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漢地佛教院校課程設置調研報告(淨因、張琪)▪P4

  ..續本文上一頁而知識的應用一直是佛教教育極爲重視的內容,應當培養佛教急需的專業人才、社會急需的職業人才。就佛教自身的發展而言,出家人在實際生活中應當具備以下一種或多種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管理、財務、人事、文秘、公關、圖書與檔案管理、園林、文物、佛教藝術、寺院規劃、設計、建設等。就社會需要而言,出家人必須具備心靈輔導、減壓、調解各種問題等的專業知識。這些內容應在不久的將來成爲佛教學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

  

2.3體育

  

在聖嚴法師培養僧才的目標中,健康被列爲第二,在學問之前。可見佛教界老前輩十分重視體育鍛煉,使學僧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

  

表5:體育課程一覽表

  

分類

  

課程總數

  

衛生學

  

2

  

個人衛生

  

2

  

講座自修

  

1

  

體育

  

16

  

太極拳

  

1

  

  

  

2.4群育

  

群育是培養人“處群”與“合群”的教育,它將人的發展作爲目的,強調個人發展離不開群體,以及在個性健全發展的基礎之上發展群性,促進個性與群性和諧發展。[6]佛教中四攝、六度中都含有群育的成份,應加以挖掘。

  

表 6: 群育課程一覽表

  

分類

  

課程總數

  

勞動

  

11

  

出坡

  

6

  

實習

  

1

  

參訪

  

1

  

班會

  

4

  

由此表可見,佛學院群育課程主要還是集中在勞動、出坡、實習、參訪、班會等較原始的活動上,今後應開發衆多的群育課程,使得學僧在參與推行各項課外活動時,能高度發揮群策群力的組織及領導才能,繼而發展出高度的自信,鍛煉勇于承擔責任的精神。

  

2.5美育

   美育的內涵通常比字面意義寬泛得多,它通過文學、書法、繪畫、音樂、舞蹈欣賞等各類藝術,培養和樹立一個超越的審美人生態度,使人的生命、人格、心靈擺脫理性追求的片面性,趨向于秩序與和諧,從而使得個體的感性與理性,目的性與規律性協調一致。在各佛學院課程中,美育課已有103門,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

  

表7:美育課程一覽表

  

分類

  

課程總數

  

傳統文化

  

14

  

文學

  

14

  

藝術

  

75

  

  

通過漢地佛教院校課程設置的分析,至少可以說明如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五育(德、智、體、群、美)是當今教育界公認的培養全面發展的跨世紀人才的總教育目標,這對培養合格的僧才也同樣適用。第二,從五育的教育理念出發,道心、修持、求知、學術研究等都是僧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佛學院在這些方面的發展依然不足。若以強調其中某一方面的教育而否定其它方面的教育功能,將有違教育規律。第叁,社會教育模式成功地培養了大批社會急需的專業人才,積累了極其豐富的培養專業人才的經驗,尤其在平衡「教學」、「研究」與「社會服務」叁者之間的關系上擁有十分豐富的資源,這爲推動佛教教育的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對引導佛教教育走向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無疑具有極大的借鑒作用。

  

  

附錄1:全國被調研的佛教院校一覽表(61所)

  

1、漢傳佛教院校 (51)

  

中國佛學院

  

華林佛學院

  

四川尼衆佛學院

  

寒山書院

  

戒幢佛學研究所

  

江蘇省尼衆佛學院

  

《漢地佛教院校課程設置調研報告(淨因、張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