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傳心法要講記(8)▪P2

  ..續本文上一頁爲夫,【若爲夫】就是怎麼可以說。法是從自心悟的喽,怎麼可以說,我從善知識言下領得呢?若爲道,【若爲道:】怎麼可以這麼說,【我從善知識言下領得,】因爲悟是從自己的心嘛,所以我們應當說:【會也、悟也;】就是自己的心去領會、自己的心去體悟,【這個慈悲,】慈悲就是佛啦!這個佛的慈悲心,若爲,【若爲】就是怎麼可以。汝起心動念,學得他見解,【若爲汝起心、動念,學得他見解,】就是說,那麼怎麼可以變成你起心動念,去向外學得別人的見解,說:這個慈悲,這個慈悲,就是這個佛的慈悲心,這個佛的慈悲,不著相的這一顆心,怎麼可以變成你起心動念,去向外學得到,是因爲從別人的見解學到的呢?所以底下加兩個字,意思才顯現出來,只要,加:只要,只要【不是自悟本心,究竟無益。”】只要你不是從你心上自己去悟的,一切沒有什麼益處。

  【問:“何者是精進?”師雲:“身心不起,】不起就是不動,不但是端身正坐,而且心不起念。【是名:第一牢強精進。】我們不是常常說要精進嗎?內心不執著、不起妄念,這是世界上最精進的人,是名:第一牢強精進,【牢強】就是堅固、勇猛。【才起心,向外求者,】你只要起心動念,向外去追求,【名爲歌利王愛遊獵去。】名爲歌利利王愛遊獵去,就是喜歡去外面攀緣,喜歡去外面遊玩。那麼【心不外遊,】只要我們的心不往外跑,【即是忍辱仙人。】所以佛法是心法,【身心俱無,即是佛道。”】能夠把身,身就是生老病死喽,心呢,這個刹那生、刹那滅,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把這個身心契入空,畢竟的空寂,就是大寂滅道場,也就是如來,就是佛道。

  【問:“若無心,行此道得否?”】那麼如果用這個無心,行此道得本心嗎?這樣是不是得本心呢?【師雲:“無心,便是行此道。】你無心,這個就是行道了,【更說什麼得與不得?】後面還加一個什麼【得否】,所以他們都不了解,問的人都不了解,當下的意義是什麼,要講當下,若無心行此道,此無心即是道,不可以再加【得否】這兩個字。禅師說:無心,便是行此道,更說什麼得與不得?【且如瞥起一念,便是境。】就是突然而起的,而且如瞥起,那麼就是突然而起的一個念頭,那麼這個就是境,所以動念就變成境界了,動念就化作境界了。【若無一念,】其實若無一念,就是若無一念分別、執著啦,這樣的意思更清楚了,因爲活人都會有念的嘛,這個【無念】,很多人都會弄錯了,以爲是象死人的無想一樣。若無分別、執著之妄念,【便是:境忘心自滅,】在境界上就沒有了,不起一個念頭,境界自然無了,這個妄想心,就自動自自然然的滅掉了。【無複可追尋。”】當下就是空,也不要再追什麼、求什麼。

