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禅宗在中國流傳二千多年,但經由「頓教」法門證悟的高僧非常稀少,因爲禅宗不立理論。沒有做累積福德資糧如忏悔、皈依禮拜...也不參因果循環、輪回痛苦...等等之類的功課,直接教人尋找「內心的本質」。
在這個業力越來越重的濁世時代,如果沒有足夠的福報,是不會了解佛法精華的。所以藏傳佛教包含了淨土、禅宗、密宗法門的學習是比較完整的方式。佛法看起來越來越興盛,其實它正逐步走向沒落當中。
佛陀說:「佛法會住世五千年」。
佛法住世分爲幾個時期。
1第一個五百年學佛的人大部份都可以得到阿羅漢的果位,可以了脫生死、理解空性。
2第二個五百年學佛的人大部份可以脫離輪回。
3第叁個五百年學佛的人非常注重戒、定、慧叁學。
現在這個階段,佛法非常注重經、論教學,確實是這樣!以前佛經、論典沒有像現在這麼豐富,除非像寂天菩薩寫《入行論》是爲了利益廣大後世衆生的特殊意義而著作外,沒有人會特別去寫論述。因爲以前的高僧都寫過。所以沒有必要一直重複寫論著。
但是,現在寫論的人非常非常多,哲學系的大學生、佛學院的研究生..等寫畢業論文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學員當中就有好多位,有的人寫華嚴經,有的人寫入菩薩行...他們不得不到處找資料拼拼湊湊來寫,以前的高僧不是這樣!
他們是靠自己的經驗及證悟寫下來的。
我常說:「法本越來越多、寺廟越來越多、佛學中心越來越多、講解佛法的人越來越多。但,實際上能夠理解空性的人卻很少。」
佛法的精華在「般若」,現在講解佛法的人很多,爲什麼我們的煩惱會越來越多呢?爲什麼學習佛法卻沒辦法對治煩惱呢?因爲佛法的力量正逐漸在退化當中,佛法成爲教育性質的緣故。而這階段教育性的佛法將來也會消失。
* 我本身在西藏和老堪布們學習佛法時是沒有什麼證書的,沒有什麼佛學院的畢業證書。也沒有什麼堪布的證書,只是上法座獻「哈達」。
* 現在在印度就不一樣了,進入佛教大學讀九年,不論是讀《俱舍論》《現觀莊嚴論》或是《中觀論》都有佛學院的畢業證書。
* 和受一般教育沒什麼兩樣。
* 包括活佛、仁波切也都會請老仁波切寫「認證書」,因爲在國外都認定這個證書,雖然老仁波切們不知道證書要做什麼,但他們都會應要求寫這些他們自己從來沒用過的證書。
因此有些人就會借這些證書來提高自己的身份和德行。這表示在物質比較進步的地區比較缺乏「身份」,在臺灣,這個地方有錢是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對有「身份」的人就會特別的尊敬,
你是仁波切、你是堪布
大家都會對你恭恭敬敬的。
其實有些喇嘛修學非常好,
對佛法有很深的研究、
能夠很有力的對治貪、嗔、癡。
可是他是一般的喇嘛,就沒有人注重他。
要知道,我們這樣的分別心對他一點損失也沒有。我們只注重「身份外相」的包裝,而不注重內在,這正是我們自己失去學習的機會。損失的是我們自己。
大部份人「身份」和「能力」是相配合的。但也有些人身份上的包裝是大過實際能力的。如果我們每個佛教徒都很清楚地知道佛法的真谛,那麼想要騙人的人就無機可乘了。臺灣人比較注重外表,而在歐、美地區的人則比較重視你的思想和概念,所以臺灣人比較容易受騙上當,如何能從外表判斷一個人是否是高僧呢?一點都不可能!假如我們想從外相來判斷一個人,那將會産生很多錯誤的決定,我們必須改正這個缺點。
我們常常在風頭上非常的精進,但過不了多久那股力氣就沒了,這是無益的!我們必須持續恒常的精進,但也不可過度的急切,我們一直在上課學習。
上課的目的--> 就是讓我們的「智慧增長」而有「辨別是非」的能力。
今天我們繼續講解「受持菩提心」,我們要迎請珍貴的菩提心安住在內心中。首先我們要累積福報,累積福報的方式是供養、頂禮、皈依、忏悔...等等。
「供養、布施」的目的在對治我們的吝啬心,它的重點是「發心」。假如要圓滿布施度,需要天下所有衆生都脫離貧窮的話,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讓天下所有衆生都脫離貧窮,我們可以成佛嗎?可以!「布施度」是去除我們對身體、財物任何執著、吝啬的心。
假如有兩個人,一個是千萬富翁,一個人是普通的打工一族。富翁以一個富人的驕傲心態布施了一千萬,打工的那個則以一顆虔誠的心供養了一百塊錢,誰的功德大呢?當然是「打工的那個」功德大,供養的重點不在數目多少,佛法的重點在「內心」。如果供養的重點在「數目的多少」,那麼以前西藏那些貧窮的高僧,他們要如何做布施呢?
