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八品 静虑(续一)▪P3

  ..续本文上一页食之后,便以平常心和他们和睦相处,切莫攀缘。

  (一)断舍尘缘 (2)如何断除 --> 认清对治

  (2b)断舍利敬贪

  17.吾富受恭敬 众人皆喜我 若持此骄慢 殁后定生惧

  18.故汝愚痴意 无论贪何物 定感苦果报 千倍所贪得

  19.故智不应贪 贪生三途怖 应当坚信解 法性本应舍

  20.纵吾财物丰 令誉遍称扬 所集诸名利 非随心所欲

  【讲解】我的利养很丰富又受人尊重,很多人都喜欢我,如果我因为贪着利敬而心生傲慢的话,那么我死后一定会堕落恶趣,频生恐惧!

  这部份,你们在家众不用担心。该担心的是我们出家人,名闻和利敬都无法带到来世。如果我们因为信徒众多、名下寺院庞大、享有美好的名声...而心生傲慢的话,那么来世所得苦报,将是今世所得的千百倍以上。

  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里面提到:「帐拉达那坚大师非常有名,他帮人家修破瓦法,「喝」一声就可以得到一匹马。有次他要到某个胜地去朝圣,途中经过一个湖,他在过湖半途中,水里突然冒出一个像罗刹般的水怪向他要功德。他被吓得不知所措,只好将朝圣的功德统统回向给水怪。水怪才因此消失」,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他收了太多供养且未将供养金用来利益众生所产生的业债。

  上次达赖喇嘛来台,信众供养他十万美金,他说:「讲解佛法、修行仪轨时,心都不动。可是当别人供养钱财时,心不动就很困难」。后来他不但把这个供养金布施给九二一的灾民,而且他还自掏腰包多布施了两万元美金。

  「人」不被钱财诱惑是最困难的

  能够摆脱钱财的束缚要有真功夫。有些上师们收到供养金会说:「这个钱不是给我用的,我会替你们把它用在利益众生上面!」是不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很好,我们把钱交给上师,请他帮我们做善事、利益众生固然很好。但,其实你并不需要透过别人来行善!你自己亲自去做就可以了。有谁知道你会不会遇到「从中自肥的上师」呢?要放聪明一点!

  以世间法来说,我实在是一个很笨的人,但我要讲的是真心话,别人怎样讲我不会在乎!我是西藏人,说实在的,我不应该说西藏人的坏话。你们信仰藏传佛教、遇到好的上师,所以你们看到西藏的事物都心生欢喜。但,你们不要以为西藏什么都好,所有西藏来的天珠、服饰、食物、民俗和西藏人....通通都照单全收什么都好。

  * 不要腻在这边!

  * 就好像:我们爱一个人,那么即使这个人去做坏事伤害别人。

  * 你也会以为别人不对一样!

  * 所以大家对于任何事物都要冷静地观察。

  * 不管那个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要清醒一点!

  * 印度的报上说:「目前在印度的法师们都被美金给疯掉了!」

  * 这是大环境的情形,不过也有例外的。

  听说尼泊尔的甲贞仁波切他就没有,他谁的话都不听,大功德主的话他不听,官员的话他还是不听。凡事他自己作主,有人供养他很多美金,他说:「麻烦你把它收回去吧!我没办法为你做事」。他的心真的没有被美金风吹走,但,大部份的法师都会虚伪的说:「我拿这个钱,我会替你做善事!」如果说这句话的人真的这样子做了,那么他真的把美金当玩具而已,心没有被动摇,可是,事实大部份不是这样子,同样的戏码,我们台湾也天天在上演!

  因此,利害莫辨的糊涂意识啊!今生不论你贪着名利、恭敬等任何事物,将来所获得的痛苦报应,一定会超过今生所贪得事物的一千倍。所以有智慧的人千万不要贪着,贪着名利将会引生堕落三恶趣的恐惧。我们应该坚定信念并透彻了解:「从性质上来看,这些事物本来就是不屑一顾」。

  就算我的财物收入很丰富,美名也传遍十方,但是今生努力所聚集的名利,却无法随心所欲地伴我到来生。

  21.若有人毁我 赞誉何足喜 若有人赞我 讥毁何足忧

  【讲解】「如果有人毁谤我,那么再多的赞美怎值得我高兴呢?」

  为什么呢?

  因为我不完美,所以才有人诽谤我!同样「如果有人赞美我,那么谗言毁谤又怎值得我忧伤呢?」因为有人赞叹我!当我们有这样的概念以后,我们的心就不会随着毁、誉而浮动,凡事都能心平气和的对待。

  (一)断舍尘缘 (2)如何断除 --> 认清对治

  (2c)结劝舍尘缘

  22.有情种种心 诸佛难尽悦 何况劣如我 故应舍此虑

  23.睥睨穷行者 诋毁富修士 性本难为侣 处彼怎得乐

  24.如来曾宣示 凡愚若无利 郁郁终寡欢 故莫友凡愚

  【讲解】每位众生的个性、认知都不同,所以即使是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也无法做到使每个众生都对自己满意!

  以前提婆达多、善星比丘和外道的六个主要导师...这些人都没能看到 释尊的优点,何况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呢?要做到众生满意,那么事情是做不完的,只要你没去伤害别人。你做「你自己」就好了,不论你怎么做都会有人有意见的,这边满意了、那边又有意见、东边说好了、西边又发生问题....