  【問:“如何是出叁界?”】怎麼樣才叫做出叁界?因爲我們有執啊、執著啊,我們當然就是有叁界可言,所以我們現在不落入執著跟分別,就沒有了!【師雲:“善惡都莫思量,】善跟惡統統放下,【當處便出叁界。】我們不能把叁界,變成是一種有形相的階梯,這是第一層樓,這是第二層樓,這是第叁層樓,當然在事相上,是這樣建立啦,我們應當把叁界,建立在貪、嗔、癡這個角度,那麼簡單講就是,叁界是不離當處,著有,叁界就跳不出,那麼用貪、嗔、癡的角度,就是叁界,比較清楚。所以說:善惡都莫思量,當處便出叁界。簡單講,你不執著心、不分別心,出叁界就這麼簡單,最主要是習氣難斷。【如來出世,爲破叁有。】如來出世,是爲了要破除叁界的執著,【若無一切心,叁界亦非有。】如果你沒有這些貪、嗔、癡,叁界也不存在的。【如一微塵,破爲百分,九十九分是無,一分是有,摩诃衍不能勝出;百分俱無,摩诃衍始能勝出。”】再講一遍:如一微塵,破爲百分,把一個顆粒微塵分成一百分,就是一百個等分啦,你已經達到九十九個無了,你還有一分是有,你還著那麼一點點兒,也不行,摩诃衍不能勝出,大乘的頓悟,還是沒有辦法,摩诃衍,這大乘之道,菩薩道、大菩薩這個道,還是沒有辦法出,就是不能留那麼一點點兒執著,一點兒都不行,已經達到九十九了,破了九十九了,就是差那麼零點一還沒有,就是不行!底下加:百分俱無,我們不是一微塵破爲百分嗎,底下就加:百分俱無,俱就是一個人,再一個工具的具,文具店這個具是不是?百分俱無,統統沒有,摩诃衍始能勝出,就是加上面這一句,本來上面那一句是:摩诃衍始能勝出,可是那個始字要改成不,底下這個,要整句把它引用下來,百分俱無的話,摩诃衍始能勝出,就是把那一句往下挪。就是我們要完成佛道,是一點滴塵、一點微塵許,都不可以有,都不能染。

