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纵许有主物 施设所谓我 主我不故思 将生而生起
28.不生故无果 常我欲享果 於境则恒散 彼执永不息
(ㄆ)破胜论之常我
29.彼我若是常 无作如虚空 纵遇他缘时 不动无变异
30.作时亦如前 则作有何用 谓作用即此 我作何相干
(ㄇ)知如幻而息嗔
31.是故一切法 依他非自主 知已不应嗔 如幻如化事
ㄇ.嗔虽如幻仍须断
32.由谁除何嗔 除嗔不如理 嗔除诸苦灭 故非不应理
(b)结义
33.故见怨或亲 非理妄加害 思此乃缘生 受之甘如饴
34.若苦由自取 而人皆厌苦 以是诸有情 皆当无苦楚
c.修耐怨害忍(a)慈悲为怀
35.或因己不慎 以刺自戮伤 或为得妇心 忧伤复绝食
36.纵崖或自缢 吞服毒害食 妄以自虐行 於己作损伤
37.自惜性命者 因惑尚自尽 况於他人身 丝毫不伤损
38.故於害我者 心应怀慈愍 慈悲纵不起 生嗔亦非当
(b)如理除嗔因
39.设若害他人 乃愚自本性 嗔彼则非理 如嗔烧性火
40.若过是偶发 有情性仁贤 则嗔亦非理 如嗔烟蔽空
41.棍杖所伤人 不应嗔使者 杖复嗔使故 理应憎其嗔
42.我昔於有情 曾作如是害 既曾伤有情 理应受此损
(c)遇害思己过
ㄅ.本义
43.敌器与我身 二皆致苦因 双出器与身 於谁该当嗔
44.身似人形疮 轻触苦不堪 盲目我爱执 遭损谁当嗔
45.愚夫不欲苦 偏作诸苦因 既由己过害 岂能憎於人
46.譬如地狱卒 及诸剑叶林 既由己业生 於谁该当嗔
47.宿业所引发 令他损恼我 因此若堕狱 岂非我害他
48.依敌修忍辱 消我诸多罪 怨敌因我忍 堕狱久受苦
49.若我令受害 敌反饶益我 则汝粗暴心 何故反嗔彼
ㄆ.断诤
50.若我有功德 必不堕地狱 若吾自守护 则彼何所得
51.若以怨报怨 则敌不护罪 吾行将退失 难行亦毁损
(B)应忍讥毁之苦
52.心意无形体 谁亦不能毁 若心执此身 定遭诸苦损
53.轻蔑语粗鄙 囗出恶言辞 於身既无害 心汝何故嗔
54.谓他不喜我 然彼於现后 不能毁损我 何故厌讥毁
55.谓碍利养故 纵我厌受损 吾利终须舍 诸罪则久留
56.宁今速死殁 不愿邪命活 钆安纵久住 终必遭死苦
57.梦受百年乐 彼人复苏醒 或受须臾乐 梦已此人觉
58.觉已此二人 梦乐皆不还 寿虽有长短 临终唯如是
59.设得多利养 长时享安乐 死如遭盗劫 赤裸空手还
60.谓利能活命 净罪并修福 然为利养嗔 福尽恶当生
61.若为尘俗活 复因彼退堕 唯行罪恶事 钆活义安在
62.谓谤令他疑 故我嗔谤者 如是何不嗔 诽谤他人者
63.谓此唯关他 是故吾堪忍 如是何不忍 烦恼所生谤
B.消除因我所受害而生之嗔
(A)谛察法忍
64.於佛塔像法 诽诋损毁者 吾亦不应嗔 因佛远诸害
65.於害上师尊 及伤亲友者 思彼皆缘生 知已应止嗔
66.情与无情二 俱害诸有情 云何唯嗔人 故我应忍害
67.或由愚损人 或因痴还嗔 此中孰无过 孰为有过者
68.因何昔造业 於今受他害 一切既依业 凭何嗔於彼
69.如是体解已 以慈互善待 故吾当一心 勤行诸福善
(B)思忍利益
70.譬如屋着火 燃及他屋时 理当速移弃 助火蔓延草
71.如是心所贪 能助嗔火蔓 虑火烧德屋 应疾厌弃彼
72.如彼待杀者 断手获解脱 若以修行苦 离狱岂非善
73.於今些微苦 若我不能忍 何不除嗔恚 地狱众苦因
74.为欲曾千返 堕狱受烧烤 然於自他利 今犹未成办
75.安忍苦不剧 复能成大利 为除众生害 欣然受此苦
C.消除因敌获善而生之嗔
(A)应喜敌受赞
76.人赞敌有德 若获欢喜乐 意汝何不赞 令汝自欢喜
(B)应喜敌获乐
77.如是所生乐 唯乐无性罪 诸佛皆称许 复是摄他法
78.谓他获乐故 然汝厌彼乐 则应不予酬 此坏现后乐
79.他赞吾德时 吾亦欲他乐 他赞敌功德 何故我不乐
80.初欲有情乐 而发菩提心 有情今获乐 何故反嗔彼
(B)应喜敌获利
a.思敌获利乃己初衷
81.初欲令有情 成佛受他供 今见人获利 何故生嫉恼
82.所应恩养亲 当由汝供给 他亲既养护 不喜岂反嗔
83.不愿人获利 岂愿彼证觉 妒憎富贵者 宁有菩提心
b.思敌获利不关己事
84.若已从他得 或利在施家 二俱非汝有 施否何相干
c.思惟己过
85.何故弃福善 信心与己德 不守已得财 何不自嗔责
86.於昔所为恶 犹无忧愧色 岂还欲竞胜 曾培福德者
