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苦,惡業因此而生。現在的痛苦,是前世惡業的果報;而佛菩薩的成就,來自爲所有衆生的廣大菩提心;是故佛弟子爲成就未來佛果﹑得究竟快樂,平日應常思維、祈願自己的快樂和別人的痛苦相互交換,並依此修行!
皈依大乘佛法的弟子,應發廣大利他菩提心,分二: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
1. 世俗菩提心,又分二:願菩提心、行菩提心。
─願菩提心:即指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其學處,應于日常觀修「自利利他菩提心」、「自他平等菩提心」、「利他交換平等菩提心」。
─行菩提心:指依六度波羅蜜實踐行。真實離苦得樂的獲得,唯依六度波羅蜜精勤行!
入菩薩行內文對發心以最簡單的譬喻:「想去而未上路的稱“願菩提心”;想去而已上路的稱“行菩薩心”。」。又內文:「從今天開始,我的身體交給衆生,衆生如何運用,我都無有執著!」,此爲欲成就佛果者所應行 。未達佛果者─應依“願菩提心”,平時修習自他交換法:例如日常靜坐中觀想一個貧窮的人于我們對面,呼吸時,對方的惡業果報吸入己身,己之功德、福報給對方。
2.勝義菩提心,請參考續頁。
(不願四法轉道用:不得轉道用﹑痛苦轉道用﹑誹謗轉道用﹑粗語轉道用)
不得轉道用
誰以大欲我財物 一切奪或令人奪
乃身受用叁世善 回向于他佛子行
他人因無明業障熾盛而想搶奪或因別人指使而想搶奪我們所有財物時,乃至我們過去﹑現在或未來的善業等都應回向給他們。修習菩薩道者,就算不願意也不可與其計較,並應在修行時盡量將一切功德回向給他們。這個道理世尊有雲:「現在的痛苦是前世的因,故不可再造新業。昔日搶他人物,今日因果成熟,而別人搶我物。」,寂天菩薩亦雲:「想解脫而習菩薩道者,應無所求而只爲成就佛果。」,這才是佛子的行徑。(注:轉道用的「轉」轉化爲自然而行之意,「道用」菩薩所能用稱之。)
痛苦轉道用
吾雖無有少罪過 何者若斷吾之頭
然以悲心其諸罪 自身代受佛子行
自己縱覺無過錯,但別人仍一心要置自己于死地,在自己未成就前無法如大菩薩般做到無畏的布施時,可用密續中善巧方便的實修法門「舍身法」,觀想布施並爲加害者祈願。阿底峽尊者告誡我們:「己身出問題(如病痛等)時,無需難過,都因前世因果熟。」,寂天菩薩也曾說:「我身如別人的玩具,別人欲食也可以,既已布施給衆生,就不再執著。」,需知,他人縱然現在傷害自己,以後因果成熟時,他將自食其果,我們發大悲菩提心(願衆生永離苦及苦境),以己身代他受罪,這是佛弟子所應明白的道理,也是往昔成就者修習的方式和善業,慎記!
誹謗轉道用
何者于吾誹謗語 若雖傳遍叁千界
又複吾以仁慈心 贊他德是佛子行
別人無故批評﹑毀謗我們時,縱然惡語傳遍每個角落,我們應以慈悲的心,明白憐憫這是他正造新業因,也是自己往昔所造的因果,故反而更贊頌他的功德,這是佛子的行爲。阿底峽尊者曾說:「找我們錯誤的人是我們最好的上師。」又說:「毀謗是最好的教訓,記住自己的錯。」,「別人批評我們時,評語只是一個聲音﹑一個空。當我們執著時,它傷害自己。」,吉美林巴大師也說:「別人批評﹑欺侮我們時,乃是一個最大的加持。」,所以別人說我們的錯誤時,應反觀己身並承認自己的錯誤,需知,不承認錯誤也是一種執著。
粗語轉道用
何者于聚衆人處 揭發吾過說粗語
于彼還生善師想 恭敬其是佛子行
在衆人聚會的地方,縱然別人揭發我們的過失或責罵我們時,菩薩道的修行者,認識它但不應執著,也了解因果循環的道理,所以更視他爲自己的上師而予恭敬之!釋尊曾說:「希望這些業障深重的人,在我成就時,皆爲我的弟子。」,佛弟子也應具備如此慈悲廣大的襟懷。
