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當與汝。”這時孩子們聽說門外有珍玩之物,馬上“競共馳走,爭出火宅”(見《法華經卷二譬喻品》)。還有一個比喻叫黃葉止啼,拿一片樹上掉下來的黃葉跟哭鬧不止的小孩子說,這是金子的,小孩子也不懂,認爲金子也很好,既然是金子就把它收藏起來,有好玩的,不再哭了,叫黃葉止啼。因爲引導衆生不能拔苗助長,所以,佛法有很多方便善巧的方法,因爲拔苗助長就把苗拔死了,所以,要一點一點來引導,慢慢地進行。
比如叁淨肉的問題,有人說佛沒有說過叁淨肉,那《楞伽經》等等都說不可以吃肉。有位居士在網上轉載別人的一篇文章,跟我說,我說錯了,叁淨肉是佛說的,他回家以後很不服氣啊,就說找經典。我把信給他發過去,我說你自己看。其實很簡單,你打出“叁淨肉”在《大藏經》裏一搜索就能搜索出來,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是佛說的。不過呢,這是引導階段說的,到究竟階段,當大家學佛法成熟了以後,佛法就告訴我們,任何肉都不能吃。因爲不管你吃什麼肉都是衆生肉。而在無量無邊的輪回之中,我們和所有的衆生也一定曾經是六親眷屬,大家都是父母、妻子、兒女、爺爺、奶奶……都是親屬,那你要忍心吃你就吃,不忍心吃你就不吃。不僅是一個國家,而且好多國家的科研人員都研究表明吃素有多少好處。佛陀多麼偉大了不起,因爲在幾千年前,就告訴我們不能吃肉。互相吃,就造成了種種的痛苦,如果有比我們更強大的動物吃我們,今天抓叁個,明天抓五個,胳膊剁下來,五髒掏下來,加上佐料,炒炒,不知道大家作何感想?因爲吃的不是人,而是吃的什麼雞鴨魚,牛馬豬,大家吃得很香,可是你曾經做過動物啊,而且下一世我們是不是動物,我們也無法保證。所以這樣的輪回就無法結束,要想停止輪回就必須停止吃肉。這件事情在《楞嚴經》裏講得非常不客氣。當然我這是順便提一下,大家慢慢地過渡,不要急,要不然嚇得都不敢學佛。那麼這種種的苦惱、災難,煎迫衆生,誰來救衆生呢?當然只有佛來救衆生。所以下面一句“大悲大智大雄力,南無佛陀耶!”這裏提了佛的叁個非常突出的功德,第一大悲,第二大智,第叁大力,如果沒有這叁項,要想度衆生幾乎是不可能的。你沒有大悲就發不了菩提心,因爲大悲是菩提心的根本。見不了衆生受苦,忍不了衆生受苦,就想幫助,這叫大悲。因爲悲能拔苦,拯救衆生于水火之中,要發這樣的心。因爲佛陀已經解脫了,爲避免衆生在渾渾噩噩中受苦,苦中作樂,對將來要受苦可能不知道,所以要救苦。可是沒有智慧不行啊,要救衆生,就要有種種的方便善巧,好比說,大家先吃叁淨肉,從吃叁淨肉開始循序漸進,逐步過渡到吃素階段。叁淨肉就是不聞殺、不見殺、不爲己殺。這個動物死的時候,你沒有聽見它的慘叫聲,這個動物被殺的時候,你沒有看見,這個動物被殺的時候,不爲你而殺。我們現在已經吃的就是從已經宰殺好的,再放到市場上去賣,如果買活的就肯定不是叁淨肉。比如海鮮餐館裏一點,我要這條魚,你吃完了以後,你肯定變成這條魚,然後被其他人吃。你如果吃一盤蝦,這盤蝦好比說比較大,有14條蝦,你吃了以後要變成14條蝦被人吃,你的罪過才能還完,吃多少還多少,一點也不客氣,就是這樣。因果規律,無論學佛與否,也不管你受戒與否,它鐵面無私。佛就是因爲看到了這種可怕的情況,所以告訴我們,千萬不能吃啊。可是大夥說不行,不吃怎麼活呢?不吃怎麼會有營養呢?那佛就說,那你就先吃叁淨肉吧。這樣需要方便善巧來引導。但是當你學好了以後,佛就不這樣說了,一切衆生肉不得食。
大力就是有足夠的能力,佛的能力有多大,我們現在見到任何什麼特異功能,在佛面前簡直就是小菜,根本算不了什麼。因爲佛可以把世界拿到手中,再扔出去,這裏邊的衆生都不知道。可以把整個宇宙揉成粉末,然後吹散,然後再聚合起來,隨便做。在經典裏有不少地方講佛的這種能力。在《涅槃經》裏講,佛到了一個地方,有五百個力士爲迎接佛陀清掃街道,可是道路中間有大石擋道,這五百力士拼盡全力都不能搬動,佛也變身爲一個力士的樣子,輕輕松松就拿起來,扔到空中掉下來後再用手接住,用嘴一吹,那石頭就沒有了。這五百力士頓時就佩服得不得了。這是其中的一件事而已。其實在經典裏還有很多關于佛祖大力的介紹,當然在許多經典之中也記載佛會破解這種神通、大力,他說其實我沒有做這些事情。好比說提波達多和阿舍世王,他們合起來要害佛,就灌醉了一頭最大的象,這個象是象裏邊的王,那就大得不得了,一路上踩死了很多人。並且驅使這頭象在佛必經之地,企圖謀害于佛。這頭大象就沖著佛陀狂奔過來,阿羅漢有神通用自己的神通就跑到天上去了,只有阿難沒有神通,在一起陪著佛。當然阿難本身也是不可思議的,他做佛的侍者也不止一世了,所以他跟著佛,不動。結果象中之王沖到佛陀面前之後突然趴下了,爲什麼呢?佛伸出了五指,這大象看到五頭巨大無比的雄獅,每一頭獅子都可以把它撕碎,何況是五只。所以嚇得大象屁滾尿流,趴在地上不敢動了。後來佛陀解釋說,自己並沒有放出五頭雄獅,是這頭大象遭業感果,才出現雄獅的幻象。就是這種情況,其實這裏邊道理也很深的,因爲這一切都是假象,你造什麼業就會感什麼果,這頭大象造的這種業它就感得這種果,所以嚇得屁滾尿流,就調伏了。所以佛不但要有大慈悲,要有大智慧還要有大雄力,這樣才能夠調伏衆生,所以佛叫“調禦丈夫”。一切衆生,佛都可以調服。雖然衆生剛強難化,但是總有一天會被調伏。
