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一乘寶性論」
主講者:噶陀仁珍千寶六世˙貝瑪旺晴 仁波切
地點:臺灣噶舉佛學院
開課日期:2010年3月5日起
《究竟一乘寶性論》或名《大乘無上續論》(簡稱《寶性論》)爲彌勒尊者依佛陀教言所著,主題爲“每位衆生皆具有佛性”都具有成佛的種子,此潛能能顯現,因此每個人都具有證悟的本領。
證悟的過程分爲叁個階段:不清淨、部分清淨部分不清淨、全然清淨。《寶性論》的主題便是解釋證悟本質在此叁不同開悟階段的特性。
本書計五卷,有系統地討論佛性、佛性的理由、佛性與證悟的關系,
第一卷 含本教化品第一,本佛寶品第二,本法寶品第叁,本僧寶品第四,本一切衆生有如來藏品第五,本無量煩惱所纏品第六,本爲何義[二]說品第七,本身轉清淨成菩提品第八,本如來功德品第九,本自然不休息佛業品第十,本校量信功德品第十一。
第二卷 略說佛、法、僧寶、佛性、證悟、菩提、功德、事業略說七種金剛句。
第叁卷 一切衆生有如來藏,演說衆生實有佛性。
第四卷 依淨不淨時不變不異故說。
第五卷 依八句義略差別說彼真如性無漏法身。
以十種方式描述佛性、叁個階段說明佛性展現的過程。對七大金剛論佛、法、僧、佛性、證悟、功德、佛行事業將由淺入深而說。續論中明確指出學習、聆聽、徹底了解七金剛論題的功德,非常殊勝,使無數衆生由法教中受益,累積無量福德增長智慧,以此能舍一切應舍、獲證一切應證知,揭顯真實究究本性——佛性”。
《寶性論釋》的科判及解釋,過去噶當派有多種不同的解釋,覺囊派有多伯巴大師及多羅納塔大師的解釋,噶舉巴內有噶m巴嚷穹多吉所著科判及蔣貢康楚仁波切的解釋,薩迦派有融敦巴的解釋,紅派有巨木滂仁波切的解釋,此次主依覺囊派多伯巴大師及蔣貢康楚仁波切之著作而講。
多伯巴大師的解釋主依他空中觀而作解,蔣貢康楚仁波切及噶m巴嚷穹多吉之法界贊與寶性論科判內容所依相同。
-----------------
大乘無上續論
(寶性論)
噶陀仁珍千寶˙貝瑪旺晴 講解
2010年3月起
于臺北市「臺灣噶舉佛學院」
大家都發一本書,裏面就有科判,科判上有偈頌。這個科判是依據西藏大成就者覺囊派的祖師多伯巴大師解釋的科判翻譯的,是非常有名的一本書,是益西朋措上師翻譯的,我們這次是依照這個科判講解。
這次講的是《寶性論》,藏文講的《大乘無上續論》。講經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實修派的講法,一是學術派的講法。本身以前所得到的是覺囊派的所有解釋《日光疏》的講法和蔣貢康楚的講法,就是實修派的,講完後再講一遍,然後自己的心和法對照一次,我們這次依據這樣去講。
正式講經文的時候,我們不要聊天,也不要講笑話。以前我的上師夏劄仁波切提到過,我們講經說法的時候,所傳達是佛菩薩的旨義,這不是開玩笑的,他說:「如果開玩笑,就可以用有關佛法內容的西藏戲劇,譬如:西藏的八部劇本全部是有關佛法的內容,以這種的方式也是可以的。講經說法的時候,是傳達諸佛菩薩的旨義,所謂對法的尊敬,大家都要抱持尊敬的心態去接受法。講的人也好,聽的人也好,對法尊敬的心去研究和講這個法。」
今天稍微簡單的介紹無上續論。無上續論的部份,我差不多十四歲的時候接受過一次,後來也在黃教格魯派上師朗加仁波切座下學習過,講解傳承的方式接受過一次。
在臺灣講是第一次,以前在尼泊爾,有幾個喇嘛想要得到覺囊派的傳承,我在尼泊爾講過一遍,這時候不是很詳細的,就是所謂一般口傳的方式去念一遍而已。
我本身的傳承是覺囊派的傳承和黃教格魯派所傳下來的傳承。覺囊派的傳承我們有翻譯出來,上面有傳承祈請文。大乘無上續論、寶性論本身也有比較詳細的傳承,多羅那塔大師的他空中觀傳承祈請文裏面也提到所有傳承祖師們的功德和如何傳授等。其它的黃教格魯派的傳承,這次藏文有打出來,但沒有翻譯中文,下次有因緣的時候,可以給你們。
一般在藏傳佛教,傳承是非常重要,每個人都執著ㄧ個傳承,因此變成很多種傳承,噶舉派、紅派或其它薩迦派等等。爲什麼分那麼多的宗派呢?就是因爲對傳承的尊重和重視傳承上師的口訣、講法和傳規。
基本上,所有佛教和藏傳佛教都是印度再傳下來的,基本教理沒有任何的差別,譬如彌勒五論等,基本的基礎顯宗的部份都是一樣,在密部的部份雖然有很多種本尊,但幾乎每個教派都承認彼此的本尊和法門的,分成那麼多宗派的原因,是因爲傳承和傳承上師的口訣上分出去的。因此講一個法門,傳承是非常重要。這次講法的時候,我會前面念誦彌勒菩薩的彌勒五論傳承祈請文,然後再解說彌勒五論裏的《寶性論》,結束的時候要念《慈氏願》就是彌勒菩薩的祈願文,用這種的方式去圓滿一堂課。
