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年能夠做到的,只要社會有此要求,現在的青少年也一定能做到,關鍵是教育、引導、鼓勵。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提倡性道德,旗幟鮮明地反對性自由,名正言順地以確切的語言和肯定的語氣告訴社會成員,特別是告訴青少年,應該做到不要有婚前或婚外性行爲,而不是模棱兩可地說應避免婚前或婚外性行爲。
性道德教育必須以科學道理否定性自由。性自由只是動物生殖本能非理性表現的曆史重演,而不是今人創造的新觀念或新的生活方式。自從生命出現有性繁殖,性便是自由的,絕大多數動物物種是這樣,原始人類也是這樣。性,作爲動物的主要生物學性狀,這種自多少億年前起就植根于人類祖先基因的非理性生殖本能極爲穩定,不是幾千年的文明進程所能輕易改變或削弱的。基因不改變,非理性的原始生殖本能沖動也不會改變。人類遺傳基因的變異極爲緩慢,而人類文明的發展則相當迅速。人類行爲必須適應並且符合社會的文明進程,然而基因變異沒有可能與社會發展的速度同步,克服這一矛盾的惟一途徑是以社會規範來約束受本能支配的原始非理性行爲。人類在擺脫原始野蠻的無序狀態、建立有序的文明社會的曆史行程中,不可能不通過社會規範對包括性在內的各種無序的原始本能行爲加以必要約束,否則文明就難以向前發展。性道德就是在這一漫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青少年的性教育包括性生理知識教育和性道德教育。任何有利于人類生存發展的道德,實際上都是對有害于人類社會生活的無節製本能行爲的約束,性道德也不例外。人類實行群體的社會生活,爲了整體的生存發展,必然要求每個個體的行爲都符合一定的社會規範,以維護群體的穩定和繁榮。這就決定了人類社會必須建立在個體和群體行爲都受到必要約束的基礎之上,其中對性行爲的約束更是極爲重要的一個方面,以至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曆史上形成的對性行爲的社會約束,就不會有今天的文明人類。這就是爲什麼在互相隔離的地理環境中獨立發展起來的不同文明民族,雖然各自的文化和曆史背景差別很大,然而卻都形成了十分相似的性道德觀念的真正原因。現在不少地方只講性生理知識,不講性道德教育。而許多少男少女受西方“性解放”的影響,不在乎天長地久,只要一朝擁有,性行爲隨便,這不僅不利于青少年的身體健康,也不利于他們的道德和人格培養。特別是現在我國已進入了艾滋病的流行期,幼稚而又不負責任的婚前性行爲,有可能使青少年成爲性病和艾滋病的主要危害對象。加強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提高性道德自律的方法
青少年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出現很大變化。色情遊戲對青少年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行爲和人格兩個方面,在色情遊戲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將會受到嚴重的損害,這對青少年樹立社會責任感、正確的審美觀是不利的。如果在青少年時期受到色情遊戲的誘惑,青少年對與異性的交往、人生的看法都容易向畸形方向發展。我們應教育青少年自覺遵從性道德,對人生負責,對未來負責,對社會負責,引導青少年從以下幾方面提高性道德自律:
第一,要立志願。沒有強烈的志願,隨波逐流,“順其自然”,不可能成功。現今網絡科技發達,很多淫穢視頻、圖片在網絡上流傳,青少年應該立志從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不觀看,也不傳播任何淫穢視頻、圖片。對青少年進行性道德教育,要向他們灌輸:婚前性行爲屬于“邪淫”行爲;否定非婚姻性行爲,堅持性和婚姻統一的傳統性道德觀念。
第二,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戀愛觀。不要經常去考慮與性有關的問題,不要閱讀色情書刊,要開展有益的文體活動,建立有規律的生活製度,盡量分散對性問題的注意力,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培養堅定的意志與毅力。
第叁,要樹立道德責任感。在現實生活裏,許多少男少女因爲發生婚前性關系而後悔自責;一些少女意外懷孕後痛不欲生;還有因爲兩人關系變化導致殺人或自毀。不成熟的性關系,可能會改變青少年整個的人生。因此,青少年對自己的性行爲不能漫不經心,要慎做出符合自己和對方利益的決定。面臨性關系,我們有兩種選擇,一是靠直覺或沖動,期待瞬間的快樂;二是靠理性思索和道德自律,不圖一時之樂。而後一種選擇也許不是我們所喜歡的,但卻是對自己和別人負責任的。因此,不管別人怎樣做,應該有堅定的信念支撐自己。
第四,要注意慎獨。所謂慎獨,是指人們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範行動,而不做任何有違道德和法律之事。“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一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不能慎獨者,主要是自身修養不夠,“自心”不淨,“內功”不紮實。所以要做到慎獨,關鍵要在“內功”上下功夫,要鍛煉自控能力。非禮勿視,不看不聽不想不說有色情內容的書刊畫報和錄像等。青少年應努力做到古人說的“非禮莫視,非禮莫看,非禮勿想,非禮勿說”。把精力用在學習、工作和鍛煉身體上。
第五,要勇于改過。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從古到今,全無過錯者稀少,故古人不以無過爲美。所以古來大德賢人,皆稱能改惡從善者爲賢德之人。青少年過去違反了性道德,從今往後要痛下決心改正,必能獲得幸福快樂人生。
四、結語
佛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叁根支柱之一。繼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自當包括佛教文化。佛教文化在我國存在了近兩千年,博大精深,其真理性的內容已被愈來愈多的人所認同、接納。戒律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佛教的“不邪淫”戒對于青少年增強性道德自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佛教的“不邪淫”戒與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黃小平)》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