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修行修持及始終完善教言
聖者心中之寶略釋篇
作者:渣巴智仁波切
翻譯:噶陀仁珍千寶‧貝瑪旺晴 仁波切
題目釋義
見就是見地,學習任何法門之前,必須要了解法門的內容,法門中最重要的就是見地,如果見地錯了,修行和行爲就會跟著錯誤,因此一開始就講到見。知道正見後,要修持,沒有修持,就不會達到究竟的境界。
見修兩個要配合行爲,不可以空性的道理當借口來毀謗因果。福德資糧未圓滿就無法成佛,因此利他的六度波羅蜜,切不可斷。
「始終」就是人的一生,或者從凡夫到佛陀的意思。
這文章裏講述,一個凡夫的修行過程,從積聚資糧到得究竟佛果的教言。
完善就是圓滿,一切圓滿,一切都是菩薩道,學佛人必行之道。
教言是完整無缺的,如想學習佛法,應該要接受正確的教言。
聖者,每一教派中定義均不同,佛教中聖者的定義也分好幾種。對平凡人而言,修行比自己高者都可稱爲聖者,阿羅漢、菩薩、佛陀都是聖者,他們的境界、道行、證悟都不一樣。這裏所指的聖者,指菩薩道的人。
心中之寶指這文章內,把顯密精要融合在一起,方便修行的方法和次第用簡單的字表達出來。這是菩薩道的起門,也是聖者一生的修行法要,以此稱聖者心中之寶。
巴智仁波切所寫的教言內容,很殊勝,文字很簡單,是平凡人都可看懂的內容,學問淵博的學者,看此內容也是殊勝,每一個衆生都可依自己的程度去了解,體會這篇文章所講述的意義。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的話,要花較長的時間去研究,平常靜座,否則顯密經典,不是很容易了解。此文章從聲聞、緣覺、菩薩、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大圓滿次第都包含在裏面。
內文釋義
何名甘露一滴落流故 生生世世耳中之法音
盈滿奇妙叁種之珍寶 以此稱歎願一切吉祥
叁寶的名稱好像甘露水一樣,聽到的人就會得加持,佛經上說:「聽到叁寶名稱的人很有福德,否則是聽聞不到。只要能聽到叁寶的名稱,那麼生生世世都有聽聞佛法的因緣。」《寶性論》、《叁寶經》裏都提到佛法僧不可思議的功德。巴智仁波切在此禮贊叁寶。
凡是臨于秋季之芒果 某些內澀但外似已熟
如此吾乃行法之影子 心法未融之因稀法語
作者謙虛的說,秋天采下未成熟的芒果,有些外表看似未成熟,吃起來卻是成熟,自己也是這樣,看似行者,心與佛法尚未融合一起,只是佛法的影子。
雖是如此但勝士勸告 敦請莫能拒絕之緣故
異于濁世凡夫之形式 非诳誠心之告請垂念
我這相似佛的人,沒有任何功德,但勝士你一直勸請的緣故,我無法拒絕,乃真實的告訴你,不可于五濁惡世裏流于凡夫的形式,也無狂妄之言,此是正法修行的方向,請聽此文。
大仙能仁自在天中天 于正道上證得正果位
真實善道正示于衆生 由此稱爲大仙不是乎
大仙乃是正者、能仁、自在、天中天,都是釋尊的尊稱,依藏文原文,全部寫在一起非常好聽,依中文文法,就不順,大家會不習慣此處藏式的翻譯,釋尊行「正道」而證悟,也依「正法」修行而得正果,他對衆生的開示,是真實的佛法,衆生依于善道就能與佛陀一樣得正果,因此,凡夫、龍、聖人等,尊稱佛陀爲大仙人。
唉呀濁世衆生之心續 正直善行已衰行谄诳
因此心思即衰語已曲 引心騙人誰能信賴彼
作者很悲哀的說,末法時期的衆生心續很迷惑,正知見和道德善行等已經衰微,情緒很離亂,行爲流于谄媚,所說的話近于狂語,心思不正、說話不直、口蜜腹劍引騙別人的心,這種之人,誰能信賴!
