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詣寺。先是忠夢大江一舟,二人鼾寢于內。忠登舟,舟即化龍越山而過。黎明忠語首座曰:“今日看有何人來。”未午而師隨父至,忠異之。父果以師落發作沙彌,叁年從上座喬公。諸經論律,悉能背誦。十叁歲善頌偈,遇事指物,應口而成。十五歲閱大慧祖錄至竹篦子話起疑。甲午,參叁山和尚于崇聖寺,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與“竹篦子話”。自春及夏,如醉如醒。及忠轉江南,師得朝夕參請。于中秋夕,與二僧擎茶。偶壺葢墜地,忽爾前後際斷。走見忠,忠诘至“婆子燒庵”話。師應聲稍遲,忠曰:“未也。子雖有得此處,尚不能去,不見道。末後一句,始到牢關。把斷要津,不通凡聖。向老僧未開口前領得,錯過了也。”經二年,一日閱《聚雲錄》,至舉長沙問惠安公案,師當下豁然。從前所得,一時淨盡。走質于忠。忠舉數誵訛,師皆達旨,遂印之,命掌記室。康熙初,命師南下,初住龍會寺,後遷長龍寺,晚年回忠州住持萬峰。著《萬峰童真禅師宗統頌》一卷存世,《續燈正統》卷十八有傳。
忠州治平竺峰幻敏禅師
治平寺竺峰紀敏禅師,酆陵徐氏子。生而英俊,敏慧過人。十歲薙發,于母兄佛喜、野雲二師,與萬峰善禅師,同作沙彌事慶忠。當時慶忠會下,以善敏二沙彌,頗有機辯,聲振一時。師雖年少,沈默寡言,識者知其必成大器。先是人傳善公善偈,忠入堂值善圍火,次令偈。善曰:“赤光閃灼,紫焰盤旋。既能點雪,又燦金蓮。”忠打一掌歸方丈。複指燈,命師作偈。師曰:“光如閃電,虗空可徹。未來作燈,是銅是鐵。”忠異之,問:“汝名甚麼?”師曰:“幻敏。”忠曰:“幻敏已前?”師曰:“海底青天外。”忠曰:“幻敏已後。”師曰:“佛法永無窮。”忠曰:“甚麼處見?”師曰:“靈峰山下在安期。”叁山目曰:“期解後如何?”師曰:“虗空大地。”師事忠二十一年。忠滅度,衆請繼席治平寺等。《續燈正統》卷十八有傳。
忠州桐山普門燈顯禅師
桐山普門燈顯禅師,涪陵夏氏子。少從應院,初參萬松有年。適松化去,慶忠應白岩寺之請,師谒焉。複侍慶忠于五雲,一日病起,呈偈曰:“改頭換面幾生來,此日無端眼豁開。分付目前皮袋子,何妨馬腹與驢胎。”忠曰:“那個是你開底眼。”師豎起拳頭。忠曰:“放下著。”師纔放下。忠曰:“又在甚麼處?”師曰:“明日金城寺裏有齋。”忠曰:“放汝叁十棒。”師珍重便出。忠主席南城,命師作監寺。一日入方丈,忠豎起拂子。師便喝,忠曰:“因甚即喝。”師曰:“無奈院事甚繁。”忠遂印之。
康熙壬子四年佛誕日,開法忠州振宗禅寺即治平寺。康熙乙卯冬,忠南衆信請出住桐柏山昙華寺。語錄之塔銘說他還開法涪陵之回龍寺,忠州昙華寺。年五十示寂于回龍堂中,涪忠兩地建塔。嗣法門人性在、性胤等,錄《普門顯禅師語錄》兩卷于世,法孫空廣、空鏡,曾孫法鈞、法海刊該。《續燈正統》卷十八有傳。
夔州天元體如燈慧禅師
