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講解 第八品 靜慮(續一)▪P3

  ..續本文上一頁食之後,便以平常心和他們和睦相處,切莫攀緣。

  (一)斷舍塵緣 (2)如何斷除 --> 認清對治

  (2b)斷舍利敬貪

  17.吾富受恭敬 衆人皆喜我 若持此驕慢 殁後定生懼

  18.故汝愚癡意 無論貪何物 定感苦果報 千倍所貪得

  19.故智不應貪 貪生叁途怖 應當堅信解 法性本應舍

  20.縱吾財物豐 令譽遍稱揚 所集諸名利 非隨心所欲

  【講解】我的利養很豐富又受人尊重,很多人都喜歡我,如果我因爲貪著利敬而心生傲慢的話,那麼我死後一定會墮落惡趣,頻生恐懼!

  這部份,你們在家衆不用擔心。該擔心的是我們出家人,名聞和利敬都無法帶到來世。如果我們因爲信徒衆多、名下寺院龐大、享有美好的名聲...而心生傲慢的話,那麼來世所得苦報,將是今世所得的千百倍以上。

  在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裏面提到:「帳拉達那堅大師非常有名,他幫人家修破瓦法,「喝」一聲就可以得到一匹馬。有次他要到某個勝地去朝聖,途中經過一個湖,他在過湖半途中,水裏突然冒出一個像羅刹般的水怪向他要功德。他被嚇得不知所措,只好將朝聖的功德統統回向給水怪。水怪才因此消失」,這是爲什麼呢?這是他收了太多供養且未將供養金用來利益衆生所産生的業債。

  上次達賴喇嘛來臺,信衆供養他十萬美金,他說:「講解佛法、修行儀軌時,心都不動。可是當別人供養錢財時,心不動就很困難」。後來他不但把這個供養金布施給九二一的災民,而且他還自掏腰包多布施了兩萬元美金。

  「人」不被錢財誘惑是最困難的

  能夠擺脫錢財的束縛要有真功夫。有些上師們收到供養金會說:「這個錢不是給我用的,我會替你們把它用在利益衆生上面!」是不是?如果真是這樣那就很好,我們把錢交給上師,請他幫我們做善事、利益衆生固然很好。但,其實你並不需要透過別人來行善!你自己親自去做就可以了。有誰知道你會不會遇到「從中自肥的上師」呢?要放聰明一點!

  以世間法來說,我實在是一個很笨的人,但我要講的是真心話,別人怎樣講我不會在乎!我是西藏人,說實在的,我不應該說西藏人的壞話。你們信仰藏傳佛教、遇到好的上師,所以你們看到西藏的事物都心生歡喜。但,你們不要以爲西藏什麼都好,所有西藏來的天珠、服飾、食物、民俗和西藏人....通通都照單全收什麼都好。

  * 不要膩在這邊!

  * 就好像:我們愛一個人,那麼即使這個人去做壞事傷害別人。

  * 你也會以爲別人不對一樣!

  * 所以大家對于任何事物都要冷靜地觀察。

  * 不管那個地方都有好人和壞人,要清醒一點!

  * 印度的報上說:「目前在印度的法師們都被美金給瘋掉了!」

  * 這是大環境的情形,不過也有例外的。

  聽說尼泊爾的甲貞仁波切他就沒有,他誰的話都不聽,大功德主的話他不聽,官員的話他還是不聽。凡事他自己作主,有人供養他很多美金,他說:「麻煩你把它收回去吧!我沒辦法爲你做事」。他的心真的沒有被美金風吹走,但,大部份的法師都會虛僞的說:「我拿這個錢,我會替你做善事!」如果說這句話的人真的這樣子做了,那麼他真的把美金當玩具而已,心沒有被動搖,可是,事實大部份不是這樣子,同樣的戲碼,我們臺灣也天天在上演!

  因此,利害莫辨的糊塗意識啊!今生不論你貪著名利、恭敬等任何事物,將來所獲得的痛苦報應,一定會超過今生所貪得事物的一千倍。所以有智慧的人千萬不要貪著,貪著名利將會引生墮落叁惡趣的恐懼。我們應該堅定信念並透徹了解:「從性質上來看,這些事物本來就是不屑一顧」。

  就算我的財物收入很豐富,美名也傳遍十方,但是今生努力所聚集的名利,卻無法隨心所欲地伴我到來生。

  21.若有人毀我 贊譽何足喜 若有人贊我 譏毀何足憂

  【講解】「如果有人毀謗我,那麼再多的贊美怎值得我高興呢?」

  爲什麼呢?

  因爲我不完美,所以才有人誹謗我!同樣「如果有人贊美我,那麼讒言毀謗又怎值得我憂傷呢?」因爲有人贊歎我!當我們有這樣的概念以後,我們的心就不會隨著毀、譽而浮動,凡事都能心平氣和的對待。

  (一)斷舍塵緣 (2)如何斷除 --> 認清對治

  (2c)結勸舍塵緣

  22.有情種種心 諸佛難盡悅 何況劣如我 故應舍此慮

  23.睥睨窮行者 诋毀富修士 性本難爲侶 處彼怎得樂

  24.如來曾宣示 凡愚若無利 郁郁終寡歡 故莫友凡愚

  【講解】每位衆生的個性、認知都不同,所以即使是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也無法做到使每個衆生都對自己滿意!

  以前提婆達多、善星比丘和外道的六個主要導師...這些人都沒能看到 釋尊的優點,何況是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呢?要做到衆生滿意,那麼事情是做不完的,只要你沒去傷害別人。你做「你自己」就好了,不論你怎麼做都會有人有意見的,這邊滿意了、那邊又有意見、東邊說好了、西邊又發生問題....

