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很有趣的,這麼說呢?
A 所謂「不可再分割的基本粒子」它有沒有邊呢?它有沒有東、南、西、北四維上下呢?假如有的話,那麼它就是可以再分割的了!假如這些粒子沒有邊的話,那麼它如何堆疊成物呢?
B 心識由「不可再分割的極微片段」接續而成,那麼我們要認識「Om、Ah、Hum」的意識,在「Om」和「Ah」之間有沒有接續的時間呢?假如沒有連接的話,那麼這中間的意識就斷掉了,那麼意識就成爲一個沒有前後、獨立、恒常不變的個體;假如「Om」和「Ah」之間有連接的話,那麼也有下列的過患:
(i)認識「Om」的前緣(前邊界)和「Ah」的前緣沒有連接的片段
(b)「Ah」的前緣和「Ah」的後緣加上「Ah」的前緣和「Ah」的後緣就形成四邊,那麼所謂沒有分隔的極微片段是有分隔的!所以這些質疑就破了「有部」的理論。
2經部:
* 有能量、有作用、具體存在的事物是「勝義谛」
* 沒有能量、沒有作用、觀念性存在的事物是「世俗谛」。
* 譬如:茶杯、桌子、房子、聲音...都具體而有作用,所以它們是勝義谛。而天空、戒律...看不到,既不是物質也不是心,它只是以名相存在,所以是世俗谛。
3唯識宗:外在萬物都是「世俗谛」,內心是「勝義谛」。他們認爲「萬法由心造」,萬法皆含有叁種性質:
* 遍計所執性
* 依他起性
* 圓成實性.
其中「遍計所執性」和「依他起性」是假谛,或稱世俗谛。而「圓成實性」是真谛,也就是勝義谛。
4中觀宗:
* 語言可以表達、念頭可以尋思的都是「世俗谛」。
* 語言不能表達、念頭無法尋思的就是「勝義谛」。
* 中觀分爲兩個支流(1)應成派 (2)自續派。
我們會有這樣的疑問:「如果諸法皆無自性的話,那麼如何修道成佛呢?」不用這樣子煩惱,修如幻的布施可以得到如幻的功德,但,假如你去深入研究它的話,世俗谛是經不起考驗的。你會發現並沒有什麼人修什麼道而成就什麼佛果,這就是勝義谛。
5.世人見世俗 分別爲真實 而非如幻化 故爭瑜伽師
(1)總破說實有宗
6.色等現量境 共稱非智量 彼等誠虛僞 如垢而謂淨
7.爲導世間人 佛說無常法 真實非刹那 豈不違世俗
8.瑜伽量無過 待世謂見真 否則觀不淨 將違世間見
因爲觀點不同,所以「實有宗」的瑜伽師和中觀師就發生了爭議,下面是實有宗質問中觀師而中觀師回答的情形:
【問】若法無自性,那麼一切皆爲子虛烏有(完全不存在的意思),這豈不是違反世間的現量嗎?
【答】世俗現象是世間人所共同現見的,你們實有論者執以爲實而不知是幻。而我們中觀瑜伽師則悟知諸法如幻似夢無有真實!成立現量所見的色、聲、香、味、觸等境相之存在,是世間公認的名言量而非智量。
因此,盡管現見境相似真,卻都是虛假的,就像不淨的身體被世人稱爲潔淨一樣。佛陀爲了漸漸地引導執著恒常的世間人證悟真實,所以在經中宣說五蘊、十八界等諸行無常的教法,然而真實性中,諸法既非刹那也非恒常。
這裏我們說明一下,什麼是「名言量」呢?
未經尋求、思察、探究而安立的法,就是「名言量」。而理智量是經過思察、研究所獲得的真理,所以佛陀爲利益衆生曾經講過十八界、十二處、五蘊...都是屬于「名言量」上的法,而非「理智量」的真理,那麼佛陀爲何要講這些不了義的法呢?
他是爲了使衆生漸漸地了解空性的智慧而說的;我們世間普遍存在四種偏見,那四種呢?1執不淨爲潔淨2執痛苦爲快樂3執無常爲有常 4執無我爲有我。
因爲持守這四種偏見的原故,所以我們沈淪在輪回的苦海無得解脫。
【問】那麼,「有爲法刹那生滅」豈非違反「世俗現量」嗎?
【答】無過,瑜伽師的「世俗瑜伽現量」可以證實這點,若觀待世間則可說:「見到無常就是見真實」。否則,修不淨觀的瑜伽師觀身體不淨時,豈不是違反身體潔淨的世間看法嗎?
我們說「諸法皆無自性」,在實相中諸法既非刹那,也非恒常。那麼「刹那」我們應該放在「世俗谛」裏還是「勝義谛」中呢?我們以前曾經說過:「早上的我不是現在的我」,因爲我們刹那、刹那地在改變!是不是很可怕呢?這是一個事實喔!
可是我們人就是怕面對現實,所以我們常常聽到「眼不見爲淨」這句話,真是自欺欺人!你們要知道--> 我們每一刹那都在變化當中,就好像有些夫妻一直要求對方的感情不變,這是不可能的。戀愛中的人會說:「我永遠愛你!」這是假的,只是講的人自己不知道,而聽的人也搞不清楚而已,爲什麼呢?因爲雙方都在改變!
