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重慶市忠州佛教研究之二——重慶忠州之聚雲法系高僧傳▪P4

  ..續本文上一頁山居士,法名燈佑,爲妙德尼俗夫。順治十年率全家皈依慶忠和沿。與破山禅師有交往,破山曾有《複忠南雲鳳胡長陽侯》的回信,信中有“老僧牧得一頭牛,惡辣鞭繩經幾秋。隨分納些收不住,走來天際問胡侯”句,然牧牛之修行不契公性,遂依慶忠修持。居士有“贊五祖像”曰:“黃梅路接破頭山,遇個小兒非等閑。佛性答來真奇特,栽松能不憶他年。”《續燈正統》卷十八有載。

  副戎王一喝居士

  王一喝居士,字用庭,法名燈供。順治十二年,慶忠登牛首,道經塗井,遇之求法領旨,更號一喝居士,大力支持慶忠弘法牛首山雲岩寺。一日忠上堂雲:“主山高案山低,左青龍右白虎,年年叁百六,月月二十五。逆數順數,數到牛首山雲岩寺大殿裏,恰似佛幻叁月前鞔的鹿皮鼓。”公于座下。躍然打口鼓。慶忠囑之曰:“亭謝雪消作麼作麼,咄哉一喝無我無他。泥裏水裏清香自若,他時異日是好大哥。阿呵呵,嚼碎虛空體說破,谛信斯言名曰擔荷。”居士對高峰叁山燈來禅師的支持尤大。《續燈正統》卷十八有錄。

  萬松芝禅師法嗣

  忠州萬松雲岩燈古禅師

  萬松雲岩燈古禅師,忠州江氏子。少列黉序,初參萬松于華嚴,叁載始薙發。請益于萬松,松示偈曰:“閃灼電光寒,忻然出寶匣。曠劫無明根,一時都抹殺。”次二年。請充第一座。松滅後,衆請繼席萬松,後再住牛首雲岩寺。師生平律身以嚴,其所說法,絕不許人記錄,見之必火。貌古形疎,政黃牛之類也。《續燈正統》卷十八有錄。

  忠州聚雲覺樹燈世禅師

  聚雲寺覺樹燈世禅師,忠州丘氏子。少爲書生,谒萬松于楞伽得度,命入侍寮,經年始徹源底。自印心後,混迹浯江十有六年。康熙丙午,慶忠移錫龍昌,以聚雲久虗,命師住持。忠涅槃後,師上堂拈香曰:“今朝初九,道是老人二九。今朝二九,卻是初九。即今大衆設齋,賓也有主也有。且道賓主混融時作麼生是供養一句?舌頭原來不離口。”《續燈正統》卷十八有錄,《忠州直隸州志》卷八《人物·仙釋》有傳。

  岫岩燈燎禅師

  岫岩燈燎禅師,或作岫崖燈燎,萬松嗣法弟子。其上堂舉婆子燒庵因緣,頌曰:“枯木寒岩異草青,凝眸坐卻白雲深。一朝鐵樹花開徧,氷雪紅爐烈焰騰。”《續燈正統》卷十八有錄。

  寶峰麗禅師法嗣

  忠州天甯耳庵燈嵩禅師

  天甯耳庵燈嵩禅師,重慶府豐都縣毛氏子。幼于豐都縣叁姓庵祝發,初習教乘,始谒吹萬老人于聚雲寺,參隨多年,老人示寂,隨忠命掌記室。次參寶峰慧麗禅師于熊耳。隨請第一座。峰滅後,出住靈峰寺住持。

  順治六年十月十五日,湖廣施州衛叁渡屯觀音山熊耳庵祇園,檀越陳化宇院主文旨秉本堂巴掌和尚遺命請師上堂。順治七年九月十五日,忠州路宣慰司期主冉斯榮請師住金福山逥龍寺,又受請住王峰山天甯寺,以及其伏虎等四大刹。丙申秋偶示疾。以衣盋親炙學侶等托高峰叁山燈來和尚,以續嗣焉。未幾跏趺而化,世壽四十六,阇維得舍利七粒,塔于天甯之東。嗣法弟子有玉眉亮禅師。書記性恺編《耳庵嵩禅師語錄》一卷,檇李雙桂居士徐善盤談作序。《續燈正統》卷十八有錄。

