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重慶市忠州佛教研究之一——古代忠州(忠縣)佛寺考▪P2

  ..續本文上一頁代表。聚雲法系高僧鐵壁慧機禅師是吹萬廣真的弟子,住治平寺弘法。經過其弟子著名的竺峰大師的努力,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因其嗣法徒竺峰之請,谥曰妙光,並勅賜治平寺爲振宗禅寺”(道光《忠州直隸州志》卷八人物載)。谥號妙光,是朝廷給慧機禅師的谥號。將治平寺改爲“振宗禅寺”,有重振禅門宗風的喻意。清朝曾經發生過破山系與聚雲系的爭執,盡管破山系遍布西南地區,但以忠州爲據點的聚雲系得到皇帝的認可,也不失爲上上之策。

  2、忠州開元寺(龍王廟)

  唐玄宗于開元二十六年(738)敕令全國諸州設置開元寺。玄宗本來笃信道教,亦尊崇佛教,信任不空大師、天文學家一行大師等諸僧。诏令開元寺作爲國家統製佛教之管理機關——僧官。由于國家往往變賣度牒,僧官的權力過大,佛寺管理機關由龍興寺到開元寺,並設立俗官管理佛教事務,分化僧官的權限。至此,龍興寺成爲舉行國忌法會之所,開元寺則成爲行國家祝典之處。如《佛祖統紀》卷四十雲:“開元二十七年,敕天下僧道,遇國忌就龍興寺;行道散齋、千秋節祝壽就開元寺。”

  道光《忠州直隸州志》載:“忠州開元寺,在州東一裏,即今龍王廟是其遺址。”忠州開元寺亦爲僧官所在地,受朝廷俸祿田地。唐·白居易貶爲忠州刺史時,常與開元寺僧交流,有《開元寺東池早春》、《留題開元寺上方》等詩文。僧官有“都”和“統”及左、右僧錄司等設置,此寺爲皇家祈福機關,可能也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

  3、忠州勅封寺

  在道光《忠州直隸州志》中,忠州屬下敦二甲有“勅封寺”之稱。我國對命名學有較嚴格的規定,等級製度非常嚴格,如果一旦觸犯了朝廷禁忌,就有殺頭的危險。因此,道光年間刺史吳友篪考定祥細,忠州勅封寺也不會隨便命名。勅封寺應該與官寺有一定關系,可能是對高僧的封賞而命名。

  4、忠州龍翔寺(任家官寺)

  忠州轄區敦十甲有宋代興建的龍翔寺,載道光《忠州直隸州志》卷叁寺觀雲:“明成化時建,乾隆丙子重修。鍾一,鑄于成化年間。”清代忠州諸生任士(山/徽)所撰《重修龍翔寺碑記》,有雲:“能述者前之人,以詩書光世澤後之人,即當以稽古振家聲,甯徒輝煌古刹,丹碧陸離憶耶。然雖古刹也,而先人之手澤存焉。”文中詳載任氏先祖宋季進士數代護持龍翔寺因緣。因爲是本地任家所護持的官寺,所以又稱爲任家官寺,重修僧爲性戒大師。

  5、忠州棲霞寺

  道光《忠州直隸州志》卷叁載敦十甲有棲霞寺雲:“一名叁洞禅院,有殘碑載“鄉官進士李允、教官李昂、知州楊恺”等字,其玉皇殿則于萬曆十叁年。寺前溪流逥環,叁洞胪列前明古刹,有嘉靖十叁年修廟碑,即“勅賜棲霞院”碑,字半剝蝕,不要卒讀。”查李允爲明代進士,志中有傳。此棲霞寺當是爲嘉獎時人有關。其它如護國堂,報恩寺等,雖非官寺,然均與官寺有某種聯系。

  二、忠州私寺考

  對應官寺的佛寺,一般稱爲私寺。私寺也有許多種存在形式,如功德墳寺、私家寺院等不同。

  (一)、功德院或墳寺

  功德院和墳寺是指爲已逝王侯貴族作功德而建的寺院,稱爲功德院;爲守護墳墓而建之寺院,或寺院改作官家超度亡靈等,則稱墳寺。功德寺初名功德院,始于唐代,宋時極爲盛行,如嶽飛的功德院稱爲“褒忠衍福禅寺”、史彌遠的墳寺稱爲“教忠報國寺”。功德墳寺的地位,僅次于爲皇家陵墓超度的“陵寺”。宋代頒敕額賜的功德墳寺,不但免去租稅,更賜予任命僧尼及頒衣、賜號的權利。

