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講解 第九品 智慧(續六)

   我們由「身念處」開始講解:

   2、廣說法無我 (1)由念處門說

   A.身念處

   78.身非足小腿 腿臀亦非身 腹背及胸肩 彼等複非身

   79.側肋手非身 腋窩肩非身 內髒頭與頸 彼等皆非身 此中孰爲身

   80.若身遍散住 一切諸肢分 分複住自分 身應住何處

   81.若謂吾一身 分住手等分 則盡手等數 應成等數身

   82.內外若無身 雲何手有身 手等外無它 雲何有彼身

   83.無身因愚迷 于手生身覺 如因石狀殊 誤彼爲真人

   84.衆緣聚合時 見石狀似人 如是于手等 亦見實有身

  

   我們上堂課講過:「我們若是認真地去追究的話,其實找不到有一個真實的我存在!」那麼我們的身體呢?它到底是存在還是不存在?如果身體真的存在的話,那我們一定可以在肢體等處找到它,因爲除了這些地方之外,想要在別的地方找到它是不可能的。但,經過仔細的研究之後,我們一樣會發現:其實所謂的身體也是一種假合而已!

   如果我們真實地加以追究,

   * 那麼身體不等于足部、小腿,大腿、臀、腹與背部也不能代表身體。

   * 胸部與肩膀也都不是身體。

   * 肋骨和手臂不是身體。

   * 腋窩和肩膀也不是身體。

   * 每一個內髒、頭部和頸子也不算是身體。

   * 那麼那一個部份才是身體呢?

   爲什麼足部、小腿、內髒、頭部等不是身體呢?因爲假如手是身體的話,那麼手斷了身體是不是也就沒了呢?事實並非如此,所以上面所說的都不能代表身體!那麼我們說「身體就是上面所說器官、肢體的總稱」可以嗎?它只是名言上的「身體」而已。其實它也是一種假合,猶如軍隊和念珠一般!

   如果一個人的身體普遍散布于四肢百骸之中,而每一部份又散布在它們自己的部份之中(例如手又分散在各個手指、關節之中),那麼身體自己應該住在哪裏呢?

   如果說,我的整個身體分別地住在手和腳等部份,那麼有多少數量的手腳等部份就該有同樣數目的身體才對呢

   但這怎麼可能呢?我們的身體只有一個,如果按照上面的說法,我們身體的數目恐怕要多如繁星了!

   如果內外都沒有真實存在的身體,那麼手、腳等部份中怎麼會有身體呢?又,身體除了手、腳等部份之外既無他物可以稱爲身體,那麼怎會有手、腳以外的身體呢?

   因此,根本沒有真實存在的身體,只因爲我們有迷惑存在才會對手、腳、內髒等生起身體的感覺,這就像在昏暗中形狀特殊的石堆,會被誤認爲真實的人一樣,它只是一種錯覺而已!

   當我們害怕的時候,任何一個顯相或聲音都可以讓我們感到恐懼,而當你高興時,任何事物都可以成爲你快樂的因。所以不管任何時候只要導致錯覺的因緣齊全了,連石頭也會被誤認爲人,更何況我們人的手、腳等肢體和生理功能齊全,因此整個複合的有機體被誤執爲實有的人身,這是理所當然的!

   85.手複指聚故 理當成何物 能聚由聚成 聚者猶可分

   86.分複析爲塵 塵析爲方分 方分離部分 如空無微塵

   87.是故聰智者 誰貪如夢身 如是身若無 豈貪男女相

   足部、小腿、臀、腹、背部...都不能代表身體,我們說不出確實的身體在哪裏。但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指出:這是我的手、我的腳、眼睛...等等肢體或器官,那麼這些肢體和器官總應該確實存在了吧?

   不是!

   * 「手」是由指甲等支分聚合而成的,那麼「手」本身又應該算是什麼呢?

   * 再說,「指甲」也是由更小的成分聚合而成的。

   * 這些聚合成分又可再細分成更細小的部分。

   * 而這些更細小的部分又可以再分解成肉眼看不見的「微塵」。

   * 「微塵」又可以再分析爲方分。

   * 而方分也沒有真實的部份。

   猶如虛空一般,因此連微塵也不是真實存在的,更何況身體呢?(換句話說:沒有「秒」哪裏來「分鍾」和「小時」呢?構成身體的成分既然不是真實存在,那麼身體怎會真實存在呢?)

   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怎會貪著如夢幻般不實的色身呢?如果能如實了解沒有真實存在的身體,那裏還會執著實有男女之身,而生貪愛呢?

   我們很多喇嘛都很喜歡看濟公活佛的電視劇,我也看過,他全身都穿得破破爛爛的,鞋也破、帽也破、身上的袈娑也破..身體髒兮兮的。但他神通廣大、身上隨便抓一抓就是藥,爲什麼會這樣呢?

   因爲他了解「身體並非真實存在!」

   我們世人都爲了食飽衣暖而忙碌,而臺灣地處亞熱帶地區,物阜民豐,溫飽問題並不難解決,但爲什麼我們比起寒帶或貧窮地區的人民更不容易滿足呢?

