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心的修行次第(澈仁東珠)▪P5

  ..續本文上一頁eft">※ 是否是爲了希求人天福報而發心?

  

※ 是否是爲求自我解脫而發心?

  

如果我們有以上這些發心的話,就要把它看成極大的過患,從今天起應如戒除毒瘾般地斷除,我們需要的是發菩提心:『我這次觀修菩提心是爲了讓法界所有如母衆生離開苦海,得到無上佛果,而決心修習的!』這樣的發願!

  

接著,觀想上師在我們頭頂上,深深地向祂祈禱,接著上師化爲光融入自己,上師的智慧與自己的心無二無別,安住在此狀態下,遠離過去、現在、未來的妄想,能待多久就待多久。

  

上師的五種功德:上師就是佛、上師所做皆爲佛的事業、上師爲諸佛的總集、依靠上師不需依靠其它法門也同樣可以成佛、上師的恩德比佛偉大。

  

上師,語稱爲「喇嘛」;所有諸佛菩薩都是依靠上師而成就的,同樣地,如果我們想要成就菩提,尋找一位「具有上師資格和功德」的喇嘛非常重要,但是,佛經上所說上師的資格與條件非常嚴格,除非我們有非常好的福報,否者要遇到佛經上講的這種上師是非常困難的,假如我們沒有福報遇到這樣的上師,怎麼辦呢?我們只好退而求其次!我們可將具有下面這些條件的人做爲善知識:誰讓你明白佛法,解決日常上的煩惱(這裏不是指錢財方面的問題),讓你的生活過得比以前輕安快樂的,讓你認識世間真相的,讓你遠離世間八法束縛的,成爲你修行的對境的,他就是你的善知識了,例如:阿底峽尊者他就有一百零捌位導師,因爲他們讓他明白佛法或修行進步,西藏大師些康巴契布稱大盜雅土登爲上師,因爲,些康巴契布本來非常富有,但一夕之間都被雅土登搶劫光了,讓他了解萬法的不堅固性,去除對財物的貪著,所以他感恩這位大盜給他實習佛法的機會,所以只要能去除我們貪執、五毒習氣的人,就是我們的善知識!

  

正行:觀修菩提心

  

我們現在所講的觀修方式屬于甯瑪巴的傳承,同時具備了阿底峽尊者所傳下的七要點,以及寂天菩薩所傳的自他平等、自他交換、自輕他重的觀修方法!

  

觀修次第很重要,如果沒有經過一個次第、一個次第的順序觀修,那麼嘴裏說「願一切衆生離苦得樂」,或面對可憐衆生時,說一句「衆生好可憐啊!」都會像說空話般地沒有真切的感受;如果我們切實地去修,內心就會生起真正的改變。

  

生起菩提心的方法-首先觀修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然後才進入修習菩提心,觀修四無量心是學習菩提心的基礎。

  

爲什麼稱慈、悲、喜、舍的修法爲修四無量心呢?因爲修慈、悲、喜、舍的功德不可思議、無法衡量,這種善根深廣難思,所以稱爲四無量心。

  

觀修四無量心的正行分爲「觀察修」及「安住修」兩項。以講授經論而言,四無量心是先從「慈心」開始講解的,但在修持的訣竅上來說,要先從「舍無量心」開始實修,然後才依次修慈、悲、喜。爲什麼呢?因爲沒有衆生平等的概念,我們修的慈心、悲心都是偏頗的。

  

有緣的四無量心:

  

慈心:願一切衆生能夠得到快樂。

  

悲心:願一切衆生離開所有痛苦。

  

喜心:願一切衆生不離開快樂。

  

舍心:願一切衆生的心中不生貪心、嗔心,心相續生起平等心。

  

無緣的四無量心:即是空性。對初學者而言,以「如夢如幻」等譬喻來修煉,對于證悟空性者則以「無分別智行諸事」來入定,修持它的妙力、慈悲心等。

  


  

* 觀修舍無量心

  

我們現在要講解「舍無量心」的修法,首先,我們要了解修「舍」的意義是什麼?如果它毫無意義,我們爲什麼要修呢?修「舍」是要舍棄什麼?

  

菩提心的涵意是「願度一切有情成佛的意願和決心」,那麼「一切有情」包括那些呢?它包含了我們的親友、眷屬、認識和不認識的人、看見和看不見的衆生,最重要的,它還包括了我們所有的敵人、冤家、討厭的人..,如果我們只樂意去度親友等有情,而不願意去度仇敵這類討厭的人,那麼就無法具備菩提心,因爲你的心是偏頗的,心量不夠大就無法成佛!

