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经藏.本缘部
《佛说九色鹿经》
《佛说鹿母经》
白话文参考
编撰:王亮居士
《佛说九色鹿经》
佛说:从前有尊菩萨,在世间现身为一头九色鹿。鹿毛,有九种颜色。鹿角,洁白如雪。此鹿常在恒河边岸饮食水草,并与一只乌鸦为伴,彼此间互相了解,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那时,在河中出现一个溺水之人,随着水流冲刷了下来。其人时而挣扎着露出水面,时而又被淹没在水流中。幸好那时遇到一根树木,此人抱住树木,仰头向天呼唤道:“山神!树神!一切的天龙!神啊!为何不怜悯我啊?”
九色鹿听闻此人呼唤后,立即赶往水边,对溺水人说道:“不要害怕,你可以骑在我背上,抓住我的角。我背着你出离水流,到岸上来。” 于是,九色鹿跳进了水流中,使出浑身力气,精疲力竭得将溺水人救上了岸。溺水人从鹿身上下了地,绕鹿三圈,向鹿叩头。并乞请九色鹿,同意让他去作奴隶,以此代价换取水草来供养给九色鹿。
九色鹿说道:“不用了,先生。就此告别,各自回去吧。如果你真想报恩的话,就不要对人提起我在这里。人类贪恋我的皮毛和鹿角,知道后必来杀我。” 于是溺水人,领受了嘱咐而去。
那时,国王的夫人,在夜里梦见了九色鹿,就想得到这鹿皮和鹿角,于是便托病不起。国王问夫人道:“为何不起床呢?” 夫人回答道:“昨天夜里,我梦见了一头非同寻常的鹿。这头鹿,身上有九种毛色,鹿角洁白如雪。我想用这头鹿的毛皮,来作皮衣,用鹿角来作拂柄。大王一定要为我,得到这鹿皮和鹿角啊。大王若是得不到的话,我肯定会死。” 国王告诉夫人道:“你暂且起来。我身为一国之王,有什么得不到的。” 于是,国王便派人遍地告知国民,若有能得着九色鹿者,将分取部分国土给他,让他治理。并另外赏赐,盛满粟谷状银子的金钵一个,和满粟谷状的金子的银钵一个。
溺水人听到国王的重赏后,心中生起了恶念道:“我就说这头鹿,可让我得着富贵吧。鹿是畜生,哪分什么死活?” 于是,便对招募人说:“我知道九色鹿在哪里。”招募人把带带到国王那里:“这人知道九色鹿在哪里。” 国王听闻后,大生欢喜。说道:“你得着那鹿皮和鹿角后,就拿过来。作为回报,我赐你半个国家。” 正当说话时,溺水人的脸上,即时生出了癞疮。溺水人说道:“这头鹿虽然是畜生,却大有威神力。大王应该多派些兵丁人手,才能捕捉到。” 大王立即派出大量的兵丁人手,前往恒河边岸。
乌鸦在树上,远远地看见国王和众人前来,怀疑是为了杀九色鹿。便立即呼喊九色鹿道:“起来,九色鹿。国王派人来捉你了。” 九色鹿由于正在熟睡中,所以没有听见。乌鸦再次喊道:“起来啊,好朋友!大王的兵丁快到了。” 九色鹿还是没有听见。于是乌鸦飞下了树,站在九色鹿头上,啄其耳朵并喊道:“起来啊,好朋友!国王的兵丁,已经将你重重包围起来了。” 九色鹿,这时方才惊讶起身,环视眺望四周,知道已经无处可走了。于是,九色鹿向国王的车骑走去。当接近车骑边时,国王身边有人拉弓准备射杀九色鹿。国王告言道:“不要射杀此鹿,此鹿非同寻常,将来必是天神呀。”
九色鹿即说道:“不要射杀我,请允许给我片刻时间,我曾有恩于这个国家。” 国王问道:“你有何恩?” “我曾经救过大王国中一民的命。” 而后便跪在地上长久,方才开口问国王:“是谁,说我在这里的?” 国王说:“是车边那个脸上生癞疮的人。” 九色鹿抬头看此人,眼中忍不住地流出了眼泪。“大王,这人本来溺在水中,被水流冲了下来,时而挣扎露出水面,时而又被淹没在水流中,幸好遇着一根树木。便抱住树木,仰头向天呼唤道:“山神!树神!一切的天龙!神啊!为何不怜悯我啊?”正当那时,被我看见。我不惜生命,跳入水中,将此人救出。这人原本发誓,以后不再来此与我相见。人反覆无常,还不如水中漂浮的木头啊!”