“南無佛陀耶”,“南無”就是皈依的意思。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很多老居士,甚至一些法師質疑,說這怎麼讀na mo?明明是nan wu,這是約定俗成。“南無”這兩個字如果讀nan wu,就會被人笑話,認爲你是外行。最近我遇到一個福建居士,他告訴我,在他們家鄉,南無確實讀na mo。我想這個詞最早可能就是被福建這裏的法師翻譯過來的,那時候普通話不怎麼普及,很多字就是方言發音,這沒什麼可奇怪的。
“昭朗萬有,衽席群生,功德莫能名。”“昭”就是光耀,“朗”就是煥發,就是佛光普照的意思。“萬有”就是一切的衆生,包括叁界這個生存的環境。佛法平等地普照一切,不論好人壞人都照,不是好人多照一點,壞人少照一點,沒有這回事。就像今天下雨一樣,不管是大樹,小樹都一樣對待。當然,你大樹接受的雨水就多一點,小草接受的雨水就少一點。所以學習佛法,如果你發的心大,你進步就快,你發的心小,進步就小,跟這個道理是一樣的,就看你自己的吸收,而不關佛的事情,佛祖對衆生都是平等的。“萬有”就是一切法。“衽席群生”,“群生”就是衆生,“衽席”就是像媽媽照顧小孩一樣。過去的衣服是大襟,像我們穿的衣服,把孩子往裏一裹,包起來。“席”是晚上媽媽摟著孩子睡,就是形容佛對待衆生,就像對待自己的獨生子女一樣,所以我們不可能沒有人關照,沒有人關照沒關系,要有佛關照就行。因爲有的時候,人就可能不大關照了,不是說不想關照了,因爲自顧不暇。地震期間,你和同伴都被壓在廢墟裏,你壓了,他也被壓了,他怎麼照顧你呢?就算他有一瓶水,他被壓住了,他也沒有辦法遞給你。有時候我們人挺可憐,無法自己救自己,怎麼去照顧別人?但是佛可以。一尊佛就可以照顧無量無邊的衆生,何況有無量無邊的佛。因此才說:“千處祈求千處應”,只要大家求佛菩薩,求叁寶,什麼時候求,什麼時候就有用。有人說這事情不大可能,我跟佛陀要100塊錢,我就沒要來,南無佛,南無佛,他就是不出來。因爲這時候你不需要這100塊錢,如果到了緊急危難的時候,你需要幫助,佛菩薩大概馬上就會幫助你,會救助你,至于說用什麼方法幫助,那就非常神奇,沒有這樣體驗的人,你跟他講很多,他也不知道;有了體驗他就不吭聲,因爲他知道怎麼回事。這種故事太多太多了,所以學佛是一定要有體驗的,一定要通過修行獲得體驗。下面說“功德莫能名”,“名”就是表達,功德大到沒有辦法講,怎麼講都不會過分,我們看那麼多的佛經、那麼多的論、贊、偈,因爲無論怎麼贊歎都不會過分。實際上叁寶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就是叁寶,我們有一個根本的生命,“它”是永恒長存的,“它”不生不滅,就是我們自己不知道,所以需要佛用他的大智慧來啓發我們本具的智慧光明,如果你經過佛的啓發,你具有了這個智慧,那就叫開悟。
第一段就講完了,後面有一個副歌,“今乃知,惟此是,真正皈依處”,這個太明白了,就不用講了,“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這個我們最後再講。好,第一段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問一下。
營員:“師父好,我是來自浙江的,參加這次夏令營主要是帶著兩個疑惑,這兩個疑惑就是您剛才講第一段時提及到了,我發現很多事情它又産生一定的效果”……
明證法師:你稍微等一下,我們是就第一段的歌詞來提問題的,至于說其他的內容,回答其他的問題,七天的夏令營裏面另有安排。
營員:“就一句,萬物唯心造,我們受到的正規教育說是唯心主義,這裏面有個矛盾吧,這是一個困惑,不知道師父您是怎麼看的”?
明證法師:現在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我們平常受的常規教育,說佛教這一類的呢是唯心主義,那麼佛法也說“萬物唯心造”,到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大概是這個意思。世間的人對什麼是“心”可以說基本不了解,佛法說的“心”很複雜、很全面、很周詳,不是我們平時說的這個心。平時人們說的這個心非常雜亂,概念不清楚的,你找一百個人,他可能可以說出一百二十個不同的心來,不是佛教說的很嚴密的那種“心”。一心分爲十法界,剛才我們說過。另外,一心…
《《叁寶歌》的意義--在第十八屆生活禅夏令營的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