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講解 第九品 智慧(續叁)▪P2

  ..續本文上一頁* 等到你真正了解佛法的精華之後,自然你的所做所爲都是佛法。

   * 如果一開始就想要「生活就是佛法」這是不可能的。

   * 先要具備佛法的功夫,當你具備這個功夫時,言行坐臥就離不開佛法。

   * 修行佛法並不一定要到寺廟,或者依靠某些儀軌才成。

   * 但,在還沒有達到這個層次之前,修行與生活必須是分開的!

   * 你們想想看:「佛法要將自我縮小,甚至不見,而世間法卻以擴大自我爲尊」,我們都希望我的-權力很大、財産很多、國家強盛..

   * 一切以自我爲中心,而佛法則相反,不管大家怎麼說,「佛法和世間法」在這裏就是不一樣。

   * 世間法說「要愛你所愛,永不放棄!」

   * 佛法則說:「一切法皆無自性,如夢幻泡影,不要執著!」

   * 世間法講求人爲創新,佛法則順其自然,完全不一樣!

   * 我今天爲什麼要和大家說這些呢?朗讀偈頌並不困難,白話翻譯也很周全,我要跟各位傳達的是書上沒有的概念,接下來我們繼續課文的內容。

   a.雖無分別能滿衆願

   35.摩尼如意樹 無心能滿願 因福與宿願 諸佛亦現身

   36.如人修鵬塔 塔成彼即逝 雖逝經久遠 滅毒用猶存

   37.隨修菩提行 圓成正覺塔 菩薩雖入滅 能成衆利益

   【問】如果佛陀「完全沒有念頭」和「分別心」的話,他怎麼能夠說法度衆生呢?

   【答】這就好像「摩尼珠」和「如意樹」,它們雖無「分別心」卻能圓滿祈求者的一切願望。同樣,由于衆生的福德和佛的宿願力,無分別心的諸佛也能爲之現身說法。

   「摩尼珠」和「如意樹」是傳說中的寶物。它能應衆生的需要而滿足衆生的願求。

   * 換句現在的話說:「它就好像火車站前的自動販賣機一樣」。

   * 我們投下指定數目的錢幣,想要什麼就在那裏按一下。

   * 它就會給我們想要的東西。

   * 它沒有分別心,它不會張叁來就給他,李四來就不給他。

   * 不會這樣,只要你投了錢,好人、壞人它都平等地給。

   * 同樣,佛陀平等地滿我們的願,但我們要自己發願,自己累積福慧資糧。

   我們不要認爲「上師好辛苦喔!這樣到處跑。」假如是一位了解佛法的上師的話,他一點都不會覺得辛苦啦!沒有任何事情可以使他感覺到痛苦,爲什麼呢?因爲如果他感覺痛苦是來自于外在的話,那麼他跟我們有何兩樣呢?

   世間人爲了經商貿易、跑選票,心執實有而奔波于路途之上,當然很辛苦,但,修行人心無所執,任運自在不會感到辛苦!我們常說的「沒有分別心」就是這樣子。假如有一位上師「對某些人特別好」而「對某些人卻不理會」的話,那麼這就表示這位上師有嚴重的分別心和貪心存在。

   如果你遇到一位上師在你做廣大的供養前和供養後,對你的態度都是一樣的,那麼你就要慶幸自己遇到一位好上師!問題是我們本身的心態上無法接受這個觀念。

   假如我們真的遇到這樣的情形,我們往往就會抱怨:「我供養他那麼多,他還不理我!」哈,一個好上師要怨親平等,可是一般人不了解,他們會認爲「真是一個大白癡!連敵、我都分不清楚。」但,對于一位了解佛法的人來說「世上沒有什麼人對我不好!」

   你打他、罵他都不能對他造成心理傷害。

   佛陀因爲宿願降生人間,由孩提長大成人、講解叁乘佛法,這是任運自在不是造作而成,佛陀從未離開過他的法身。法身是無形的,如果他離開智慧的話,那麼他真的會很辛苦!

   換個你們比較熟悉的故事說明一下,你們都知道孫悟空有七十二變,但,不管他怎麼變,他都未曾離開過「他的本尊」。

   * 同理,佛陀從未離開過「空性」;

   * 「佛」沒有殊勝不殊勝的差別。

   * 因爲他們在因地時的宿願不同,所以所調伏的對象就有差別。

   * 有的佛有很多的眷屬,而有些佛的眷屬卻很少。

   * 這是「願力」的關系,不是「能力」的問題。

   * 但不管眷屬多不多,範圍廣不廣,他們都不會特別去經營佛法的事業,凡事任運而爲。

   【問】多劫前的宿願,怎會在成佛後還有作用呢?

   【答】例如:有人爲了消災製毒而修建大鵬金翅鳥的塔,建塔者以咒力加持塔物之後,就逝世了。雖然那人已經逝世了很久,但是他所加持的塔仍有消毒製災的作用。同樣地,菩薩隨順次第修習菩提行,終于圓滿福慧資糧而修成佛果,後來菩薩的色身雖然入滅了,但是仍可間接助成一切衆生的利益。

   傳說中「大鵬鳥」是對治龍王的。大家都認爲修建鵬塔有利製煞,所以廟裏或唐卡中所畫的大鵬鳥,都是兩支腳的爪子抓住蛇的頭尾兩端,囗中咬著蛇腹。

   我們上堂課說過:在西藏,如果有人生「龍王病」就要修大鵬金翅鳥的法,其實大鵬金翅鳥和雪獅都是傳說中的動物。我們說「現在的獅子是雪獅的後代」,就好像現在的一些動物是恐龍衍變而來一樣,而恐龍已經得到科學的證明了,可是大鵬金翅鳥和雪獅還只是一個傳說而已。

   這裏有人認爲:「修建鵬塔的人是因爲和鬼神交換條件而去世的!」不是這樣,建塔的人是因老邁而逝世的,不要誤解!

