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祖坛经(7)▪P2

  ..续本文上一页嘴上自称明心见性,可是遇到境界,事事都起心动念。难调难伏。【念上便起邪见,】因为念念都产生执著,执著就产生落入主观,主观就对立,就变成邪见了,与空不相应,【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邪见故。【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善知识!无者无何物?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二相就是没有对立,什么叫无二相?无善恶相,我们平时看到善人就称赞,看到恶人我们就很气愤,疾恶如仇,这就是对立,人、我、是、非,二相,这就是二相,人、我,完成了佛道就是无二相,不二相就是不二法门,空跟有一体的,你也不必排斥恶的境界,你只要稳住你的心态,恶境自然没有,所以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 无诸尘劳之心就是没有妄想心,【念者,念真如本性,】所以这句话简单来说,真如本性也是有念,师父刚才就告诉诸位,念真如本性,为什么念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本来就是有作用啊,你把那个念当做清净的作用,那就对了,真如本性就是有清净的作用,你说要念也对,你说无念也对,念跟无念,所以师父上次就说过,若明心见性者,讲念跟无念都是明心见性,如果不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人,讲念跟无念都是迷糊,都是执著,都是无明,什么叫念,什么叫无念都搞不清楚,因为明心见性是如实知、如实见的东西,不是透过语言的东西,所以说智者念跟无念都是大智慧的人,你怎么讲都对。而愚痴的人,没有明心见性的人,你讲念,讲无念,讲真如本性,讲明心见性,统统不知道,搞不清楚,真如就是念之体,念就是真如的作用,这个要划起来,【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划到这里。【真如自性起念,】所以我才告诉诸位,真如本性起念,就是清净的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真如有本性的东西,【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鼻舌当时即坏。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意思就是说,本性不离六根,六根当中若会运用本性,见有见性,闻有闻性,平等心、智慧心产生,六根不污染六尘,就是这样,本性时常在作用。什么是本性?现在说话的就是,现在在吃饭的就是本性,现在在睡觉的就是本性,行住坐卧都是本来面目的东西,所以说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然有见闻觉知,但是不要污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能善分别,善分别就是用清净念头,虽分别而不作分别想,名叫做善分别,虽然有分别心,但是他确实是无分别,虽分别而不作分别想,善分别就是妙有现前,一切妙有分别诸法相,但是对中道、理性、第一义谛的中庸,第一义谛就是我们的本性,第一义,就是不可思议的中道,不可思议的明心见性的境界,于第一谛而不动。意思就是说,虽然我们的心分别千万种诸法,但是诸法当下就是空性的空性的东西是不离一切有,一切有当下就是空,所以是空有圆融的东西,所以不即不离,即心即佛。

