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儀軌 講記 上篇 共同外前行 第六講 依止上師 上

  

第六講 依止上師-上

  

  

   依止上師分叁:上師概述;依止上師之次第;善巧遠離惡知識與惡友。

  一、上師概述

    上師概述分叁:上師概念;依止上師的重要性;具德上師加持之要義。

   (一)上師概念

    1.上師

   “上”即“無有較此更高者”,“師”即爲現證圓滿智慧者。吾等欲證解脫,首先必尋一位具德上師教授解脫道。帝釋天、大梵天等天主、世間鬼神、人間君主、深恩父母及至愛親朋等皆未脫離輪回,無法傳授解脫之道,故唯依清淨具德上師方能爲我等圓滿開顯成就之正途。

  

   就共同見解而言,上師分爲六種,如《大圓滿直指心性注疏》雲:“總師引師誓言灌頂師,酬忏師與令解心續師,以及竅訣傳承諸上師。”其中最重之對境爲誓言灌頂師、令解心續上師及竅訣傳承上師,亦稱爲“叁恩上師”,切勿誹謗而犯密宗根本戒。

   2.大恩根本上師

   所有上師中,弟子依彼得到法益最多、對弟子趨向解脫恩德最大之上師,即爲根本上師。大恩上師所證功德與諸佛菩薩無二無別,然論及耳提面命引導弟子迅速趨向解脫,則上師之恩德超勝諸佛菩薩,故尊稱爲大恩根本上師。薩迦班智達于《涅莫問答》中曰:“已得寶瓶等四灌頂,宣說生起次第等四道,預祝(特意安排祥瑞、吉兆)化身等四身。總之,佛于續部中如何宣述,即如是奉行者,彼爲圓滿佛之補處,亦爲根本上師。”

   3.所诠形象之上師與能诠勝義之上師

   以修行次第見解而論,上師可分爲叁種:外相頂禮所依之對境爲外相上師;調伏自心爲內相上師;證悟心之本體即爲密相上師。其中,外相上師與內相上師爲所诠形相之上師;密相上師即能诠勝義之上師,乃心之本體,亦名本覺、覺性、法界、法性等,不離真實叁寶之義。

   具德上師乃成就之根本,故首當謹慎選擇並以信心依止有緣具德上師。修行者在不同修法階段,會遇到賜予法義最多的不同根本上師。然就外相而言,修行者會一位內心深處真正依靠、深具信心、恒時祈禱、無論痛苦與安樂誓願生生世世依止的宿緣具德上師。此時,當于“上師乃一切諸佛菩薩之總集”心生定解,以摯誠信心依止根本上師的同時,亦對其他具德上師懷有普遍、平等之敬信,切勿妄自分別而贊自毀他,反造下失毀密乘根本誓言之罪墮。以究竟見解而言,千江有水千江月,顯現之上師本體一如,何時證悟圓滿佛果,心的本體即爲究竟意義的根本上師——能诠勝義之上師。

   (二)依止具德上師之重要性

    爲何要“依止具德上師”?因爲衆生本具如來藏功德,惜被無明遮蔽,而漂泊輪回感受諸苦。而具德上師已獲證諸佛菩薩一切功德,乃引領我等成就解脫之明炬。依止上師能清淨業障而顯發自性,圓滿智慧而證悟菩提,因此依止上師的核心即爲遵循成就者足迹,令自他永離輪回之苦。

   在此,從具德上師已獲證諸佛菩薩一切功德、具德上師乃引領實修之明炬以及如法依止上師之功德叁方面闡述依止上師的重要性。

   1. 具德上師已獲證諸佛菩薩一切功德

   上師乃九寶之尊,如龍薩娘波尊者于《金剛精要耳悅前行引導文》中曰:“上師身爲僧、語爲法、意爲佛,聚集外叁寶。總集加持之根本(上師)、賜勝成就之來源(本尊)、一切事業之主尊(空行護法),爲內叁根本。(具備)密意不動之法身、無遮顯相之報身、事業無勤之化身,爲密叁身。上師爲九寶至尊之本體,故應起信念也。”一切諸佛菩薩之密意均聚集于上師之中,具德上師已獲證諸佛菩薩之一切功德,故上師爲修持密法之根本。

   2.上師乃引領實修之明炬

   蓮花生大師曰:“上師至要汝應知,千劫佛陀難比擬。皆因千劫一切佛,悉皆示現隨師相。將來亦無任何佛,不曾追隨親教師。”從古至今,從無不依止任何導師、未得傳承而證悟的成就者。因此,對于以解脫爲最終目標的修行者來說,若欲了知修行之理趣,必蒙具德上師之悉心引導,聽聞行道要義之理趣、了知次第修學之過程。

   末法時代,真正能辨別了知、覺受與證悟者屈指可數,若無具德上師引導,僅憑法典中的詞句之見,任你如何精進修法、聰慧伶俐,亦是徒勞辛苦,無法證悟究竟實相。莫論無上密法之果位功德,縱然小乘的出世間功德亦無法企及,最多安住于色、無色界禅定中長達數千大劫,雖然能夠暫時壓製第六、七識粗分妄念,但細分妄念及煩惱習氣並未斷除,因緣會遇時,仍舊起現煩惱而漂泊輪回。誠如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雲:“伺察五蘊意覺空,內外之境此果法,觀察有無生住滅,尋找未得真實相,此非證悟究竟法,還應依師授竅訣。”因此,依止一位有修法道驗之具德上師極爲關要!只有具德上師才能針對弟子的不同根機指導實修。