  提督陳世凱燈靜居士

  陳世凱居士,字贊伯,法名燈靜。湖廣施州衛人。弱齡穎異,因父迎寶峰說法于熊耳,公朝夕參叩,峰開示偈語辄記憶不忘。一語不惬于懷,則端坐究參無晝夜,必求惺悟而後已。曆官至提督,公事之余,恒與缁衲唱酬。當時名宿,鹹禮下之。公六十誕,普陀遣使以祝,公答之以偈曰:“金剛不壞方爲壽,舍利光明始見真。萬法到頭渾似夢,性原了處是長春。”《續燈正統》卷十八有錄。

  臨濟宗大慧下第一十七世

  高峰叁山燈來禅師法嗣

  梁山五雲于夫性一禅師

  五雲山于夫性一禅師,忠州張氏子。首參慶忠,繼谒高峰。峰主興龍寺,距長江數日程,烽煙四起,周道多阻。師裹糧獨行,或曰參尋,固當勵志冒險,懼禍奈何。師曰:“大事不明,雖生猶死。”乃潛隨賊隊至梁,峰一見便問曰:“風鶴時阻如何得到此間?”師曰:“他家自有通霄路。”峰曰:“冊子上記來何用。”師曰:“也要和尚證明。”峰微笑。隨衆參請,近載無所入。無言養公時爲監院,師與辯論公案。其質于峰,被打二十拄杖,命看樹倒藤枯話。發奮力參,寢食俱廢。一日隨衆坡務,負油麻過橫山踏枯竹作聲,路旁野雉驚鳴飛去,釋然大悟,置麻于地,就地打輥,大笑不止。同行斥曰:“汝顛耶。”師起掴曰:“非公境界。”比歸,呈解受印于峰,命分座說法率衆,俱以身先。順治辛醜,師繪峰真請題,峰升座曰:“十年不可瞞一筆,圖將出皮肉骨髓。渾全真直得橫身,交付拄杖頭邊放光明。從此一燈百千燈,南北東西任爾分布照燭。咄!”是年峰辭五雲山,衆堅留師繼席,尋還邑之高峰山。

  康熙丙辰,退處忠之金剛山。初到即謂侍僧曰:“汝等珍重,吾終于是山矣。”果于十一月十六日集衆訣別,修書上高峰老人,誓再世親依圖報恩德,戒衆不得建塔,以遺骼投江。言畢奄然而逝,世壽五十有九,僧臘叁十。

  夔州西龍無言性養禅師

  夔州西龍無言性養禅師,墊江劉氏子。祖母夢庭開一蓮,遂生。自幼出塵,谒慶忠,初職化主,次充客司,忠示以偈有“化緣纔罷又知賓,驢事不臨馬事臨”之句。急公忘私,凜凜有古風。繼參高峰,司監院。公事之暇,勵志己業,日臻玄奧。峰主五雲,請居第二座。順治戌戍受印,出住西龍、普陀。

  康熙戊申,峰南下以昙華院事召師主之。居叁載,精勤莅衆,克紹前徽。庚戌冬,感微疾,集衆說偈而逝。阇維舍利盈坎,四衆尋覓殆盡。何幹行居士曾受印于師,因地遠後至,以不得舍利爲恨,跪求于遷化處,複獲十余顆,五色光潤,倍常門人,奉靈骨建塔于高峰祖塔之左。

  梁山長慶大衍性豫禅師

  長慶大衍性豫禅師,忠州吳氏子。明末甲申兵變,族衆被害師,同胞叁人獨免禍,乃決志出塵。長字穎初,次字雲松,同參高峰于五雲山,看“無夢無想主人公”話。是年,峰囑高弟四人將謀退隱。普茶次,謂衆曰:“老僧辛苦數十年,今擔荷法門有人茲後願住山以終吾志。”師出衆厲聲曰:“和尚且緩緩,擔荷法門的人未生在。”一衆驚駭,峰亦不加責。後所囑四人皆早卒。師掌記室十余年,峰遷昙華,請克第叁座。印心後,康熙辛亥出住長慶寺。

