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取代,電腦網絡是當今社會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主要途徑,電子網絡教學已經得到普遍應用。而在佛教教育這一領域,電腦網絡的作用還沒有很好的得到發揮,還沒有廣泛地應用到教學中去。想要辦成具有時代性的佛教院校,必須要加強網絡的建設,利用網絡這一高科技,建立網絡圖書館,爲教學與研究提供更多的知識與信息;通過網絡教學來補充師資的不足等等。
中國佛教的僧伽教育目前雖然存在著很多問題,但這些問題都是在前進的道路上出現的。無論什麼教育,永遠都不會沒有問題的時候,關鍵的是我們怎樣去發現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我想,只要佛教界上下同心協力形成共識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一定會逐步地改善和提高佛教僧伽教育目前所面臨的不足。
我們已經進入新的世紀,在多元化的社會,新的科學文化突飛猛進,給佛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辦好佛教教育以促進佛教各項事業的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任務。可喜的是,中國佛教進入新的世紀不久,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中國佛教協會成立了新的領導班子,爲未來的佛教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加強五項建設的計劃中,把“培養僧才”的佛學院建設,作爲最緊迫最重要的任務。提出“要高度重視佛教教育工作,加大教育基金的投入,大力培養合格僧才。在繼續認真貫徹執行《全國漢語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談會紀要》的基礎上,加強各級佛學院的建設,提高僧人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改變目前一部分佛學院名不副實、教學管理不規範的狀況,統一規劃培養新世紀人才工程,製定既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的規範措施,逐步完善教育體系……佛教教育的工作重點是要加強佛教院校教育,采取切實措施搞好中國佛學院和地方佛教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盡快製定、編寫出統一教學大綱和教材。同時,各級佛協、各地寺院要在實際工作中大膽起用人才,使其在工作鍛煉中成長。應建立健全佛教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機製,建立人才庫和人才體系。佛教教育體系除院校教育外,還要加強寺院教育、居士教育、開辦多種形式的培訓班和進修班。隨著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佛教教育應逐步開展函授教學、電化教學、網絡教學以及同社會大學相結合的代培教育”。顯然,佛教教育事業的重要性,已經引起新一屆領導班子的高度重視,並且正在逐步地進行這項工作的開展,給中國佛教教育事業帶來了新的曙光。
目前,我國佛教正處在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曆史性關頭,需要加強建設的各項事業千頭萬緒,需要大量的合格僧才來承擔時代賦予的曆史使命,所以辦好佛教教育,有計劃地培養和造就新一代的僧伽,是刻不容緩的頭等大事。
在原有的基礎上,如何更有效地辦好佛教僧伽教育,培養和造就新世紀佛教的主力軍呢?以下本人略敘幾點意見,求教于諸位大德。
首先,應該要明確辦學方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作爲培養僧才的佛教院校,一定要確定好培養什麼樣的人才的基本方向爲前提,然後才能沿著這個方向指定教學大綱,開設具體的課程,沿著這個目標去開展各項工作。並且要不斷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克服狹小陳舊的辦學觀念,引進海內外佛教院校先進的管理辦法,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力求做到名與實相符的佛教院校。
其次,建立佛教教育管理機構。在中國佛教協會應專門建立一個具有權威性的佛教教育管理機構,全面統籌和管理各級佛學院。重點辦好幾所規模大、實力強、有特色、有專長的佛教院校。根據初中高叁級佛教院校不同層次,明確各級佛學院的辦學宗旨和方向,負責統一招生,製訂教學大綱,統一編寫規範的教材。自上而下形成一套有規範的教育體系,使之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徹底改變底水准的重複。
再次,籌集教育基金,加大辦學經費的投入。經費短缺給目前佛教辦學帶來很大的困難。常說“巧媳婦難做無米之吹”,由于經費緊缺,使各項的工作無法全面展開。因此佛教相關部門,應專門設立佛教教育基金,統籌辦學經費,呼籲全國佛教個大寺院和佛教團體,積極捐資,號召全國佛教界來關心重視和支持佛教教育。有了經費才能改善辦學條件,築巢引鳳才能引進和穩定高級的師資隊伍。
有了以上叁個方面的保證,再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教材和網絡的建設,以及各科課程的合理設置。然後正確處理學風與道風、傳統與現代、學術與信仰等各種關系。
佛教僧伽教育是一項既長遠又艱巨的事業,“百年樹人”非一朝一日的工夫。回顧數十年的辦學經驗告訴我們,佛教僧伽教育是爲未來佛教奠定基礎,未來佛教的前景如何,取決于現在的僧伽教育辦得好不好。爲了佛教的未來,目前雖然存在著種種苦難,但佛教的僧伽教育還是要勇往直前的辦下去。
今天在這裏積聚了兩岸佛教界的各方從事佛教教育的大德,和關心佛教教育的各位佛教居士學者,在這裏討論兩岸未來佛教教育這一主題,關心兩岸未來佛教的走向,我覺得很契時機。大陸人民和臺灣人民同文同種;大陸佛教也與臺灣佛教同根同源,一脈相承。臺灣有很多佛學院,積累了不少辦學經驗和先進的管理辦法,值得大陸借鑒。大陸的佛教教育相對來說,起步得比較晚,但大陸的佛教教育有豐富的資源和潛力,前景非常廣闊,兩岸之間的互補性很多。希望能以這次座談會爲契機,加強以後各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以促進兩岸佛教事業的共同發展。
展望二十一世紀的佛教教育任重道遠,但只要兩岸佛教界能夠共同關心佛教的前途,重視佛教的教育事業,立足于現在,著眼于未來,群策群力,中國佛教教育花朵,一定會開遍海峽兩岸,並且光彩照人。
《二十一世紀佛教教育的展望(向學法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