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講解 第九品 智慧(續一)▪P3

  ..續本文上一頁果有真實性存在的話,它們就無法同時俱存」,那麼如果說「生滅是因緣聚則生、緣散則滅」的話,那麼我們可不可以說它們是一體的兩面呢?」

  【答】不是同時啦,它有前、後之別,聚、散不可能同時出現!

  【請問堪布】「報身是如何顯現的?」

  【答】「報身」是因爲智慧身而顯現的。

  不論哪個「報身」都有「十叁種裝飾」「五圓滿」和「五種過患」。哪「五個圓滿」呢?

  1處圓滿 --> 密嚴刹土

  2時間圓滿 --> 永恒的

  3法圓滿 --> 大乘法

  4眷屬圓滿 --> 都是十地菩薩

  5上師圓滿 --> 報身佛。

  【請問堪布】我們說「每尊佛的願力都不同」,那麼報身不是他願力的顯現嗎?

  【答】直接和我們衆生面對面的,是「報身再幻化出來」的「化身」,至于和衆生接觸的面廣不廣、多不多,這和他的願力有關。

  【請問堪布】那麼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是「法身佛」還是「化身佛」呢?

  【答】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都沒有去過,所以我現在不是很清楚。不過,唐卡上面的阿彌陀佛是「化身佛」的形象。

  【請問堪布】是「化身」還是「法身」?

  【答】法身無相,是化身!幻化的化,阿彌陀佛身著袈裟、手持缽,是化身的形象;書是這樣子寫的,我也沒去過,所以不是很清楚,這些現象不重要,當你達到十地菩薩的果位時,所見的都是報身佛!

  【請問堪布】不是說初地菩薩就有「去一分無明、顯現一分報身,到功德圓滿時,他的報身才圓滿」嗎?

  【答】還沒有成佛之前,哪裏來報身呢?

  【請問堪布】堪布剛剛說「小乘破除”煩惱障”之後就可以解脫輪回」,那麼他們需要怎樣的智慧才能破除煩惱障呢?

  【答】 「人無我」的智慧!

  【請問堪布】「煩惱障」和「所知障」的差別在那裏?

  【答】各教派有不同的見解,以我們舊派來說:「我執是煩惱障,法執是所知障」;而對新派而言:「法執實是煩惱障,執見相是所知障」。但這些都是用專用名詞描述的。如果以白話來說,這個杯子裏現在裝著汙濁不好的東西,這就是煩惱障,當我們將不好的東西倒掉,但杯子還殘留一些些味道,這就是所知障(習氣)。

  【請問堪布】您剛剛說「以”有部”來說,前、後是有接續性的」,那麼「中觀」的說法呢?

  【答】完全不存在,萬法皆無實有!

  【請問堪布】上次 堪布問我「成佛的來源是悲濟衆生所産生的結果,那麼當世界上只剩下一個衆生時,這個衆生就沒有慈悲的對境,這個衆生能不能成佛呢?」我現在回答師父「最上的慈悲是沒有對境的慈悲,所以最後那一個衆生還是可以成佛!」

  【答】對!如果有最後一位衆生的話,他一樣可以成佛,因爲最究竟的慈悲是不需要對境的,就像佛陀那種超越二元對立、不放棄衆生的慈悲一樣。

  但沒有所謂的最後一個衆生哪!輪回是無始無終的,那裏有虛空那裏就有衆生,因爲虛空沒有邊際,所以衆生也就無可計量。因此沒有所謂的最後一個衆生,如果有所謂最後一個衆生的話,那麼輪回就有邊了,如果「輪回有邊」的話,那麼就會産生很多矛盾:

  1最後一個衆生他要如何成佛?

  2佛陀的事業會因此終結,但,現觀莊嚴論中說:「佛陀慈悲的事業是永恒的!」..

  基于這些矛盾,所以我們一般說:「個人的輪回有邊--> 當你證悟時就脫離輪回了,但,整個衆生的大輪回是無邊的!」

  【請問堪布】師父!由于您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地獄是不可能空的!」那麼大願地藏王菩薩爲什麼要立一個永遠無法完成的願呢?它的意義在哪裏?金剛經上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爲何像地藏王這樣的大菩薩會將誓言特別著重在「地獄相」呢?

  【答】「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地藏王菩薩爲了要「建立一個無私而且非常廣闊無邊的心」而立的誓言,因爲地獄衆生是所有衆生中最痛苦的,因此他立這樣的誓言;這是世俗谛的發心,要知道!所有的發願都是屬于世俗谛的,而「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則是勝義上的說法。

  【請問堪布】師父!所有的發心都是屬于世俗谛嗎?那麼,勝義上不就沒有發心這件事了..沒有發心的事、發心的人、發心的...好像什麼都沒有了?...

  【答】連「沒有」也「沒有」!... 哈...

  這部份是比較深奧的,而我的中文還不是很流利,但不管怎麼說,今天我們能看到這麼殊勝的佛法,是非常有福報的!這一次沒有聽清楚的人,希望下一次探討時能清楚一些。以前 巴祝仁波切等大師們,入行論都聽聞過十多遍,就我個人而言,這部入行論我也聽過七、八次,而講解也有好幾次了。然而,直到現在對「智慧品」還是不能透徹地了解,但,我們希望能藉此良好的因緣可以累積一些習氣,希望來世能透徹地了解般若的智慧、能夠證悟。

  爲什麼有些人今生不用特別費力就能了解佛法呢?那是他們前世已經累積了很好的因緣,養成很好的習氣,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福報,因此如果我們今生能累積一些好的習氣的話,那麼對我們的來生就會很有幫助!