  这样做会使得我们穷于应付,失去自己的主张,很辛苦!不论我们怎么做都无法使全部的人都满意!因此我们应该放弃「讨好世间人」的想法。

  现在,我们看见贫困的修行者时,我们常会升起些微地轻蔑之意,认为他们「前世没有累积福报,所以今生才会落得如此」,可是,当我们遇见富有的法师时,我们又会批评他们,我们忘记这是他「前世累积福报」的结果,这样子不好!

  「当我们看到贫困的修行者时要心存慈悯,而遇到富有的法师时则应该随喜赞叹」,这样才对,至于他有没有巧取信徒的供养、有没有浪费施主的供养...等等。

  这是个人的因缘业力,不关我们的事。不要去诽谤他,你也没供养,说那么多杂七杂八的话干嘛呢?就算你有捐他钱好了。当时你也是心甘情愿给的啊!又没有人强迫你,所以你不要造囗业啦!不值得。凡夫众生就是这种斐长流短的毛病。很难改!但,我们一定得将这个毛病改掉才行,少一些言语。

  经上说:「凡夫是很难相处的,和他们在一起犹如只身处在猛兽群中,永远得不到安宁!」

  所以我们倘若遇到一些比较恶劣的人,就要远离他、不要和他们搅和在一起;很多人认为「出家人是很悲情的,人只有感情或事业不顺时才会想去出家」。但,我个人觉得「过喇嘛的生活很快乐」,当然,出家后又反悔的很多,可是返俗后又出家的也一样很多。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人」永远不满足于现况,我们永远觉得「彼岸」是好的!这是没有客观去体会的原故。喇嘛们的生活确实是很快乐的,希望以后你们也有这个机缘--> 过快乐的生活。

  有情众生各有不同的性向和爱好,诸佛尚且不能使每一位众生都称心满意,何况像我这样愚笨无能的凡夫呢?所以我应该放弃讨好世间人的念头;一般人往往看不起穷困了倒的苦行者,而且又喜欢中伤富裕的法师或修士,本来就很难结交成规过劝善的法侣。和他们在一起,怎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呢?诸佛如来曾经开示说:「如果不能获得足够的名利,愚痴的凡夫就会闷闷不乐,因此,不要和凡俗之辈交往。」

  (一)断舍尘缘 (2)如何断除 --> 思惟山居利益

  --> 友伴殊胜

  25.林中鸟兽树 不出刺耳音 伴彼心常乐 何时共安居

  --> 住处殊胜

  26.何时住树下 岩洞无人寺 愿心不眷顾 断舍尘世贪

  27.何时方移栖 天然辽阔地 不执为我所 无贪恣意行

  【讲解】以下是修行者想到深山幽居的想法。

  我们老上师年初到香港的时候,他说:「香港的房子怎么都是这样细细高高的?很像铁围山的样子!」对他而言都市一点也不舒服,而我们却沉腻在这里。

  我们现在如果想到要在深山里独居一个晚上的话,心里就起鸡皮疙瘩,我们怕虫、蛇、野兽,甚至怕鬼会找上门来,不可能安心睡觉。所以修行者的想法和凡夫众生的想法是颠倒的,以前密勒日巴尊者安住在森林之中,猛兽都不会伤害他。为什么呢?

  他内心中充满了真正的慈悲!

  所以外在嗔怒的事物都受到他的影响而改变了,当我们的内心尚未真正地慈悲时,当然就会害怕外来的伤害。你们应该有经验,我们长期处在压力下生活,偶尔到山里去休假一两天,真的感觉很舒服。同理,如果我们无法到森林里去舒解压力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拨一、两个小时独居静室!尽管只有一、两个钟头,但,这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

  * 森林中的树木、飞鸟和走兽,不会发出烦心的言语和刺耳的音响。

  * 如果能和它们相处在一起,我的内心一定可以非常安乐和平静。

  * 那么我几时才能到森林里和它们一起快乐地生活呢?

  * 何时我才能心无牵挂地安居在树荫底下、岩洞中或无人的空庙里修行呢?

  * 但愿我的内心不再眷念家宅和亲友,并能断除一切对尘世的贪欲!

  * 何时我才能顺利地搬迁到辽阔的大自然环境中居住呢?

  * 心不贪执「它是我所拥有的地方及事物」自由自在地修行。

  --> 资生殊胜

  28.何时居无惧 唯持钵等器 匪盗不需衣 乃至不蔽体

  --> 厌离殊胜 -- 易舍身贪

  29.何时赴寒林 触景生此情 他骨及吾体 悉皆坏灭法

  30.吾身速腐朽 彼臭令狐狼 不敢趋前尝 其变终至此

  【讲解】以前布料非常少,所以西藏有些修行者无论寒暑都只穿一件白色短短的衣服而已,即使藏地冬天非常地酷寒,但,他们就是不会冷。

  成就者「冈让」是噶举巴非常有名的修行者,他一辈子都幽居山洞之中,也不知道他吃什么。有人去看他,只见他身旁有少许的糌粑,别无长物!还有一位大堪布「曲甲不」,他长年讲解…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八品 静虑(续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