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D rowSpan=5 width=92>
学识上有造诣
知识的灌输(契理)1466门77.85%
文化教育
192
10.20%
通识教育
49
2.60%
佛教知识
1225
65.06%
知识的应用43门(契机)2.28%
职业教育
14
0.74%
应用学科
29
1.54%
体育
健康的体魄
卫生学
22
1.17%
群育
“处群”与“合群”的教育
社会公关
23
1.22%
美育
健康情绪与心灵
传统文化0.74%
14
5.47%
文学0.74%
14
2.1德育
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对世俗院校而言,德育的目标是兼具培养好人、好公民以及好人才的多重目的.目前各佛学院开设的各种德育课程有226门之多,占总课程的12%。由此可见,佛教界十分重视学僧的国格、人格和僧格的养成。
2.2智育
智育则重于知识的灌输以契理,知识的应用以契机。目前各佛教院校与知识灌输相关的课程有1466门课,占总课程的77.85%,知识的应用课程有43门,占总课程的2.28%。很显然,目前佛教学院的教学便重于知识的灌输(表2:智育课程一览表)。
表2: 智育课程一览表(1466门课)
课程分类
| 课程细分
| 课程总数
|
文化教育
| 现代汉语
| 63
|
写作
| 30
| |
古代汉语
| 63
| |
成人高考补习
| 11
| |
历史、地理
| 45
| |
哲学
| 43
| |
语言
| 英语
| 68
|
日语
| 4
| |
原典语言
| 7
| |
通识教育
| 计算机
| 34
|
科谱教育
| 1
| |
其它宗教
| 14
| |
佛教知识
| 知识的灌输
知识的应用
| 1509
|
由上表可知,首先各佛学院用于提升学僧文化素养的文化课有192门,占总课程的10.20%。由此可见各佛学院对文化课的重视程.这多少反映出年轻的出家人文化程度不太高的事实。以佛教大省江苏为例,经宗教管理部门登记批准开放的寺庙为706所…
《汉地佛教院校课程设置调研报告(净因、张琪)》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