過去覺囊派的傳規,都是這樣去講的,不管在那裏講,就是用這種方式去講。黃教格魯派的說法─學術派的說法來講,前面有的文殊菩薩禮贊文,再供曼達拉,之後開始講主要正行的部份,正行講完後就是做回向,大部份經部講的時候是這樣,前面很多沒有習慣念誦傳承祈請文。在薩迦派很多講法也大致跟黃教格魯派相同。
密部不同,密部講的時候,薩迦派也是先念傳承上師祈請文,再供曼達拉,再講正文,正文講完後回向,大部份是這樣去圓滿一堂課。這裏是藏傳佛教的佛學院,因此我想用傳統的方式,不只是如法、還有象征的意義,今天前面加傳承祈請文的原因是這樣,傳承祈請文念的時候也對彌勒菩薩、對傳承祖師稍微認識。傳承祖師背下來以後,不只加持方面,對曆史方面的認識也有很大的幫助。
後期的很多人背多羅讷塔大師的這個(祈請文),背下來後,印度的每一個朝代就很清楚,像中國的叁字經一樣,前面是中國的每一個朝代。像這樣,上師祈請文背下來或了解,知道是如何傳下來的。傳承上師祈請文不會亂寫的,一個一個加進去的,不會以前沒有的突然間寫下來,傳承祈請文非常重要,對信佛想修行的人來講更重要,尤其是學習密乘,要獲得上師和傳承祖師的加持。加持的入門是什麼?就是信心,信心是加持的因,這樣的情況下接受灌頂。
你們看看密乘的很多儀軌前面都有傳承上師祈請文,紅派來講的話,修持八大如來、金剛薩埵也好,先念傳承祈請文、再修正文。任何法門前面都必須要(念)傳承上師的祈請文,有些是比較廣、比較長、有些比較簡單,不管怎麼樣,都會修上師祈請文。因此學習密乘的人,傳承上師祈請文是非常重要。
在經部─有關顯宗的部份,剛剛我前面講的,習慣上沒有念傳承上師祈請文。但是彌勒五論,在噶mb壤穹多吉也好、蔣貢康楚仁波切很多過去的高僧大德,都認定他是顯宗的究竟的意義、究竟的真理,在密乘的基礎(是)密乘的入門,和顯密的媒介、法門就是無上續論(寶性論)。這個〝續〞也是所謂密乘的一部份,前面如來藏性到最後的功德、事業,全部和密乘裏面所講的相同,密乘裏就是實修、在顯宗裏是一個理論。譬如:彌勒菩薩的《寶性論》,前面講的叁寶的功德、事業部份,在密乘儀軌是修持,每個地方都(有)觀想。
因此,過去覺囊派的祖師多羅那塔大師等,認爲顯宗是理論、密乘是顯宗的修持,因此我們平常說顯密無二別,就不是不同的東西加在一起,是相同的東西,一個是理論、一個是修持。因此,在《大乘無上續》講的時候,雖然是理論,也是裏面提到有關佛性的修持,在彌勒實修派,它是一個禅修的次第─有前行也有正行,中間有打坐,最後就是回向等,一部完整的儀軌。看看蔣貢康楚仁波切的《他空中觀導引文》裏面,就完整的講到彌勒五論《寶性論》修持的部份。因此他可以說(是)顯宗、也可以說(是)密宗,是顯密雙修的人非常重要的一部論典。
因此,我就用密乘的方式說這個,不管怎麼講,修持傳承祈請文的原因就是這樣的。
我這次講無上續論的緣起,是牟小姐邀請,也覺得對藏傳佛教、臺灣的佛教徒簡單的解說顯密的法門,希望對他們學習、修持方面都有一點點的幫忙,這樣小小的發願而來的,我的發願沒有很廣、沒有很大,雖然講的是大乘的法門,但是我的發願還是很小的,只是(利益)少部份、少數人而已,沒辦法利益遍虛空的一切衆生。
我來噶舉佛學院之前,發願、祈請希望能幫助遍一切衆生或者有形、無形的衆生都獲得利益。這是做作出來的發心,不是自然而然本身具有的發心,一般菩薩就自然具有這樣的發心,不用刻意去想。凡夫的人要刻意的想這種的發心,你們都是皈依叁寶的佛教弟子,也是大乘行者,希望你們發同樣的菩提心。
彌勒五論正式講的時候,前面會講總義,你們就有些非常好、應該有顯密的基礎,這種的人是大概提到名相就會了解的,也不須要詳細的解說。但是有些第一次聽無上續論,這種的人什麼是顯宗?什麼叫密宗?顯宗有多少的分支?密乘怎麼分?就大致上要了解,這樣你們學習彌勒五論《寶性論》正文的時候,我想有一點點的幫忙。
這個總義,一般已經有顯宗的基礎,或者對密乘的修持深入了解的人來講,沒有那麼重要,因此很多講彌勒五論《寶性論》的時候,大部份是夾在中間在每一個階段去講,不會單獨分在前面去講這些。但是蔣貢康楚仁波切的解釋等,前面講總義,因爲這對一個初學的人─還沒有學過《寶性論》來講非常重要,不然等一下我們講密宗的觀修,密宗…
《究竟一乘寶性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