国王听闻九色鹿所言后,面色带有惭愧,心中暗道:“我国人民,没有道义。” 国王于是开口,三次教导随身的民众道:“怎能这样啊?怎能这样啊?受人之恩,却反过去要杀害别人。” 国王当即放了九色鹿,并下命令道:“国中民众,若有人驱逐此鹿,必被诛杀五族。” 于是国王回了宫。
那时,国中有很多鹿都来依附,九色鹿曾经栖息之地,有数千头之多。从此这些鹿在一起群居,永不见它们侵害国民的庄稼。它们共同饮食水草,不侵犯百姓种植的菜谷之类。从此以后,风雨应时而来,五谷丰熟,国民没有疾病。那时,天下太平,众生各自命终,化身而去。
佛告诉弟子们道:“菩萨虽然身为畜生,所行之事也不舍离慈悲心!人和兽类,要同等一起救度啊!那时的国王夫人,就是孙陀利的前身。那时的乌鸦,就是阿难的前身。那时的溺人者,就是调达的前身。那时的九色鹿,就是那时的我身。调达对我,世世不断,存有仇恨。
阿难,你不是有极大的心愿,想得着正道吗?菩萨要勤苦地历经修行波罗蜜,就要像这般得忍辱。”
《注释》
调达:又名提婆达多。提婆达多在无量劫中,常与佛作对,想要毁谤伤害世尊。
波罗蜜:指到达彼岸。因为有六种渐进修行方式,又称六波罗蜜。具体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波罗蜜,每一关都是难关,其中忍辱关,就当如同九色鹿,世世之中与伤害自己的人一起,以慈悲心去拯救,却不生怨气。
《佛说鹿母经》
佛说:从前,有数百头鹿在一起群居。它们跟随着水草,渐渐迁徙,最后靠近侵犯了人类的生存之地。一天,国王外出打猎,对鹿群进行追逐,鹿群分迸四散。有一头母鹿,正处在怀孕期间,独来独往。在被追逐后,饥饿疲惫,又因为失去了鹿群作伴,所以惆怅失意。当时,母鹿生下了两个幼仔。为了觅寻食物,来到了人类的屋舍周围。母鹿又孤独愁闷,又惊慌失措,一不小心落入了猎人布下的圈套中。母鹿发出阵阵悲鸣声,想要出离,但却不得解脱。
猎人听到了鹿的鸣声后,便前往观看。见到有鹿落入圈套,心生欢喜,上前去准备宰杀。母鹿向猎人叩头,陈述自己的遭遇,以求得猎人的哀悯:“我刚生下两个崽子,尚且年幼无知。它们刚来到世界上,蒙蒙未懂,还不知道东、南、西、北。乞求您给我片刻时间,让我回去再看孩子们一眼。我一教会它们辨别水草,学会存活之道后,便与孩子们,泄尽心中的哀痛,相离死别。但愿您垂顾、饶恕、恩慈、怜悯生灵吧。若我能得蒙您的哀悯,再见孩子们一眼的话。那么这番恩情,实在不是鹿兽类所能报答的。上天必会保佑您,令您福德无尽。您若肯放我回去,约定的归回期限,我发誓决不违背。等我返回后,就来受死。畜兽心意已决,绝不反悔。
当时,猎人听了母鹿所言后,又惊讶又奇怪,全身毛发都竖立起来。感叹道:“此鹿有神奇能力,竟然说出了人世之情。” 即问鹿道:“您是鬼魅、山林树神吧?故意假借鹿的身体,让我受迷惑,以为是鹿的真身。请以实话告诉我,令我明白其中的由来。” 鹿即回答:“我因为在前世中,犯了贪恋、凶残的罪恶,所以今世遭受鹿身的果报。又因为一心顾念孩子,所以能够开口说话。我并非是鬼魅之类,愿您明见、怜悯!我若被活着放回,就一定再回来受死,甘心情愿地履行誓言。”
猎人听闻后,相信其言。但因心怀贪欲,所以意识中不肯受纳。猎人对鹿说:“世间之人,尚且没有真诚的,何况是你这鹿畜之类?你是心中怜惜孩子,想保全留住自己的性命,所以才求生的吧。从死亡中逃脱而去,岂还有归来之期?国王下了诏令,追捕鹿群心切,恐怕你一定知道吧。我害怕大王,怪罪我放走了鹿,因而遭受重大的责罚。我虽然对你于心不忍,但捕获物还未得到,终是不能相放。”
这时,母鹿惶恐不安,苦苦哀求道:“生为鹿,虽然只是个卑贱的畜类,但却也是甘心受死,不会转而后悔。恳求您赐我期限,我必定按时返回,岂敢违命呢!人在遭受罪恶的果报时,只是乞求虚无的福气,并为此种下业力。我如果回去,孩子们便存活了下来。如果留在这里,孩子们便会死去。恳请您放我回去,到了时候我就回来,神相信我说的话。我死何足惜,怎么会违背信守的誓愿呢?我因为顾念两孩子,所以再三这般恳求。孩子们刚刚出生,若不能得着母亲的教诲,就会各自没命的。我宁愿承受这分离死别,保全住孩子们的性命,以此来灭除这世世中接连不断的极大痛苦。鹿母低着头,噭噭鸣叫,以偈言祈求:(横排)
我投生为鹿兽之身 游走觅食于丛林中 下贱之种贪恋躯命所以不能忍饿送死
今日落入您圈套中 自应当受刀机之苦 不须怜惜我腥臊身 只是哀伤二孩子啊
本因我在前世生中 性情暴虐又不真诚不信生死轮回之苦 罪福果报分明可见
行恶之人自招恶报 今日承受畜兽之身 若能重返前世片刻 终是不敢违背誓言
猎人听了母鹿的倾诉后,甚是惊奇。但因为贪图到手的利益,所以又不愿意放走鹿。即责备鹿道:“你巧妙地伪装自己,想让我放走你数日,其实你所说的并非你心中所想的。你生性狡猾多变,这些虚浮、华丽万端的奸诈之言,让人难以相信。你这个粗暴侵犯的种群,只知道干犯他人的耕耘所得。你因为罪恶,所以投胎在畜生中。今日落入我设下的圈套里,应当被宰杀,供国王烹饪美食。不须再说妄语了,…
《佛说九色鹿经 佛说鹿母经(白话文参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