  忠州古來爲軍事要地,爲巴蜀要道,有功之人甚多。查勘文獻,這類封賜的功德院或墳寺有不少,今略述如下:

  忠州巴臺寺。據《四川通志》卷二十八下《寺觀》載,忠州西二裏有巴臺寺。道光《忠州直隸州志》卷叁記載更爲詳盡,雲:“巴臺寺,在城西二裏,即唐之龍寺上寺。按龍寺有叁寺,一在山頂,一在山腰,一在山下。”山上巴臺寺有古巴臺,爲戰國時期古巴國的遺址,相傳爲巴王墳。此處立寺,有祭祀古國君的功能。從曆代名人屢屢登巴臺並作詩懷古吊巴王來看,此寺應爲祭祀巴王的墳寺。

  白公祠,在巴臺寺毗左,明崇祯叁年知州馬易從創修,爲祭祀有功于忠州的刺史白居易而建的功德寺。

  懷忠堂,即祭祀陸宣公陸摯的功德寺。

  拔山寺,始建年代不詳,明翰林院檢討李允墓在寺內。

  准提庵,有刑部郎中袁鼎墓。

  曲水庵,有戶部郎中鄭臯墓。

  印盒寺,有處州鎮總兵熊兆幹墓。

  (二)忠州古代私家寺院

  唐宋時期,封建王朝通過對佛教以適當保護來加強國內統治的力量。到了宋天禧末(1021),全國僧尼增加了很多。寺院近四萬所。另外,還有貴族私建的寺院很多。這些寺院都擁有相當數量的田園、山林,得到豁免賦稅和徭役的權利。

  1、忠州成家寺

  成姓爲忠州一大姓宗族,曆代所出名流甚多。在忠州屬地敦五甲地有成家寺,設私家書院並家寺,以免費教育鄉民子弟。忠州成氏宗親載諸史乘者,錄之于下。

  成文運字在東號白鄰,康熙丙子科舉人,次年高中丁醜科進士,任當塗知縣轉戶部江南司主事,升浙江司員外郎轉遷兵部武庫郎中,任山東道監察禦史掌京畿道監察禦史,曆官至太仆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忠州志》卷八中有傳。正四品大員。

  成文逈,康熙丁酉科副榜,康熙癸巳恩科舉人。

  成宗發字佑我,成文運之子,康熙癸巳科舉人,授平南縣知縣,後官至直隸趙州知州。正五品。

  成學宦字旭亭,乾隆庚子科舉人,文筆過人,忠州志有傳。其繼妻錢氏爲直隸保定人,年二十九歲時,學宦殁于外無子。節婦誓不再嫁,因忠州守節,被載入史冊。

  成宗洙,歲貢。

  成學岱,嘉慶五年以廪生任真定縣典吏,後遷土城巡檢。從九品。

  成繼汭,監生捐職,從九品。

  成拱,以子成文運贈京畿道監察禦史,晉贈大理寺卿。正叁品大員。

  同治《忠州直隸州志》卷十一《人物補》載:成繼維,郡處士。能文,以教讀爲業,數十年不倦,鹹謂士有銅行,斯人近之。

  同治《忠州直隸州志》載:成學益,郡人,性忠樸,尤笃友愛,凡錢谷出入,與兄弟子侄共之,毫無吝色,族黨重之。

  道光《忠州直隸州志》卷八《人物·烈婦》載:“成節婦馮氏,成孔珍妻,年二十二歲夫沒,撫子(成)孝德早殇繼撫孫(成)繼福,現年六十一歲。”成馮氏的行爲非常感人,二十二歲死了丈夫成孔珍,兒子成孝德又早亡,獨自一個撫養兩代人,被載入史集。

