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當別人對我們輕視、說粗話以及使用難聽的字眼等等,這些粗鄙的言行對身體既然沒有傷害,心!你爲何要那麼生氣呢?
* 爲什麼當一個你所執愛的人遭受到唾罵、傷害或贊美時,那個情境會影響到你?
* 爲什麼同樣的情境發生在陌生人身上時,你就無動于衷?
* 爲什麼我們看到電視上一些災難、悲劇的報導不會難過?
* 爲什麼我們的親友發生不幸時,我們會傷心欲絕?
* 一樣的生命,爲什麼感受有如此天淵之別呢?
這是因爲我們的心「執著」與「不執著」的關系,因此所産生的感受就不同!當聽到別人說我們的壞話時,我們爲何很生氣?「壞話」只是音波而已,它不像刀、棍加在我們的身上會産生皮肉的痛苦,它對我們的身體毫無損傷。既然它不會傷害我們的身體,就更不會傷害到我們的心!
* 但我們固執地認爲「它讓我傷心!」有一句說:「語言雖然不是利刃,卻能撕裂別人的心」,用世間法來看這句話好像很有道理。
* 可是我們仔細去觀察、仔細想想,聲音是從哪裏來的呢?
* 是從人囗裏的氣傳出來的;
* 而人囗裏的聲音是從那裏來的呢?
* 它是從身體裏面的器官透過氣傳達到囗中的;
* 而推動體內脈輪運行的心髒,並不是我們的「心」。
* 它只是有機能的一塊肉而已。
那麼我們的「心」在哪裏呢?
* 我們看不到,沒辦法明確地指出「這個」或者「那個」是我的心。
* 我們無法描繪它,「心」,沒有一個東西能說明它。
那麼「它」如何被撕裂呢?
* 我們認爲別人的言詞可以讓我們的心受傷,那是我們沒有去研究它,才會主觀地這樣子認爲。
* 我們研究以後就會知道,其實沒有一個實質可以被傷害的東西它叫做「心」。
54.謂他不喜我 然彼于現後 不能毀損我 何故厭譏毀
55.謂礙利養故 縱我厭受損 吾利終須舍 諸罪則久留
56.甯今速死殁 不願邪命活 钆安縱久住 終必遭死苦
【講解】如果說他人會因這些譏毀而不喜歡我,但事實上,無論在今生或來世,別人對我如何討厭都不足以毀壞我。那麼我爲何要厭棄別人的譏毀呢?
以世間法來說,別人的譏毀當然會引起他人的厭棄,而致使我遭受到傷害。譬如:選舉時常常因爲一些譏毀而導致某些候選人落選。但我們並不是在學追逐名利的世間人,我們學佛法、不求名和利,當你不求名、利時,別人如何損傷到你呢?這些譏毀對修行者來說,只有幫助,而不會産生傷害。
* 真正有智慧的修行者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使他感到恐懼。
* 他一點也不怕謠言,因爲他心中清楚地知道事情的真相。
* 他根本無需任何人來保護,沒有事情可以傷害他。
爲什麼世間人這樣害怕那些謠言、誹聞...呢?爲什麼世間人層層護衛尚且不周,無論如何保護都會遭受到傷害呢?
我們常常聽說:「這樣做會傷害到佛法」,其實佛法如何被傷害呢?不用擔心!佛法一點都不會受到傷害,我們下面會說明。
如果說:這些譏毀將會障礙我獲得利養;然而,即使我討厭遭受譏毀和名利受損。臨命終時。我仍須舍棄財富和名譽。而憎害他人的罪業卻會長久留存心中。所以我甯願現在就失去名利而早點死去,也不願意嗔害他人而邪命久活人間。邪命苟且地過日子,縱然可以活得長壽些,但終究要面臨死亡和墮落的痛苦。
* 我們知道因爲別人的譏毀,而導致其他人對我不喜歡。
* 所以我們厭棄、嗔恨它是不合理的!
* 同樣,因爲別人的譏毀而導致阻礙我獲得利養,所以我們厭棄、嗔恨它,一樣不合理!
* 因爲,即使是權勢如日中天的政客,在他死亡時也帶不走任何一位眷屬、一點生前累積的財物或名譽。不管是如何聲譽崇隆的法師,臨終時一樣帶不走一個他心愛的弟子。
既然臨終時,這些名聞和利養都帶不走的話,那麼它對我們有什麼意義呢?如果我們爲了要得到世間的財貨,我們去攻擊、谄害別人。雖然我們在世時得到了我們想要的一切東西,可是這些東西在我們臨終時一丁點兒也無法帶走。
而爲了要得到這些財貨所製造的惡業,卻會永遠留存在我們的心中。
以前釋尊對一位國王說:「國王!死亡的時間越來越近,當死亡來臨時,你完全帶不走任何眷屬或財物,但是,你爲了謀取王位所製造的惡業,卻長久地留在你的心中如影隨形、片刻不離」。
所以我們對這些阻礙利養的譏毀産生嗔恨是不值得的。
什麼是「邪命」?「邪命」就是用邪惡、不正當的方法來得到財利、名聞或維持自己的生命。
邪命有五種,以前我們藏傳佛教比較注重實修,對推廣佛法比較不在意,所以藏傳佛教一千多年來只在西藏內地流行。現在藏傳佛教在世界各地慢慢的興盛起來了,但它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呢?很難說!
要看傳法者的心態,現在很多人都是利用這五種邪命來維持生命的。
哪五種邪命呢?
