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六品 安忍(续二)

  (乙)断诤

  50.若我有功德 必不堕地狱 若吾自守护 则彼何所得

  51.若以怨报怨 则敌不护罪 吾行将退失 难行亦毁损

  【讲解】

  * 敌人制造恶业使我们有修安忍的机会。

  * 敌人因为「造了恶业」而下地狱。

  * 敌人下地狱是因为「他伤害我们」所引起的。

  「假如没有我们存在的话,他就不会造恶下地狱了」,如果这样讲成立的话,就好像是我们推他下地狱的样子。如果是我们推他下地狱的。那么我们岂不是也要下地狱吗?因为我们伤害他!我们修安忍也要下地狱吗?

  假如嗔恨会使人下地狱,而修忍辱也会使人下地狱的话,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我们不是以「要他下地狱」的心态修忍辱的,我们以善良的心修忍辱就不会下地狱,因为敌人下地狱是他自己的恶业造成的。与我们无关,他有这个业谁都阻挡不了。

  台湾是佛教很兴盛的地方,很多人都信仰佛法,对现实生活的种种痛苦常常都自认为「是我欠他的」。大家对因果并没有很了解却以一贯很了解因果的态度自居,我欠你、你欠他、他欠你、你又欠我,我们欠来欠去的。到最后就欠混了。因果是比较复杂一点。

  「敌人下地狱是因为他伤害我们所引起的,假如没有我们存在的话,他就不会造恶下地狱了」

  这句话我们应该如何思惟呢?

  * 因为我们是他造罪的来源,所以我们也要下地狱吗?不是这样!

  * 那是他以前所累积的业缘产生的,与我们无关。

  * 如果「我们也要跟着下地狱」的话,那么释迦牟尼佛也欠很多众生、也要受很多苦!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佛陀那么圆满,但还是有很多人对他不满。譬如:善星比丘等等,这些人因对释迦牟尼佛有嗔恨心、有邪见下了地狱。那么释迦牟尼佛是不是有责任呢?释迦牟尼佛是不是也要下地狱呢?

  * 用世间法来讲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其实不是! 释迦牟尼佛没有责任!因为佛陀并不是以要他们下地狱的嗔恨心去修安忍的,善星比丘...他们的嗔恨心是他们自找的。所以他们要自做自受。

  * 在台湾有些信徒造了恶业,我们都会怪罪他的上师,其实上师要负什么责任呢?信徒们有他们自己的业力,上师最多也只能劝劝他而已。规劝之后,他还是不听上师的,有什么办法呢?就好像遇到天灾我们就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政府官员一样,我们凡夫都想把责任往别人的身上推,总认为自己是「优」的,自己都没有缺点。

  换一个角度说,敌人帮助我们修安忍的功德,给我们累积福报、忏除业障机会,那么他是不是也应该得到善报呢?

  * 如果伤害别人也可以得到善报的话那就很奇怪了,可是说「不是」也好像「是」的样子,好像都有道理。你们想一想「敌人能不能得到善报呢?」

  * 如果你觉得敌人应该得到善报是对的,那么我们也可以去伤害一些修安忍的人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给他机会修安忍!不是这样!

  * 假如敌人是以「利益我们的心」来伤害我们的,当然他可以得到善报。

  * 如果敌人不是以「利益我们的心」来伤害我们的,当然他就得不到善报。

  我们是修习菩萨道的菩萨,难道不要帮助他吗?

  我们要眼睁睁地看他下地狱吗?没错啦!我们是无法直接去保护他,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安忍。如果我们以牙还牙的话。那么敌人嗔恨心的力量就会更加的强盛。如此结果我们的菩萨行将会退失,而敌人的罪过也会增大。

  所以能保护自己,且能帮助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修安忍。

  造成我们「菩萨行退失」的原因是破了:

  1. 他骂,我不还骂

  2. 他怒,我不还怒

  3. 他打,我不还打

  4. 寻过不还报等四沙门法。

  * 因为修忍而使人堕落地狱,岂非将受恶报吗?

  * 如果我出于「哀矜之情」与「利他之心」而修忍,那么就不会趋向地狱,仇敌助我修忍,岂非应得善报吗?

  * 如果我以明哲保身的心态「修忍护戒」,那么嗔害者除了犯罪还能得到什么呢?

  * 如果不修忍让,而以牙还牙,那么敌人不但不会护罪修忍,反而将变本加厉。这样一来我的菩萨行将退失,而修安忍的艰难德行也将因此而毁损。

  大家是不是对因果比较了解了呢?我们都说「这是我的业报」,是业报没错,但要清楚的了解!因果是比较复杂一点,比较难以了解。如果我们对因果多了解一点,那么我们的烦恼就会越来越减少。因为所有的显相、所有问题发生的原因我们都可以非常地清楚。

  为什么在座的各位菩萨们都会相信因果循环呢?我们都接受「前世的恶业成为今生的痛苦,前世的善业成为今生的快乐」的观念。但,当我们遇到痛苦的时候,为什么就没办法想到「这是前世的果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因果比较茫然,对因果的细节不是很清楚,所以才会产生疑惑,才会产生烦恼和痛苦。

