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马祖道一禅师,会讲,等一下会讲。那么这个归宗智常禅师,他的籍贯,或者是生年、往生的年都不晓得,没有记载。他住在庐山归宗寺,所以那个【归宗】是个道场,归宗那个道场,就象这个文殊讲堂一样的,这文殊讲堂,【讲堂】,是不是啊?那么这个【归宗】,这是个寺,他的真的本名叫做智常,智慧的智,平常的常。那么这个在庐山的归宗寺弘扬宗风,他往生以后,封号叫做【至真禅师】,至真,至圣先师那个至,叫做至真禅师。他这里有个公案,斩蛇的公案,这是一个学禅的人都应该知道,很有趣的!他说,这个归宗智常禅师,有一次在除草,以前不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吗?是不是?除草。有一个专门讲经的出家人,因为在教下满通达的,可是对宗下,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一个大彻大悟的人,三藏就在他一心当中,一个教下的人,不悟,他始终摸不着他在做什么东西。有一个会讲经的出家人,来参这个专门心法的,禅宗的归宗智常禅师,刚好有一条蛇过来,有一条蛇过来,哎呀!这个归宗智常禅师,看到那个讲经的法师在旁边,他一下子拿锄头来,啪!斩断,一下子就锯断它,把蛇锯断了。这个讲经弘法的法师,学问相当好啦,可是就是没有开悟啦,这个讲经的法师就跟他讲说:我啊很久就向往你这个归宗智常禅师,而我今天来看,你在除草当中,一下子就把那一条蛇锯成两段,你原来只是一个粗行的沙门。粗行就是说:你的行为很丑陋、很暴恶,我这么景仰的一个人,竟然连蛇都宰掉、都干掉它,又把它弄成两段。当然嘛,学教的人他就是看眼前嘛,就凡夫也是一样,看眼前嘛,不晓得那个是圣人。人家这个归宗智常禅师,不但不生气,他就说,归宗禅师就说:哦!你骂我!你骂我粗行沙门。那么就问他了:是你粗?还是我比较粗啊?粗鲁的【粗】。是你粗?还是我粗?然后他又问了,什么叫做粗?要先把【粗】这个定义,先定义看看,才知道是你粗还是我粗啊?他说:什么是粗?是不是?智常禅师:你讲的,是你问我:是你粗?是我粗?那我现在问你:什么叫做粗?这个智常禅师,拿这个锄头举得很高,这样叫做粗。那我问你:什么叫做细啊?因为粗是对细讲的嘛,细是对粗讲的嘛!那个智常禅师就把那个锄头放低一点、放低一点,然后简单的做那个斩蛇的动作,点一下,什么叫粗?就这样子,什么叫细,就把它放下,稍微比一下要斩蛇的手势。他说:哦!就是这样子,依照这样子而修行哦!他说,因为他教下他不懂嘛,他没有开悟嘛!然后智常禅师就跟他讲说:按照我这样粗跟细的来修行,暂且不要说啦,你在什么地方看到,用什么东西看到我斩蛇?你是用眼睛呢?眼睛这个是肉体,会坏的东西啊,不真啊。你是用眼识呢?眼识是执着的东西啊,也是妄想啊,你是用眼睛,是五蕴皆空啊,所构成的四大本空,五蕴无我,你是用肉体的眼睛,肉眼看呢?还是用这个分别心的眼根看呢?那也是妄想啊!意思就是说,按照这个粗、细修行,你先摆一边,那你是用什么东西,你什么处见我斩蛇?何处见我斩蛇?这下僧无对!他是讲经嘛,他根本没开悟嘛,这下回答不出来了。表示说我们要用真心,我们讲经说法不悟,他都是用意识心、妄心,就问他。所以宗下、宗门的人,他心境绝对了解教下的人,他一定了解的。教下的人,他不一定了解宗下的人,了解心法,他没有办法了解,他每天都在文字上游戏啊,讲来讲去,讲这个执着这个、讲那个执着那个,所以教下的人,就是专门研究佛法的人,常常骂,骂那个禅师:这些禅师啊,神经兮兮的,疯疯颠颠的!可是他承认他们是大彻大悟的人,因为他们在讲什么,教下的人都听不懂。所以宗下的人、开悟的人,他一定了解教下的人,教下的人,没有办法了解这个宗下的人是什么,因为人家是悟道的境界啊!象我们以前,看过这个禅宗的种种公案,哪个都是神经兮兮的,让你也觉得:这怎么会这样子?也是很不可思议,对不对?因此我们要了解,这个是诸位慢慢去参,是你粗?还是我粗?不过我们没有开悟的人,不要学人家那一套哦,学人家那一套,人家再问了,你就回答不出来了,人家是从本性流露出来的,你不可以依样画葫芦哦,你依样画葫芦,会被人家耻笑的哦!底下,有一个出家人,就拜辞了这个归宗智常禅师,这个智常禅师,【宗云:“往甚处去?”】你要到哪里去啊?他说:哎呀!我来你这里这么久,都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云:“诸方学五味禅去。”】我这个诸方,我到另外一个地方,我学这个五味禅。诸位!把笔拿一下,我简单告诉你,什么叫五味禅,就是五种禅,那么这个是宗密大师对禅的一个分析,有五种的,有浅深跟阶级次第的,五味禅。第一个叫做外道禅,先写一下:外道禅,第二个叫做凡夫禅,第三个叫做小乘禅,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第四个就是大乘禅,那么第五个就是最上乘禅,先写一下五味禅,然后我们再来稍微做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五味禅?