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很有趣的,这么说呢?
A 所谓「不可再分割的基本粒子」它有没有边呢?它有没有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呢?假如有的话,那么它就是可以再分割的了!假如这些粒子没有边的话,那么它如何堆叠成物呢?
B 心识由「不可再分割的极微片段」接续而成,那么我们要认识「Om、Ah、Hum」的意识,在「Om」和「Ah」之间有没有接续的时间呢?假如没有连接的话,那么这中间的意识就断掉了,那么意识就成为一个没有前后、独立、恒常不变的个体;假如「Om」和「Ah」之间有连接的话,那么也有下列的过患:
(i)认识「Om」的前缘(前边界)和「Ah」的前缘没有连接的片段
(b)「Ah」的前缘和「Ah」的后缘加上「Ah」的前缘和「Ah」的后缘就形成四边,那么所谓没有分隔的极微片段是有分隔的!所以这些质疑就破了「有部」的理论。
2经部:
* 有能量、有作用、具体存在的事物是「胜义谛」
* 没有能量、没有作用、观念性存在的事物是「世俗谛」。
* 譬如:茶杯、桌子、房子、声音...都具体而有作用,所以它们是胜义谛。而天空、戒律...看不到,既不是物质也不是心,它只是以名相存在,所以是世俗谛。
3唯识宗:外在万物都是「世俗谛」,内心是「胜义谛」。他们认为「万法由心造」,万法皆含有三种性质:
* 遍计所执性
* 依他起性
* 圆成实性.
其中「遍计所执性」和「依他起性」是假谛,或称世俗谛。而「圆成实性」是真谛,也就是胜义谛。
4中观宗:
* 语言可以表达、念头可以寻思的都是「世俗谛」。
* 语言不能表达、念头无法寻思的就是「胜义谛」。
* 中观分为两个支流(1)应成派 (2)自续派。
我们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诸法皆无自性的话,那么如何修道成佛呢?」不用这样子烦恼,修如幻的布施可以得到如幻的功德,但,假如你去深入研究它的话,世俗谛是经不起考验的。你会发现并没有什么人修什么道而成就什么佛果,这就是胜义谛。
5.世人见世俗 分别为真实 而非如幻化 故争瑜伽师
(1)总破说实有宗
6.色等现量境 共称非智量 彼等诚虚伪 如垢而谓净
7.为导世间人 佛说无常法 真实非刹那 岂不违世俗
8.瑜伽量无过 待世谓见真 否则观不净 将违世间见
因为观点不同,所以「实有宗」的瑜伽师和中观师就发生了争议,下面是实有宗质问中观师而中观师回答的情形:
【问】若法无自性,那么一切皆为子虚乌有(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这岂不是违反世间的现量吗?
【答】世俗现象是世间人所共同现见的,你们实有论者执以为实而不知是幻。而我们中观瑜伽师则悟知诸法如幻似梦无有真实!成立现量所见的色、声、香、味、触等境相之存在,是世间公认的名言量而非智量。
因此,尽管现见境相似真,却都是虚假的,就像不净的身体被世人称为洁净一样。佛陀为了渐渐地引导执着恒常的世间人证悟真实,所以在经中宣说五蕴、十八界等诸行无常的教法,然而真实性中,诸法既非刹那也非恒常。
这里我们说明一下,什么是「名言量」呢?
未经寻求、思察、探究而安立的法,就是「名言量」。而理智量是经过思察、研究所获得的真理,所以佛陀为利益众生曾经讲过十八界、十二处、五蕴...都是属于「名言量」上的法,而非「理智量」的真理,那么佛陀为何要讲这些不了义的法呢?
他是为了使众生渐渐地了解空性的智慧而说的;我们世间普遍存在四种偏见,那四种呢?1执不净为洁净2执痛苦为快乐3执无常为有常 4执无我为有我。
因为持守这四种偏见的原故,所以我们沈沦在轮回的苦海无得解脱。
【问】那么,「有为法刹那生灭」岂非违反「世俗现量」吗?
【答】无过,瑜伽师的「世俗瑜伽现量」可以证实这点,若观待世间则可说:「见到无常就是见真实」。否则,修不净观的瑜伽师观身体不净时,岂不是违反身体洁净的世间看法吗?
我们说「诸法皆无自性」,在实相中诸法既非刹那,也非恒常。那么「刹那」我们应该放在「世俗谛」里还是「胜义谛」中呢?我们以前曾经说过:「早上的我不是现在的我」,因为我们刹那、刹那地在改变!是不是很可怕呢?这是一个事实喔!
可是我们人就是怕面对现实,所以我们常常听到「眼不见为净」这句话,真是自欺欺人!你们要知道--> 我们每一刹那都在变化当中,就好像有些夫妻一直要求对方的感情不变,这是不可能的。恋爱中的人会说:「我永远爱你!」这是假的,只是讲的人自己不知道,而听的人也搞不清楚而已,为什么呢?因为双方都在改变!