(難忍二法轉道用:恩將仇報轉道用﹑欺侮轉道用)
恩將仇報轉道用
吾以如子養護人 彼若視我如怨仇
猶如母對重病兒 倍悲憫是佛子行
收養或視如己出的孩子,長大後卻視自己如仇人,菩薩道的佛子應視他如同生重病的孩子,並發廣大菩提心幫忙他。彌勒菩薩曾說:「業障重者,幫忙他時,會對抗我們且恩將仇報。」,仁吞巴仁波切也說:「曾幫助過的人恩將仇報,是末法時期的現象,應發菩薩心。」,有智慧者,因此不需難過,他不明己過罷了,我們反發菩提心讓他們做,這才是真正的菩薩道者,修行及功德也將日增。
欺侮轉道用
與吾同等或下士 雖以傲慢作侮辱
吾恭敬彼如上師 恒頂戴爲佛子行
地位﹑經濟和我們同等或較差的人,因傲慢心而欺侮我們時,要忍。菩薩道的佛子則明白,這是他幫我們壓下傲慢心,所以反而更視他如我們的上師且尊敬之!如龍樹菩薩所說:「反面而言,學菩薩道者都明白,所有衆生對我們的成就都有幫忙。」,噶當派夏惹巴大師也說:「別人欺侮我們時,不要難過,欺侮也是空。」,若無別人欺侮我們,則我們不知欺侮的難過和過失,而欺侮本身就是空!明白空性的道理,如仍覺被欺侮的痛苦,那是我們自己業障太重;要反思,是因往昔自己所造業而今日臨此境,所以對欺侮我們的人要恭敬且忍讓。
(盛衰二法轉道用:衰落轉道用﹑富裕轉道用)
衰落轉道用
貧窮恒受被他欺 雖遭重病及魔障
衆生諸苦己代受 無怯弱是佛子行
當無吃﹑穿,也無居所又百病纏身,路上的人更惡言相向,菩薩道的佛子面臨此時也不必難過,當知此身僅如我們靈魂所居住的旅館,有﹑無福報﹑財富等,與我們的靈魂都沒有關系,己身本是自信光明,永不貧窮,因此也勇于爲衆生承受各種痛苦無有退怯。龍樹菩薩在其「中觀論」內提及:「就算如惡鬼一樣的貧窮,也是空。」,法界中本無窮人與富人,反觀自心,不求外相,便明白心內本無心,也無痛苦,痛苦是因自己的執著而存在。」
富裕轉道用
諸衆恭敬遍榮譽 財物量等多聞天
然知世妙無實義 無驕傲是佛子行
每個人都很恭敬﹑贊頌自己,名聲遍滿天下,財物也多得仿如財寶天王般,縱然如此,菩薩道的佛子也一定不可驕傲,應明白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反觀自身,即知一切都無意義的,死時靈魂獨往他處,其余一切不相隨。薩迦班智達曾告誡我們說:「驕傲如同汽球,倒水其上,不停其間。」,所以,誰有驕傲誰就得不到功德,縱聞佛法亦無所得,佛子誡慎呀!
(貪瞋二法轉道用:瞋念轉道用﹑貪念轉道用)
瞋念轉道用
若無降服自瞋心 外敵雖伏又增盛
是故以慈悲心軍 調伏自心佛子行
若無法對治自己的瞋恨心,就永遠無法對治外在的敵人,所以菩薩道佛子應發廣大慈悲心如軍隊一樣的來調伏自己的瞋恨心。阿底峽尊者告誡說:「內心對治得法,外敵不能傷己;反之,外敵日益增。」,噶當派大成就者曾說:「對治內心得當,是最偉大的成就,修習任何法門也都能成就。」,入菩薩行內也提醒佛子:「地球上荊棘遍布,無法用一塊布將其包起來,但小小一雙鞋即可對治它,此鞋即是忍。」,佛子當自勵呀!
貪念轉道用
一切妙欲如鹹水 如何享受越增貪
于何能生貪心物 頓時舍是佛子行
自己喜歡的習性如吃肉等,無法自製時,貪念將日益增加,菩薩道弟子應警醒,瞬即放下一切貪愛物,此,凡夫難爲,如龍樹菩薩告誡我們的:「一切妙欲損善業。一切世間法如〝耕巴〞(有毒的樹)的種子,誰吃到即受傷害或死亡,故應減少貪心。」,以往的成就者也說:「有財即有仇,故應即舍離。」,密勒日巴大師也曾告誡弟子:「住一個地方習慣後即…
《佛子行叁十七頌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