天元體如慧禅師,忠州李氏子。參慶忠于太平寺,一日聞忠舉香嚴擊竹話,師于言下有悟。師倡導真參實悟,不以升堂抛沙撒土等形式教人。師對禅宗諸家宗旨,闡述尤多,如第一句義、賓主之說、君臣之義等,都有精彩辨析。其論五家宗旨雲:“夫五家宗旨,非是教人冊子上記來,徒衒虗名。須知言句乃救病之良方,貴親證親悟。師家答處,乃應病授藥。所謂醫不執方,合宜而用,豈是局定死蛇頭,令人墮坑落壍。”及“叁句四喝,賓主偏正,五位君臣,五位王子,都在山僧者裏,汝還一口吞得下麼”。《續燈正統》卷十八有錄。
巫陽慈祥燈遠禅師
慈禅燈遠禅師,忠州人。上堂舉南嶽因僧問如鏡鑄像句,頌曰:“新月如鈎一線懸,白雲淡處露中天。相看疑謂寒光薄,個裏誰知一鏡圓。”《竺峰敏禅師語錄》有《巫山慈祥和尚塔》。《續燈正統》卷十八有錄,《忠州直隸州志》卷八《人物·仙釋》載:“慈運,本郡人。由母左脅降生,嗣鐵壁,尋受印偈,有脅下生兒也大奇之句。”
天峰燈南禅師
天峰燈南禅師,忠州雷氏子。鐵壁慧機禅師有《囑天峰上座》:“一聲霹雳徹雲間,擊碎骷髅心膽寒。大好轉身雄一步,拳頭巴掌盡掀翻。”師曾舉南嶽因馬祖闡化江西遣僧往探之因緣頌雲:“知子莫若父,當仁不讓師。抛戈卸甲後,千裏暗投機。”順治十七年庚子,慧機南遊掃塔歸,寶善袁公整修玉山崇聖寺待之,並供昔鐵壁慧機所賜磨衲袈裟,天峰南亦自盤城歸,亦以師所賜黃縧爲供。師圓寂後,竺峰敏爲之舉火雲:“入世烈烈轟轟,出世灑灑脫脫。胸藏萬卷無關,去住千番豈著。只向爐頭坐亡,不用搖鈴振铎。今日火把落在治平手中,更有一事須問過。問過什麼?若向別峰相見時,傳語嵩山破竈墮。”《續燈正統》卷十八有錄,《忠州直隸州志》卷八《人物·仙釋》有傳。
惺徹燈法禅師
惺徹燈法禅師,不祥姓氏籍貫,曾在慶忠座下任維那。順治十二年,慶忠與陳兵道書,介紹燈法,受囑出任東明寺住持。慶忠囑之雲:“法戰由來勝克賓,罰錢出院事誰論。徐徐湧起東明日,照惺娑婆徹古今。”師上堂,舉青原參六祖而頌曰:“金殿苔生劫外春,更闌人靜月華明。威音那畔絕消息,豈著今時麟閣勳。”東山梅溪度禅師嘗爲惺徹作達磨頌,語載《東山梅溪度禅師》卷八。《續燈正統》卷十八有錄。
天甯燈九禅師
天甯燈九禅師,爲慶忠嗣法弟子,《續燈正統》卷十八載師《贊達磨像》曰:“對禦談玄一字無,九年冷坐石頭枯。親將皮髓平分後,那個男兒不丈夫。” 《忠州直隸州志》卷八《人物·仙釋》有傳。
慶忠燈向禅師
慶忠燈向禅師,慧機座下得力弟子。康熙二年,因兵亂毀玉印山之藏經及殿宇,囑九峰譜、普門顯、慶忠向、東明法、天元慧等,重新修複舊觀。《續燈正統》卷十八載其錄:“示衆,舉雲葢僧乞瓦因緣。頌曰:“當初乞瓦向官人,一問曾酬雲葢僧。公案于今重拈出,不妨徧地布金磚。””
大川燈濟禅師
大川燈濟禅師,慶忠弟子也。其上堂舉叁祖忏罪因緣,頌曰:“風恙纏身已不堪,何緣忏罪究根源。因知罪性本空故,秋水無痕月皎然。”師圓寂後,其弟子含波禅人到治平寺爲之設供,請竺峰幻敏禅師小參,並在祖堂設供,其公案載《竺峰敏禅師語錄》卷二。後含波禅師修複白雲庵,曾請竺峰敏作《募修白雲庵疏》,載《竺峰敏禅師語錄》卷五。其錄載《續燈正統》卷十八。
晖白燈桂禅師
晖白燈桂禅師,慶忠嗣法弟子。曾舉風幡話頌曰:“迷悟關頭洵不同,廊庑暮夜剎幡風。二僧若也知消息,推倒長幹使化龍。”《續燈正統》卷十八有載。
四維禅師
