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傳心法要講記(1)

  慧律法師 主講

  靈慧 恭錄 坡主 和尚緣 校訂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諸位法師,諸位居士,我們已經別離了八個月,今天又再重逢,因爲善的因緣——師父說法,衆生聽法,有這個善的因緣,我們繼續再聚會一處,來共同研究佛法,互相勉勵,來增進道業。我們今天要講的,是《傳心法要》,它是黃檗(音bo)山斷際禅師,在日常生活中的開示,然後由他的弟子裴休居士,把它集合起來,變成了《傳心法要》,這個希運禅師也就是斷際禅師,他是禅宗大徹大悟的一個高僧。

  悟道的人,他山林水下,他都解脫,日常生活,他是用一顆絕對的心,透視了一切虛妄不實的世間,他的內心,過著一個和平的日子,也就是說,他的內在過著沒有戰爭、沒有爭執、沒有情緒、沒有執著,他是真正的天下太平——沒事,一切都在他掌握當中,因爲他了解了這一顆心。了解了這一顆心就是佛心,就擁有真正的生命,如果我們不了解這一顆心,我們不但沒有擁有生命,而且被這個煩惱所纏縛,我們所過的日子,是日日難過,日日痛苦、日日分別、執著、鬥爭,甚至于誣謗,無中生有,我要生存嘛,對不對?誰跟我敵對的,我就傷害他。要是悟道的人,沒有這樣子的。悟道的人,他是憐憫這些愚癡的衆生,只能很憐憫他,也不能代他們修行。

  底下我們看,黃檗山,這個念:檗(bo)字,爲了這個字,我特別的去查了這個詞典,沒有這個字,別的版本,它所寫的有加草字頭,所以這裏沒有加草字頭,查不到這個字,應該要加上草字頭,那才是正確的字(蘖)。

  黃檗山這是個山。斷際禅師,也就是希運,他的出生不祥,西元850年入滅,他是唐代的出家人,福州閩縣人,注意!這個州,我們現在是用“省”來劃分的,什麼省、什麼省,以前是用什麼州、什麼州,這是唐朝劃分區域的一個單位,福州人也就是福建人,跟我的老祖宗是一樣。

  在家姓氏不祥,幼年出家在洪州黃檗山,幼出家在洪州,又是另一個州了。聰慧利達,學通內外,這個【內】就是佛典,【外】就是外道的書,人稱:黃檗希運禅師。他的相貌很殊異、很特殊,與衆不同,額頭這個地方隆起,就象一個珠一樣,號爲肉珠。

  據《宋高僧傳》卷二十的記載,黃檗斷際禅師曾經遊天臺山,剛好碰到一個出家人,這個出家人目光炯炯,爛然射人,我們的斷際禅師,就跟他並肩而走!這個在路上,剛好碰到一條巨溪,很大的溪水。這個溪水泛泛湧溢,又急、又滿,溪水暴漲。這個出家人就說:喂!希運禅師,過去啊!希運禅師于是說:你要過去,你自己走好了!這個出家人就不顧前後了,把這個衣撩起來(出家人穿長衫嘛,滿好看的啦!其實出家也不難看,只是穿的是古裝的。象我覺得我們這種出家的衣服,北傳的也滿好看的。所以他這個衣服長,就撩起來),把這個衣拉高。腳踏在水波上,就象踏這個平地一樣的,也就是有神通,修行修得很好,就這樣走過去了!

  在目前來講,沒有看過這樣的人,有看過的話,大概就是電影。電影裏達摩祖師,一枝蘆葦丟下去,就坐著蘆葦渡江了。當然我們去看他拍片的話,就是後面吊鋼繩,鋼繩一放,他當然也沈下去了,目前沒有這種人有這種功夫的。

  他到對岸後,回顧招手曰:過來、過來!這個黃檗希運禅師就拍手呵叱:咄!你這個自了漢,早知這樣就應該砍斷你的後腳筋,說自渡你就自己過去,也不看看四周左右。意思就是太自私的人。

  僧就贊歎黃檗山的斷際禅師說:這個希運禅師真是大乘的法器,這麼有慈悲心的人,我這樣自己一個人過來,就罵我自私,這是我所不及的。因爲發大乘菩薩道的精神嘛!所以我們要多多發心,我們不能弘法利生,至少隨喜贊歎,那也是一種功德。過了一會兒,這個人就不見了。

  後遊京師,遇年紀大的一個老太太指示參訪了百丈懷海禅師。並大開心眼,要注意聽!這個大開心眼,就是指證悟,入道證悟,就是淨土宗講的花開見佛,花開見佛,不是一朵蓮花,然後藏著我們的神識,然後再慢慢的開,然後我們看到佛,不是這個意思。花開見佛的意思,就是心花開,即見佛,心花開了,見一切相非相,即相離相,那就是見佛,見到無相的佛、法身的佛,清淨心,這就是大開心眼,那就是我們淨土宗講的花開見佛啦!得百丈所傳的心印,一時聲譽彌高,人皆贊爲大乘之器。後于黃檗山鼓吹直指單傳之心要,四方的學子雲集而來。

  那個時候河東(山西省)節度使裴休,負責、管理宛陵這個地方。裴休,是一個大護法,是個大居士。裴休要建寺廟,迎請說法。因爲斷際禅師,酷愛舊山,喜歡以前的黃檗山,所以凡是所住的山,統統以黃檗稱之。

  以前都是這樣子的,什麼蓮花山九品寺,什麼光明山彌陀寺,都是命名一個山,明明就是沒有山,可是他就是一定要加一個【山】,出家人從以前的觀念就是,什麼山再什麼寺,叫做什麼【山】什麼【寺】,就是這樣子。那我們,象我們內門那個叫做龍山,【龍山文殊精舍】。那我們文殊講堂這裏沒山啊,那就不必命什麼山什麼寺,所以不必拘泥古時候的命名方式。