   3.以敬信愛樂依止具德上師之功德

   以敬信愛樂依止具德上師,能令修行者以捷徑道積資淨障,圓成菩提而永離輪回之患。

   (1)總說功德

   ①近諸佛位;

   ②諸佛歡喜;

   ③終不缺離大善知識;

   ④不墮惡趣;

   ⑤惡業煩惱悉不能勝;

   ⑥終不違越菩薩所行,于菩薩行具正念故,功德資糧漸漸增長;

   ⑦悉能成辦現前、究竟一切利益;

   ⑧承事師故,意樂、加行悉獲善業,作自他利,資糧圓滿等諸多功德。

   如《華嚴經》雲:“善男子!若諸菩薩爲善知識正所攝受,不墮惡趣。若諸菩薩爲善知識所思念者,則不違越菩薩學處。若諸菩薩爲善知識所守護者,勝出世間。若諸菩薩承事供養善知識者,于一切行不忘而行。若諸菩薩爲善知識所攝持者,諸業煩惱難以取勝。”

  又雲:“善男子,若諸菩薩隨善知識所有教誡,諸佛世尊心正歡喜。若諸菩薩于善知識所有言教安住無違,近一切智。于善知識言教無疑,則能近于諸善知識。作意不舍善知識者,一切利義悉能成辦。”

   總而言之,以敬信愛樂依止具德上師,隨順教誡,令諸佛歡喜;安住言教,速疾成就;信受言教,恒常親近善知識;作意不舍,能實現一切世出世間的利益。

   (2)淨除惡業

   《地藏經》雲:“彼攝受者,應經無量俱胝劫中流轉惡趣所有諸業,然于現法因疾疫等或饑馑等損惱身心而能消除,下至呵責或唯夢中亦能清淨。”如是可知,以敬信愛樂依止具德上師,能夠令重業輕受,本應在惡趣中長劫受苦之深重罪業,只需在今生稍起病惱或在夢中領受,即消盡重業。

   (3)成就善根之殊勝

   《地藏經》複雲:“雖于俱胝佛所種諸善根,謂行布施或行供養或受學處所起衆善,然彼僅以上半日善即能映蔽。承事尊重成就功德不可思議。”吾等雖然在無量諸佛前種下諸多善根,但其僅僅半日承事上師的善根就能超勝如上功德,由此可見,上師是最殊勝的功德田,承事上師是成就善根的無上方便。

   (4)證悟功德油然而生

   智悲光尊者于《功德藏》中雲:“如瑪拉雅樹林中,漂落普通一節木,枝葉滋潤出妙香,依止上師隨行彼。”如同普通的樹木落入檀香林,日久也熏染了檀香,若依止具德上師,其功德妙香亦染自身,行持威儀亦如大德。

   由此可見,若欲明曉取舍之道,趣入自他解脫之途,唯有依止具德上師,此乃成就之根本。否則,若未依止並祈禱上師,縱將門窗封死,閉關數十年,相續中亦無法證悟究竟實相。

   (叁)具德上師加持之要義

    依止具德上師是爲了獲得加持,但是何謂加持呢?經常有弟子祈請我:“上師加持我,給我摸個頂!”“上師加持我,給我打個金剛結!”“上師,請給我的念珠念念經,加持加持!”誠然,具德上師的加持不可思議,但真正的加持並非在外相之上,而在內心之中。如果你身口意叁門因此而改變,煩惱調伏,內心趨向清淨,這就是真正的加持。

   上師加持無處不在,弟子能否得加持,關鍵在于是否具足出離心、信心和精進。若弟子不具出離心,以獲得世間名利爲目的而祈禱加持,不具出世間功德,與解脫無緣,故出離心乃獲得加持之基礎。如是具備出離心後,尚需擁有信心和精進。具足圓滿信心和精進,就能獲得上師圓滿的加持;若無信心且放逸,則永遠得不到加持。上師的加持猶如魚鈎,弟子的信心猶如魚口,魚口不咬魚鈎,魚鈎置于海中萬年,魚亦無從上鈎。同理,弟子若能以信心獲取上師的加持,如同魚口咬上魚鈎,刹那即被釣離輪回苦海。誠如無垢光尊者于《精要明鏡》雲:“未于上師生起較佛尚勝之敬信,則不獲加持。若未獲真實加持融入自心,則不生證悟之芽。內心未起現證悟,口頭空言之了知境界,故不得菩提勝果。”

   如今有些人未解加持之義,不安定身心認真聞思修習上師傳授之法要,反而終日奔波,忙于各處朝拜、灌頂、求得傳承儀軌即心滿意足,甚至以此作爲炫耀之世間資本,如是顛倒行持,焉能獲得加持?因此,能否獲得加持而成就解脫勝果全在自心。若具強烈出離心和信心,成就指日可待;若貪執世間幻化而散亂終日,脫離輪回遙遙無期。誠如直貢巴仁波切雲:“上師四身雪山上,敬信之日若未升,不降加持之水流,故當勤修敬信心。”

  二、依止上師之次第

    具德上師乃成就解脫之根本,如《功德藏》曰:“首先善巧觀察師,中間善巧依止師,最後善巧學意行,此人必將趨正道。”故吾等當謹慎觀察抉擇上師,以摯誠的信心依止上師,最終證悟上師之密意,圓成菩提。

   (一)觀察和選擇具德上師

    上師乃修行能否成就之重要對境,因此,在依止上師之前,一定要謹慎觀察和選擇上師。末法時期導師良莠難辨,現在…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儀軌 講記 上篇 共同外前行 第六講 依止上師 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