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傳心法要講記(9)▪P3

  ..續本文上一頁來象虎,眼睛虎視,就是想要把你,好象要把你吃掉一樣,走起路來象牛一樣的,這個都很雄壯、很粗型的。他的舌頭一伸出來,哇!超過他的鼻子,這個不得了,這個馬祖道一禅師,把那個舌頭一伸出來,超過他的鼻子,你現在就可以試試看,你不必這樣試,你把這個手放在前面,你自己試試看,沒有一個有辦法舔到鼻子的,連我都沒有辦法,沒有辦法的,這個舌頭過鼻,表示生生世世不犯妄語戒,引舌過鼻。足下有兩個輪紋,他依這個資州的唐和尚,也就是處寂大師剃染,那麼在渝州的圓律師受具足戒,在開元,唐開元期間,就跟著懷讓禅師,學習這個曹溪的禅法,當下開悟,密受心法,就把這個心法教給他。那麼剛開始,是在建陽的佛迹嶺,不久以後,就到臨川的南康跟龔工二山,那麼在大曆四年,就是西元769年,駐錫鍾陵,我們所講的鍾陵錄,是不是?江西的進賢,進賢縣的開元寺,大陸也有開元寺。這個時候學者就雲集了,化緣就大盛了。馬祖講了兩句話,每一個人每天都在聽的,這兩句話大家都知道:【平常心是道】,【即心是佛】,我們平常:這兩句話是誰講的,我們每天都在講的,禅宗裏面講的:【平常心是道】,這一句是馬祖道一禅師講的,【即心是佛】,這也是馬祖道一禅師講的,我們對祖師這個語錄,多少我們要了解一下,是不是?那爲什麼要了解呢?才知道它的出處在哪裏。大弘禅風,這個馬祖道一,座下有一個弟子,叫做百丈懷海禅師,哦!這個百丈訂清規,馬祖建叢林,百丈訂清規,一個是師父,一個是徒弟,師徒相呼應,變成一個了不起的道場。還有,他出了一個南泉普願禅師,大梅法常禅師等等,總共在馬祖道一座下開悟的人,有一百叁十九個人,哇!現在未法,一個開悟、證悟就不得了了,一個證悟都不得了了,他的座下竟然有一百叁十九個人證悟,你想想看!這是何等的功夫!怎麼教徒弟的,教到這麼偉大!就是吃苦、吃苦,跟著馬祖道一禅師吃苦,吃盡苦頭,磨練意志,如如不動。任何的東西,你想要開出甜美的果實,果實的這個甜美,一定要經過苦澀的階段,一個出家人,他不肯吃過苦頭,你別想你有成就的,不可能的!你沒有這個苦,你體會不會深刻的,你不會,不曉得生死是可怕的。一個參禅悟道的人,你曉不曉得,我們以前看過那個傳記,他們參是怎麼參的?他們參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起疑情的時候,這樣一坐下去,甚至晚上安板都不知道,第二天早課、起板,統統不知道,他就是這樣子,一直參、一直參……起疑情嘛,整個心就定在那個地方,參父母未生前本來的面目,參到打破無始無明。他還沒有開悟的時候,壓,壓不下去,吐,吐不出來,象要斷氣一樣的,又不會死,那個人整個就楞在那個地方,因爲進入無始無明的真空狀態的時候,那有一段心路曆程要掙紮的,那一片黑暗的,還沒有打破無始無明,智慧又顯現不出來,沒有辦法大用現前,可是壓呢,他壓不下去,他無始無終,裏面一片黑漆漆的,就在那邊吐不出來、吞不下去,哇!整個人快死掉一樣的,有的人參的時候快發瘋了!然後到有一天,破悟的時候,他那個生命的喜悅展露出來,他自己控製不住了,有的笑啊、有的痛哭流涕啊怎麼樣子,有的感恩師父啊,對不對?他知道生死已了、生死已了啊!所以說,他那一種破除迷惑、無知無明的這種喜悅,自己掌握不住了、控製不住了,放聲大哭,或者是象發瘋一樣大笑。這禅門那時候大盛,很多。但是因爲那個時候,很多人都寄居在這個律學院,因爲那個時候,唐朝學律的人非常的盛行,象道宣律師,那個時候建立這個四分律刪減補阙,所以這個律學大大的風行。那麼持戒律的,哇!那個很煩瑣的,那個要持戒律,那你要持到連微細的戒你都要持,那個非常麻煩的!你連晚上,說我生病,我要吃一杯藥,那不行的!要說淨的、要說淨的,請一個人來,在前面,我要吃藥,念一念:我因爲生病故,所以我要吃藥。那念一念,念叁遍,他才可以喝那個藥,對不對?要上廁所的時候要先彈指,對不對?衣服解下來的時候還要念,是不是啊?對不對?大小便時,當願衆生,去貪嗔癡,蠲除汙垢,什麼去貪嗔癡,統統念這個東西,什麼以水灌掌怎麼樣子,哦!那個持律的人,夠麻煩的、夠麻煩的!所以說,都寄居在這個律學院的,可是這個法製有限,因爲這個戒律非常的繁瑣,那學禅的人,他是很灑脫的、很灑脫,那學律的人,他又必須是團體,不可以別住的,因此就在裏面鬧了很多的意見,學禅的人他是灑脫、他是自在的啦,是不是?他心早就解脫了,學律的不行,學律的一定要把這個色身,約束得跟佛一樣的威儀,那這些學禅的人,都學得很辛苦啊,因此馬祖道一禅師,就創建這個叢林,來安住這個學禅的人,跟律的分開,你們學律,你們就好好的學律的,我們都是學禅的。由是這個禅宗大大的興盛,因爲可以自由發揮嘛,學禅的人,可以坐在那邊,你坐,可以坐整天沒有關系,學律的不行,一起吃飯、一起早課、一起晚課、一起誦戒、一起研究戒律,是不是啊?心解不解脫,先擺在一邊,可是學禅的人,他心早就解脫了,他才不要搞這個東西。因此他另外建叢林,結果宗門大盛,更有時間嘛,轉化無窮,與律學院分開,自己做禅學院。在貞元四年正月的時候,那麼在二月四號示寂,就是圓寂了,世壽八十。唐憲宗封號,給他封一個【大寂禅師】,大寂禅師。那麼這個馬祖道一,他發展得很大,那麼稱爲洪州宗。那麼道一是跟著懷讓禅師所學的,懷讓禅師培養這個道一禅師出來,就不得了了!那麼就如同希遷禅師,跟著行思禅師學禅一樣的,因此在當時,這個希遷禅師,或者道一禅師,兩個人弘揚是並稱的,都很有名的,希遷禅師就是石頭了,石頭希遷禅師。那麼馬祖因爲在這個江西,闡揚南嶽系的宗風,也就是懷讓,那麼也稱江西禅,所以叫做江西馬祖,聞名于世,江西的馬祖,馬祖道一禅師。這個有叢林,就是這個是第一個祖師,馬祖建叢林,百丈訂清規,百丈就是懷海禅師,所以大家稱:馬大師、馬大師。好了!舉此因緣這麼說,這馬大師,就是馬祖道一禅師,出了八十四個善知識,當然是舉比較有名的啦,其實不止啦,總共一百多個人。說:只要你問他們這些所謂的善知識,【問著個個屙漉漉地,】【屙】就是上廁所拉屎、拉屎,這個叫做【屙】,【漉漉】就是這個液體滲出來,這個【滲】就是叁點水,再一個參悟、參學的參,參禅的參,壹貳參的參,國字的壹貳參的參,這個液體滲出的樣子。那麼【屙漉漉地】呢?就是你只要問他,個個這個拉屎,液體就弄得……那麼這個就尿出來。它這個國語講起來不連貫,用臺語講比較直接:【屎尿拉得滿褲子都是!】臺語很棒的,臺語真是很會形容:【屎尿拉得滿褲子都是!】馬大師出了八十四個善知識,都說有所境界的,可是你問這個禅,個個屎尿拉得滿褲子都是。意思沒有辦法,沒有能力、沒有能力。【只有歸宗較些子。”】就是好一點點、好一點點,才了解到沒有言說的真正的禅學、真正的禅學。