四維禅師,慶忠嗣法弟子。曾舉叁祖僧璨大師自二祖授法,深自韬晦,居無常處,積十余年,人無知者。四祖道信時爲沙彌,禮祖問曰:“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祖曰:“誰縛汝?”曰:“無人縛。”祖曰:“何更求解脫乎?”信于言下大悟。四維禅師頌曰:“無人觑著曆多年,爲法深藏氣骨寒。孰意沙彌無忌憚,妄將一語廣流傳。”《續燈正統》卷十八載之。
天長禅師
天長禅師,忠州南賓(豐都)冉氏子。久事慶忠,志修淨業。忠囑以偈雲:“根苗奇異逈非同,不屬西兮不屬東。節候到時馨自若,佛生一體有無中。”師呈偈雲:“佛生一體,無彼無此。從苗辨地,識人因語。佳作仁,可知禮。”錄載《續燈正統》卷十八。
妙德尼燈鑒禅師
燈鑒尼師,爲忠州長陽侯夫人蔣氏,其夫胡公亦爲慶忠嗣法在家弟子。順治十四年丁酉叁月,其閉關桐柏山,于關中有悟呈解,慶忠以本色鉗錘策之,深入堂奧,乃以偈印之。四月,依慶忠出家,率諸比丘尼受大戒,法名燈鑒,別號妙德,成爲聚雲系影響較大之尼僧。妙德尼舉六祖本來無一物話,頌曰:“本來無物惹塵埃,米熟功成獨倩篩。衣盋夜傳叁鼓後,一花五葉至今開。”《續燈正統》卷十八載其錄。
工部熊汝學月崖居士
熊月崖居士,豫章豐城人。適懷宗皇帝毀大內銀銅佛,俄以事感,帝悟,命公入蜀采買銅鉛。時慶忠住平都,法席大震,公扣焉。先是忠夢一人帳前拜谒,傍僧曰:“是和尚弟子來了。”诘旦果至。忠示以東山水上行話,不踰年有悟,獻《臨濟宗旨頌》曰:“霹雳晴空風舞磨,山門走入燈籠中。問予臨濟之宗旨,今日牙疼未與通。”又《頌曹洞宗旨》曰:“潛行密用及相續,曹洞家風玄又玄。舌上有機織出錦,目前無我寫成篇。古人落在今人手,今日熱似昨日天。要會二師真面目,直須抹卻五圈圈。”後章皇帝命以禦史大夫未就,隱居終南山。月崖居士曾捐助出版吹萬老人語錄,在慶忠錄等,多有載其事迹。《續燈正統》卷十八有錄。
總憲吳天谷保泰燈朗居士
吳天谷居士,順天人。撫蜀按涪陵,見慶忠《隨宜錄》,作書遣使迎忠,忠不往,公親詣山中問道。未久辭忠,忠召公,公應諾,忠良久,公于言下領悟。回南濵致書于忠曰:“得侍吾師,慶快平生。但世緣相迫,暫作六月之息。居士一呼,弟子回首。相會時看,說個甚麼。”一日谕寮屬曰:“爾等莫謂本院尊大,最尊大者和尚耳。本院見鐵大師後,方知吾孔聖朝聞之道。自今以後,矢志食素,將身許國,以酬太祖叁百年養士之恩。爾等各宜熏修,遵崇叁寶。”時亂賊據渝已大半,有石柱秦氏拒敵,天谷吳公爲大中丞,遂有功焉。《續燈正統》卷十八有錄。
按察文葦庵居士
葦庵居士文可茹,進士出身。夙慕禅學,及官按察史,一日聞衙司喝退堂聲有省。拈偈呈忠曰:“踏著秤錘原是鐵,從前錯認定盤星。積卷如山休擬議,且聽當陽喝一聲。”受慶忠印可。文葦庵同兄孺白司李、陳蝶庵令子六符請慶忠住持涪州吟翁寺。慶忠圓寂後,居士爲撰《行狀》,題名“鄉進士出身中憲大夫分巡雲南安普道兼攝臨元珥海道事按察司副使涪陵法弟子葦庵居士文可茹合手拜撰”。《續燈正統》卷十八有錄。
長陽侯胡屏山居士
胡屏…
《重慶市忠州佛教研究之二——重慶忠州之聚雲法系高僧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