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九色鹿經 佛說鹿母經(白話文參考)▪P2

  ..續本文上一頁你想欺騙我,求得解脫吧。你其實只是看重自己的性命,畏懼死亡而已,有誰會獻出性命呢?人在食物斷盡的時候,尚且難以遵守這約定的期限,何況是畜生野獸?能夠保全性命,免離死亡,豈還有歸回之日?你就准備受死吧,我終是不會放你走的。” 母鹿這時由于憶念二子,所以心中慌張,忍不住傾跪前膝,低著頭哭泣垂淚,悲恸地發出哀鳴聲,再次以偈言鳴說:(橫排)

  

我雖投生爲鹿獸身卻也識得仁義正直怎會受人慈恩相待  反而離去不再歸回

  甯承受骨肉分裂痛  也不心存半點虛僞哀痛二子悲傷極致 乞求允許片刻時間

  前世之罪自然遭報  所以今世投生畜身爲人不信因果報應  殃禍自然應驗其身

  如此必當自招果報 若想脫離畜生身形肝膽相照坦誠露信  願您聽我重說誓言

  若世間有如此惡人  毆鬥撥亂出家僧衆破壞塔廟毀壞佛寺 殺害持守戒律之人

  逆天反道傷害父母  兄弟妻子以及子女若我不歸還此誓願  罪孽大過如此惡人

  就算普世極重罪惡 直至劫盡禍殃未完更入地獄輾轉燒煮  曆經累劫投此世間

  可以想象苦痛深重  遭受劇苦無始無終若我不歸還此誓願 罪孽大過如此惡人

  

  這時,獵人再次聽聞母鹿所言後,心中肅然恭敬。于是歎息道:“我單單看到了世間人,因爲秉承了前世的福報,所以今生得生爲人。卻沒看到,其實世人愚癡、迷惑、昏暗、背棄恩情、薄情寡義、不忠不孝、沒有信用、不講仁慈、貪圖利益、凶殘暴力、不講道義、以欺騙僞裝苟且保全自己,卻不知道敬重佛、法、僧叁尊。而鹿雖然只是畜生,卻言辭誠懇。一再跪地叩頭發誓,真誠超過了人。赤誠之心所表露的真情,是這般的分明。我暫且就睜眼看看,驗證下它所說的話,體察下它的真心。于是,獵人便前去解開了套索,和鹿約定了歸回期限後,就放走了母鹿。

  鹿母在脫離套索後離去。一邊心中挂念著孩子,一邊奔馳著,直至孩子處。母鹿低頭,聞嗅著孩子們的氣味,舔著它們的身體,喜悲相交,猶豫徘徊。哭啼哀吟著歎息,以偈言說道:(橫排)

  

一切恩愛得相會都由因緣和合生

   相會必有別離期  無常變化難長久

   今生我爲你母親  恐怕長久不自保

   生于世間多畏懼  命如露水朝上草

  鹿母說完偈言後,便帶領著兩個孩子們,進入了叢林湖澤處,教其辨認可食用的莊稼,以及好的水草。告誡、叮咛、教導其生存之道。心中一想到,即將要與孩子們離別,兩幼子從此後將變成孤兒,便流淚如雨,悲痛哀鳴,場面摧人傷感。母鹿以偈言說離別語:

  

前世行欺詐負債著恩愛殘暴衆生命自盜教彼殺

   身作如影隨  今日當受之畢故不造新  當還赴彼期

   違佛不信法  背戾師父誡 自用貪無厭  放情恣癡意

   罪報爲畜生  當爲人作飼 自分不敢怨  畢命不複欺

   貪求取非道  殺盜于前世 每生爲畜獸  宿命所追逮

   結縛當就死  恐怖無生氣 用識叁尊言  見遣盡恩愛

   吾朝行不遇  誤墮獵者弶 即當就屠割  破碎受宿殃

   念汝求哀來  今當還就死 憐汝小雙孤  努力自活已

   行當依群類  止當依衆裏 食當隨侶進  臥當驚覺起

   慎勿子獨遊  食走于道邊 言竟便長別  就死不複還

  《偈文意思》

  前世中行欺詐之事,只是因爲貪著恩愛,所以背負下了債。殘暴地殺害衆生的性命,不但自己劫掠,而且教他人也殺害。身行所種下的業力,如同影子般跟隨,今日爲此必當承受果報。此果報終結後,我不會再造作新的惡業了。我必定歸回,履行那約定的期限。我由于前世中,不信佛法,言行中違逆教義,又背離師父的告誡。對自己的資用,貪得無厭。放縱情愛,恣意于癡迷中。爲此遭受罪報,投生爲畜生,成爲人的餐物。我即使身體被宰割成碎片,也不敢有所怨言啊。就算生命終結,我也不會再欺騙了。

  我因爲心生貪求,而所作所爲偏離道義之外。又在前世中殺害、劫掠,所以每次投生爲畜生身,都是宿命的業力追逐所致啊。受因果的結扣束縛,爲此我必將要死去。我心生恐怖,毫無生氣。幸好我識得叁尊(佛、法、僧)的教言,才使我得以被放回,盡泄母子間恩愛。我在早上一不小心,誤墮入了獵人的陷阱中。這一切都是由于前世的業力,才釀成今日的遭遇殃禍。我即將要被屠殺、宰割碎屍了。

  我因爲心中挂念你們,所以哀求獵人放我回來。今日我就要去受死了,只是可憐你們兩個孤兒,從此以後要靠自己努力的去生存了。你們以後行走時,要依靠著群體。止步棲息時,要在群體裏面,依靠著群體。覓食時,要跟隨著伴侶,一起進發。躺臥時,要警覺,一有動靜就驚醒而起。千萬不要單獨遊走啊!你們飲食時,要在道路的旁邊。我該說的都已經說了,從此以後我們要長久的離別了。我要去受死,以後不再回來了。

