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僧尼3800人,其中僧3000人,尼800人。據僧尼教育狀統計,初中文化程度的僧人占60%以上(表3),這是文化課在佛教學院課程中占很重比率的主要原因。
表3:江蘇僧尼教育狀況統計表
小學
| 10-12%
|
初中
| 50%
|
高中(含初級佛學院)
| 30%
|
大專以上(含高級佛學院)
| 8-10%
|
其次,外語教學越來越受重視,尤其是英語,幾乎成了不少佛學院的必修課。這說明,佛教界已意識到外文在國際交流中的重要性。我們也高興地看到,有六所佛學院開始重視對原典語言的學習,其中開設梵文的佛學院有:戒幢佛學研究所、湛山佛學院、江西佛學院(男衆部)、武昌佛學院(女衆部)、雲門佛學院(女衆部)和廣東雲門佛學院(男衆部),開設巴利文的有戒幢佛學研究所和江西佛學院(男衆部)。這種現象不僅表明中國佛教界開始重視原始經典的學習,而且也讓我們見到了中國佛教與國際佛學研究接軌的曙光。當然,當今國際佛學研究者對藏文資料的研究越來越重視,我們本有學習、研究藏文資料的得天獨厚的條件,但至今沒有一所漢地佛學院開設藏文課,實是憾事。
在通識教育教育方面也有49門課,重慶佛學院、廣東尼衆佛學院、空林佛學院和江蘇尼衆佛學院已開始涉及宗教學概論及介紹其它宗教的課程,這是一個可喜的發展趨向。
灌輸佛教知識,是佛學院課程的重點,如表4所示,佛學院重視佛學基礎課程、佛教史、佛學概論與導讀、八宗的學習,至于因明課,目前只有戒幢佛學研究所、四川尼衆佛學院、重慶佛學院、廣東尼衆佛學院和曹溪佛學院開設,而對學佛學的人來說,邏輯方面的訓練是不可缺少的,應加強這方面的教學與研究。
相對而言,南傳佛教課程被越來越多的佛學院所重視,而至今除了陝西法門寺佛學院有一門“俱舍論頌疏”課外,部派佛教課程並未進入各佛學院的課程安排中。事實上,部派佛教是連接早期佛教和中國大乘佛教的橋梁,對我們理解佛教的教理教義、信仰修持起著承先啓後的作用,理應重視。
表4: 佛教知識課程一覽表(共有1509門課)
質性
| 類型
| 課程種類
| 課程總數
|
知識灌輸1466門77.85%
| 佛學基礎課程
|
| 208
|
佛教史
|
| 96
| |
佛學概論與導讀
|
| 20
| |
八宗
|
| 811
| |
其它大乘經典
|
| 39
| |
因明學
|
| 16
| |
南傳佛教
|
| 23
| |
部派佛教
|
| 2
| |
文獻學
|
| 10
| |
知識的應用43門,2.28%
| 佛教急需的專業知識
| 管理學(8)
| 14
|
財會(2)
| |||
公共關系學(1)
| |||
文秘學(3)
| |||
社會急需的職業知識
| 弘法(5)
| 29
| |
倫理道德(2)
| |||
教育學(5)
| |||
心理學(12)
| |||
社會學(1)
| |||
醫方明(4)
|
由上表可見,在1509門佛教知識的課程中, 佛教知識的灌輸課程有1466門,占總課程的77.85%,而佛教知識應用的課程只有43門, 占總課程的2.28%.由此可見,各佛學院偏重于佛教知識的灌輸,在生活中能夠被立即用來實踐的實用課程嚴重短缺,…
《漢地佛教院校課程設置調研報告(淨因、張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