  底下,另外一個公案,【師在鹽官會裏,】【鹽官】就是人的名字,就是鹽官禅師。這個鹽官禅師,是馬祖的弟子,大家稱他齊安國師,整齊的齊,平安的安。他是國師。說:我們黃檗禅師在齊安國師,齊安國師又稱爲鹽官禅師。在這個地方住下來的時候,這大中帝,就是唐宣宗,這唐宣宗年少的時候,那麼他也出過家,唐宣宗年號爲大中,那麼這個大中年間,是由西元846到859,唐宣宗的年號。這個唐大中皇帝剛做沙彌,【大中帝爲沙彌,】唐朝有這樣子的規矩,是不是?大概有這樣的盛行,連皇帝都當沙彌。【師于佛殿上禮佛,】在禮佛,這沙彌,就是皇上,就將來的皇上,是不是啊?【沙彌雲:“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衆求,】【衆】就是僧。既然不著僧求,也不求于叁寶嘛,自性就是佛嘛,【長老禮拜,當何所求?”】是不是啊?【師雲:】黃檗禅師就說了:【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衆求,常禮如是事。】我頂禮就是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衆求。我就是要禮拜這些事情啊,就是告訴自己無求啊,無所求啊!【沙彌雲:】既然無所求,【“用禮何爲?”】對不對?你無所求,那麼你禮拜是做什麼?黃檗禅師知道他不懂佛法嘛,因爲他還沒有當皇帝,當然是他比較大,禅師比較大啦,他當皇帝,可能就砍他頭了,是不是啊?師一巴掌,啪!沒想到將來他是當皇帝,一巴掌就打過去了,因爲在這裏不能講的、不能講的,禅是不可以講的。【師便掌。】一巴掌就打過去了,這個沙彌講,這個沙彌打得痛了:【沙彌雲:“太粗生!”】就是:太粗魯了、太粗魯了!那有人這樣子的,問一句話就打人,這麼粗魯!【師雲:“這裏是什麼所在?】自性清淨啊,怎麼可以讓你【說粗說細!”】隨後起來,又一巴掌再打下去,【隨後又掌,】這裏是什麼地方,讓你說粗說細啊?沙彌很不愉快的就離開了,【沙彌便走。】就離開了,是不是啊?我們要是這裏,將來有一個人要做皇帝,來這裏出家,你敢去碰他啊,你命都不要了,是不是啊?禅師他才不管這個呢,來了照打、照打,是不是啊?他生死已了了,他比誰都大,我們生死還沒有了,還不行啦!

  好!翻過來117頁,說:師,就另外一個公案了,【師行腳時到南泉。】這個也很重要,南泉普願禅師,這個很重要的,南泉禅師,西元748年到西元834年,這個唐代的一個出家人,是河南開封人,跟包公是一樣的啦,包公是宋朝人,他這個比包公更早啦,所以開封府很早就有了,河南的開封。俗姓姓王,十歲的時候,他就跟著懷讓禅師學禅,哦!這個人不得了,普願禅師這個人,苦節笃勵,勤勉奮發,這個人很肯吃苦、很肯吃苦,所以啊,吃過苦的孩子,很容易成就的,從小好命習慣了,現在來到這裏,師父講他兩句話,他馬上就生氣、抗拒了,那沒辦法成大器的。…

《傳心法要講記(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