(3)遮除己欲受挫之嗔
A.嗔敌徒自害
87.纵令敌不喜 汝有何可乐 唯盼敌受苦 不成损他因
88.汝愿纵得偿 他苦汝何乐 若谓满我愿 招祸岂过此
89.若为嗔渔夫 利钩所钩执 陷我入地狱 定受狱卒煎
B.应忍己利受损
(A)不应因世法受损而嗔
a.不应因赞誉受损而嗔
(a)思惟赞誉无益
90.受赞享荣耀 非福非增寿 非力非免疫 非令身安乐
91.若吾识损益 赞誉有何利 若唯图称心 应依饰与酒
92.若仅为虚名 失财复丧命 誉词何所为 死时谁得乐
(b)思毁誉不足忧喜
93.沙屋倾颓时 愚童哀极泣 若我伤失誉 岂非似愚童
94.声暂无心故 称誉何足乐 若谓他喜我 彼赞是喜因
95.受赞或他喜 於我有何益 喜乐属於彼 少分吾不得
96.他乐故我乐 於众应如是 他喜而赞敌 何故我不乐
97.故我受赞时 心若生欢喜 此喜亦非当 唯是愚童行
b.思讥毁於己有益
98.赞誉令心散 损坏厌离心 令妒有德者 复毁圆满事
99.以是若有人 欲损吾声誉 岂非救护我 免堕诸恶趣
100.吾唯求解脱 无需利敬缚 於解束缚者 何故反生嗔
101.如我欲趣苦 然蒙佛加被 闭门不放行 云何反嗔彼
(B)不应因修德受阻而嗔
a.思修福莫胜忍
102.谓敌能障福 嗔敌亦非当 难行莫胜忍 云何不忍耶
103.若我因己过 不堪忍敌害 岂非徒自障 习忍福德因
b.思敌非福障
104.无害忍不生 怨敌生忍福 既为修福因 云何谓障福
105.应时来乞者 非行布施障 授戒诸方丈 亦非障出家
c.思敌极难得
(a)敌是修忍因
106.世间乞者众 忍缘敌害稀 若不外施怨 必无为害者
107.故敌极难得 如宝现贫舍 能助菩提行 故当喜自敌
108.敌我共成忍 故此安忍果 首当奉献彼 因敌是忍缘
109.谓无助忍想 故敌非应供 则亦不应供 正法修善因
110.谓敌思为害 故彼非应供 若如医利我 云何修安忍
111.既依极嗔心 乃堪修坚忍 故敌是忍因 应供如正法
(b)生佛皆平等
112.本师牟尼说 生佛胜福田 常敬生佛者 圆满达彼岸
113.成佛所依缘 有情等诸佛 敬佛不敬众 岂有此言教
114.非说智德等 由用故云等 有情助成佛 故说生佛等
115.应供慈心者 因彼珍贵故 敬佛福德广 亦因佛尊贵
116.助修成佛故 应许生佛等 然生非等佛 无边功德海
117.唯佛功德齐 於具少分者 虽供三界物 犹嫌不得足
118.有情具功德 能生胜佛法 唯因此德符 即应供有情
(c)敬众报佛恩
119.无伪众生亲 诸佛唯利生 除令有情喜 何足报佛恩
120.利生方足报 舍身入狱佛 故我虽受害 亦当行众善
121.诸佛为有情 尚且不惜身 愚痴骄慢我 何不侍众生
122.众乐佛欢喜 众苦佛伤悲 悦众佛愉悦 犯众亦伤佛
123.遍身着火者 与欲乐不生 若伤诸有情 云何悦诸佛
124.因昔害众生 令佛伤心怀 众罪我今悔 祈佛尽宽恕
125.为令如来喜 止害利世间 任他践吾顶 宁死悦世主
126.大悲诸佛尊 视众犹如己 生佛既同体 何不敬众生
(二)念忍功德
1、总说
127.悦众令佛喜 能成自利益 能除世间苦 故应常安忍
2、喻明
128.譬如大王臣 虽伤众多人 谋深虑远者 力堪不报复
129.因敌力非单 王势即彼援 故敌力虽弱 不应轻忽彼
130.悲佛与狱卒 吾敌众依怙 故如民侍君 普令有情喜
131.暴君纵生嗔 不能令堕狱 然犯诸有情 定遭地狱害
132.如是王虽喜 不能令成佛 然悦诸众生 终成无上觉
3、结示功德种类
133.云何犹不见 取悦有情果 来生成正觉 今世享荣耀
134.生生修忍得 貌美无病障 誉雅命久长 乐等转轮王
第七品 精进
一、劝勉精进
1.忍已需精进 精进证菩提 无风灯不动 无勤福不生
二、精进之定义
2.1 进即勇於善
三、如何精进
(一)断除不精进
1、认识不精进
2.2 下说其违品 懈怠耽劣事 自轻而退怯
(二)如何断除
(1)断除好逸之懈怠
A.观察懈怠之因
3.贪图懒乐味 习卧嗜睡眠 不厌轮回苦 频生强懈怠
B.如何断除
(A)思惟死苦
4.云何犹不知 身陷惑网者 必入生死狱 终至死神囗
5.有生必有死 汝岂不见乎 然乐睡眠者 如牛见屠夫
6.通道遍封已 死神正凝望 此时汝何能 贪食复耽眠
7.死亡速临故 及时应积资 届时方断懒 迟矣有何用
8.未肇或始做 或唯半…
《《入菩萨行》讲解 目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