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得到些微钱财却徒积恶业...因此想要追求配偶的圆满相随是很难随心所欲的。
年少时没有能力赚钱,长大以后凭什么享受鸳鸯之乐呢?为了存钱而干活,不知不觉已经上了年纪,那么衰朽的老翁还要色欲做什么呢?有些多欲的苦力,白天繁重的工作耗尽了体能,以至于夜晚回到家中早已散尽气力,身体一躺下来就动也不动像个死尸一样。
有些人为了生活经商贸易、窃盗或征战他方...等等,他们必须经历长途跋涉备尝艰辛地远离故乡到外地去,虽然他们也渴望和家人、娇妻等亲友团聚。但遗憾的是,他们一年到头也难得和亲友见上一面。也有人为了追求微薄的利益及快乐,而糊里糊涂地卖掉自己的身体。
但是,常常在所贪求的利益及快乐还未到手的时候,就被业风吹到人事不熟充满苦恼与不安的地方。
(1b)别说观身不净 --> 思贪得不偿失
(ii) 别明 -- 利少害多
76.或人自售身 任随他指使 妻妾纵临产 荒郊树下生
77.欲欺凡夫谓 求活谋生故 虑丧赴疆场 为利成佣奴
78.为欲或丧身 或竖利戈尖 或遭短矛刺 乃至火焚烧
贪欲「利少害多」的原因是什么呢?
古印度的习俗,佣人的小孩不能在东主的家里出生。所以女佣在临盆前必须到外面找地方生产,而且丈夫为了赚钱也没办法在旁边照顾,很可怜!
而现在的年轻人也是一样,为了一时的贪欲偷尝禁果,其结果也使得他们的下半辈子痛苦不堪,甚至连累亲友。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所贪着色、声、香、味、触的觉受是痛苦的来源!」
很多人问我;「我们要如何避免痛苦?」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你不要贪嘛!」
不要贪就没有痛苦!这是非常正确的道理,譬如:我们想要某某东西却得不到,所以我们就会想尽办法去追求、去冒险、去烦恼...但假如我们放弃对它的欲求,那么我们怎么会为得不到而伤心呢?
假如:我们为了追求某个异性而花尽心思却得不到的话,那么我们就松手啊,这样我们怎么会有烦恼呢?如果我们为了要盖一大楝豪宅而烦恼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要盖啊!不要盖就没有痛苦了!
* 不要说是我们人类啦!你们看:飞蛾为什么会扑火呢?这是飞蛾的眼根对色觉的贪欲所得的果报!
* 为什么有些猎人可以用音声引诱动物前来而乘机杀了它们呢?这是爱好音声者耳朵对声音贪欲的下场!
* 有些植物以味道引诱昆虫靠近而捕食它们,这是昆虫的鼻子对香觉贪欲的结果!
* 鱼儿贪求饵上的味而上勾,这是舌根追求味觉的苦恼!
* 老象怕热而溺泥,它缘起于身体贪求触觉的清凉享受,所以我们身体对五妙欲的贪求给我们带来众多的痛苦!
* 有些人卖身为人奴仆而失去自由之身,他完全要听任雇主的差遣使用,即使妻子临产分娩时也不能在旁边照顾,任随自己的孩子在荒郊野外或树下出生、有些被欲望蒙蔽双眼的人说:「为了生存,我必须设法养家活囗」。因此,他们虽然害怕死亡,但还是披上战袍从军打仗去了。
* 另外有些人则为了蝇头小利而甘心为人的奴隶、还有些人贪欲未遂就被杀身亡、或有些人则犯罪受到严重的刑罚,被人从肛门贯穿到头顶竖立在利戈尖上、更有些人心被人用短矛刺杀、甚至有些人被放火活活烧死。
(1b)别说观身不净 --> 思贪得不偿失
(ii) 别明 -- 负暇满障解脱
79.历尽聚守苦 方知财多祸 贪金涣散人 脱苦遥无期
80.贪欲生众苦 害多福利少 如彼拖车牲 唯得数囗草
81.彼利极微薄 虽畜不难得 为彼勤苦众 竟毁暇满身
82.诸欲终坏灭 贪彼易堕狱 为此瞬息乐 须久历艰困
「钱财」为我们带来了哪些过患呢?
这里说的观念和我们平常的概念正好颠倒。
* 我们一般凡夫都觉得「钱财」是快乐的根源。
* 但修行者清楚了解「钱财的过患」。因此都以「欲小知足」的方式苦修。
* 可是,时代不同了,不要说是世间法没有钱样样行不通,以现在的角度来看,似乎「没有钱也很难修行的样子」。
* 「钱」成为一切的圆心,大家一起围着它转。
* 但这是世间变化的过程,我们阻挡不了。
贡巴仁波切在《入行论》解释中说到:「当高高在上的法师和经营贸易的商人一样都在为钱而忙碌时,我们当然就没有时间闻思佛法了」。
当地球为钱而转动时、当佛法以推广为主时,我们当然没有时间探讨「经」「律」「论」,我们当然没有时间修行戒、定、慧。因为我们琐事缠身啊!怎么可能有时间去闻思佛法呢?
你们不要以为经、律、论是那么容易明白的!除非你有天生的智慧,不然就算你花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精进不懈,也不一定会有所得。因为它是很深奥的,如果我们生活的重心为钱财所转动,那么如何能有时间闻思修行呢?