過幾年以後,雙方都不是那個原來的自己了,大家要知道!譬如:有人告訴我們說:「這個桌子,它一分鍾前和一分鍾後是不一樣的」,我們聽了會嚇一跳,我們甚至會驚叫說:「真是個瘋子!哪裏有人會這麼說
」
沒有錯啦!事實就是如此,不然,我們把這個桌子放在這裏不要去理它、不要對它搞破壞,經過幾百年或幾千年以後它自然就會消失啦!它爲什麼會消失呢?因爲它刹那、刹那在消耗當中,桌子是由各種組成桌子的因子形成的,而這些因子刹那、刹那地在崩滅,所以只要時間夠久,幾百年甚至幾萬年後它自然就會壞滅。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這裏所說的幾百年或幾萬年是由刹那、刹那的時間累積起來的,所以由此可以推知,這個桌子是一秒鍾、一秒鍾地在消失當中,因爲變化太小了、太細微了,因此我們才會被它蒙蔽了,才會漠視它的變化,所以剛剛的話不是瘋子說的,反而不了解狀況的是我們。
我們剛剛說了這麼多,那麼「刹那」到底是屬于「勝義谛」還是「世俗谛」呢?
你不用煩惱「刹那」要放在「勝義谛」或「世俗谛」裏面啦!因爲一般的瑜伽師都承認「刹那」的存在!因此以世間的現量來看:「了解無常就等于理解了真實」,雖然無常只是暫時性的真實,和究竟的真實還有段距離。但它還是看到了真實的某一個層次,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麼修不淨觀的人不是被「視身體爲潔淨的人」所破了嗎?
9.供幻佛生德 如供實有佛 有情若如幻 死已雲何生
10.衆緣聚合已 雖幻亦當生 雲何因久住 有情成實有
【問】既然一切皆虛而不實,那麼供養如幻的佛如何能産生功德呢?
【答】供養如幻的佛可以生出如幻的功德,就像你主張供養實有的佛能生實有的功德一樣!
【問】如果有情如幻不實,猶如幻化人,那麼死了以後怎能再投生呢?
【答】只要衆緣在某段時間內聚齊了,縱然如幻,生命的現象仍將生起,怎能只爲了生命的假相呈現的時間較長,就認爲有情是真實存在呢?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夢長亦成真。
我們常常說:「了解空性以後,觀待世間一切都是如夢如幻」
* 所以你以「真實的心」供養,可以得到「真實的功德」。
* 以「如幻的心」供養可以得到「如幻的功德」。
* 你們比較想要「如幻的功德」?還是「真實的功德」?
假如讓我選的話,我會選擇前者。
* 有些人會說:「我才不要如幻的功德,我要真實的功德!」
* 那麼什麼是真實的功德呢?有真實就有執著啦!
* 以「執著的心」供養「執著的佛」,當然就會有「執著的痛苦」存在。
* 反而不如:我供養「如幻的供品」得到「如幻的功德、如幻的快樂」。
* 那麼如果我有痛苦的話,我所得到的也是「如幻的痛苦」而已啦!
* 一切都「如幻似夢」,所以我可以得到快樂;
* 就「功德」而言,不論你以真實心或如幻心供養,所得功德是沒有差別的。
* 差別只在「一個執實、一個不執」,概念上的差別而已,所以不管我們是真人也好、幻人也罷,作用都是一樣的,只是時間長短的差別而已;今晚講解到這裏!
問答篇
【請問堪布】「生、滅是不可分的嗎?生、滅是一體的兩面嗎?」
【答】我想請問你「你對生、滅的定義是什麼呢?」
你的意思是不是「原來沒有的東西現在變有了,這就是「生」是不是?而原來有的東西後來變沒有了,這就是「滅」是不是?」那麼我再問你「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有」和「沒有」有沒有辦法同時俱存呢?」
【請問堪布】剛剛不是說「色和空是同時存在嗎?」
【答】不能這樣說!我剛剛說「色和空是一體的兩面」是在說明諸法的本質皆無自性。「色」和「色的空性」同時存在,而生滅的刹那是有時間性的,所以不能同時存在。
【請問堪布】那麼堪布您剛剛問「前念、後念之間,中間是否有一個連續性?」那麼是不是可以請堪布爲我們說明「它們中間是否有連續性呢?」
【答】這是我們對「有部」的理論提出的質疑啦!
依「有部」的看法這中間是有連續性的,爲什麼呢?因爲如果沒有連續性的話,時間的概念就無法延伸。
* 就好像:外在的萬物都來自于微塵粒子的堆疊一樣。
* 同樣的道理,「長的時間」是由「無數不可再分割的極微片段」累積而來的。
* 所以這中間如果斷掉的話,那麼時間累積的理論就不能成立。
* 因此他們的觀點是有連續性的。
* 然而它們中間如果有連續性的話,那麼這中間就會有片段存在。
* 有片段就不是「不可再分割」,而「有部」的理論卻認爲「不可分割的粒子或片段心識是勝義谛」。
* 所以這個理論就被這些質疑給道破了。
【請問堪布】所以「有部」所認爲的勝義谛並非真正的沒有?因爲「維持時間連續的不可分割片段」還是有連續性?
【答】對,我們認爲所謂「不可再分割的片段」還是「可以再分割」!這和他們理論的基礎不合。
【請問堪布】您剛剛說「生、滅如…
《《入菩薩行》講解 第九品 智慧(續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