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縱許有主物 施設所謂我 主我不故思 將生而生起
28.不生故無果 常我欲享果 於境則恒散 彼執永不息
(ㄆ)破勝論之常我
29.彼我若是常 無作如虛空 縱遇他緣時 不動無變異
30.作時亦如前 則作有何用 謂作用即此 我作何相幹
(ㄇ)知如幻而息嗔
31.是故一切法 依他非自主 知已不應嗔 如幻如化事
ㄇ.嗔雖如幻仍須斷
32.由誰除何嗔 除嗔不如理 嗔除諸苦滅 故非不應理
(b)結義
33.故見怨或親 非理妄加害 思此乃緣生 受之甘如饴
34.若苦由自取 而人皆厭苦 以是諸有情 皆當無苦楚
c.修耐怨害忍(a)慈悲爲懷
35.或因己不慎 以刺自戮傷 或爲得婦心 憂傷複絕食
36.縱崖或自缢 吞服毒害食 妄以自虐行 於己作損傷
37.自惜性命者 因惑尚自盡 況於他人身 絲毫不傷損
38.故於害我者 心應懷慈愍 慈悲縱不起 生嗔亦非當
(b)如理除嗔因
39.設若害他人 乃愚自本性 嗔彼則非理 如嗔燒性火
40.若過是偶發 有情性仁賢 則嗔亦非理 如嗔煙蔽空
41.棍杖所傷人 不應嗔使者 杖複嗔使故 理應憎其嗔
42.我昔於有情 曾作如是害 既曾傷有情 理應受此損
(c)遇害思己過
ㄅ.本義
43.敵器與我身 二皆致苦因 雙出器與身 於誰該當嗔
44.身似人形瘡 輕觸苦不堪 盲目我愛執 遭損誰當嗔
45.愚夫不欲苦 偏作諸苦因 既由己過害 豈能憎於人
46.譬如地獄卒 及諸劍葉林 既由己業生 於誰該當嗔
47.宿業所引發 令他損惱我 因此若墮獄 豈非我害他
48.依敵修忍辱 消我諸多罪 怨敵因我忍 墮獄久受苦
49.若我令受害 敵反饒益我 則汝粗暴心 何故反嗔彼
ㄆ.斷诤
50.若我有功德 必不墮地獄 若吾自守護 則彼何所得
51.若以怨報怨 則敵不護罪 吾行將退失 難行亦毀損
(B)應忍譏毀之苦
52.心意無形體 誰亦不能毀 若心執此身 定遭諸苦損
53.輕蔑語粗鄙 囗出惡言辭 於身既無害 心汝何故嗔
54.謂他不喜我 然彼於現後 不能毀損我 何故厭譏毀
55.謂礙利養故 縱我厭受損 吾利終須舍 諸罪則久留
56.甯今速死殁 不願邪命活 钆安縱久住 終必遭死苦
57.夢受百年樂 彼人複蘇醒 或受須臾樂 夢已此人覺
58.覺已此二人 夢樂皆不還 壽雖有長短 臨終唯如是
59.設得多利養 長時享安樂 死如遭盜劫 赤裸空手還
60.謂利能活命 淨罪並修福 然爲利養嗔 福盡惡當生
61.若爲塵俗活 複因彼退墮 唯行罪惡事 钆活義安在
62.謂謗令他疑 故我嗔謗者 如是何不嗔 誹謗他人者
63.謂此唯關他 是故吾堪忍 如是何不忍 煩惱所生謗
B.消除因我所受害而生之嗔
(A)谛察法忍
64.於佛塔像法 誹诋損毀者 吾亦不應嗔 因佛遠諸害
65.於害上師尊 及傷親友者 思彼皆緣生 知已應止嗔
66.情與無情二 俱害諸有情 雲何唯嗔人 故我應忍害
67.或由愚損人 或因癡還嗔 此中孰無過 孰爲有過者
68.因何昔造業 於今受他害 一切既依業 憑何嗔於彼
69.如是體解已 以慈互善待 故吾當一心 勤行諸福善
(B)思忍利益
70.譬如屋著火 燃及他屋時 理當速移棄 助火蔓延草
71.如是心所貪 能助嗔火蔓 慮火燒德屋 應疾厭棄彼
72.如彼待殺者 斷手獲解脫 若以修行苦 離獄豈非善
73.於今些微苦 若我不能忍 何不除嗔恚 地獄衆苦因
74.爲欲曾千返 墮獄受燒烤 然於自他利 今猶未成辦
75.安忍苦不劇 複能成大利 爲除衆生害 欣然受此苦
C.消除因敵獲善而生之嗔
(A)應喜敵受贊
76.人贊敵有德 若獲歡喜樂 意汝何不贊 令汝自歡喜
(B)應喜敵獲樂
77.如是所生樂 唯樂無性罪 諸佛皆稱許 複是攝他法
78.謂他獲樂故 然汝厭彼樂 則應不予酬 此壞現後樂
79.他贊吾德時 吾亦欲他樂 他贊敵功德 何故我不樂
80.初欲有情樂 而發菩提心 有情今獲樂 何故反嗔彼
(B)應喜敵獲利
a.思敵獲利乃己初衷
81.初欲令有情 成佛受他供 今見人獲利 何故生嫉惱
82.所應恩養親 當由汝供給 他親既養護 不喜豈反嗔
83.不願人獲利 豈願彼證覺 妒憎富貴者 甯有菩提心
b.思敵獲利不關己事
84.若已從他得 或利在施家 二俱非汝有 施否何相幹
c.思惟己過
85.何故棄福善 信心與己德 不守已得財 何不自嗔責
86.於昔所爲惡 猶無憂愧色 豈還欲競勝 曾培福德者