  上次有位居士问我感情方面的问题,什么我欠他的、他欠我的...如果要用这样算来算去的话,那就很难解释。会感觉有很多地方都是冲突的,其实、我们谁都不欠谁,都是欠自己啦!如果这样想就不会有任何的矛盾和痛苦。

  假如我们在马路上走,在不知不觉中踩死了几只蚂蚁,这样子我们有没有罪过呢?其实没有!它的死,对我们来讲不会使我们得到快乐,我们没有要造业、我们没有嗔恨心、我们根本不知道它死在我们的脚下,但它往昔的恶业就注定要在我们的脚底下往生。所以这是它自己欠自己一个死亡的痛苦。这就是有做没有累积的业,除了这个讲法,像「你欠我、我欠你」的讲法是比较难说得通的。所以「因果」是比较难理解的,对「发嗔恨心使人修安忍」是不是也可以得到福报呢?「修安忍使敌人下地狱」,我们是不是也要下地狱呢?我们要仔细的去思考!

  有问题可以发问!我们每个人生活经验皆不同,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让大家参考。这样大家对因果的观念也比较容易进步,拿出来探讨对大家有帮助,不要不好意思。我们都是凡夫所以才要来这边探讨佛法,能发现问题才会有进步,现在大家看起来都好像没有问题的样子。当然生活上没有问题是最好啦。

  但,研习佛法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办法进步。

  依照传统讲解《入行论》之前,我会先用藏文念诵祈请文,祈请文的内容是什么呢?

  《入行论》教授大乘佛法的精华-->菩提心的受持方式。

  * 我们都想修持「菩提心」。

  * 我们至心希望心中的「菩提心」不但不会退转,而且日日有所增长。

  * 所以我们努力的闻思佛法,而且要勤勉的看书。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虔诚地向诸佛菩萨及上师祈请。

  首先我们向:

  1.向:本师 释迦牟尼佛祈请

  2.向: 莲花生大士祈请

  --> 莲花生大士是藏传佛教第二佛,是将佛法传到西藏的祖师。

  3.向:「入行论」的作者 寂天菩萨祈请

  4.向: 巴祝仁波切祈请

  --> 巴祝仁波切是十八世纪宁玛巴一位非常伟大的上师,他的著作有《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入行论义注》等等。巴祝仁波切非常的精通佛法,尤其是《入行论》,他一生当中都在讲解佛法,但没有固定弘法的道场。

  他游历在各道场中讲授《入行论》《大圆满前行》及密宗的《大幻化网》等等。如果在这个地方被人认出了身份,他就会离开而到别的地方传法。他不求财物、不求恭敬也不求信徒,他喜欢和一般平凡的僧众及百姓打成一片。当在一个地方渐渐地有信徒时他就离开,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上师。

  他一生中都以讲解《入行论》为主。

  5.最后向:根本上师祈请

  根本上师是所有三世佛的总集。我们都知道上师的功德如佛一般。但,我们也当知上师的恩德比诸佛给我们的恩德还要伟大。为什么上师的恩德比诸佛还伟大呢?你们是不是认为「这好像有点不合理」喔!我们常常说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如虚空、如大海般地广阔无边。

  但就我们个人而言,没有佛陀当然就没有佛法。但,如果没有上师的话,我们如何理解佛法呢?能够了解佛法的精华,并且和你讲解和沟通的是你的上师。如果没有上师,佛法再殊胜、再丰富对我们来讲,也是没有用的。

  打个比喻:

  * 「佛陀的智慧」就像「太阳」。

  * 「上师」就好似一个「放大镜」。

  * 我们的「烦恼」就如「一张纸」。

  * 虽知道:佛陀慧光灿如日,却无法烧掉我们这张业垢的纸张。

  * 「纸张」必须依靠「放大镜」将阳光的热能集中起来才能烧掉。

  * 上师能将广阔无边佛法的精华收集起来,直接改变我们的烦恼、贪欲和嗔恨的心。所以上师对我们的恩德比佛还要伟大。

  《入行论》自寂天菩萨以来,历经数不清的传承上师才传到我们这儿,所以我们要向这些特别伟大、特别杰出的上师念诵祈请文。

  讲解「安忍」要分为两方面说:

  1.净除嗔患-->为什么要净除嗔患呢?因为它有非常严重的罪过。上回讲过一刹那的嗔恨心会毁掉我们千劫以来所累积的福德善根。所以我们必须除掉嗔恨心。

  2.修行安忍 -->我们应如何修习安忍呢?方法有三:

  * 对「令我不乐」(让我不高兴)的,对它要修安忍

  * 阻碍令我快乐的,对它要修安忍

  * 让我遭受痛苦的,对它要修安忍

  今天要讲授「令我的亲友遭受讥毁的痛苦,我如何对它修安忍的方法」,「讥毁」是总说,它包括被人轻视、说粗话、遭遇卑鄙的言词中伤等。

  (B)应忍讥毁之苦

  52.心意无形体 谁亦不能毁 若心执此身 定遭诸苦损

  53.轻蔑语粗鄙 囗出恶言辞 于身既无害 心汝何故嗔

  【讲解】「心意」没有任何的形质和躯体,所以谁也不能损毁它。但是如果心意执著身体是「我」或「我的」,便会感受到各种痛苦的伤害。…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六品 安忍(续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