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得到些微錢財卻徒積惡業...因此想要追求配偶的圓滿相隨是很難隨心所欲的。
年少時沒有能力賺錢,長大以後憑什麼享受鴛鴦之樂呢?爲了存錢而幹活,不知不覺已經上了年紀,那麼衰朽的老翁還要色欲做什麼呢?有些多欲的苦力,白天繁重的工作耗盡了體能,以至于夜晚回到家中早已散盡氣力,身體一躺下來就動也不動像個死屍一樣。
有些人爲了生活經商貿易、竊盜或征戰他方...等等,他們必須經曆長途跋涉備嘗艱辛地遠離故鄉到外地去,雖然他們也渴望和家人、嬌妻等親友團聚。但遺憾的是,他們一年到頭也難得和親友見上一面。也有人爲了追求微薄的利益及快樂,而糊裏糊塗地賣掉自己的身體。
但是,常常在所貪求的利益及快樂還未到手的時候,就被業風吹到人事不熟充滿苦惱與不安的地方。
(1b)別說觀身不淨 --> 思貪得不償失
(ii) 別明 -- 利少害多
76.或人自售身 任隨他指使 妻妾縱臨産 荒郊樹下生
77.欲欺凡夫謂 求活謀生故 慮喪赴疆場 爲利成傭奴
78.爲欲或喪身 或豎利戈尖 或遭短矛刺 乃至火焚燒
貪欲「利少害多」的原因是什麼呢?
古印度的習俗,傭人的小孩不能在東主的家裏出生。所以女傭在臨盆前必須到外面找地方生産,而且丈夫爲了賺錢也沒辦法在旁邊照顧,很可憐!
而現在的年輕人也是一樣,爲了一時的貪欲偷嘗禁果,其結果也使得他們的下半輩子痛苦不堪,甚至連累親友。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所貪著色、聲、香、味、觸的覺受是痛苦的來源!」
很多人問我;「我們要如何避免痛苦?」
其實最簡單的方法是「你不要貪嘛!」
不要貪就沒有痛苦!這是非常正確的道理,譬如:我們想要某某東西卻得不到,所以我們就會想盡辦法去追求、去冒險、去煩惱...但假如我們放棄對它的欲求,那麼我們怎麼會爲得不到而傷心呢?
假如:我們爲了追求某個異性而花盡心思卻得不到的話,那麼我們就松手啊,這樣我們怎麼會有煩惱呢?如果我們爲了要蓋一大楝豪宅而煩惱的話,那麼我們就不要蓋啊!不要蓋就沒有痛苦了!
* 不要說是我們人類啦!你們看:飛蛾爲什麼會撲火呢?這是飛蛾的眼根對色覺的貪欲所得的果報!
* 爲什麼有些獵人可以用音聲引誘動物前來而乘機殺了它們呢?這是愛好音聲者耳朵對聲音貪欲的下場!
* 有些植物以味道引誘昆蟲靠近而捕食它們,這是昆蟲的鼻子對香覺貪欲的結果!
* 魚兒貪求餌上的味而上勾,這是舌根追求味覺的苦惱!
* 老象怕熱而溺泥,它緣起于身體貪求觸覺的清涼享受,所以我們身體對五妙欲的貪求給我們帶來衆多的痛苦!
* 有些人賣身爲人奴仆而失去自由之身,他完全要聽任雇主的差遣使用,即使妻子臨産分娩時也不能在旁邊照顧,任隨自己的孩子在荒郊野外或樹下出生、有些被欲望蒙蔽雙眼的人說:「爲了生存,我必須設法養家活囗」。因此,他們雖然害怕死亡,但還是披上戰袍從軍打仗去了。
* 另外有些人則爲了蠅頭小利而甘心爲人的奴隸、還有些人貪欲未遂就被殺身亡、或有些人則犯罪受到嚴重的刑罰,被人從肛門貫穿到頭頂豎立在利戈尖上、更有些人心被人用短矛刺殺、甚至有些人被放火活活燒死。
(1b)別說觀身不淨 --> 思貪得不償失
(ii) 別明 -- 負暇滿障解脫
79.曆盡聚守苦 方知財多禍 貪金渙散人 脫苦遙無期
80.貪欲生衆苦 害多福利少 如彼拖車牲 唯得數囗草
81.彼利極微薄 雖畜不難得 爲彼勤苦衆 竟毀暇滿身
82.諸欲終壞滅 貪彼易墮獄 爲此瞬息樂 須久曆艱困
「錢財」爲我們帶來了哪些過患呢?
這裏說的觀念和我們平常的概念正好顛倒。
* 我們一般凡夫都覺得「錢財」是快樂的根源。
* 但修行者清楚了解「錢財的過患」。因此都以「欲小知足」的方式苦修。
* 可是,時代不同了,不要說是世間法沒有錢樣樣行不通,以現在的角度來看,似乎「沒有錢也很難修行的樣子」。
* 「錢」成爲一切的圓心,大家一起圍著它轉。
* 但這是世間變化的過程,我們阻擋不了。
貢巴仁波切在《入行論》解釋中說到:「當高高在上的法師和經營貿易的商人一樣都在爲錢而忙碌時,我們當然就沒有時間聞思佛法了」。
當地球爲錢而轉動時、當佛法以推廣爲主時,我們當然沒有時間探討「經」「律」「論」,我們當然沒有時間修行戒、定、慧。因爲我們瑣事纏身啊!怎麼可能有時間去聞思佛法呢?
你們不要以爲經、律、論是那麼容易明白的!除非你有天生的智慧,不然就算你花二十年、叁十年的時間精進不懈,也不一定會有所得。因爲它是很深奧的,如果我們生活的重心爲錢財所轉動,那麼如何能有時間聞思修行呢?