过几年以后,双方都不是那个原来的自己了,大家要知道!譬如:有人告诉我们说:「这个桌子,它一分钟前和一分钟后是不一样的」,我们听了会吓一跳,我们甚至会惊叫说:「真是个疯子!哪里有人会这么说
」
没有错啦!事实就是如此,不然,我们把这个桌子放在这里不要去理它、不要对它搞破坏,经过几百年或几千年以后它自然就会消失啦!它为什么会消失呢?因为它刹那、刹那在消耗当中,桌子是由各种组成桌子的因子形成的,而这些因子刹那、刹那地在崩灭,所以只要时间够久,几百年甚至几万年后它自然就会坏灭。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这里所说的几百年或几万年是由刹那、刹那的时间累积起来的,所以由此可以推知,这个桌子是一秒钟、一秒钟地在消失当中,因为变化太小了、太细微了,因此我们才会被它蒙蔽了,才会漠视它的变化,所以刚刚的话不是疯子说的,反而不了解状况的是我们。
我们刚刚说了这么多,那么「刹那」到底是属于「胜义谛」还是「世俗谛」呢?
你不用烦恼「刹那」要放在「胜义谛」或「世俗谛」里面啦!因为一般的瑜伽师都承认「刹那」的存在!因此以世间的现量来看:「了解无常就等于理解了真实」,虽然无常只是暂时性的真实,和究竟的真实还有段距离。但它还是看到了真实的某一个层次,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修不净观的人不是被「视身体为洁净的人」所破了吗?
9.供幻佛生德 如供实有佛 有情若如幻 死已云何生
10.众缘聚合已 虽幻亦当生 云何因久住 有情成实有
【问】既然一切皆虚而不实,那么供养如幻的佛如何能产生功德呢?
【答】供养如幻的佛可以生出如幻的功德,就像你主张供养实有的佛能生实有的功德一样!
【问】如果有情如幻不实,犹如幻化人,那么死了以后怎能再投生呢?
【答】只要众缘在某段时间内聚齐了,纵然如幻,生命的现象仍将生起,怎能只为了生命的假相呈现的时间较长,就认为有情是真实存在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梦长亦成真。
我们常常说:「了解空性以后,观待世间一切都是如梦如幻」
* 所以你以「真实的心」供养,可以得到「真实的功德」。
* 以「如幻的心」供养可以得到「如幻的功德」。
* 你们比较想要「如幻的功德」?还是「真实的功德」?
假如让我选的话,我会选择前者。
* 有些人会说:「我才不要如幻的功德,我要真实的功德!」
* 那么什么是真实的功德呢?有真实就有执着啦!
* 以「执着的心」供养「执着的佛」,当然就会有「执着的痛苦」存在。
* 反而不如:我供养「如幻的供品」得到「如幻的功德、如幻的快乐」。
* 那么如果我有痛苦的话,我所得到的也是「如幻的痛苦」而已啦!
* 一切都「如幻似梦」,所以我可以得到快乐;
* 就「功德」而言,不论你以真实心或如幻心供养,所得功德是没有差别的。
* 差别只在「一个执实、一个不执」,概念上的差别而已,所以不管我们是真人也好、幻人也罢,作用都是一样的,只是时间长短的差别而已;今晚讲解到这里!
问答篇
【请问堪布】「生、灭是不可分的吗?生、灭是一体的两面吗?」
【答】我想请问你「你对生、灭的定义是什么呢?」
你的意思是不是「原来没有的东西现在变有了,这就是「生」是不是?而原来有的东西后来变没有了,这就是「灭」是不是?」那么我再问你「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有」和「没有」有没有办法同时俱存呢?」
【请问堪布】刚刚不是说「色和空是同时存在吗?」
【答】不能这样说!我刚刚说「色和空是一体的两面」是在说明诸法的本质皆无自性。「色」和「色的空性」同时存在,而生灭的刹那是有时间性的,所以不能同时存在。
【请问堪布】那么堪布您刚刚问「前念、后念之间,中间是否有一个连续性?」那么是不是可以请堪布为我们说明「它们中间是否有连续性呢?」
【答】这是我们对「有部」的理论提出的质疑啦!
依「有部」的看法这中间是有连续性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没有连续性的话,时间的概念就无法延伸。
* 就好像:外在的万物都来自于微尘粒子的堆叠一样。
* 同样的道理,「长的时间」是由「无数不可再分割的极微片段」累积而来的。
* 所以这中间如果断掉的话,那么时间累积的理论就不能成立。
* 因此他们的观点是有连续性的。
* 然而它们中间如果有连续性的话,那么这中间就会有片段存在。
* 有片段就不是「不可再分割」,而「有部」的理论却认为「不可分割的粒子或片段心识是胜义谛」。
* 所以这个理论就被这些质疑给道破了。
【请问堪布】所以「有部」所认为的胜义谛并非真正的没有?因为「维持时间连续的不可分割片段」还是有连续性?
【答】对,我们认为所谓「不可再分割的片段」还是「可以再分割」!这和他们理论的基础不合。
【请问堪布】您刚刚说「生、灭如…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