(3)遮除己欲受挫之嗔
A.嗔敵徒自害
87.縱令敵不喜 汝有何可樂 唯盼敵受苦 不成損他因
88.汝願縱得償 他苦汝何樂 若謂滿我願 招禍豈過此
89.若爲嗔漁夫 利鈎所鈎執 陷我入地獄 定受獄卒煎
B.應忍己利受損
(A)不應因世法受損而嗔
a.不應因贊譽受損而嗔
(a)思惟贊譽無益
90.受贊享榮耀 非福非增壽 非力非免疫 非令身安樂
91.若吾識損益 贊譽有何利 若唯圖稱心 應依飾與酒
92.若僅爲虛名 失財複喪命 譽詞何所爲 死時誰得樂
(b)思毀譽不足憂喜
93.沙屋傾頹時 愚童哀極泣 若我傷失譽 豈非似愚童
94.聲暫無心故 稱譽何足樂 若謂他喜我 彼贊是喜因
95.受贊或他喜 於我有何益 喜樂屬於彼 少分吾不得
96.他樂故我樂 於衆應如是 他喜而贊敵 何故我不樂
97.故我受贊時 心若生歡喜 此喜亦非當 唯是愚童行
b.思譏毀於己有益
98.贊譽令心散 損壞厭離心 令妒有德者 複毀圓滿事
99.以是若有人 欲損吾聲譽 豈非救護我 免墮諸惡趣
100.吾唯求解脫 無需利敬縛 於解束縛者 何故反生嗔
101.如我欲趣苦 然蒙佛加被 閉門不放行 雲何反嗔彼
(B)不應因修德受阻而嗔
a.思修福莫勝忍
102.謂敵能障福 嗔敵亦非當 難行莫勝忍 雲何不忍耶
103.若我因己過 不堪忍敵害 豈非徒自障 習忍福德因
b.思敵非福障
104.無害忍不生 怨敵生忍福 既爲修福因 雲何謂障福
105.應時來乞者 非行布施障 授戒諸方丈 亦非障出家
c.思敵極難得
(a)敵是修忍因
106.世間乞者衆 忍緣敵害稀 若不外施怨 必無爲害者
107.故敵極難得 如寶現貧舍 能助菩提行 故當喜自敵
108.敵我共成忍 故此安忍果 首當奉獻彼 因敵是忍緣
109.謂無助忍想 故敵非應供 則亦不應供 正法修善因
110.謂敵思爲害 故彼非應供 若如醫利我 雲何修安忍
111.既依極嗔心 乃堪修堅忍 故敵是忍因 應供如正法
(b)生佛皆平等
112.本師牟尼說 生佛勝福田 常敬生佛者 圓滿達彼岸
113.成佛所依緣 有情等諸佛 敬佛不敬衆 豈有此言教
114.非說智德等 由用故雲等 有情助成佛 故說生佛等
115.應供慈心者 因彼珍貴故 敬佛福德廣 亦因佛尊貴
116.助修成佛故 應許生佛等 然生非等佛 無邊功德海
117.唯佛功德齊 於具少分者 雖供叁界物 猶嫌不得足
118.有情具功德 能生勝佛法 唯因此德符 即應供有情
(c)敬衆報佛恩
119.無僞衆生親 諸佛唯利生 除令有情喜 何足報佛恩
120.利生方足報 舍身入獄佛 故我雖受害 亦當行衆善
121.諸佛爲有情 尚且不惜身 愚癡驕慢我 何不侍衆生
122.衆樂佛歡喜 衆苦佛傷悲 悅衆佛愉悅 犯衆亦傷佛
123.遍身著火者 與欲樂不生 若傷諸有情 雲何悅諸佛
124.因昔害衆生 令佛傷心懷 衆罪我今悔 祈佛盡寬恕
125.爲令如來喜 止害利世間 任他踐吾頂 甯死悅世主
126.大悲諸佛尊 視衆猶如己 生佛既同體 何不敬衆生
(二)念忍功德
1、總說
127.悅衆令佛喜 能成自利益 能除世間苦 故應常安忍
2、喻明
128.譬如大王臣 雖傷衆多人 謀深慮遠者 力堪不報複
129.因敵力非單 王勢即彼援 故敵力雖弱 不應輕忽彼
130.悲佛與獄卒 吾敵衆依怙 故如民侍君 普令有情喜
131.暴君縱生嗔 不能令墮獄 然犯諸有情 定遭地獄害
132.如是王雖喜 不能令成佛 然悅諸衆生 終成無上覺
3、結示功德種類
133.雲何猶不見 取悅有情果 來生成正覺 今世享榮耀
134.生生修忍得 貌美無病障 譽雅命久長 樂等轉輪王
第七品 精進
一、勸勉精進
1.忍已需精進 精進證菩提 無風燈不動 無勤福不生
二、精進之定義
2.1 進即勇於善
叁、如何精進
(一)斷除不精進
1、認識不精進
2.2 下說其違品 懈怠耽劣事 自輕而退怯
(二)如何斷除
(1)斷除好逸之懈怠
A.觀察懈怠之因
3.貪圖懶樂味 習臥嗜睡眠 不厭輪回苦 頻生強懈怠
B.如何斷除
(A)思惟死苦
4.雲何猶不知 身陷惑網者 必入生死獄 終至死神囗
5.有生必有死 汝豈不見乎 然樂睡眠者 如牛見屠夫
6.通道遍封已 死神正凝望 此時汝何能 貪食複耽眠
7.死亡速臨故 及時應積資 屆時方斷懶 遲矣有何用
8.未肇或始做 或唯半…
《《入菩薩行》講解 目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