  

修「舍」就是學習、適應「冤、親平等」的概念,把「冤、親平等」成爲我們生活的主觀,舍掉對敵人、冤家的討厭和憤怒,舍掉對親友、眷屬的執愛,一切情緒都要淡化、平衡,這對修「慈」、「悲」有很大的幫助!

  

因爲我們是初學禅定者,所以每一個法門都要有對境才能修,修舍無量心要如何安置對境而修呢?首先我們要思惟、觀察,什麼是敵人?什麼是親友?我爲什麼討厭他或者愛他?是什麼理由使我的情緒這樣子波動?

  

觀察修:

  

直接以敵人和親人爲對境而觀修:

  

觀想-將敵人安置在右邊一堆,將親友安置在左邊一堆;接著我們要以廣闊的心思惟-過去、現在、未來叁世敵人和親友可能出現的情況。

  

首先,生起對左右兩邊的貪念或嗔恨,再思惟「從以前就是如此,對喜歡的人産生貪念、對討厭的人産生嗔恨,但,我要仔仔細細地思惟,這樣的情緒是否有道理、有根據?」我們必須要爲自己找到貪愛這些親友或瞋恨這些怨敵的適當理由。

  

我們將心安靜下來,然後從右邊的敵人先思惟起,仔細思惟他們是否是真實的敵人?

  

從過去世想:從無始以來,我生生世世在輪回中,曆經無次數的出生和死亡,沒有例外的,每一次出生都需要一位母親來幫我,沒有母親我就無法存活下來,現在這些我討厭或討厭我的敵人,久遠劫來,他們肯定也曾做過我的母親,幫助過我,猶如現在的父母般地愛戴過我,所以他們是親人不是敵人。

  

從現世想:再看看那些討厭我的人,其實,他們也不一定是討厭我的,也許是我們之間溝通有落差,溝通之後也許就變成朋友也說不定,很多例子可以證明,有些上半輩子是仇人的人,下半輩子卻成爲知交好友、兒女親家,再說,有些人因爲被人討厭而産生強烈的出離心,成爲學佛的助緣,這些事也都時有所聞,所以所謂的怨敵看來也不是確實的敵人。

  

接下來思惟敵人的功德:

  

佛經上說:「布施一百年,不如持戒一天;持戒一百年,不如忍辱一天」。我因爲有了右邊這些怨敵,所以才有修忍辱的機會,而這些修忍辱的功德,是從諸佛菩薩、親朋好友那邊得不到的。 佛陀的叁十二相,都是由修忍辱而來,所以我如果要走解脫的道路,那麼,我認爲是敵人的人,其實他們是來利益我的。

  

從未來世想:在我還未成佛之前,將在輪回之中無數次的出生,而這些目前的敵人,未來他們也可能幫助我、成爲我的父母,從這個觀點思惟,那麼敵人也不是敵人,而是親人。

  

從過去、現在、未來叁世及敵人所引生的功德思惟,我們可以依理推論,敵人非永遠的敵人,其實他們是我們的恩人及親友,所以應該把他們和左邊的親友安置在一起。

  

接著,觀想左邊的親朋好友,詳細地思惟「現在的親人,其實是害我的人」!

  

從現世想:從小到大,父母就教我要如何對付敵人、如何與人競爭,教我要成家、做生意..,其實這些都是讓我困在輪回的主因!從解脫輪回的觀點來說,原來我對佛法有那麼一點點興趣,但因爲要養家,所以沒有時間修學佛法,或者雖然學到一些佛法,但因爲家人的關系,現在都生疏了。

  

從未來世想:現在的這些親人,未來也可能像現在這樣傷害我,無論是佛法上或世間法上都如此。

  

從過去世想:無始以來,在生生世世的輪回中,現在的親人過去世也可能曾無數次地傷害過我,雖然他們現在做了我的親友,其實從往昔看,他們也曾經是我的怨敵。

  

所以這些我所貪愛的親友,並非永遠的親友,他們也是我的怨敵,應該把他們安置在右邊的怨敵那邊!

  

從另一個方向去思惟親友:

  

從過去世想:無量劫來他們一定也曾幫助過我,當過我的母親,如同現在的父母般地愛戴過我。

  

《菩提心的修行次第(澈仁東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