  上堂雲,【上堂】就是我們所講的登臺啦,上堂就說是我們有禅堂啊、念佛堂啊、齋堂啊,那個都是堂。【上堂雲:“即心是佛。上至諸佛,下至蠢動】【蠢動】就是蟲類爬行的樣子。上到諸佛,下到【蠢動】,就是蟲類爬行的樣子,【含靈,】含有一切靈性的,【皆有佛性,同一心體。】同一心體,但是跟我們佛性比較相應的,那就人道最快了,那麼再來象那些猴子啦、狗啦、豬啦,也很接近了,牛啦、大象啦。那麼如果說是螞蟻啊,那就更遙遠了,螞蟻就更遙遠了。所以殺害衆生的話,殺接近靈性高的人,接近于佛道,容易修成佛道的人,罪就比較重一點。譬如說你殺人,當然判死刑了,要是你殺死一只螞蟻,你說:把我抓起來,我殺死一只螞蟻。你到警察局去,警察局的警察會說你是瘋子,你神經病!同樣是殺,可是爲什麼會差這麼多?對不對?佛法也是從這兒開展出來嘛,殺戒也是這樣子嘛,還有分重罪跟逆罪嘛,殺父、殺母、殺和尚、殺阿阇犁、殺佛,這個殺聖人,這個都是逆罪,殺人,這個是重罪。那麼殺畜生,又分等級了,靈性比較高的,那麼就是輕罪,那麼不小心踏死螞蟻呢?心忏悔。那麼很多人都問這個問題,做師父的也很辛苦,你到哪裏打八關齋戒,師父一問,開示完了:有沒有問題?他講:師父!有問題。什麼問題啊?我家那個蟑螂很多啊,到處爬來爬去的,那個螞蟻也很多、老鼠啊,那怎麼辦?師父!那個蟑螂殺啊,怎麼辦?那你做師父的,你怎麼回答呢?你叫他不要殺嗎?那不可能,因爲蟑螂裏面有傳染病的,是不是啊?那你怎麼辦呢?你要回答說要殺啊,就犯戒啊:要說不殺嘛,他家一大堆啊,然後做師父的人就善巧,不要正面回答,就跟他講:哎呀!盡量保持家裏幹淨吧,我的答案就到此爲止。就這樣子啦,就這樣子,唯一的答案就是到這個就是截止了,沒辦法再回答下去了,要不要殺,那就看你了,看你了,是不是?我的話是看心血來潮,我這個人是看心血來潮,它要是在那邊爬來爬去,讓我看了很討厭時,阿彌陀佛!拍旁邊啦,把它趕走,拍旁邊把它趕走,拍旁邊,我每次都故意看不清楚:我不是故意打死你的,請你原諒我。沒辦法!在旁邊拍一拍,它就會跑。有時候這個沒有辦法啦,這個太多了,你說不殺生,也沒有辦法,是不是?如果今天來講的話,我們整個世界,都被螞蟻占據了,都被蟑螂占據了,被這些動物占據,你說你不殺,你沒辦法活的啦,沒有辦法啦!譬如說我們身上有細菌,感冒打噴嚏,那當然就是細菌在作用啊,是不是?你說你腫瘤,你也是細菌、細胞在分裂,裏面也是菌類的,還是一樣的。那你說癌症,那癌症裏面它還是蟲啊,對不對?那你打針、钴六十,那這樣講還是殺生啊、殺生。可是呢,佛不是這樣的意思,有一次,世尊座下的比丘往生了,往生了因爲沒有發現,結果留著,好幾天才被人家發現,發現以後就已經長蟲了,那長蟲了,那麼這些比丘,把這個比丘死屍擡去火葬場,沒有人敢點火,沒有人敢點火啊,是不是?沒有人敢點火,因爲那裏面的蟲很多,這個事情麻煩大了,趕快去請示世尊,這個跑去:世尊、世尊!那這些都是衆生,他上面身體都是衆生,怎麼辦?沒有人敢點火啊,世尊說不可以殺生啊!世尊就回答說:此是寄生,人生隨著生,人滅隨著滅。燒吧!啪!就點火了,哦!世尊真是大智慧的人,真是大智慧的人!有一次我們看到這個戒律,律學,看到這個波斯匿王,人家外面帶這個軍隊來,軍隊來要打,攻打這個波斯匿王,那麼全國的人,上下都很緊張,大家都是學佛的啦、學佛的啦,沒有人敢動啊,這個世尊教我們不可以殺生啊,這個一派軍隊出去打的話,這不是死一個、兩個,都是死上萬的人啊!然後就來請示佛陀,波斯匿王來請示佛陀:佛陀啊!我是一國之君,出不出兵在我一人,那麼敵軍准備攻打來了,我們只稍作抵抗,我們軍隊是有能力滅掉他,可是我們要不要迎戰呢?然後世尊就回答,真是智慧!世尊說:國王乃一國之君,萬衆系于一王,萬衆都看你一個國王,就看你一個國王,若不抵抗,國家當滅,如果你不抵抗,國家就會滅掉。結果波斯匿王派兵就打了,世尊講的,他就打,一下子就打勝仗了。世尊他不是說死執一方,說不殺生,就放著讓你宰割,沒有這樣子的道理,沒有這樣子的,是不是?因此我們從這個問答,照世尊的指示,他不是說好戰,因爲人家打得沒有辦法了,人家快攻上來了,再不出兵,全國就被滅了,那個攻打來的敵軍很殘忍的,看到人就砍就殺了,世尊還是沒有辦法的,國王是萬衆系于一人,國王是一國之君啊,是不是啊?你不迎戰,全國都滅亡,還是打,到最後還是打戰,不惜一戰,就是打。所以我們研究戒律,我們有時候要靈活的運用的看,靈活的運用看。所以這個能夠不殺嘛,當然就最好了、最好了。所以說: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同一心體。就象我們這個講堂裏面,很多人坐著,哦!那個大腿都被那個什麼跳蚤,叮得象冰棒、紅豆冰一樣,在那邊:阿彌陀佛……隨著那個音樂節拍一直抓,阿彌陀佛……念快的話就:阿彌陀佛……就抓得愈快,都是跳蚤,沒辦法啦!是不是啊?我是爲了大家打坐嘛,還…

《傳心法要講記(8)》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傳心法要講記(9)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