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呼喚自己的聲音卻又從下面傳來。如此一再的反覆受苦,這樣一個勾心挑魂的妖女或魔鬼又是從何處而來呢?
* 在地獄中讓衆生受苦的獄卒們他們有沒有罪過呢?一定有罪過!因爲他們傷害了衆生,讓衆生受苦,受苦的衆生總不能說:「這是我的業報,獄卒們沒有罪過」。
* 譬如:一個人放火燒房子讓我在大火中受燃燒的痛苦,我說:「這是我的業報」,但是你說放火的人沒有罪過嗎?讓衆生痛苦就一定有罪過!可以想像的,閻羅王是審判衆生的人,他的罪過就更大了。
* 佛說:「如此恐怖的一切災禍患難,都是從往昔的惡心造業所産生出來的。」
沒有一個真實的地獄存在。熊熊的烈火、燃燒的鐵板、妖、魔、鬼、怪...外在的一切都是我們的惡業産生的。假如我們有一個沒有執著的心,一個很平靜的內心,那麼外面就找不到一個恐懼的東西,任何「恐懼的因」到你面前就會化成「快樂的來源」。
就好像:釋迦牟尼佛在剛證悟成佛時,引起了很多世間鬼神的嫉妒。因爲從此以後這些鬼神就再也沒有辦法傷害到佛陀。于是,他們用很多箭、刀...等等各式各樣的兵器射向佛陀。可是,即使有能力將須彌山拿起來做武器那樣的鬼神,當他們將兵器射向佛陀時,兵器一樣都變成了蓮花。
因爲佛陀此時進入大慈的禅定,沒有任何事或物可以刺激得了他。
佛陀的內心是那樣子柔軟,所以沒有任何人可以傷害他。
總之。在欲界、色界、無色界叁界裏面沒有任何一件事比「惡心造業」更可怕。如果我們沒有惡業的話,那麼我們真的就沒有敵人了。
* 爲什麼修行非常好的人會沒有敵人呢?
* 爲什麼我們一般人的敵人卻這麼多?
因爲一般人每次在家裏總是說「這個人這個」「那個人那個」做太太的說「先生那邊親戚的壞話」,做先生的每次數落「太太那邊親戚的不好」所以我們的敵人越來越多。
如果請一個修養比較好、心地柔軟隨和的人來做公道人的話,他會站在各個人的立場說明各方的理由,不會傷害任何一方。這就是「隨和」。
* 我常常說:要「隨和」,但「隨和」要有智慧。
* 我們沒有智慧的時候,「隨和」就容易被它所轉。
* 「沒有智慧的慈悲」容易被騙。
* 「有智慧的隨和」別人沒有能力騙我們。
* 我們很清楚的觀照一切,不會被外境所轉。
* 所以我們做佛教徒要有清淨智慧的隨和。
我們大乘佛教是比較多善巧的,注重菩薩的方便法。小乘佛教則比較注重行爲、戒條,規定得比較細比較硬。而我們認爲細節的戒律是可以應時代、環境、情勢的需要而略做調整的。我常說:「如果是爲了想救一條魚的話,是可以說謊的。」不要一直墨守成規的認爲「我說謊話我就會破戒」,那麼就沒有能力去救一條生命。
如果你因爲某些原因,答應借錢給某個人,結果答應之後才發現他先前給你的種種理由都是不合事實的。這時候,如果你還繼續將錢借給他,那就是錯誤。爲什麼呢?因爲我們發現被他騙了還借錢給他,我們願意被他騙嗎?不要這樣想!因爲他不會認爲你很慈悲、很守信用,而是認爲「你好笨喔!我騙到你了」。
所有的恐懼都是從內心而來的。
* 一般修行好的人,即使遇到家破人亡也不會讓他痛苦。
* 不是說他不傷心呐!
* 而是他內心接受。
* 本來因緣就是這樣子。沒有一件事不是因緣而産生的。
* 世間萬事無奇不有,怎樣的事情都可能發生。
所以他很坦然,
你們不要認爲這是無情,
真正的悲情是這個情。
一般人認爲父母親死亡時痛哭到稀裏嘩啦才算是「有情」。這是「有情」沒錯。但是方法錯誤。有些人說:「男、女之間是無明的感情」。我喜歡他、我愛他,我也要他愛我、喜歡我。一旦不如自己的意就嗔恨他、傷害他。這是沒有慈悲的感情。這是無明欲望的情!
真正的情是「只要他快樂,我怎樣都可以」,這才是真正的情。我們對小孩也一樣,我們要求小孩一定要按照我們的方式去做,我幫他付錢,我願意爲他做任何事情。但他要聽我的,按照我的想法去做,如果小孩照我們想法去做他會很痛苦,他要怎麼辦?如果小孩不照我們的意思去做,我們就打他罵他,那就是滿足我們的欲望而已啦!不是真正的慈悲。
修行好的人就非常的隨和,只要對方認爲對的話就可以啦!有些時候對方會産生無明做不好的時候,就客觀的跟他說,如果他不聽的話也不會産生擔憂。因爲擔憂是沒用的,如果擔憂有用的話,那麼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他們就好可憐喔!一點都不快樂,因爲我們每個衆生都那麼痛苦,我們每個衆生都像他們的子女一樣。我們的子女很痛苦的時候,做父母的當然心疼。觀世音菩薩...他們好辛苦,要一直擔心,擔心當然心情不好,沒有快樂,不是這樣子!
