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的“不邪淫”戒与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黄小平)▪P2

  ..续本文上一页年能够做到的,只要社会有此要求,现在的青少年也一定能做到,关键是教育、引导、鼓励。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提倡性道德,旗帜鲜明地反对性自由,名正言顺地以确切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告诉社会成员,特别是告诉青少年,应该做到不要有婚前或婚外性行为,而不是模棱两可地说应避免婚前或婚外性行为。

   性道德教育必须以科学道理否定性自由。性自由只是动物生殖本能非理性表现的历史重演,而不是今人创造的新观念或新的生活方式。自从生命出现有性繁殖,性便是自由的,绝大多数动物物种是这样,原始人类也是这样。性,作为动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这种自多少亿年前起就植根于人类祖先基因的非理性生殖本能极为稳定,不是几千年的文明进程所能轻易改变或削弱的。基因不改变,非理性的原始生殖本能冲动也不会改变。人类遗传基因的变异极为缓慢,而人类文明的发展则相当迅速。人类行为必须适应并且符合社会的文明进程,然而基因变异没有可能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同步,克服这一矛盾的惟一途径是以社会规范来约束受本能支配的原始非理性行为。人类在摆脱原始野蛮的无序状态、建立有序的文明社会的历史行程中,不可能不通过社会规范对包括性在内的各种无序的原始本能行为加以必要约束,否则文明就难以向前发展。性道德就是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青少年的性教育包括性生理知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任何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道德,实际上都是对有害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无节制本能行为的约束,性道德也不例外。人类实行群体的社会生活,为了整体的生存发展,必然要求每个个体的行为都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以维护群体的稳定和繁荣。这就决定了人类社会必须建立在个体和群体行为都受到必要约束的基础之上,其中对性行为的约束更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以至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历史上形成的对性行为的社会约束,就不会有今天的文明人类。这就是为什么在互相隔离的地理环境中独立发展起来的不同文明民族,虽然各自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差别很大,然而却都形成了十分相似的性道德观念的真正原因。现在不少地方只讲性生理知识,不讲性道德教育。而许多少男少女受西方“性解放”的影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一朝拥有,性行为随便,这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他们的道德和人格培养。特别是现在我国已进入了艾滋病的流行期,幼稚而又不负责任的婚前性行为,有可能使青少年成为性病和艾滋病的主要危害对象。加强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提高性道德自律的方法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出现很大变化。色情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行为和人格两个方面,在色情游戏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将会受到严重的损害,这对青少年树立社会责任感、正确的审美观是不利的。如果在青少年时期受到色情游戏的诱惑,青少年对与异性的交往、人生的看法都容易向畸形方向发展。我们应教育青少年自觉遵从性道德,对人生负责,对未来负责,对社会负责,引导青少年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性道德自律:

   第一,要立志愿。没有强烈的志愿,随波逐流,“顺其自然”,不可能成功。现今网络科技发达,很多淫秽视频、图片在网络上流传,青少年应该立志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不观看,也不传播任何淫秽视频、图片。对青少年进行性道德教育,要向他们灌输:婚前性行为属于“邪淫”行为;否定非婚姻性行为,坚持性和婚姻统一的传统性道德观念。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恋爱观。不要经常去考虑与性有关的问题,不要阅读色情书刊,要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尽量分散对性问题的注意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培养坚定的意志与毅力。

   第三,要树立道德责任感。在现实生活里,许多少男少女因为发生婚前性关系而后悔自责;一些少女意外怀孕后痛不欲生;还有因为两人关系变化导致杀人或自毁。不成熟的性关系,可能会改变青少年整个的人生。因此,青少年对自己的性行为不能漫不经心,要慎做出符合自己和对方利益的决定。面临性关系,我们有两种选择,一是靠直觉或冲动,期待瞬间的快乐;二是靠理性思索和道德自律,不图一时之乐。而后一种选择也许不是我们所喜欢的,但却是对自己和别人负责任的。因此,不管别人怎样做,应该有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

   第四,要注意慎独。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和法律之事。“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不能慎独者,主要是自身修养不够,“自心”不净,“内功”不扎实。所以要做到慎独,关键要在“内功”上下功夫,要锻炼自控能力。非礼勿视,不看不听不想不说有色情内容的书刊画报和录像等。青少年应努力做到古人说的“非礼莫视,非礼莫看,非礼勿想,非礼勿说”。把精力用在学习、工作和锻炼身体上。

   第五,要勇于改过。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从古到今,全无过错者稀少,故古人不以无过为美。所以古来大德贤人,皆称能改恶从善者为贤德之人。青少年过去违反了性道德,从今往后要痛下决心改正,必能获得幸福快乐人生。

   四、结语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根支柱之一。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当包括佛教文化。佛教文化在我国存在了近两千年,博大精深,其真理性的内容已被愈来愈多的人所认同、接纳。戒律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佛教的“不邪淫”戒对于青少年增强性道德自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佛教的“不邪淫”戒与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黄小平)》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