  各位居士,阿彌陀佛!現在我們繼續入行論的課程;我們在上堂課講過「此前諸要目,佛爲智慧說,故欲息苦者,當啓空性慧」。由此可知,我們想要解脫痛苦就要去除「煩惱障」,而想要成爲一切知的話,就要去除「所知障」,我們去除二障之後才能得到成就,所以現在我們念誦佛號、修儀軌、參加閉關、閱讀經書...

  一切的目的,都是爲了尋求解脫痛苦。但你們要知道,最直接且能切斷痛苦之根的,只有空性的智慧而已。可是「空」是什麼呢?佛法中的空不是沒有,它遠離于四邊,它不是概念或分別心可以經驗的對象,無法用二元對立的方法去認識它。

  既然這樣,那麼我們不是就永遠無法了解空性了嗎?

  * 我們必須理性地了解佛法。

  * 在《入行論》中寂天菩薩運用破解各大教派空性見地的方式,讓我們客觀地了解空性。

  * 在世俗法中冠軍只有一個。

  * 同樣地,佛法的真理也只有一個。

  * 如果你能從辯論中看到「中觀」的缺點的話,不用客氣,你可以直接拿出來講。不要認爲這是不可說的!如果害怕說錯話、或者概念錯誤的話,那麼你永遠都無法了解空性。學習永遠不要客氣,不然我們就無法深入,有疑惑就要講,我常常說:「我們要挑戰...」

  現在你們要挑戰--> 釋迦牟尼佛、寂天菩薩、挑戰我,如果你真的對中觀思想有不共的見地,那麼你就是最優秀的!現在我們常常聽到某些法師說:「我以淨土的立場來解說佛法」或者「我以禅宗的立場來解說佛法」...聽到這樣的言論你們是否會不禁地疑問:「各門各派的佛法都不一樣嗎?」究竟的佛法只有一個!

  「不了義」的說法很多,但「了義」的真理只有一個!如果我們不能清楚地理解佛法的真谛,那麼社會上那些假上師就有機會生存和擴張,這種雲霧效果會導致我們無法認識真正的上師。

  爲什麼社會上會充斥著這些冒牌的假上師呢?爲什麼他們能擁有衆多的群衆和世俗名利呢?這是我們對佛法認識不清的結果,一千多年來不知道有多少人依靠修行入行論而得到成就。在西藏,我們常常聽到:「要修什麼法?修入菩薩行就夠了!」所謂修當然不是念誦而已,我們必須依入行論的教法修改我們貪、嗔、癡的心態才能算是修!

  在修行次第上,巴祝仁波切的《普賢上師言教》、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都享有盛譽。但就理論基礎而言,它們都未離開《入行論》的範疇,所以我們今天能見聞《入行論》是非常有福報的!我們要珍惜!

  我們再來複習一下以前所講過的部份,我們知道整部入行論都是以講解「菩提心」爲主。而菩提心是佛法的精華,它分爲「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二種。我們現在所要上的「智慧品」是以講解「勝義菩提心」爲主。

  你們不要認爲「空性」和菩提心無關

  你們要知道:真正的菩提心就是「勝義菩提心」,它是所有菩提心的精華。我們在皈依時發願說:「願一切衆生遠離苦及苦因,並且得到究竟的快樂!」這是世俗菩提心。

  在究竟上來說「沒有任何念頭存在」,你們不要認爲一位了解空性的智者他沒有菩提心,或者沒有慈悲心。其實,他永遠都安住在法界裏面!所謂的法界是什麼呢?

  * 「所有萬物的本質!」

  * 不要害怕了解空性之後,會失去慈悲心。

  * 「了解空性」和「産生真正的慈悲心」是同時俱得的!

  * 有人說「了解空性之後,就不會有慈悲心」。這種見解是很淺薄的,完全不了解佛法!

  o 發菩提心很重要,但産生真正的菩提心更重要。

  o 現在我們故意地、造作地發菩提心是不穩定的、是有限的。

  o 只有我們每天自然而然地升起這樣的菩提心,才是真切的發心。

  所謂「空」到底是要空什麼呢?「我執!」當我執不見時,我們的所做所爲才是真正地利益衆生!利益衆生的方式很多,我們現在是以出錢或出力爲主。但,像北俱廬洲、天道...那些地方,大家都具足五妙欲的安樂,福報平等,不需要食用像我們人間這樣粗重的食物,給他們錢,沒有用!

  可是他們有沒有痛苦呢?

  一樣有痛苦!說不定在那裏如果有人和他們講講話,他們就會很快樂,就像我們工商社會裏的一些有錢人一樣,他們有錢卻心靈空虛。他們最需要的是有人陪他聊聊天、安慰、安慰他,那麼他就會很快樂。而物質能力比較差的人呢?他不要你的安慰啦!布施他一點錢財比較實際些,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方式給他們快樂。所以並不需要東奔西跑才能利益衆生,

  * 「了解空性」之後,行住坐臥都可以利益衆生。

  * 「不了解空性」就無法産生真正的慈悲,因爲還有我執的習氣存在。

  「見地」分爲世俗谛和勝義谛兩種。在勝義上,各宗各派對兩谛的見解因爲…

《《入菩薩行》講解 第九品 智慧(續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