我們沒有時間聞思修行,那麼我們如何解脫呢?所以錢財是我們解脫的障礙!錢財給我們帶來痛苦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以後可以慢慢仔細去探討、去了解,現在我們都認爲「沒有錢才苦啊!有錢怎麼會苦呢?」
跟這裏的觀念剛好顛倒,要你們一下子接受也不是那麼容易;在西藏有一個民間故事:
有一個很有錢的人,他有很多、很多的帳篷,有很多的生意、財産要管理,所以他每天都很煩。而他隔壁住著一對貧窮的夫妻,以賣豆腐爲生,可是,他們卻每天唱歌、跳舞,逍遙的過日子。富翁對這件事百思不得其解:「爲什麼我這麼有錢卻不快樂?爲什麼他們那麼窮卻這樣開心?」有一天,他請教他的員工「這是爲什麼呢?」這位員工回答他說:「這不用想那麼多啦!你把一些銀子丟到他們家去,就馬上知道結果了」。于是,富翁乘著夜晚天黑把五、六十兩銀子丟到豆腐店裏,結果,這對窮夫妻對天降下來的財産高興得快瘋掉。可是,從此之後夫妻倆爲了要把這些銀子藏在哪裏、要如何使用它而煩惱。他們的臉上再也沒有往日的笑容。他們再也不唱歌跳舞了。最後,這位富翁終于恍然大悟:「原來讓他痛苦、讓他不快樂的就是這些錢財」。事實的確如此!
如果有空的話,你們可以到西藏內地去看看,那些地方雖然經濟比較不好,但同樣住著很多快樂的人。所以我常常說:「因果分配是非常公平的!我們雖然物質比較富裕,但精神的痛苦就非常多。而那些貧窮地區的人呢?他們物質缺乏,但精神快樂」。這是難免的!
除非你對物質不執著,外在有物質的享受,內在有真實的智慧,那麼你真是有福報的人。開悟的人並不一定要高僧,現代人見錢眼開,大家都認爲利養豐足的人才是高僧。然而是不是這樣呢?
我上次講過「欲少知足是聖族」,它的內含是:
1.如果某人爲了掙取錢財而努力,那麼他就不是聖者之流
2.如果一個人沒有辦法遠離欲界的話,那麼他如何達到色界的境界呢?換句話說,這個人無法達到禅定;而無法達到色界的禅定,那麼「空性」就無法了解,因此這個人就無法解脫。
3.如果一個人對欲界的欲望沒有遠離的話,那麼他就會被欲望、果報控製,無止盡地生在欲界裏面。
以上叁個現象是財錢的過患。當然,我們用大乘教法來看,大乘是以利他爲主,雖然你接受一千萬、二千萬的供養,但,這不是你刻意去掙取的,所以你並不執著它。有一天你失去它時,你也不會因此而傷心,你取得它時沒有傷害到任何人。你以這個善巧幫助他人累積福報,那麼,這樣就沒有關系,這個大家要知道!
吃盡「賺、存、保護和喪失」錢財的苦頭之後,這時才能深深體會到「錢財是無邊禍害的根源」。這些爲貪財好色而耗盡心力的人,永遠沒有機會解脫叁有的痛苦。貪欲的人一定會嘗到前面所講的這些苦頭的。
「貪欲」的禍害衆多而福利卻極少,追求它根本得不償失。就好像:爲人拉車的牲囗,頂多也只能得到幾囗充饑的茅草而已。其實像「養家活囗」這麼渺小的利益,就連低等的畜生類也能辦到。但是,短視的人們竟然爲了這個原因而奔波受苦,白白糟蹋了難得的暇滿人身,五妙欲所帶來的短暫歡樂,到頭來終將壞滅成空。但是耽著它卻很容易使人墮入地獄等惡趣,爲了貪著這像昙花一現的快樂,就必須長期忍受精疲力竭的痛苦。
古時候以牲囗拉車,有時候,牲囗爲了貪食路邊的幾囗青草而被它所拉的車子撞傷。同樣地,我們人類爲了養家活囗的任務,白白糟蹋了難得的暇滿人身。我們現在這個社會看似富裕繁榮,但,有很多年輕人卻不敢結婚、生小孩,爲什麼呢?因爲怕養不起小孩,你們仔細想想:我們生爲一個人都怕養不起小孩,這是我們變富裕了嗎?
我們認爲我們越來越有錢、物質享受越來越優渥。但其實是越來越貧乏!因爲我們養家活囗的能力越來越單薄了。現在,外在的物質數量越來越多,但,它們沒有能力滿足我們的欲望,這就是五濁惡世裏面「時間的濁世」。意思是錢財滿足人心的能力退化。
「壞苦」和「行苦」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所以我們常常說「生者必死、聚者必散、高者必墮」。如果能持有這樣的觀念,我們就比較能減少一些煩惱,如果我們執著生者長壽、親友長聚、富貴長存...那麼我們就免不了遭受痛苦,因爲這些都是會變化消失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差別而已,我們常常思惟這個道理就不會爲保有和失去而煩惱。
如果我們只是囗頭上講講,
心理卻沒有真實地接受。
那麼,當要面對失去這些執愛時,
當然就會痛苦。
我們世間人常常爲了短暫的快樂
而付出痛苦的代價。
譬如:我們爲了在比賽中勇奪冠軍必須經過長久的痛苦集訓,可是,即使我們奪冠了,所得的掌聲與快樂卻只有幾個小時或幾天而已。接著下來,我們就要接受是否能繼續保有它的痛苦了。我們要接受各方的挑戰,
甚至失去它的痛苦。
83.…
《《入菩薩行》講解 第八品 靜慮(續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