  忠州廣積立雪照見禅師

  廣積立雪照見禅師,墊江袁氏子,世業儒。師生有異相,志慕出塵,禮吊岩、南浙二師剃落,與高峰有手足道誼。峰主五雲,師依叩玄旨,後曆興龍、昙華,師恒侍焉。一日峰征師見谛穩密,謂曰:“古人參學事畢,即思報佛深恩。汝志若何?”師曰:“得自了便罷。”峰厲聲曰:“將謂你是個人。”師趨前曰:“已聞命矣。”康熙甲辰,辭峰遊雲貴,行化貴州一十五載,曆主數剎,衲子聞風趨赴,大振聚雲之道。後以掃塔旋蜀,衆請主廣積祖院,次遷龍坪。

  紫垣性貴禅師

  紫垣性貴禅師,忠州胡氏子。早歲披缁,首參萬松。值松圍爐次,一僧近前立,松拈火匙于爐灰上畫圓相示之,僧接火匙插圓相中,松複以腳抹卻便起去,師于此有省。谒高峰,克侍司十余載,清操潔志,始終不渝,久之心眼豁開。一日峰對衆雲:“高峰頂上有一只瞌睡虎。”師出一喝。峰後示以法語:“有國師叁喚叁應,猶謂辜負而今。高峰一語一喝又且如何,想是當人多年方丈竊得如許贓私,一朝考較將來,不覺信口供出。展開沒量膽,略露出噬人爪牙。長沙大蟲,莫與爭鋒。虎丘睡虎,無能拒敵雲雲。”然師終韬光晦迹,一蒲一衲,甘志林泉,有語以出世者,師但笑而不答。請之至再,則怫然曰非我志也,一時缁素,莫不仰慕高風。

  重慶龍橋天湖惺若性定禅師

  重慶龍橋天湖惺若性定禅師,忠州趙氏子。年十八投吊岩薙染受具,首參高峰于玉印山崇聖寺,繼谒雙桂,峰遷五雲複叩焉。于狗子無佛性話有醒,命職侍者事,峰主昙華,入浙領天甯,師皆掌記室,十余年洞徹玄旨。康熙壬子受印,出住雨花寺,次遷龍橋寺。入院,土地,卓拄杖雲:“神從此來,靈從此起。我住此山,爾護此地。勿得多口報莊人,南泉不喜吃油餈。”複卓一卓。叁門:“只者一步踏過者,掉臂而去。腳跟未點地者,隨山僧進來。”拽杖便入。叁大士殿豎拄杖雲:“喚作文殊得麼振身雲,喚作普賢得麼彈指雲,喚作觀音得麼,恁麼會又怎得?畢竟如何?”展具作禮。

  墊江蘿月雲林性現禅師

  墊江蘿月雲林性現禅師,忠州潘氏子。參高峰于五雲,年方二十,機辯過人,首侍寮,繼維那。峰屢遷興龍、昙華,師皆侍焉。峰一日問:“如何是你侍者的事?”師曰:“請和尚尊重。”“如何是你維那的事?”師曰:“法王法如是。”峰曰:“你本分的事。聻!”師曰:“早已呈白了也。”康熙乙卯,衆請開法蘿月寺。上堂雲:“萬法歸一,一歸何處。明眼衲僧不用重舉,收來放去明明曆曆。畢竟如何?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

  萬縣寶積大笑性崇禅師

  萬縣寶積大笑崇禅師,川北嶽池魯氏子。世以一經傳家,父母禱佛生師。五歲隨父讀書鴨山寺,聞僧讀華嚴及課誦聲,感淚如雨。每與沙彌輩,喜戲不欲歸。值壬午寇起,隨父母遷避數處,久之雙親先後逝。甲申被擄入川,東總戎袁寶善破賊,得師觀志氣不類常童,诘曰:“汝欲官乎?”師曰:“願成佛耳。”袁公異之,送師親炙高峰。峰喜與薙染,命參念佛是誰,久之有省,呈偈曰:“念佛是誰誰念佛,一聲高了一聲低。高低聲罷歸何所,石女雲中駕鹭鸶。”峰不示可否,複命看句歸何處話。師猛參叁晝夜,忽然大徹,失笑驚衆,座元征其見處,師口頌答之。元諸方丈雲:“大笑于句歸何處公案已會得,和尚幸勿輕易放過。”師隨後竊聞笑雲:“是甚麼心行。”侍峰二十年,始侍寮,次副寺,次監院,叢林重事,赤身擔荷,無少推遜。康熙癸卯,開創高峰,工未竣,峰應向化侯請遷昙華,乃以高峰院事屬師。雖日事上木拈…

《重慶市忠州佛教研究之二——重慶忠州之聚雲法系高僧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