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儀軌 講記 上篇 共同外前行 第六講 依止上師 上▪P2

  ..續本文上一頁漢地傳講大圓滿法者很多,但是不能否認其中有一些沒有實證經驗、甚至不懂佛法者欺騙信衆。以前白玉縣有兩個藏族人在漢地做生意賠本了,聽說漢族人很喜歡受灌頂,就喬裝改扮成出家人給漢族居士灌頂。他們晚上把佛像貼身綁在胸前,白天胸前顯現佛像的印記,由此到處吹噓此乃自己實證的功德……誠如喇嘛仁波切于《甘露妙音》中雲:“濁世魔王及邪魔,融入騙子師相心。欺騙諸衆愚癡者,彼是邪魔惡知識。不觀導師而依止,則如弟子飲劇毒。”

   現今我等擁有十八種暇滿人身乃無量劫中行持善法所得之稀有善果,且隨時可能遭遇無常,因此,必須選擇傳承清淨的具德上師作爲永恒的依怙。否則“一失人身,萬劫不複”,誰願意將超勝摩尼寶之法身慧命斷送在惡知識手中呢?

  試想,我們坐車從亞青到甘孜,還要考量司機的技術如何?車況怎樣?而對于生生世世安樂之依怙,則更要慎重再慎重,切勿盲目依止、一味隨緣。因此,我等必須謹慎觀察並選擇具德上師作爲生生世世的依怙,誠如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于《甘露妙音》中雲:“五濁惡世衆有情,法相之教難調服,故宜尋找妙上師。”

   1.具德上師之標准

   欲觀察與選擇上師,首當了解具德上師之標准。具德上師標准分二:傳承清淨、內外功德圓滿,並以弟子根機無缪傳講次第法要。

   (1)傳承清淨

   一位導師是否爲具相、具德上師,並非取決于是否爲某寺的住持、神通廣大、弟子前呼後擁、英俊富有等等,此非真正的出世間功德。有些神通往往是依止山神、地神等世間鬼神而獲得的暫時加持。以前有一位喇嘛,他經常到一個湖邊供養龍王,後來這位龍王就賜予他一個悉地——可以站立在草尖上。故不能僅僅關注外在顯現,一定要看他的傳承是否清淨。若未具清淨之傳承,則無法抉擇其功德賢劣。故首先要了解導師之傳承是否清淨。

   就本傳承而言,遠傳有二十多位祖師、中傳有十多位祖師、近傳有叁位祖師他們都有留下完整的傳記,其功德皆與佛陀無二,非常圓滿,我們由此亦心生正信。而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從十七歲至今八十多歲一直修持正法,身口意叁門承侍其根本上師阿瑞仁波切四十叁年,實修大圓滿而獲證究竟果位,現量可見顯現的壇城和所度化的衆生。如今,喇嘛仁波切雖然已經證得究竟佛果位,仍示現每天依然精進修法,恒時于光明境界中度化一切有情衆生,每天睡眠時間只有兩個小時。我們能值遇如此殊勝的上師和正法,當深心惜之而精進修法。

   (2)內外功德圓滿

   就內相功德而言,具德上師是指心相續圓滿成熟因地直至果乘的所有傳承修法和解脫竅訣,至少證悟見道以上的導師。其外相精通叁藏,內相精通密續,通達基道果之一切解脫理趣,以四攝法(愛語、布施、利行、同事)攝受弟子,並針對弟子根機無誤傳講次第修行法義。薩迦班智達于《涅莫問答》中亦雲:“獲得密咒續部之要義與無顛倒之殊勝灌頂,此即成具德上師。若未獲得灌頂,此上師縱然賢善,僅爲名言上師。”故欲依止的善知識必須具足聞思修之智慧,不僅聽聞過顯密諸法,而且已通達法義;修持生起及圓滿次第,並獲得自在禅定(見道以上的功德)。若僅依詞句空言究竟境界,內心並無實修之甚深道驗,此非真正的善知識,無救度輪回衆生的能力。

   末法時代,衆生業力沈重,很難看到具相善知識之內證功德,故當以真實出離心、無緣之大悲及普遍之敬信觀察、選擇上師:心系利衆事業,遠離世間八法;于一切有情無分親疏皆平等慈愛;于一切弟子無分根器賢劣、智慧高低,皆慈悲攝受,善巧接引;于一切宗派、具德善知識,皆生平等敬信,無有贊自毀他。

   就外相功德而言,外具別解脫戒,內具菩薩戒,密守持密乘誓願。

   如無垢光尊者所言:“證悟何時無有變化相,彼若證得具有諸功德:自心恒具無常出離心,呈現無有偏袒之誠信,大慈大悲等顯諸功德。

   2.不具格上師之體相

   具德上師乃我們生生世世的皈依處,也是開示取舍道理的導師。故了知不具格上師之體相,可以讓我們遠離此等邪知識,避免因此而葬送一生善資,虛度暇滿人身。如《功德藏》雲:“若未詳細觀察師,毀壞信士善資糧,亦毀閑暇如毒蛇,誤認樹影將受欺。”

   此中分四:猶如木磨之上師;猶如井蛙之上師;猶如瘋狂向導之上師;猶如盲人向導之上師。

   (1)猶如木磨之導師

   所謂木磨,即外形似磨,本質爲木。徒有表象,全無磨糧之用。猶如木磨之導師指自相續中無點滴聞思修功德,而自認爲我乃某某上師之子或貴族子弟等,自诩種性與傳承方面已超勝他人。另有一類雖具少許聞思修功德,然非以希求來世之清淨心修持佛法,唯擔憂自己于某處失去上師之地位等,所作所爲皆以今生爲目的。此兩類人皆稱“猶如木磨之導師”。