悲哀濁世衆生心迷惑 唉呀誰之所言何能信
此如居住凶險羅剎洲 如此思惟自恩于自利
衆生不正的行爲和迷惑卻是自己的業,五濁惡世都是自己的果,永生懶惰不去精進的修行,迷惑于世間的實相及六根的執著,因爲自己迷路,所以誰也不能相信誰,都是迷惑之人,這樣的環境就如凶多吉少危險的羅剎國,因此思維輪回諸苦,自利利他,就是給予自己最大的恩德,他利即是自利。
往昔自心意識乃獨自 流浪業風所吹生此處
現時亦如酥油取毛般 留著一切本身獨自行
以前我們一個孤獨的意識,流浪在六道中,因自己業力的風暴吹到人間,如果現在死去的話,好像酥油裏取出一根毛,一生辛苦所賺的財産、親朋好友,一切都將存留下來,帶不走,僅自己孤獨的離開人間,走到中陰間。
自心對自非能不善故 自心對自不實非可能
爲自若不成辦精髓法 那豈不是自毀自事呼
自己的心不可能不關心自己的一切,也不可能對自己不老實,因此,自己的終身大事 — 「正法」沒有修好的話,不是壞了自己的事嗎?真正關心自己的話,今生所得到的法門要修好,失去這機會,下一次就不知何時,才能再得人身來聽聞正法。自己即身成就後就可行利他的菩薩事業。
濁世衆生心行極劣故 誰亦不能自利卻欺诳
吾亦難對人成辦利益 由此斷喧連鎖不善呼
五濁—見濁、命濁、煩惱濁、劫濁、衆生濁,惡世的人,智慧有限,根基很差,行爲極爲惡劣,大部分都不能行利他,連自己都無法救出來,長時間所作所爲都欺騙荒誕,無法做到自己完善利益的事。因此斷絕雜亂的痛苦、捆綁的鎖煉,遠離複雜的社會,定居隱善,不是很完善的辦法嗎?
如何敬上亦無歡喜時 如何護下亦無滿足時
慈愛他人彼心不思吾 思惟此故勸毅然決心
世間法很難有好的成就,比如在政治和宗教、年齡和地位比較高等的人,需要尊敬,但是我們對上位的人尊敬時,卻得不到他們的歡喜和支持,且愈尊敬時,上位人愈起傲慢心,甚且欺負。對下面的人施予保護、幫助,但人心難滿足,愈幫助,他們愈貪心;自己親近的人,我們生慈愛心對待他們,但愈慈悲時,他們愈執著,不思考我們的慈悲,思維到此,我勸你,要立刻覺醒,進入正法實修。
精通亦無成佛業增爭 若成未能利生多毀謗
位高民事不成多反叛 思惟此世勸請發厭離
我們能開啓智慧之門,需要深入經藏、精通五明,但學問愈高,有時候反起紛爭而做不成佛法的事業……,有些人學問挂在口上,不思維內心,一直說是非,這種人無法護持佛教。
修行時,應該有內外的成就,我們所做雖是正法,但衆生不見、所以也不會承認內成就的現象,會加以毀謗,如此也做不到利生的事業。在鄉村裏,自己的地位升高,我們誠心起做利生事業時,衆生因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不知道利生對自己的利益,會反叛我們,因此利生的事業很難成辦,我勸你需要思考末法時期的一切惡行,並思維四反感法,心裏對惡世將起反感心。
雖說真言不信反誤解 深心善意被誤認顛倒
此時小人視君乃小人 對誰未成利益請絕望
末法時期,人的心像個瓶子,我們講實情、好心善意對待別人,有些人不信任、誤解實話,産生顛倒的想法,這就是瓶子的真相。此時代的小人們顛倒真假,看待君子如小人,自己沒有成就前,誰也幫不了誰,這些事情…..就絕望吧!這句話不是要我們放棄菩提心,是提醒我們不要與別人一起墮入輪回。
佛說一切法如幻術般 至今幻術中的大幻術
狡詐幻術場之魔術師 勸請畏懼如幻之濁行
佛說:「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五濁狡詐狂妄、欺騙衆生的幻術,是魔鬼示現、設計的圈套,巧言詭計,引誘衆生的心。濁世如幻的行爲是恐惱之事,請你思維這個吧!
佛說諸語如同回音般 至今回音中的極響之
心及口不一的回響語 請發厭此回響般妄語
佛一切說法好像回音,末法時期的一切說法,更是回音中的回音…….比如心口不一的回音、口蜜腹劍…
《見修行修持及始終完善教言 略釋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