,你就一切法不生,一个人若是有智慧,一切法不灭,因为清清楚楚,怎么能灭呢?智慧心就是我们本来的东西,所以它就能照一切天地万物,所以定慧均等叫做无生,定,能离一切相不执著。简单来说,定就是前念不生,慧就是后念不灭,定就是离一切相,就是定,成一切相就是慧,这是同样的意思。所以定就是寂,寂静的【寂】,慧就是照。所以定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就是我们所说的无生,虽然无生但是有妙用,因此寂就是不生,照就是不灭,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是无生。【双修是正。】就是要定慧双修。你看!【法海言下大悟,】我若是出生在六祖的时代,他也会写;【慧律言下大悟】同样会这么写,我就不用搞十几年了,我就不用搞这么久了,只可惜生不逢时,没办法!【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我们的心就是佛,离心无别佛,你好好的体会这句话好不好?心即是佛,简单来说,你起心动念就是决定你的一切,遇到天大地大的事情,我都告诉自己没有事,因缘和合,暂时发生的而已,暂时发生的而已,因缘和合,自性本空,本来无生,你看!就是心。我若是放不下,我一直执着、我一直想报仇,恨,这也是我们的心。所以你好好的体会这一句:即心元是佛,我们的心就能决定一切,心就是佛,这就是开关。一般人每天都在念: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大家都在念,但是不知道这句话是么意思啊,心就能解决你的一切,看你的心要浮现什么观念出来,你的心若是浮现善的观念即善,浮现恶的观念即恶。所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你若是浮现善念,你就是善。因此我们自己本身,都以清净心、以无所著的心、无住的心、离相的心,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不悟而自屈,你不悟到我们自己的本性,你自己屈辱了自己的佛性,自屈就是说自己屈辱你的佛性,侮辱你的本来的面目,你就是佛嘛,不悟而自屈,你自己屈辱了你自佛,这是自屈。你自己就是佛,为什么你不悟呢?以后不悟的人都要抓去撞墙:你为什么还不悟?你为什么还不悟?师父我悟到了!悟到什么?头上撞出一个包了!这种人就算撞死了,也拿他没办法,没办法!始终不能悟,悟门打死结了,没办法!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我知道定慧之因,这样我知道了。因为法海言下大悟,双修离诸物,双修就是定慧同时,没有戒、定、慧的次第,那是大乘人所修的,最上乘人修的,定慧同时存在。双修离诸物,离一切相的意思,诸物就是一切相。简单来说,总而言之,离一切相你就是佛,不执著一切相即是。再来,【僧法达。】所以法海、法达,这二个人都是我的徒弟,我取的名字六祖门人中也有。【洪洲人。】洪洲就是江西南昌县,洪洲就是今日的江西南昌县,江西南昌。【七岁出家。】很不得了!这跟星云大师一样,星云大师可能也是七岁就出家了,七岁就出家,我刚好多了二十年,二十七岁。【常诵法华经。】法达常常诵这个《法华经》,来顶礼六祖,【来礼祖师,】【头不至地。】为什么?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啊,头没有触地,只有像这样而已,并没有触地,【师诃曰:】六祖就呵责:【礼不投地,何如不礼?】你顶礼,你的头却不恭恭敬敬的五体投地,头不触地,你干脆不礼就好了嘛,不要顶礼就是了嘛。六祖讲话也很有意思,你看下面那一句:【汝心中必有一物。】你心中一定有一样东西,这一样东西就是让你置疑、让你放不下的东西,你心中一定有一种执著的意思,称为:你心中必有一物,你心中一定有执著一样东西,你顶礼时才会头不著地。【蕴习何事耶?】蕴就是积集,也就是说:过去你到底是从事什么事啊?为什么来顶礼时,你竟然头不触地,这样是什么意思呢?所以【蕴】就是从过去到现在,你累积一直在做些什么,【蕴】就是积集、累积。简单来说,蕴习什么,就是你一向过去到现在,你一向到底在做什么?你是从事什么工作啊?修何种行呢?【曰:念法华经以经三千部。】这个法达也很不简单,念《法华经》已经念三千部了,《法华经》是很大部的经典,要念三千部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一天若是念一部,三千部是很惊人的,以一天念一部《法华经》来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要将近八年的时间,八、九年的时间才念得完。但是念这么多遍也没有用,六祖一句话就楞住了!【师曰:汝若念至万部,】让你念一万遍的《法华经》【得其经意,不以为胜,】你若是念一万部《法华经》已经念一万部了,你若是得到《妙法莲华经》真正的意义、道理、妙义,但是自己也不会感觉很殊胜,有可殊胜的地方,不以为胜,没有拿这个作骄傲别人;没有拿这个当作是可以胜别人的念头,表示说我念一万遍,了解这个《妙法莲华经》的道理,而且不感觉赢过别人,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那么你就是跟我同行,你就是跟我一样,因为圣者是无我慢的。【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你现在:恃就是骄傲,你现在扛著,这个负就是恃,一个【心】再一个寺庙的【寺】,自恃,自己依靠自己,自恃有用,骄傲的意思。汝今负此事业,你现在等于是扛著一个担子,你诵《法华经》三千部,你本来是应该解脱的人,你竟然扛著这担三千部《妙法莲华经》的功德,自己一直负担著,为什么?你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啊。简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你若是感觉自己很了不起,你就是有负担,这样听懂了吗?六祖的意思就是说,你若是 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就是一种负担,自己觉得很行,就是一种负担,换现在的哲学名言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平凡、不厉害。都不知过,【都】就是一向,一直到今天,你都不知道你的过错是什么东西。【听吾偈曰:】【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礼本折慢幢,你能来顶礼一个人,这是不简单的,本来顶礼是要折服,折就是降伏,…

《六祖坛经(8)》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六祖坛经(9)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