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經.經藏.本緣部
《佛說九色鹿經》
《佛說鹿母經》
白話文參考
編撰:王亮居士
《佛說九色鹿經》
佛說:從前有尊菩薩,在世間現身爲一頭九色鹿。鹿毛,有九種顔色。鹿角,潔白如雪。此鹿常在恒河邊岸飲食水草,並與一只烏鴉爲伴,彼此間互相了解,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那時,在河中出現一個溺水之人,隨著水流沖刷了下來。其人時而掙紮著露出水面,時而又被淹沒在水流中。幸好那時遇到一根樹木,此人抱住樹木,仰頭向天呼喚道:“山神!樹神!一切的天龍!神啊!爲何不憐憫我啊?”
九色鹿聽聞此人呼喚後,立即趕往水邊,對溺水人說道:“不要害怕,你可以騎在我背上,抓住我的角。我背著你出離水流,到岸上來。” 于是,九色鹿跳進了水流中,使出渾身力氣,精疲力竭得將溺水人救上了岸。溺水人從鹿身上下了地,繞鹿叁圈,向鹿叩頭。並乞請九色鹿,同意讓他去作奴隸,以此代價換取水草來供養給九色鹿。
九色鹿說道:“不用了,先生。就此告別,各自回去吧。如果你真想報恩的話,就不要對人提起我在這裏。人類貪戀我的皮毛和鹿角,知道後必來殺我。” 于是溺水人,領受了囑咐而去。
那時,國王的夫人,在夜裏夢見了九色鹿,就想得到這鹿皮和鹿角,于是便托病不起。國王問夫人道:“爲何不起床呢?” 夫人回答道:“昨天夜裏,我夢見了一頭非同尋常的鹿。這頭鹿,身上有九種毛色,鹿角潔白如雪。我想用這頭鹿的毛皮,來作皮衣,用鹿角來作拂柄。大王一定要爲我,得到這鹿皮和鹿角啊。大王若是得不到的話,我肯定會死。” 國王告訴夫人道:“你暫且起來。我身爲一國之王,有什麼得不到的。” 于是,國王便派人遍地告知國民,若有能得著九色鹿者,將分取部分國土給他,讓他治理。並另外賞賜,盛滿粟谷狀銀子的金缽一個,和滿粟谷狀的金子的銀缽一個。
溺水人聽到國王的重賞後,心中生起了惡念道:“我就說這頭鹿,可讓我得著富貴吧。鹿是畜生,哪分什麼死活?” 于是,便對招募人說:“我知道九色鹿在哪裏。”招募人把帶帶到國王那裏:“這人知道九色鹿在哪裏。” 國王聽聞後,大生歡喜。說道:“你得著那鹿皮和鹿角後,就拿過來。作爲回報,我賜你半個國家。” 正當說話時,溺水人的臉上,即時生出了癞瘡。溺水人說道:“這頭鹿雖然是畜生,卻大有威神力。大王應該多派些兵丁人手,才能捕捉到。” 大王立即派出大量的兵丁人手,前往恒河邊岸。
烏鴉在樹上,遠遠地看見國王和衆人前來,懷疑是爲了殺九色鹿。便立即呼喊九色鹿道:“起來,九色鹿。國王派人來捉你了。” 九色鹿由于正在熟睡中,所以沒有聽見。烏鴉再次喊道:“起來啊,好朋友!大王的兵丁快到了。” 九色鹿還是沒有聽見。于是烏鴉飛下了樹,站在九色鹿頭上,啄其耳朵並喊道:“起來啊,好朋友!國王的兵丁,已經將你重重包圍起來了。” 九色鹿,這時方才驚訝起身,環視眺望四周,知道已經無處可走了。于是,九色鹿向國王的車騎走去。當接近車騎邊時,國王身邊有人拉弓准備射殺九色鹿。國王告言道:“不要射殺此鹿,此鹿非同尋常,將來必是天神呀。”
九色鹿即說道:“不要射殺我,請允許給我片刻時間,我曾有恩于這個國家。” 國王問道:“你有何恩?” “我曾經救過大王國中一民的命。” 而後便跪在地上長久,方才開口問國王:“是誰,說我在這裏的?” 國王說:“是車邊那個臉上生癞瘡的人。” 九色鹿擡頭看此人,眼中忍不住地流出了眼淚。“大王,這人本來溺在水中,被水流沖了下來,時而掙紮露出水面,時而又被淹沒在水流中,幸好遇著一根樹木。便抱住樹木,仰頭向天呼喚道:“山神!樹神!一切的天龍!神啊!爲何不憐憫我啊?”正當那時,被我看見。我不惜生命,跳入水中,將此人救出。這人原本發誓,以後不再來此與我相見。人反覆無常,還不如水中漂浮的木頭啊!”