   在臺灣,我看到有些人不論吃什麼東西都會說出一大堆理由,譬如吃這個可以治療什麼、什麼,吃那個可以預防什麼、什麼等等。也許他們講的是事實,但,就我個人而言:「吃東西以填飽肚子爲主啦!其他就沒想那麼多。」現在身體好好的,就要保養、預防、治療。

   我們越在乎它,它的毛病就越多,東西明明不好吃,就說它的營養成分有多高、對人體有多好,我們勉強自己去吃,這是不是很無明呢?臺灣物産豐富、醫療發達,照理說,人民應該都很健康才對啊!爲什麼難醫的雜症越來越多呢?過度的執著和在意,只是徒增困擾而已!

   我們在「唯識」裏談過「無方分」,而這裏是「方分」。

   那麼「方分」指的是什麼呢?

   「方分」是指有邊的細微原子,它有六個邊、可以堆疊擴大,而「無方分」則是無邊的更細微的次原子。它不能堆疊擴大,所以如果我們去分析「手」的話,我們首先看到它是由各個關節、筋、肉、骨頭、血管等等聚合而成的。

   但如果我們更進一步研究的話,

   * 這些組織也是由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微塵細胞織成的。

   * 然而,這些微塵細胞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 它由更小的物質分子組成。

   * 而這些物質分子是由比它更細微的原子組成的。

   * 以此推演下去,我們就可以發現它是「無方分」的。

   * 但其實所謂的「無方分」也非真實存在!

   * 手,猶如虛空一般,同理,我們用同樣的方法推演我們整個身體或者外在萬物,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 「萬法」都是由微塵粒子堆疊組成。

   * 然而,當我們發現微塵粒子也是空時,那麼萬法是什麼呢?

   * 當然它也是空!就好像沒有雨那來的水、沒有水,哪裏的樹木花草一樣,當你發現「其實所謂的身體並非真實存在」時,你還會去貪愛異性的戀情嗎?

   * 你還會去貪愛豪華大宅、名貴轎車...嗎?

   * 我們因爲無明所以執愛身體,因此我們每天都爲了使它溫飽而忙碌,即使衣食無缺了,我們還要忙著裝璜它,開始爲了如何使它更美麗、更舒適而煩惱。

   * 無止境的追求都是因爲執著這個身體爲實有的原故,爲什麼修行者們可以居陋室、簡衣輕食呢?

   因爲他知道「一切都如夢如幻,不值得貪著」。經中說:「文殊菩薩!假如你看到身體猶如虛空的話,那就是身念處了!如果你還未見到身體是虛幻的,那麼你就還未見到生命的本質!」

   以上是「身體並非真實存在」的解釋。

   B.受念處

   (A)破受有自性

   我們的痛苦源于對「受」的感覺,我們對痛苦的感受退避叁舍、對快樂的感受窮追不舍,因此奔波忙碌。然而「受」到底是什麼呢?現在我們就要來探討:

   88.苦性若實有 何不損極樂 樂實則甘等 何不解憂苦

   89.若謂苦強故 不覺彼樂受 既非領納性 雲何可謂受

   90.若謂有微苦 豈非已除苦 謂彼即余樂 微苦豈非樂

   91.倘因逆緣故 苦受不得生 此豈非成立 分別受是執

   92.故應修空觀 對治實有執 觀慧良田中 能長瑜伽食

  

   【中觀宗】如果痛苦是真實不變地存在,那麼它爲什麼不會障蔽大樂的生起呢?如果快樂是真實地存在,那麼美味等令人愉悅的事物,爲何不能使憂惱病苦的人快樂呢?

   這段話主要在揭示:「受」不在內心亦不在外境,它非真實存在!

   * 因爲假如「受」在內心的話,爲什麼我們有時候感到快樂、有時候感到痛苦呢?

   * 這就表示我們的內心並沒有真實的「受」!

   * 假如內心有真實的「受」,那麼它就不會像波浪一般地變化。

   * 那麼,「受」是不是由外在的色、聲、香、味、觸促成的呢?

   * 如果是的話,那麼親友往生時,桌上的隹肴爲什麼不能引起你的食欲呢?爲什麼愛人不理你了,你會由愛生恨呢?

   * 所以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會隨著我們心情改變而感受不同,因此外在也找不到真正的「受」,如果「受」是真實存在的話,那麼快樂或痛苦的感覺應該常伴不離才對啊!

   * 就好像:桌上的油燈,不管你心情好不好,只要你去摸它就會被燙傷一樣。

   * 然而,我們的感覺怎麼會隨著外境或內心的因緣而變化呢?

   * 因此,不論是內心或外境「受」都非真實存在!

   【實有宗】就像白天太陽光太強了,所以我們就看不到星星的光芒,其實星星在白天還是存在的。同樣地,因爲痛苦太強以致于蓋過了快樂的感覺,所以我們才感覺不到快樂的感受。

   【中觀宗】既然「樂受」具有不能被經驗的性質,那它怎能算是「受」呢?

   【實有宗】這是「受」沒錯!假如我們在一大鍋甜食裏放些許鹽巴的話,因爲甜的成分太重了,所以我們就無法感覺鹹的味道,同樣,大樂時仍存在有輕微的苦受。

   【中觀宗】如果這樣的話,那麼「大樂」豈不已消除較大的痛苦了?既然「大苦」已經去除了大半,那麼「大樂」就不能消除殘余的微苦嗎?有強烈的快樂存在時,任何小痛苦都會不見…

《《入菩薩行》講解 第九品 智慧(續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