  忠州志卷八烈婦又載:“戚節婦成氏,戚永華妻,二十七歲夫,立志守節,現年六十歲。”成家的女孩子嫁給戚家,終身守節。

  2、忠州其它宗族家廟或家寺的興盛

  忠州自古爲人文勝地,正所謂人傑地靈也。在漢代,忠州嚴就、胡良、文恺任巴郡文學掾,載入史冊。學而仁則仕,晉代忠州文立任勞任中庶子,毛楚任牂牱太守,母雅出任夜郎太守,爲一世之俊傑。有名可考進士宋代2人,明代17人,清代6人。還有官居忠州或世襲忠州千戶等職的,以及忠州大小鹽井礦主和經營富戶,共同組成忠州曆史上的名門望族。中國學宦的信仰,是以儒佛信仰爲歸趣。即身爲儒教,又同時信仰佛教者居多。這些名門豪族有田地,多建立家族式的佛教寺院或廟宇,甚至還流行購買度牒作寄名僧的現象。因爲朝廷對出家嚴格控製,先經過嚴格考試,還要交納不菲的稅銀才能取得出家身份。由于國家的宗教政策有免稅製度,手持度牒的富戶多出資修建寺院,花銀子請人代爲出家修行,這就叫寄名僧。朝廷對度牒的發放也比較混亂,如國庫空虛就賣度牒;朝廷打仗需要銀子也發度牒籌集軍需;天災之年放度牒解決赈災之事;皇家喜忌之年大量度人出家祈福,等等。由于這種度牒金錢化的現象,讓許多僧侶成爲無法剃頭的行者(如武松),而手持度牒的富戶就可以享受國家免收賦稅的優惠政策。所以,私家寺的成立原因極其複雜,既有虔誠信徒的奉獻,也有興一方文運的雅士,甚至還有巧取豪奪的避稅港。據道光《忠州直隸州志》卷叁載有私家寺者甚多,如:

  敦一甲:福慶寺,又名白家寺,爲白氏家族宗寺。叁慶寺又我田家寺,家族出明代嘉靖乙未進士田登年官至大理寺司正(司法機關),萬曆辛醜進士田一甲任潭南道監察禦史轉陝西兵備副使爲代表。

  敦二甲天臺寺,又名楊家寺。忠州明代出進士楊一舉,有《楊氏家乘》。

  敦四甲有汪家寺,爲汪氏家族佛寺。

  敦五甲淨土庵,又名孫家寺,爲孫氏宗族家廟。忠州出宋代紹興戊辰笠進士,明代成化戊子科舉人孫(王+怱)任淳化知縣。

  敦六甲靜因堂,又名張家寺,明代忠州出萬曆己卯科舉人張師厚任鞏昌府通判。逥龍庵,又名謝家寺,忠州明代有宏治壬戌科進士謝表官錢塘江府知府。玉衡堂,又稱田家寺,爲田氏宗教寺院。

  敦七甲楊家寺,爲楊家宗族寺院。

  敦八甲永興院,又名傅家寺,爲傅氏家族佛寺。觀音庵,又名張家寺,爲張氏家族佛寺。玉皇觀,又名余家寺,爲余氏家族佛寺。敦八甲還有冷家寺,董家廟,分別是冷氏家族和董氏家族的佛寺。

  敦九甲李家寺,爲李氏家族佛寺。忠州宋代出進士李興宗,官至國子博士,號謙齋,著有《論孟俗解》。

  敦十甲姚家寺,任家官寺,忠州明代出萬曆丙戌科進士任道學任歸安縣知縣。任家是外來爲官,數代進士出身,此寺也比一般家廟不同,可能還受到朝廷封償,稱爲官寺。

  崇一甲古宗寺,又名王家寺,爲王氏家族佛寺。忠州明代有正統丁卯科舉人王璧。長壽庵,又名賀家寺,爲賀氏宗族佛寺。忠州明清代出乾隆壬子笠舉人賀廷栻,康熙己酉科舉人賀勳任陝西葮州知州,以及道光壬午舉人賀鶴雲。

  崇二甲明代大悲寺,又名陳家寺,爲陳氏宗族大寺。忠州明代出成化辛卯進士陳瑞任光祿寺卿,嘉靖壬辰進士陳策任杭州府推官。

  崇叁甲法藏庵,又名胡家寺,忠州清代出康熙癸酉…

《重慶市忠州佛教研究之一——古代忠州(忠縣)佛寺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