國王聽聞九色鹿所言後,面色帶有慚愧,心中暗道:“我國人民,沒有道義。” 國王于是開口,叁次教導隨身的民衆道:“怎能這樣啊?怎能這樣啊?受人之恩,卻反過去要殺害別人。” 國王當即放了九色鹿,並下命令道:“國中民衆,若有人驅逐此鹿,必被誅殺五族。” 于是國王回了宮。
那時,國中有很多鹿都來依附,九色鹿曾經棲息之地,有數千頭之多。從此這些鹿在一起群居,永不見它們侵害國民的莊稼。它們共同飲食水草,不侵犯百姓種植的菜谷之類。從此以後,風雨應時而來,五谷豐熟,國民沒有疾病。那時,天下太平,衆生各自命終,化身而去。
佛告訴弟子們道:“菩薩雖然身爲畜生,所行之事也不舍離慈悲心!人和獸類,要同等一起救度啊!那時的國王夫人,就是孫陀利的前身。那時的烏鴉,就是阿難的前身。那時的溺人者,就是調達的前身。那時的九色鹿,就是那時的我身。調達對我,世世不斷,存有仇恨。
阿難,你不是有極大的心願,想得著正道嗎?菩薩要勤苦地曆經修行波羅蜜,就要像這般得忍辱。”
《注釋》
調達:又名提婆達多。提婆達多在無量劫中,常與佛作對,想要毀謗傷害世尊。
波羅蜜:指到達彼岸。因爲有六種漸進修行方式,又稱六波羅蜜。具體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六波羅蜜,每一關都是難關,其中忍辱關,就當如同九色鹿,世世之中與傷害自己的人一起,以慈悲心去拯救,卻不生怨氣。
《佛說鹿母經》
佛說:從前,有數百頭鹿在一起群居。它們跟隨著水草,漸漸遷徙,最後靠近侵犯了人類的生存之地。一天,國王外出打獵,對鹿群進行追逐,鹿群分迸四散。有一頭母鹿,正處在懷孕期間,獨來獨往。在被追逐後,饑餓疲憊,又因爲失去了鹿群作伴,所以惆怅失意。當時,母鹿生下了兩個幼仔。爲了覓尋食物,來到了人類的屋舍周圍。母鹿又孤獨愁悶,又驚慌失措,一不小心落入了獵人布下的圈套中。母鹿發出陣陣悲鳴聲,想要出離,但卻不得解脫。
獵人聽到了鹿的鳴聲後,便前往觀看。見到有鹿落入圈套,心生歡喜,上前去准備宰殺。母鹿向獵人叩頭,陳述自己的遭遇,以求得獵人的哀憫:“我剛生下兩個崽子,尚且年幼無知。它們剛來到世界上,蒙蒙未懂,還不知道東、南、西、北。乞求您給我片刻時間,讓我回去再看孩子們一眼。我一教會它們辨別水草,學會存活之道後,便與孩子們,泄盡心中的哀痛,相離死別。但願您垂顧、饒恕、恩慈、憐憫生靈吧。若我能得蒙您的哀憫,再見孩子們一眼的話。那麼這番恩情,實在不是鹿獸類所能報答的。上天必會保佑您,令您福德無盡。您若肯放我回去,約定的歸回期限,我發誓決不違背。等我返回後,就來受死。畜獸心意已決,絕不反悔。
當時,獵人聽了母鹿所言後,又驚訝又奇怪,全身毛發都豎立起來。感歎道:“此鹿有神奇能力,竟然說出了人世之情。” 即問鹿道:“您是鬼魅、山林樹神吧?故意假借鹿的身體,讓我受迷惑,以爲是鹿的真身。請以實話告訴我,令我明白其中的由來。” 鹿即回答:“我因爲在前世中,犯了貪戀、凶殘的罪惡,所以今世遭受鹿身的果報。又因爲一心顧念孩子,所以能夠開口說話。我並非是鬼魅之類,願您明見、憐憫!我若被活著放回,就一定再回來受死,甘心情願地履行誓言。”
獵人聽聞後,相信其言。但因心懷貪欲,所以意識中不肯受納。獵人對鹿說:“世間之人,尚且沒有真誠的,何況是你這鹿畜之類?你是心中憐惜孩子,想保全留住自己的性命,所以才求生的吧。從死亡中逃脫而去,豈還有歸來之期?國王下了诏令,追捕鹿群心切,恐怕你一定知道吧。我害怕大王,怪罪我放走了鹿,因而遭受重大的責罰。我雖然對你于心不忍,但捕獲物還未得到,終是不能相放。”
這時,母鹿惶恐不安,苦苦哀求道:“生爲鹿,雖然只是個卑賤的畜類,但卻也是甘心受死,不會轉而後悔。懇求您賜我期限,我必定按時返回,豈敢違命呢!人在遭受罪惡的果報時,只是乞求虛無的福氣,並爲此種下業力。我如果回去,孩子們便存活了下來。如果留在這裏,孩子們便會死去。懇請您放我回去,到了時候我就回來,神相信我說的話。我死何足惜,怎麼會違背信守的誓願呢?我因爲顧念兩孩子,所以再叁這般懇求。孩子們剛剛出生,若不能得著母親的教誨,就會各自沒命的。我甯願承受這分離死別,保全住孩子們的性命,以此來滅除這世世中接連不斷的極大痛苦。鹿母低著頭,噭噭鳴叫,以偈言祈求:(橫排)
我投生爲鹿獸之身 遊走覓食于叢林中 下賤之種貪戀軀命所以不能忍餓送死
今日落入您圈套中 自應當受刀機之苦 不須憐惜我腥臊身 只是哀傷二孩子啊
本因我在前世生中 性情暴虐又不真誠不信生死輪回之苦 罪福果報分明可見
行惡之人自招惡報 今日承受畜獸之身 若能重返前世片刻 終是不敢違背誓言
獵人聽了母鹿的傾訴後,甚是驚奇。但因爲貪圖到手的利益,所以又不願意放走鹿。即責備鹿道:“你巧妙地僞裝自己,想讓我放走你數日,其實你所說的並非你心中所想的。你生性狡猾多變,這些虛浮、華麗萬端的奸詐之言,讓人難以相信。你這個粗暴侵犯的種群,只知道幹犯他人的耕耘所得。你因爲罪惡,所以投胎在畜生中。今日落入我設下的圈套裏,應當被宰殺,供國王烹饪美食。不須再說妄語了,…
《佛說九色鹿經 佛說鹿母經(白話文參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