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汉地佛教院校课程设置调研报告(净因、张琪)▪P4

  ..续本文上一页而知识的应用一直是佛教教育极为重视的内容,应当培养佛教急需的专业人才、社会急需的职业人才。就佛教自身的发展而言,出家人在实际生活中应当具备以下一种或多种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管理、财务、人事、文秘、公关、图书与档案管理、园林、文物、佛教艺术、寺院规划、设计、建设等。就社会需要而言,出家人必须具备心灵辅导、减压、调解各种问题等的专业知识。这些内容应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佛教学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

  

2.3体育

  

在圣严法师培养僧才的目标中,健康被列为第二,在学问之前。可见佛教界老前辈十分重视体育锻炼,使学僧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

  

表5:体育课程一览表

  

分类

  

课程总数

  

卫生学

  

2

  

个人卫生

  

2

  

讲座自修

  

1

  

体育

  

16

  

太极拳

  

1

  

  

  

2.4群育

  

群育是培养人“处群”与“合群”的教育,它将人的发展作为目的,强调个人发展离不开群体,以及在个性健全发展的基础之上发展群性,促进个性与群性和谐发展。[6]佛教中四摄、六度中都含有群育的成份,应加以挖掘。

  

表 6: 群育课程一览表

  

分类

  

课程总数

  

劳动

  

11

  

出坡

  

6

  

实习

  

1

  

参访

  

1

  

班会

  

4

  

由此表可见,佛学院群育课程主要还是集中在劳动、出坡、实习、参访、班会等较原始的活动上,今后应开发众多的群育课程,使得学僧在参与推行各项课外活动时,能高度发挥群策群力的组织及领导才能,继而发展出高度的自信,锻炼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2.5美育

   美育的内涵通常比字面意义宽泛得多,它通过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欣赏等各类艺术,培养和树立一个超越的审美人生态度,使人的生命、人格、心灵摆脱理性追求的片面性,趋向于秩序与和谐,从而使得个体的感性与理性,目的性与规律性协调一致。在各佛学院课程中,美育课已有103门,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表7:美育课程一览表

  

分类

  

课程总数

  

传统文化

  

14

  

文学

  

14

  

艺术

  

75

  

  

通过汉地佛教院校课程设置的分析,至少可以说明如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五育(德、智、体、群、美)是当今教育界公认的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总教育目标,这对培养合格的僧才也同样适用。第二,从五育的教育理念出发,道心、修持、求知、学术研究等都是僧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佛学院在这些方面的发展依然不足。若以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教育而否定其它方面的教育功能,将有违教育规律。第三,社会教育模式成功地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培养专业人才的经验,尤其在平衡「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上拥有十分丰富的资源,这为推动佛教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引导佛教教育走向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无疑具有极大的借鉴作用。

  

  

附录1:全国被调研的佛教院校一览表(61所)

  

1、汉传佛教院校 (51)

  

中国佛学院

  

华林佛学院

  

四川尼众佛学院

  

寒山书院

  

戒幢佛学研究所

  

江苏省尼众佛学院

  

《汉地佛教院校课程设置调研报告(净因、张琪)》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