  這樣做會使得我們窮于應付,失去自己的主張,很辛苦!不論我們怎麼做都無法使全部的人都滿意!因此我們應該放棄「討好世間人」的想法。

  現在,我們看見貧困的修行者時,我們常會升起些微地輕蔑之意,認爲他們「前世沒有累積福報,所以今生才會落得如此」,可是,當我們遇見富有的法師時,我們又會批評他們,我們忘記這是他「前世累積福報」的結果,這樣子不好!

  「當我們看到貧困的修行者時要心存慈憫,而遇到富有的法師時則應該隨喜贊歎」,這樣才對,至于他有沒有巧取信徒的供養、有沒有浪費施主的供養...等等。

  這是個人的因緣業力,不關我們的事。不要去誹謗他,你也沒供養,說那麼多雜七雜八的話幹嘛呢?就算你有捐他錢好了。當時你也是心甘情願給的啊!又沒有人強迫你,所以你不要造囗業啦!不值得。凡夫衆生就是這種斐長流短的毛病。很難改!但,我們一定得將這個毛病改掉才行,少一些言語。

  經上說:「凡夫是很難相處的,和他們在一起猶如只身處在猛獸群中,永遠得不到安甯!」

  所以我們倘若遇到一些比較惡劣的人,就要遠離他、不要和他們攪和在一起;很多人認爲「出家人是很悲情的,人只有感情或事業不順時才會想去出家」。但,我個人覺得「過喇嘛的生活很快樂」,當然,出家後又反悔的很多,可是返俗後又出家的也一樣很多。爲什麼會這樣呢?

  因爲「人」永遠不滿足于現況,我們永遠覺得「彼岸」是好的!這是沒有客觀去體會的原故。喇嘛們的生活確實是很快樂的,希望以後你們也有這個機緣--> 過快樂的生活。

  有情衆生各有不同的性向和愛好,諸佛尚且不能使每一位衆生都稱心滿意,何況像我這樣愚笨無能的凡夫呢?所以我應該放棄討好世間人的念頭;一般人往往看不起窮困了倒的苦行者,而且又喜歡中傷富裕的法師或修士,本來就很難結交成規過勸善的法侶。和他們在一起,怎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呢?諸佛如來曾經開示說:「如果不能獲得足夠的名利,愚癡的凡夫就會悶悶不樂,因此,不要和凡俗之輩交往。」

  (一)斷舍塵緣 (2)如何斷除 --> 思惟山居利益

  --> 友伴殊勝

  25.林中鳥獸樹 不出刺耳音 伴彼心常樂 何時共安居

  --> 住處殊勝

  26.何時住樹下 岩洞無人寺 願心不眷顧 斷舍塵世貪

  27.何時方移棲 天然遼闊地 不執爲我所 無貪恣意行

  【講解】以下是修行者想到深山幽居的想法。

  我們老上師年初到香港的時候,他說:「香港的房子怎麼都是這樣細細高高的?很像鐵圍山的樣子!」對他而言都市一點也不舒服,而我們卻沈膩在這裏。

  我們現在如果想到要在深山裏獨居一個晚上的話,心裏就起雞皮疙瘩,我們怕蟲、蛇、野獸,甚至怕鬼會找上門來,不可能安心睡覺。所以修行者的想法和凡夫衆生的想法是顛倒的,以前密勒日巴尊者安住在森林之中,猛獸都不會傷害他。爲什麼呢?

  他內心中充滿了真正的慈悲!

  所以外在嗔怒的事物都受到他的影響而改變了,當我們的內心尚未真正地慈悲時,當然就會害怕外來的傷害。你們應該有經驗,我們長期處在壓力下生活,偶爾到山裏去休假一兩天,真的感覺很舒服。同理,如果我們無法到森林裏去舒解壓力的話,那麼我們也可以撥一、兩個小時獨居靜室!盡管只有一、兩個鍾頭,但,這也是一種修行的方法。

  * 森林中的樹木、飛鳥和走獸,不會發出煩心的言語和刺耳的音響。

  * 如果能和它們相處在一起,我的內心一定可以非常安樂和平靜。

  * 那麼我幾時才能到森林裏和它們一起快樂地生活呢?

  * 何時我才能心無牽挂地安居在樹蔭底下、岩洞中或無人的空廟裏修行呢?

  * 但願我的內心不再眷念家宅和親友,並能斷除一切對塵世的貪欲!

  * 何時我才能順利地搬遷到遼闊的大自然環境中居住呢?

  * 心不貪執「它是我所擁有的地方及事物」自由自在地修行。

  --> 資生殊勝

  28.何時居無懼 唯持缽等器 匪盜不需衣 乃至不蔽體

  --> 厭離殊勝 -- 易舍身貪

  29.何時赴寒林 觸景生此情 他骨及吾體 悉皆壞滅法

  30.吾身速腐朽 彼臭令狐狼 不敢趨前嘗 其變終至此

  【講解】以前布料非常少,所以西藏有些修行者無論寒暑都只穿一件白色短短的衣服而已,即使藏地冬天非常地酷寒,但,他們就是不會冷。

  成就者「岡讓」是噶舉巴非常有名的修行者,他一輩子都幽居山洞之中,也不知道他吃什麼。有人去看他,只見他身旁有少許的糌粑,別無長物!還有一位大堪布「曲甲不」,他長年講解…

《《入菩薩行》講解 第八品 靜慮(續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