我们没有时间闻思修行,那么我们如何解脱呢?所以钱财是我们解脱的障碍!钱财给我们带来痛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以后可以慢慢仔细去探讨、去了解,现在我们都认为「没有钱才苦啊!有钱怎么会苦呢?」
跟这里的观念刚好颠倒,要你们一下子接受也不是那么容易;在西藏有一个民间故事:
有一个很有钱的人,他有很多、很多的帐篷,有很多的生意、财产要管理,所以他每天都很烦。而他隔壁住着一对贫穷的夫妻,以卖豆腐为生,可是,他们却每天唱歌、跳舞,逍遥的过日子。富翁对这件事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这么有钱却不快乐?为什么他们那么穷却这样开心?」有一天,他请教他的员工「这是为什么呢?」这位员工回答他说:「这不用想那么多啦!你把一些银子丢到他们家去,就马上知道结果了」。于是,富翁乘着夜晚天黑把五、六十两银子丢到豆腐店里,结果,这对穷夫妻对天降下来的财产高兴得快疯掉。可是,从此之后夫妻俩为了要把这些银子藏在哪里、要如何使用它而烦恼。他们的脸上再也没有往日的笑容。他们再也不唱歌跳舞了。最后,这位富翁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让他痛苦、让他不快乐的就是这些钱财」。事实的确如此!
如果有空的话,你们可以到西藏内地去看看,那些地方虽然经济比较不好,但同样住着很多快乐的人。所以我常常说:「因果分配是非常公平的!我们虽然物质比较富裕,但精神的痛苦就非常多。而那些贫穷地区的人呢?他们物质缺乏,但精神快乐」。这是难免的!
除非你对物质不执着,外在有物质的享受,内在有真实的智慧,那么你真是有福报的人。开悟的人并不一定要高僧,现代人见钱眼开,大家都认为利养丰足的人才是高僧。然而是不是这样呢?
我上次讲过「欲少知足是圣族」,它的内含是:
1.如果某人为了挣取钱财而努力,那么他就不是圣者之流
2.如果一个人没有办法远离欲界的话,那么他如何达到色界的境界呢?换句话说,这个人无法达到禅定;而无法达到色界的禅定,那么「空性」就无法了解,因此这个人就无法解脱。
3.如果一个人对欲界的欲望没有远离的话,那么他就会被欲望、果报控制,无止尽地生在欲界里面。
以上三个现象是财钱的过患。当然,我们用大乘教法来看,大乘是以利他为主,虽然你接受一千万、二千万的供养,但,这不是你刻意去挣取的,所以你并不执着它。有一天你失去它时,你也不会因此而伤心,你取得它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你以这个善巧帮助他人累积福报,那么,这样就没有关系,这个大家要知道!
吃尽「赚、存、保护和丧失」钱财的苦头之后,这时才能深深体会到「钱财是无边祸害的根源」。这些为贪财好色而耗尽心力的人,永远没有机会解脱三有的痛苦。贪欲的人一定会尝到前面所讲的这些苦头的。
「贪欲」的祸害众多而福利却极少,追求它根本得不偿失。就好像:为人拉车的牲囗,顶多也只能得到几囗充饥的茅草而已。其实像「养家活囗」这么渺小的利益,就连低等的畜生类也能办到。但是,短视的人们竟然为了这个原因而奔波受苦,白白糟蹋了难得的暇满人身,五妙欲所带来的短暂欢乐,到头来终将坏灭成空。但是耽着它却很容易使人堕入地狱等恶趣,为了贪着这像昙花一现的快乐,就必须长期忍受精疲力竭的痛苦。
古时候以牲囗拉车,有时候,牲囗为了贪食路边的几囗青草而被它所拉的车子撞伤。同样地,我们人类为了养家活囗的任务,白白糟蹋了难得的暇满人身。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看似富裕繁荣,但,有很多年轻人却不敢结婚、生小孩,为什么呢?因为怕养不起小孩,你们仔细想想:我们生为一个人都怕养不起小孩,这是我们变富裕了吗?
我们认为我们越来越有钱、物质享受越来越优渥。但其实是越来越贫乏!因为我们养家活囗的能力越来越单薄了。现在,外在的物质数量越来越多,但,它们没有能力满足我们的欲望,这就是五浊恶世里面「时间的浊世」。意思是钱财满足人心的能力退化。
「坏苦」和「行苦」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常常说「生者必死、聚者必散、高者必堕」。如果能持有这样的观念,我们就比较能减少一些烦恼,如果我们执着生者长寿、亲友长聚、富贵长存...那么我们就免不了遭受痛苦,因为这些都是会变化消失的。只是时间早晚的差别而已,我们常常思惟这个道理就不会为保有和失去而烦恼。
如果我们只是囗头上讲讲,
心理却没有真实地接受。
那么,当要面对失去这些执爱时,
当然就会痛苦。
我们世间人常常为了短暂的快乐
而付出痛苦的代价。
譬如:我们为了在比赛中勇夺冠军必须经过长久的痛苦集训,可是,即使我们夺冠了,所得的掌声与快乐却只有几个小时或几天而已。接着下来,我们就要接受是否能继续保有它的痛苦了。我们要接受各方的挑战,
甚至失去它的痛苦。
83.…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八品 静虑(续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