   (2)猶如井蛙之導師

   有些導師自相續與凡夫相差無幾,無絲毫特殊功德,無調伏弟子之力,然有愚人未經觀察即于彼生信,遂奉之于高位。其得名利後,遂起我慢,不見聖者功德,此即是“如井蛙之導師”。

   (3)猶如瘋狂向導之導師

  

   有一類惡知識自己未依止過上師,亦未精進學過經論與密續,孤陋寡聞,其相續中煩惱粗重,無正知正念,違犯戒律破壞誓言;雖心相續較凡夫低劣,然行爲卻如大成就者般高如虛空。如是導師,猶如瘋狂向導般,何人依之,遂被彼引入邪道。

   (4)猶如盲人向導之導師

   此類上師無超勝弟子少許功德,且遠離慈悲心與菩提心,是故彼等不知如何打開弟子取舍之眼目。此即猶如盲人向導之導師。

   由上可知,在善惡交錯、龍蛇混雜的末法時期,我們依止上師前一定要通過多方面仔細觀察和辨別,如導師的傳承、出離心、信心、慈悲心、持戒是否清淨,是否能夠應機授教,調伏弟子之心相續等等,同時也可通過成就者打卦判斷自己有緣的具德上師。若緣分匪淺,則易生起信心而依教奉行。何謂具緣上師?當你初聞某位導師之名號、法音,即熱淚盈眶、激動不已,生起無比的信心,說明他就是自己生生世世的上師。

   (二)依止具德上師

    值遇具德善知識後,若未解依止之要義,或雖了解卻未納入心相續而精誠奉行,則解脫功德如水中之月,無有獲取之日。故應將叁門(身、語、意)供奉上師,對上師的吩咐依教奉行,遵照上師的教誨勤修正法,此乃依止上師之要務。無垢光尊者雲:“一切隨順上師,即爲最大供養。”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于《頌揚妙音》中亦曰:“吾初依止上師時,起始奉獻身語意,意衷慈愛緣由此。中期恭敬上師時,身與財富無吝獻,布施竅訣緣由此。後來尊前爲侍者,凡言遵命諸照辦,無別教言緣由此。”

   如是依止具德上師後,應當作稀有想,生歡喜心,懇切發願,如全知無垢光尊者于《叁處叁善引導文菩提善道》中所言:“吾今見師且依止,當生歡喜並發願,一切生生世世中,依止真實善知識,願其恒以大悲攝,願吾速得上師位。”

   1.核心:依止具德上師作真佛想

    釋尊趣入涅槃前,爲阿難及一切信衆授記:“我于未來世,幻化善知識,利益汝等衆。”上師乃真實佛陀,恩德更超勝佛陀。圓滿一切功德的上師乃是十方諸佛大悲與智慧之本體,爲了利益所化衆生而顯現補特伽羅之形象。如《功德藏》雲:“圓滿德相之上師,諸佛智慧大悲體,所化前現士夫相,悉地之根即無上。”如此殊勝的上師爲了引導所化衆生,表面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貌似凡夫,然以了義之見,已安住于諸佛密意中,故一切所作所爲皆爲了隨順所化衆生相續而深具密意,超勝一切凡夫。具德上師宛若慈母獨憐病子,不僅慈悲賜予弟子世、出世間之安樂,廓清疑惑,亦能堪忍弟子無明邪知、邪行,憂心勞身,善巧引導弟子趣入正途。如《功德藏》中說:“不了義隨一切衆,了義相違諸衆生,具密意故勝有情,善遣疑忍憂邪行。”

   所謂“依止具德上師作真佛想”,並非將具德上師觀待爲外在顯現頭頂肉髻、身披纓絡之佛像,而是深信上師圓滿佛陀的功德以及超勝佛陀的恩德。在此,從五個方面闡述如何觀待上師是佛。

   (1) 具德上師即爲佛

   具德上師圓滿佛陀法身和色身兩方面一切功德。

  法身的功德即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二十一種無漏法之自性。經雲:“獲得斷證一切功德乃佛之境界。”“斷”乃斷除俱生無明和遍計無明,“證”乃證得本體清淨和自性清淨。此中“斷”、“證”並非二法,在證得本體清淨和自性清淨之時,俱生無明和遍計無明自然消盡。

   色身的功德包括身體具足叁十二相、八十隨好;語言具足六十梵音;意具足智、悲、力的功德。智慧的功德即現量照見輪涅諸法之法性,爲如所有智(包括法界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互不混淆現量照見世俗有法的萬事萬物爲盡所有智(包括妙觀察智和成所作智)。慈悲的功德乃恒時無有親疏照見一切有情。威力的功德如經曰:“大海與波浪,縱會有越時,所化佛子前,佛不會越時。”佛陀刹那未曾忘失救護一切有情衆生,即便在即將涅槃之際,仍然使遍行極喜、乾達婆極喜現見真谛。往昔,五百名商人去海中取寶,突遇風暴落入鯨魚口中。此時衆商人皆祈禱山神、龍神等,商主菩薩堅定地對大家說:“我們要皈依佛陀。”于是衆人大聲念誦“皈依佛陀”。結果那條鯨魚聽到佛陀的名號驚恐不已,閉上大口,饑餓而亡,但由于聽聞佛號之故,轉生到叁十叁天。由此可見,佛陀具有如此救度衆生之威神力。簡而言之,佛陀具備“遍知、大悲、救度衆生之力。”

   (2)具德上師一切所作所爲皆爲佛陀事業

   此中分二:共同事業與殊勝事業。

   ①共同事業

   指息、增、懷、誅四種事業,分爲世間和出世間…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儀軌 講記 上篇 共同外前行 第六講 依止上師 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