1.詐顯威儀 -->「僞裝尊嚴」的儀容和舉止。也就是:沒有內在的修行證量,卻在行爲舉動上裝扮成非常莊嚴的樣子,希望贏得人們的贊歎、尊敬和信心。
2.谄媚奉承 -->用「逢迎趨奉」的態度取得別人的歡喜。也就是:「說好聽的話」「做人們喜歡的事」,沒有以佛法爲中心,所作所爲都是爲了博取人心。
3.旁敲側擊 -->從旁比喻或暗示,而避去正面的直言。
4.巧取訛詐 -->用詭詐的方法,或假借某種理由去謀取他人的財物。
5.贈微搏厚 -->贈人點滴,卻想要獲得泉湧以報。也就是:幫助人們一點點,就希望對方大量回報。
以上「五種邪命」是我們修行人,尤其是出家衆們所不應該做的。
我們一般小老百姓每天工作多少,就取得多少分薪水或報酬,正正當當的過日子。這不是邪命,邪命大多發生在上流社會,他們以很簡單的方式取得很豐厚的財産。我常說:「老百姓是最單純、最自在的,越是上流社會越是不自在,可是聰明的人多是這些人,又是聰明又是善良的人實在非常少。」
57.夢受百年樂 彼人複蘇醒 或受須臾樂 夢已此人覺
58.覺已此二人 夢樂皆不還 壽雖有長短 臨終唯如是
59.設得多利養 長時享安樂 死如遭盜劫 赤裸空手還
【講解】我們以爲: 「錢財」可以讓我們安逸長壽。所以,就對阻礙我們獲得錢財的人産生嗔恨,接下來就是用「比喻的方法」來說明「長壽」也沒什麼意義。
假使有人在睡夢中享受了百年的快樂以後,才醒過來;而另外一個人在睡夢中只享受短暫的歡樂就醒了過來。這兩個人醒來以後,無論如何都追不回夢中的快樂。
同樣,人生的歡樂歲月雖然有長有短,但死時依然帶不去生前的任何享樂。所以,就算我能得到很豐厚的利養,長久地享受榮華富貴,死後還是會像遭強盜洗劫過一樣,赤裸裸地空隨著業力漂泊而去。
我們在座的都是中年人。
* 當然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曾經享受過很多的快樂,也承受過很多的痛苦。
* 但在目前的當下,我們以前所經曆的,不管是痛苦或快樂都只是回憶而已。
* 完全沒辦法回複到先前承受的狀況。
* 人生也一樣,當死亡來臨時,我們一生的經曆都無複可得。
* 既然死時無法帶走我們曾經擁有的快樂。
* 那麼生命的長短有何差別呢?我們出生的時候是赤裸裸的來,走時也是雙手空空而去。
雖然我們放不下我們的親友、眷屬、名聞、財貨;可是這些世間法都是後來才建立的!怎麼來就該怎麼去。我們一點兒也帶不走,如果爲了取得這些短暫世間法而製造惡業的話,那麼更長久的痛苦就會在不遠的前方等待著我們去承受,所以爲保命而造惡業是非常不值得的。
60.謂利能活命 淨罪並修福 然爲利養嗔 福盡惡當生
61.若爲塵俗活 複因彼退墮 唯行罪惡事 钆活義安在
62.謂謗令他疑 故我嗔謗者 如是何不嗔 誹謗他人者
63.謂此唯關他 是故吾堪忍 如是何不忍 煩惱所生謗
【講解】接下來,是破除「有些人認爲利養有些好處」的想法。
如果說「利養」能維持我的生活,使我有空閑「淨除罪惡」「積聚福德」。但是,如果我爲了利養而憎恨別人,豈不是會産生罪惡而斷送福德嗎?如果我爲了追求某些世俗的事物而活著,並因此使我的德行衰退墮落,像這樣只做惡事而使來生墮落受苦,就算能長命百歲,活著又有什麼意義呢?
有些人認爲獲得錢財,可以使得我們長壽而有空余的時間,可以聞思及修法,多余的錢財也可以使我們有能力廣行布施、行善利人。我們可以建塔、修廟、蓋醫院或學校...
寂天菩薩認爲這個觀念不正確,我們前面曾講過「一嗔能摧毀、千劫所積聚」。如果我們在取得這些世間財的過程中,産生嗔恨心的話,那麼我們千劫以來所累積的諸多功德將付于流水,非常不值得。
* 我們一生能夠行多少善事呢?
* 我們能蓋多少寺廟或醫院呢?
* 如果爲了今生有限的功德,而致使千劫的功德毀損是值得的嗎?就好像擁有億萬家産的富家子弟,不好好守護家業而爲了一個月叁萬元的薪水出外上班一樣,如果此時竊賊乘著沒人當家的時候,侵占他的産業,豈不得不償失!
* 爲了短暫的世俗財物,致使道德墮落而沈淪惡業之中,是不明智的!
* 如果說因爲譏毀會使別人對我失去信心,所以我要嗔恨誹謗我的人,那麼當別人被誹謗時,你爲何不同樣憎恨呢?
* 難道別人贏得的信任,就不會因謗而喪失嗎?
如果說因爲失信的對象只與別人有關,
所以我能夠忍受別人遭受誹謗。
那麼怨敵出于「煩惱」,
而對你所做的誹謗只與「煩惱」有關,
你又爲什麼不能忍…
《《入菩薩行》講解 第六品 安忍(續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