  

  母鹿說完偈言後,便與兩個孩子以死相別。但卻遲遲不能遠去,母鹿再叁得回頭張望,心中戀戀不舍。它低下頸部,擡頭唱鳴,聲音中帶著傷感、悲哀。然後才神情頹廢地背道而去。兩個鹿子哀鳴、哭啼,悲傷地抽泣著。由于心中依戀、渴慕母親,便在母親身後,尋找追趕著,但卻頓時感到力不從心。于是,悲聲叫喚著,以偈言說道:

  

貪欲慕恩愛生爲母作子始來受身形受命賤畜體

   如何見孤背  斷命沒終此 慕母情痛絕  乞得並就死

   自念我生來  未識東與西 念母憐我等  當報乳養恩

   何忍長生別  永世不複存 念母爲我苦  不聊獨生全

   無福受畜形  薄佑禍害至 始生于迷惑  當早見孤棄

   凡生皆有死  早晚當就之 今日之困窮  當與母同時

  《偈文意思》

  我們貪著依戀這恩愛之情。爲何剛來世間,投生爲母子,承受這低賤的畜生之身,就要成爲孤兒呢?爲何母親要斷絕性命,淹沒于此呢?我們渴慕母愛之情,心中悲痛欲絕,乞求能與母親一同受死。

  我們自念從出生以來,還未能認得東、西方向。念在母親對我們的這番憐愛之情,我們也當報答這母乳養育之恩。又如何忍受這長久的生離死別,永世不存呢?念在母親爲我們遭受的苦,我們也不該姑且獨自求活,保全性命啊!

  我們因爲沒有福報,所以承受這畜生之軀。護佑微薄,禍害至此。這一切都是始自于受迷惑所致,所以才會今生過早得陷于孤棄中。出生者,都有一死,或早或晚都要去面臨。今日的這窮途困厄,我們將與母親一起承受。

  

  母鹿聽了孩子們的偈言後,心中悲恸傷感。低頭號泣著,又是哀悼、又是怨歎,心情相疊,百般無奈。母鹿扭頭回顧,悲鳴地拒絕孩子們道:“你們不要過來。結束了我的性命,便可以保護你們不至夭折,免得母子被一起橫加奪命,我死也甘心。我只是傷心,你們還未懂事。世間之事無常變化,一切都有離別之時。我自己命薄,卻可憐你們,出生後就無人護佑。問世間悲哀爲何物?只不過徒勞增加憂患而已。你們還是速速歸回吧,我今日就去還清所欠的債。鹿母再次唱鳴,向愛子們說偈言道:

  

吾前坐貪愛  今受弊畜身

   世生皆有死  無脫不終患

   製意一離貪  然後乃大安

   甯就至誠死  終不欺殆生

  《偈文意思》

  我在前世中,坐享貪愛中,所以今生遭受這卑賤的畜體。世間凡是出生者,都有一死。沒有解脫之門,可以終結這大患難。唯有控製住意念,遠離一念之間的貪欲,然後才可獲得大安詳。我甯可真誠得死去,也不再欺騙,苟且求活這危亡的生命了。

  

  鹿子們聽了母親的偈言後,更是生起了悲傷和眷戀。兩個孩子們哀鳴哭涕著,一起找到了圈套處。它們東張西望地搜尋著,看見獵人躺臥在樹下,而母親卻正小步地走近他身邊。爲了使獵人醒來,母親低著頭,以偈言大聲說道:

  

投分全中實畢壽于畜生  見放不敢稽  還就刀幾刑

   向所可放鹿  今來還就死  恩慈于賤畜  得見辭二子

   將行示水草  爲說非常苦  萬沒無余恨  念恩不敢負

  《偈文意思》

  我落入陷阱,與孩子們分離。全仗著內心的真實之言,才得以放回。我就算終結這畜生之命,也一刻也不敢停留回來承受這刀俎之刑。先前您放走了鹿,現在我回來受死。您對我這卑賤畜生的恩慈:讓我得以看見、辭別二子,扶助他們辨別水草。我向孩子們述說了內心非比尋常的痛苦,已經絲毫沒有後悔。我憶念您的恩德,不敢再辜負您一片信任。

  

  這時,獵人聽見母鹿這誠信的鳴聲後,驚醒而起。獵人恭敬動心,由內心升起了慈悲心。還未等開口說話,母鹿便兩膝前跪,低著頭再次向獵人陳說自己的感激之情。以偈言謝道:

  

 仁前見放遣  德厚過天地賤畜被慈育  悲意不自勝

   一切悉無常  忻然副信死 滅對畢因緣  怨盡從斯已

   仁惠恩難忘  感受豈敢違 雖謝千萬辭  不足報慈恩

   唯夫誡精誠  受福歸自然 今日甘心死  以子屬仁君

  《偈文意思》

  仁慈者啊,感謝您先前放走了我,您的厚德勝過了天地。卑賤的鹿崽能被慈育,感激之意不能自已。世間一切都是無常變化的,我喜悅地以死來信守自己的誓言,以自我滅亡來結束這場因緣。與衆生間累積下來的怨結,從此了斷。您的仁慈恩惠,我難以忘懷。感激相受,豈還敢違背誓言。我雖然用千萬言辭來表達感謝之意,也不足以報答您的慈恩。唯有以這些精誠的告誡,使福氣自然歸向您。今日我甘心受死,以此身獻給仁君。

  

  獵人受母鹿真誠的感化,仿佛在夢中一般。又再次聽聞母鹿的偈言,聲聲都是微妙之辭,就更加笃信:“母鹿是舍生就死,確實與誓言相應。”母子叁者…

《佛說九色鹿經 佛說鹿母經(白話文參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