  大中四年示寂,年壽不祥。大中四年是西元850,唐宣宗的年號。皇帝給他的封號,叫做【斷際禅師】。【際】就是生滅,有分過去、有分現在、有分未來,這個【際】就是時間的總稱,時間的總稱就是生滅,【斷際】就是指斷除了生滅。斷了生滅的一個禅師,那就是不生不滅的一個聖者了,叫做斷際禅師。他的坐下,有臨濟義玄禅師,睦州道縱禅師等十多人。這個裴休就輯師之語錄,成爲一卷,並題名《黃檗山斷際禅師傳心法要》廣行于世。那麼這個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

  編者裴休小傳

  諸位看我們的補充資料,裴休,西元797到870,這個是很不得了的一個在家居士,就象我們現在的李炳南老居士一樣這麼偉大,裴休居士,非常的護法!唐代孟州濟源人,是河南濟源人,另外一說是河東聞喜人,一般都是用第二個爲依據,河東,就是山西。在長慶年間,也就是西元812年到824年,舉進士。大中年間,847到859,以兵部侍郎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前這個官名很長的,他一個人兼兩個職責,兵部侍郎,然後這個中書省門下的平章事,【中書】,就是以前唐代的一個大的單位,就象我們現在是什麼行政院,行政院底下再是什麼部,交通部、財政部,等等的……所以說中書門下的平章事,又裏面的一個部分。那麼在後來,任宣武軍節度使。這個節度使,就是我們現在指的司令官,一般沒有戰爭的地方,就比較少用這個,唐朝比較有戰爭的地方,就用這個節度使,就象我們現在的金門,它是戰爭的邊緣,那麼就派一個金門司令官,在那邊坐鎮。遷昭義、河東、鳳翔、荊南等節度使。

  這個人看起來非常的坦蕩,這個風度閑雅,看起來就是不急不躁,而且也很優雅,操守又很嚴正,對自己的約束很嚴格。宣宗曾經稱他叫做【真儒者】,哦!這是一個真正擁有孔子思想的一個儒家的人,也就是學儒的人的思想,他這樣子是夠得上資格的。能文章,楷書遒媚有法,簡單講就是說,他寫的這個書法,是有所格局、依據,又自成一派。

  一向是信仰佛教,隨圭峰宗密大師學《華嚴》,我們將來講《華嚴經》,諸位就知道,這個圭峰宗密大師,這個很了不得的!宗密著這個經疏,每請裴休爲之撰序,曾迎黃檗希運在宛陵,宛陵是一個地方、地名。共商禅道,筆記他的言語,成《宛陵集》,大行于世。武宣之際,就是唐武宗跟唐宣宗之際。佛教新遭大難,裴休以重臣出而翼護,保護,就象這個母雞,兩個翅膀張開來,保護這個小雞一樣的,翼護:在左右幫忙。所以不數年間,佛教得複舊觀。中年以後,斷肉食,焚香誦經,世稱【河東大士】。著有《勸發菩提心文》,我們《勸發菩提心文》省庵大師也有作過。集希運之語要,而成《傳心法要》。好!我們將這個裴休的資料簡單念一遍,知道這是個了不起的在家居士。

  【集並序】

  裴休集合了這些資料而成書,同時自己寫了一篇序文。

  好!我們現在對這個斷際禅師有個了解了,再看《傳心法要》,傳什麼心?傳著佛的心。【法要】就是我們最重要的心法,言簡意赅,直契佛陀的本懷。

  【有大禅師,法諱希運,住洪州高安縣黃檗山鹫峰下。】

  “諱”念hui,就是對已故的尊長名號的稱呼,這個師長往生了,我們稱爲他的法諱是希運,比方師父百年後,就法諱慧律。希運禅師,我們講過了,就是黃檗山斷際禅師,這個都是同一個人。這洪州高安縣,就是現在的江西南昌縣。

  【乃曹溪六祖之嫡孫】

  【嫡】就是正統的,也就是正統相傳的徒孫,叫做嫡孫,不是旁門左道的,是正統的,六祖的繼承人。六祖傳給南嶽懷讓禅師,再傳馬祖道一,再傳百丈懷海,再傳黃檗希運,所以他是六祖的正統相傳的徒孫,簡單講,就是大徹大悟的人。

  【西堂百丈之法侄。】

  他還是西堂智藏禅師、百丈懷海禅師的法侄,這個【法侄】是指晚輩。

  我們現在先來看看,他們這個祖孫的關系,這個很重要,對禅宗的淵源,才知道哪一個人是傳給哪一個人。

  最上面,六祖慧能大師,傳給南嶽懷讓禅師,懷讓禅師傳給馬祖道一,有的人看了這個,因爲他是初學佛,他看到馬祖,然後他弄不清楚,以爲電視上在演的那個媽祖,說:哦!媽祖也是六祖的徒弟哦!那就很慘了!牛頭不對馬嘴!這個馬祖跟那個媽祖是兩回事,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那個媽祖叫做林默娘,是宋朝的,那麼這裏是:馬祖道一禅師。這個【馬祖】是地名,【道一】是禅師真正的名字。

  道一禅師功夫比較好,傳了四個大徹悟的徒弟,這四個都是接衣缽的,叫做西堂智藏禅師,百丈懷海禅師,南泉普願禅師,歸宗智常禅師,那麼這四個是師兄弟,都是不得了的聖者。所以以前衣缽都是傳給一個的,他現在傳了四個,缽很便宜嘛,是不是?你只要開悟,我買個大缽給你,那沒有什麼,表示那個法嘛。我們現在的缽…

《傳心法要講記(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傳心法要講記(2)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