供養、布施主要在對治我們的吝啬。
「頂禮」的用意在對治我們的傲慢。
不管是佛教、道教..各個宗教都有禮拜,我們拜下去自然會認爲「對境」是比我高的。佛教的拜法是五體投地,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南傳佛教都一樣,額頭、兩個手掌、兩個膝蓋都要著地。盡管動作有些不同,重點是五體要投地。任何經典都沒看到佛陀說要我們拜他,「頂禮」其實是對治我們的傲慢心。
「皈依」是爲了要避免恐懼而依靠佛、法、僧叁寶。
因爲叁寶能讓我們在痛苦的輪回中解脫,皈依叁寶不皈依一般世間神祗。因爲他們沒有能力讓我們脫離輪回。
「忏悔」可以對治我們的嗔恨。忏悔必須具備四力。
「隨喜」是對治我們的嫉妒。
別人因爲他自己的善行而高興時,我們跟隨著他高興叫作「隨喜」。
「請轉*輪」的目的是:對治我們的無明。
我們「請佛」及「善知識講解佛法」增長我們的智慧,我們的智慧增長之後,就可以對治「無明」了。
「請佛住世」是對治我們的疑心。
因爲我們用虔誠心請佛及善知識不入涅槃,我們有這個虔誠心,自然疑心病就會消退;今天晚上要講解「回向」。
(4)悉皆回向
將我們所累積的功德「完全地」都布施給「所有的衆生」就是「回向」。
以前我在西藏,遇到一些非常單純的老年人,平日修持「六字大明咒」或者是「百字明」都有一、兩千萬遍。村莊裏有人過世時,他們會布施一、二十萬遍或者一、兩百萬遍的持咒功德給往生者。
我說:「將全部功德都回向給亡者好了」。他們會認爲「那麼我自己不是都沒了嗎?」
我跟他們說:「不會變成沒有,就好像把錢存在銀行會生利息一樣,反而會因回向給他會變得更多!」他們囗頭上說:「喔!喔!」但實際上卻聽不進去,因爲老年人的思想已經堅固了。
我們要有智慧!
從無始以來,我們一直都吝啬的爲自己打算,才會到現在還是凡夫。
釋迦牟尼佛反向思考,想讓他人得到快樂,反而讓他自己得到永恒的快樂,所以我們要將所有的功德回向給所有的衆生,這樣子我們才可以得到最大的福報。
(4.1)總回向
6.如是諸觀行 所積一切善 以彼願消除 有情一切苦
【講解】修完如上禮敬、供養、忏悔...等觀行以後,所積聚的任何善業功德,我願以它們來消除「一切各個有情」心中各種不同感受的種種痛苦,並使他們「獲得並達到」他們各自心裏所想要種種的安樂!
(4.2)別回向
7.乃至衆生疾 尚未療愈前 願爲醫與藥 並作看護士
【講解】在世間所有衆生心裏上的痛苦和身體上的疾病還沒有完全痊愈以前,我願意化作藥物、變成醫生,以及照顧病苦衆生的護士!佛菩薩的願就是這樣子,所以很好的醫生、很好的護士都是佛菩薩的化身。佛有法、報、化叁身,各種不同的化身會應衆生的需要而顯現所需要的東西。
8.盼天降食雨 解除饑渴難 于諸災荒劫 願成充饑食
【講解】盼望「上天像下雨一般」地廣闊降下飲食,解除衆生饑渴的災難!在饑餓浩劫時代,願我化作充饑的飲食!
在《俱舍論》裏記載:
* 這個地球上最早的人類,他們的壽命是數不清的。後來才慢慢的縮減。
* 到釋迦牟尼佛降臨世間時,我們人壽是一百歲。往後每一百年減少一年。
* 現在,平均人壽約在六十歲。
* 到最後,人類的壽命會只剩十年。
* 身體只有一尺高,戰爭的時代來臨。
* 到時候,每個衆生看到對方都會非常的不順眼,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爲武器而彼此相互殘殺。
* 戰爭時間是七天七夜,戰爭結束後躲到空屋、森林、隱蔽處的人漸漸走了出來。
* 那時候,大家看到對方都會生出憐憫之心。
* 彌勒菩薩會在這時候降世,他有兩尺高,比一般人高一倍。
那些衆生就問他:「你怎麼會這麼高呢?」
彌勒菩薩就說:「我以前是修十善業的。」
所以那些人就開始修十善業,因此他們的兒女的壽命增長爲二十歲。他們的孫子增長爲四十歲,一倍一倍的增加,人壽增加到八萬歲。然後才又開始往下降,這樣上上下下反覆十八次以後。成、住、壞、空中「住」的部份就結束了。
* 每一次劫期經曆的戰爭時間是七天,饑餓時期是七個月,疾病的時代有七年的時間。疾病時代現在就已經慢慢來臨了,我們沒辦法治療的病越來越多,人壽大約在四十~五十歲的時候。沒辦法治療疾病的時代會正式來臨,人壽大約在二十幾歲的時候饑餓時代會降臨這個世界。
* 根據俱舍論上說:那時候即使只有幾顆青稞或者稻米就必須很珍貴的放在保險箱。
* 沒有什麼吃的東西,即使只有幾粒青稞或米就可以煮一鍋米湯來喝,外面檢些沒有油水的白骨也可以熬湯...
* 這是饑餓的時代。
現在我們身在臺灣,國泰民安,沒有天災,豐衣足食真的要知足惜福!你們看!現在還有很多國家的人民在饑餓當中,不要說到非洲,我們在印度學法的時候也是吃不飽的!
一個寺廟的仁波切要養活許多從西…
《《入菩薩行》講解 第叁品 受持菩提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