  教授坐禅第四,一般人对坐禅都搞不清楚状况,认为说,盘起双腿,老是静坐着才称为坐禅。来,我们现在来看六祖教我们如何坐禅!【教授坐禅第四】【师示众云:】六祖开示大众:【善知识!何名坐禅?】你若是说,摆得出坐禅姿势的人,才能开悟、才算是修行,那么双腿粗大,体重七、八十公斤的人,双腿根本盘不起来,那想要明心见性就永远没有机会了,像沈殿霞这种体型的人怎么有机会会开悟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沈殿霞看起来比我还胖,双腿粗大的人根本无法盘坐,那么你要叫他如何明心见性呢?所以坐禅的定义不是这样,下面注意看!【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你看六祖所说的坐禅,根一般所说的盘起双腿的坐禅完全不同,什么叫做坐禅?外于一切善境与恶境心不起动念,这才是真正是【坐】,坐者不动,如如不动叫做【坐】,是名真坐,不是盘起双腿摆好姿势就称为坐。心如如不动,不随一切善恶境界而转,这才真正称为坐。内见自性不动,于内看到自己清净的本性不动,名叫做禅,你若是心动,你就不名坐禅。【善知识!何名禅定?】什么叫做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这个一针见血!外在一切事相,你眼睛所见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攀缘的境界,完全不被它影响,那么你就不需要找善知识了,善知识就是你。内不乱,此名为定,内不乱,这就叫做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你执著这个相,当然你的内心就乱。像我们有一次,忏公有个徒弟叫做彻因,骑着机车从水里到台中,在途中被车子撞死了,出事后被送进了医院,我赶去看他,我去见他最后一面,我跟体慧师一起去看他,送到医院时已经装上助呼器了。这些比丘大家都没有碰到过这种事,同为比丘,现在他被车子撞死了。那是因为心立法师在路上看到车祸时心想:被撞的这个人很像彻因。结果一看,还真的是彻因。他是坐公路局客运车经过,看到彻因连人带机车被撞到在路边,就赶紧把他送医院,是心立法师在路上看到的。送到医院时,所以的法师都去看他,结果还是没有办法,已经装上助呼器在急救了。打电话给忏公,希望他赶紧下山来。忏公说:医生若是宣布没救才能推出来,不然不能动他,要急救到没救了为止,否则不能把他推出来,但是现在又急着要助念,忏公不准!一定要急救到没希望了才允许推出来。他完全如如不动。从晚上就开始打电话给他,接着往生之后,已经搬运到太平间了,我一直为他助念……他的业障也算是很重,被撞得全身血淋淋的,我就帮他擦干净,死后开始引来一大堆蚂蚁,蚂蚁全来了,爬满了整个身体上,在送进急救室时,身上连一件衣服也没有穿,我在想,彻因的业障也时很重。听说他家里是经营鱼场,饲养鱼苗的,你们当中,若是有人在饲养鱼苗,回去干紧把它结束掉,捕鱼的也一样。我就在医院为他助念,忏公很沉稳,他也不会紧张,就是这样慢慢的,人死了就死了嘛,他就慢慢的来,慢慢的来,他照常拜他的佛,修他的行。因为人往生了嘛,紧张也没有用,他完全不被外境所转,完全没有关系。以后我的徒弟死的时候,打电话给我的话,我也是这样,不要紧,死了就死了嘛,我也不用为他们烦恼了。忏公都这样如如不动了,我们也要默默的学,打电话来说人死了,死了就死了嘛,我就为他加持,其余的也没有办法。所以禅定的工夫也是要靠长时间修行。不然我们遇到有人死亡时,往往会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怎么办?【外若离相,心即不乱。】外若离相,心当然就不乱。【本性自净自定。】我们的本性本来清净,本来就是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被境界扰乱即乱。【若见境界心不乱者,是真定也。】所以我告诉诸位,境界没有好坏,境界本无好坏。为什么我们见到总统,我们就会拍马屁呢?或是看到妓女我们就看不起她,看到残障的人,我们就看不起他,要我都不会这样。任何人都一样,男人、女人都一样,只要你不扰乱我就好了,完全一样。所以这才真正是定。【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这才是真正的禅定,所以要注意看,六祖所说的禅定是什么定义。【《净名经》云:即是豁然,还得本心。】《净名经》就是《维摩诘经》。即是豁然,豁然就是开通,一下子他就开悟,还得本心,得到他本来得面目。还得本心就是恢复,就是恢复到本来的面目。原来是我们本来具足的东西。【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清净。【善知识!于念念重自见本性清净,】 看到自己的本性清净。你若是不著一切相,就是你本来的东西,你说来说去,也是不能离开本性。【自修自行,自成佛道。】还是说一个【自】。【然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不著心,【亦不著净,】也不能执著有一个清净,因为心跟净都是一个念头、一种观念,【亦不是不动。】也不能说是不动,若是不动,就像死人一样了。【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是说著清净的本性,我们的本性本来清净,不是执著它才产生清净。意思就是说,你不必造作,【若言著净,】认为还有一个清净心可以执著,不必!镜子本来就会反光,你不必叫它反光,它就会反光。这样你了解意思了吗?镜子本来就有这个能力反光了,不必告诉它:反光吧,反光吧!增加一层力量。所以说,若言著净就是说,希望加一层力量使它清净,叫做无明,这就变成无明了。它本来就是清净的东西,它怎么需要任你的造作呢?不需要,无功用行嘛,本来就是清净的东西,不要加一层力量。【人性本净。】我们人的本性本来清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我们的本性自然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净妄,【清净】又变成一个妄的分别心,这个妄就是说,加一层分别心于净,就变成虚妄的东西。再说一遍,起心著净,你若是起心动念,说有一个清净心让我们执著,那么就变成净妄,清净里面变成产生一种虚妄的分别,又变成无明,卡死在里面。【妄无处所,】虚妄是无处所的东西,【著者是妄。】你若是有执著才是虚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变成有形相的东西。【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你认为有一个清净的心可修,你认为有一个清净的本性可以执著,错了!但放下。简单来说,扫除乌云自然见日,扫除乌云不必讲见日,乌云就如同我们的妄想,你只要放下这个妄想,不必追求,也不能追求清净的本性,你若是有求,就变成虚妄的东西。【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什么叫做如如不动?【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什么叫做不动?你只要在见一切人时,不会去见一切人的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所以我上次,一开始还为演…

《六祖坛经(7)》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六祖坛经(8)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