   菩薩的色身入滅之後,爲何還可以間接助成一切衆生的利益呢?

   舉例說:這裏一間公司,草創時期負責人是很辛勞的。但等到公司上軌道之後就比較輕松,類似這樣子。

   * 佛在未成就之前,也是常常發願常常做不到的。

   * 跟我們現在一樣,我們現在一直在發願「希望我和衆生能解脫痛苦」,但我們還是日日受痛苦的煎熬。

   * 同樣地,等到我們成就之後就不用再造作地利益衆生了,我們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利益衆生。

   * 佛陀雖然已經涅槃了,但他的法每一秒鍾、每一秒鍾都在利益我們。

   * 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因爲了解佛法的智慧而得到永恒的快樂。

   * 說不定叁千大千世界之外,凡是有衆生的地方都有佛陀在傳佛法也說不定,這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b.斷诤

   38.供佛無心物 雲何能得果 供奉今昔佛 經說福等故

   39.供以真俗心 經說皆獲福 如供實有佛 能得果報然

   【問】供養「無心受供」的諸佛和佛塔等物,怎能獲得福德果報呢?

   【答】因爲福德緣生于內心,故彌勒獅子吼經說:「供養現住或已涅槃的佛陀,功德相等」。經中又說:「無論以執實或了空之心供佛,都能得到與供物和敬信心相應的果報」,因此就像你們以執實心供佛能得果報一樣,我們以幻化觀供佛也能獲致廣大的福報。

   * 「佛像」是「佛身」的象征。

   * 「經書」是「佛語」的象征。

   * 「佛塔」是「佛意」的象征。

   * 爲什麼「舍利塔」是「佛意」的象征呢?

   o 因爲它裏面安置了舍利。什麼是舍利呢?

   o 它是由骨髓形成的。

   o 我們身體的「精華」是骨頭。

   o 它最貼近心,而骨頭的精華是骨髓。

   o 所以骨髓是身體的精華。

   o 這個身體的精華和我們的心有密切的關系。

   o 它因爲受到心的影響而使它在我們往生之後成爲舍利。

   o 它是最接近心的物體!

   o 所以我們視「佛的舍利」猶如「親見佛陀」一般地尊敬。

   我們向右轉繞舍利塔也是一種累積福德的方式。現在我們認爲那些手持轉經輪的人,很迷信!怎麼可能這樣繞一遍就有幾千遍的持咒功德呢?不可能!其實,佛法是很不可思議的,你怎樣做都可以,你們一些去過西藏的人就看過。在開闊的地方挂滿了經旗,他們認爲風撩起經旗一次就有念誦經文一遍的功德。看起來好像是假相的樣子,受西化影響較深的人比較注重理性,認爲這是不可能的。

   而西藏人的思想比較單純,上師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做,很單純!但當我們更進一步了解佛法的話,我們就會發現「的確就是這樣子!」現在我們做大禮拜、唱誦儀軌、禅坐、念阿彌陀佛,這些都只是不同的修行方式而已。在我們家鄉,有些人從嘉榮做大禮拜一直拜到拉薩,一千多公裏沒有空過,這在我們一般人眼中是很沒有意義的!

   * 還有,漢傳佛教這樣慢吞吞地唱誦儀軌有什麼意義呢?

   * 你們自己想一想!其實,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爲了讓我們了解真理啦!

   * 任何一種方式都可以讓我們了解真理。

   * 因爲我們的根器狹窄,所以無法使每一件事情都成爲我們了解真理的助緣。

   * 因此佛陀用不同的方法來引導不同根器的衆生,當經過這樣慢慢地引導以後,我們的心就可以越來越開闊。

   * 當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成爲你認識真理的智慧時,你走路、開車、打球...都是修行。

   因爲我們現在還沒辦法這樣,所以才必需透過念誦、持咒...等製式的儀軌來修行;你們不要把文化當成究竟的佛法。西藏人轉繞佛塔也只是文化而已,不然漢傳佛教沒有繞塔的習慣,那麼漢傳和藏傳的佛法是不是一樣呢?佛法都是一樣的。同樣地,你們也不可以否認轉經輪的功德。認爲它迷信,這是不可以的,用不同的文化來了解佛法的方式就不一樣。

   爲什麼我們供養舍利塔有效果呢?

   因爲舍利塔裏面放了很多曆代聖者的加持物,這些加持物是神聖的東西。就如我們所念的六字大明咒一樣,它是以前的高僧所加持過的,雖然這位高僧已經涅槃了,我們不知道他是誰,但,我們念誦六字大明咒一樣對我們有幫助。

   同樣的道理,佛陀雖然涅槃了,我們供養舍利塔一樣有效果,它讓我們産生恭敬心和虔誠心;不管任何東西只要能讓我們産生恭敬心和虔誠心的,那麼它就是尊貴的。

   * 我們到官員家中送禮,當時官員「在不在家」效果有差別。

   * 但「供養佛」就不一樣。不管佛陀「在不在世」都一樣有功德。

   因爲…

《《入菩薩行》講解 第九品 智慧(續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