他們非常的快樂,他們非常的疼我們、愛我們,但是你沒有辦法讓他們痛苦。因爲他們知道所有的痛苦都是虛幻的,所以不需要受這個痛苦。
所有的惡業、痛苦都是從內心而來,所以不要一直執著在外境上的一切。我們所說的淨土,是一樣的環境就可以得到一樣的快樂嗎?淨土是什麼?環境非常進步、非常莊嚴就是淨土嗎?
相信在座各位應該都沒有看過極樂世界,包括我也沒有看到過,但是很多人認爲極樂淨土是非常壯觀的、很漂亮的。那邊的房子都是華麗而舒適的,我們要把人間變成這樣一個環境。這些對下根器的人講是可以啦!但是我們內心沒有淨化的話,外在再莊嚴也一樣會有煩惱。把「內心轉化成淨土」才最重要!
如果說:「剛開始利用外在莊嚴的環境來轉化我們的內心成淨土」,這樣子解釋是可以,但是大家都要知道究竟的佛學重點不是「外在」!不然如果外在莊嚴就叫淨土的話,那麼紐約、東京...等等城市都那麼美麗,那麼它們都是淨土喔?城市越發達、越漂亮的地方,居民的煩惱就特別多,在臺灣的時候我聽人訴說他們自己的內心是如何承受著痛苦和壓力。
真的不要羨慕外在的環境,因爲外在的這一切都是從內心中做出來的,內心太辛苦、太累了,很痛苦!我們最重要的課題是「如何把內心變成淨土?」
首先要保護心啦!
要怎樣保護呢?
用正知及正念來保護這個心!
不要讓它被煩惱賊偷走。
以上所說痛苦是由心産生的,接下來說善業也是由心産生的。
(2)六度依心 (2.1)布施依心
9.若除衆生貧 始圓施度者 今猶見饑貧 昔佛雲何成
10.心樂與衆生 身財及果德 依此施度圓 故施唯依心
【講解】很多人認爲「行菩薩道」很辛苦。做不到。其實我們菩薩道修行六度也是以「心」爲主。
我們可以很快樂地行菩薩道,如果必須消除一切衆生的貧窮才能圓滿施波羅蜜多的話,那麼現在依然可見許多饑餓的衆生,過去諸佛又怎能圓滿施波羅蜜多呢?
你們看北韓、非洲...等等還有那麼多受饑餓的人,即使在臺灣也有流浪狗、螞蟻...都是非常饑餓的衆生。那麼,過去迦葉佛、釋迦牟尼佛怎麼圓滿施波羅蜜多呢?如果沒有圓滿「布施波羅蜜多」如何成就呢?不是這樣子,如果你們這樣子想:「要天下沒有一個貧窮的衆生才算圓滿施波羅蜜多」的話,行菩薩道就非常非常的辛苦,這樣子是做不到的!
如果有人樂意將「一切財物及果位功德」毫無保留地施給所有的衆生,經說:「以這樣清淨的舍心就能圓滿施度」。因此,施波羅蜜多完全以心爲主導。對財物、功德毫無吝啬的心我們現在做不到,因爲我們是凡夫需要生活、需要物資。
《入中論》說到「初地菩薩就能依衆生需要而布施」,現在我們的時間還沒有到,真的做不到,也不可以這樣做。到初地菩薩的時候就能以清淨的心圓滿布施度。圓滿布施度並不是說讓天下沒有一個貧窮的衆生,這是做不到的!
(2)六度依心 (2.2)淨戒依心
11.遣魚至何方 始得不遭傷 斷盡惡心時 說爲戒度圓
【講解】持戒以「心」爲主,要持戒圓滿需要把魚、蝦、青蛙、鴿子...等動物送到什麼地方放生,它們才不至于被殺害呢?
有些人說:「你們放什麼生呢?在市場買的魚並不能適應河流的水質,把它們放生到河流裏過幾天就會死,你們是在放生還是放死呢?」
不用懷疑,當然是放生!
當我們放生的時候,旁邊有人在釣魚,如果被釣到不也是死路一條嗎?我們怎麼辦?這樣做也不是,那樣做也不行,那要怎麼做呢?這是不了解佛法的重點。
* 我們找不到一個「可以讓它們完全不死」的地方來安置它們。
* 這是做不到的。
* 我們能做的只是「在它要被殺的當下,救它一命」。
* 至于以後,「是生或死」要看它們自己的福報。看它們自己的因緣。
* 假如沒有人釣它,動物之間也會自相殘殺。
* 魚被鳥吃,鳥又被人打。
* 就如我看到一個人正遭受被強盜殺害的當下,我去救他一命。但,那個人說不定過不久也會遇上車禍或生重病死亡啊!
* 我們沒辦法把它們帶到完全不死的地方。動物與動物之間,大的吃小的,小的住在大的身體裏面。
人雖然沒有互相吞食,但也是互相傷害、互相騙來騙去才能生存的。做生意、上班、政客...都一樣,完全找不到一個不會傷害衆生的地方,要一個不死的地方只有悟道、了脫生死才可以!所以這是做不到的!
一個人要守戒律,並不是遠離色、聲、香、味、觸五妙欲的迷惑。假如這裏有很多美女,我就沒辦法守戒。假如這裏東西不好吃,就想用肉來炒菜,假如這裏東西不好看就想去偷!
即使你「身囗」沒有這樣做,那麼,這些誘惑如果無法完全避開的話,我們就難逃五毒的侵害。你今天沒跟這個人相處,說不定過幾天也會遇到這個人。過幾天沒遇到,過幾個月…
《《入菩薩行》講解 第五品 護正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