这个五味,五味禅就是五种交杂一起修的这个禅,这是对一味禅来对衬讲的,不是称五味禅,要不然就是称一味禅,这最主要就是斥责这五种交杂的如来禅,相对于那个只有一味的祖师禅,来作比较的。第一个叫做外道禅,这外道禅就是带着有执着的一颗心,欣上厌下,哎呀!欣赏天界的,欣赏境界比较高一点的天界,厌下就是厌离这个色界粗糙的这个心识、粗糙的烦恼,这个叫做外道禅,用一颗执着的心、去分别的心、计较的心,欣上厌下,所以称为外道禅,称为外道禅。第二个叫做凡夫禅,凡夫禅要修禅行善啦,第二个就是凡夫禅,什么叫凡夫禅呢?他心相信因果,正信因果,他正信因果,正信佛教的【正信】。他相信这个因果,他相信因果,他就会行善啊,但是他还是跟外道一样,用欣厌的心态去修行,对于天界,哇!他很欣赏;我行善,将来可以到天界去。欣上界,而厌这个下界,所以因为这样子对立的、取舍的心去修行,这个叫凡夫禅。第三个叫做小乘禅,小乘禅就是悟到我空的道理,就是人空,我们天台讲就是偏真,偏真之理,小乘禅。第四个叫做大乘禅,大乘禅就是悟到我空跟法空,这两种空性所显的真理而修行者,这就不得了了!破我执跟破法执了,这个不得了了,但是还是不究竟。最后一个,叫做最上乘禅,最上乘禅是什么意思呢?哦!这个就比较伟大了,就是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原来就没有烦恼,本自具足无漏的智性,此心即是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称为最上乘禅。这个最上乘禅,又称为如来清净禅,或者是一行三昧,或者是真如三昧,或者是一切三昧的根本,也就是达摩门下辗转相传的,当下悟道,也就是将达摩所传的禅,称为如来最上乘禅,以不同于四禅八定,那个大小乘的诸禅定。所以说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这个都不是佛陀所传下来的那个禅,也不是达摩西来所传的禅,达摩西来所传的禅,是最上乘禅。那么讲了这个五味禅,就是对一味禅所讲的,那么就更清楚了!说归宗大师,智常禅师,就是归宗问了:你往什么处去啊?云:诸方学五味禅去。五味禅。【宗云:“诸方有五味禅,】有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有最上乘禅,【我这里只是一昧禅。”】我这里只有一味,一味就是祖师禅,祖祖相传,即心即佛。【云:】就说了:【“如何是一味禅?”】哎呀!这个归宗禅师,棒子拿起来,就一棒的打下去了,【宗便打。】啪!就打下去了!这个出家比丘,这个比丘僧,哎呀!一打下去一痛,就讲了,怕他再打第二次,【僧云:“会也!会也!”】【会也!会也】就是我懂了!我懂了! 这个归宗禅师,他知道他没有开悟嘛,是不是啊?他一讲:会了!会了!意思就是:我懂了!我懂了!【宗云:“道!道!”】【道!道!】就是说,马上说!马上说!这个出家比丘,准备要开口的时候,【僧拟开口,】这个归宗禅师又打,一棒又打下去了,这个无上的禅是不能讲的,你一讲就不对了,再开口就打了,是不是啊?当下就是,你讲什么东西啊?离心意识、离言说相的,你讲什么都不对啦!【宗又打。】归宗禅师又打下去了,被打得受不了了,这个比丘僧赶快离开了。后来就到这个黄檗断际禅师这个地方来,【其僧后到师处,】这黄檗禅师就问了:【师问:“甚么处来?”】什么地方来呢?【云:“归宗来。”师云:“归宗有何言句?”】【言句】就是教化。他有什么说法没有?这归宗禅师平常用什么来说法呢?用什么来说法,有什么言句呢?【僧遂举前话。】僧遂举前话。那么这个比丘僧,因此就把这个因缘就讲给他听了,哎呀!那这个内行的人一听就知道了,最上乘禅,连开口都不对了,是不是?说什么东西呢?不可说!不可说!说的话,动念就打,就不对,叫你要默契,开什么口呢?【师乃上堂,】在禅堂里面,【举此因缘云:“马大师出八十四人善知识,】什么叫马大师?就是马祖道一禅师,这个很重要,这个人你不得不懂的,这个一定要讲的,马祖建丛林,百丈订清规。那这个不知道,百丈叫做怀海禅师,马祖叫做道一禅师。这个马大师,就是马祖道一禅师,这个马祖,不是我们北港林默娘那个妈祖,这个马祖,他是很了不起的,大彻大悟的圣者,马祖道一禅师!马大师出生是709,那么他的入灭是788,709到788,他总共活了八十岁。那么是唐代的一个出家人,那么他的上人,是怀让禅师,是四川省的人,俗姓是姓马,世间人称他马大师,或称为马祖,所以不只是说,神道教的有妈祖,我们佛教也有一个马祖,我们这个马祖是男的,他那个妈祖是女的,我们这个马祖是佛,因为是悟道了就是佛嘛,与佛的境界是一样的,这个妈祖,还在六道轮回里面的天人,有的人讲,她是观世音菩萨示现的,这个都是后来穿凿附会的啦,不可考啦,妈祖是林默娘。马祖名叫做道一,这个容貌很奇特的哦,他容貌有什么奇特呢?他走路象牛,可是看起…
《传心法要讲记(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