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傳心法要講記(10)▪P3

  ..續本文上一頁無所見,那就是本來面目,不立任何見。【始似入我宗門,】剛開始類似,好象入到我這個宗門,【如斯之法,】這些法,【汝取次人,到這裏擬作麼生學?】【取次】就是執著次第的生滅心。你執著有次第的生滅心,取次,你這樣有執著心的人到這裏,【擬作麼生】就是如何來學習呢?你這樣有執著的一種次第、生滅的心,到這裏你如何來學習這個禅呢?【所以道:】所以說嘛:【“擬心時】當你用心的時候,擬心的時候,准備要用功的時候,就被用功的這個心魔纏住了。【被擬心魔縛。】可是你不用功的時候,【非擬心時,】懶懶散散,【又被非擬心魔縛。非非擬心時,】那麼你找到一個,你不是,說:我不想要用一個非擬心,就是非非,那麼就是擬心,負負得正,【又被非非擬心魔縛。”】非非,那麼就是負負得正,那麼就是擬心的時候,還是跟前面,恢複一樣,動個念,還是一樣,非不用心,那麼就是用心啦!非非,第二個【非】字,如果把它當作【不】的話,那麼意思更清楚,非不用心,那個擬就是用功,非不用功,那麼就是用功了。你用功的心一提起來,又被用功的心就忙住了,又恢複到前面的字句。【魔非外來,出自你心。唯有無神通菩薩,足迹不可尋。】沒有神通的菩薩,足迹是不可尋。意思就是,不會顯露那個起心動念的執著的相,叫做無神通菩薩,足迹是不可尋。【若以一切時中,心有常見,】若在二六時中,你心有這個常見,【即是常見外道。若觀一切法空,作空見者,即是斷見外道。】一切法空是指否定哦,不是我們緣起性空那個空,這個弄清楚哦,是否定的頑空哦!【所以叁界唯心,萬法唯識,此猶是對外道、邪見人說。】這個還是對外道、邪見人說的,才講萬法唯心,萬法唯識,叁界唯心。【若說法身,以爲極果,】那是對極果,以爲極果,【此對叁賢十聖人言。故佛斷二愚,】那兩種愚癡呢?【一者微細所知愚,二者極微細所知愚。】佛斷這兩個,微細所知愚,第二叫做極微細所知愚,微細所知愚,二乘人大概了解:極微細所知愚,那麼諸佛菩薩了解,就斷這兩個。一者微細所知愚,二者極微細所知愚,佛斷這兩愚癡。【佛既如是,】不論是微細,或者極微細的統統斷!【更說什麼等妙二覺來。所以一切人,但欲向明,不欲向闇;】這個還是對立、還是無明,不是佛性。【但欲求悟,不受煩惱無明。便道:佛是覺,】就說:佛是覺悟,【衆生是妄。】如果你用這樣對立的見解,【若作如是見解,百劫千生,輪回六道,更無斷絕。】那麼我們就知道了,見一切對立的相,恩恩怨怨,統統化作一股無形的力量,統統用不生不滅的空性,用虛空來透視它,就觀照,虛空有生滅否?沒有!現在的生生滅滅,當體即空,如同虛空一樣,用虛空的胸量,去處理現在的生生滅滅的事情,等于沒有處理,就自然處理,我們不去處理,就自然處理,見一切相,如同虛空的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何以故?無常,自性本空,求也不得,今天你拼死命的,在裏面對立,搞煩惱,搞到最後,只是徒增疲勞而已,白忙一場,眼睛一閉上,什麼也沒有,你不必等到眼睛閉上,現在就什麼也沒有,現在你擁有什麼?你只吃那麼一碗飯,睡那一塊榻榻米,你什麼也沒有,就是擁有也是假的,所以用虛空的心,過活我們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的生活,那麼就是佛。所以說,便道:佛是覺,衆生是妄,若作如是見解,百千生輪回六道,更無斷絕。【何以故?爲謗諸佛本源自性故。】本源自性一切平等,一切無相,一切沒有來去,生滅、增減,統統沒有,更沒有所謂的明跟暗,也沒有所謂的覺跟迷,沒有的!【他分明向你道:】他分明跟你說:【佛且不明,】佛也不是說,他有一個光明,佛是離開明暗的,他不可以取明這一端,所以佛不可以有明的這一個角度來看的。【衆生且不闇,】爲什麼?絕對的本體這個法身,【法無明闇故。】明暗是對立法,是代謝之詞、是生滅的東西,法是絕對的存在。【佛且不強,衆生且不弱,】這個沒有所謂強弱啦,強弱完全是緣起法,對立的思想觀念。【法無強弱故。】站在相,無量的差別,說有強、有弱。【佛且不智,衆生且不愚,】佛也沒有說,他特別有智慧,衆生也沒有說有個愚癡,爲什麼?清淨的法身,沒有所謂的智跟愚,沒有的!所以【法無愚智故。”】這個也是對立的,愚智也是對立的。【是你出頭,總道解禅,】是你出來顯露,總是顯露自己,認爲你了解這個禅。【開著口,便病發。】你開了口,毛病就跑出來了,怎麼樣?【不說本,只說末;】不說本心,只說末,【不說迷,只說悟;】不說衆生這個迷,當下就是悟,當下就是本體,你只說那個地方的心性這個悟。也不說,不說體,只說用,【不說體,只說用。總無你話論處。】話論處就是談話、議論的地方。不說我們絕對的本體界,只說這些千差萬別的作用,總沒有你討論的地方、討論的地方,是不是?【他一切法,且本不有,】這一切法本來就是空,【今亦不無。】不無就是有啦!緣起,也不可以說它是有,所以【緣起不有,】緣滅,也不可以說它是沒有,所以是【緣滅不無。本亦不有,本非本故。】說到本來,它也不能說有,因爲這個本,就不是所謂的本,因爲【本】是無一物的東西,你用一個【本】,它這個相又不對,所以本無本相,就是本非本故,【本】不可以加一個相,所以說:本就非本相故,沒有相可得。【心亦不心,】心本身也沒有心相啊,【心非心故。】心就是絕對的東西,空無一物的東西,它本來不是一種東西啊,你不可以著有一個心相,所以心也不心,【不心】就是不可以有一個心相跑出來,認爲那個是實體的東西,竟把這個心法,絕對的心法,化作一種實際的境界來解,這錯誤的!所以心非心故。【相亦非相,】因爲是緣起、不可得嘛!是唯心所造、影現的啦!所以【相非相故。所以道:】所以就這麼說了:【“無法無本心,】沒有所謂的法的相,也沒有所謂本心之相,怎麼樣?【始解心心法。”】你就了解佛的心、衆生的心,都是一體的,平等無二的。【法即非法,】法的本身當體即空,沒有所謂的法這種東西,那麼沒有這種東西,一切法平等,那就是法。【非法即法。】非法即法。【無法、無非法,】沒有所謂的法,也沒有所謂的非法,因爲法當體即空:它沒有所謂的非法,因爲妙用現,前是不是啊?【故是心心法。】心心法。【忽然瞥起一念,了知如幻如化,即流入過去佛。】如果你動一個念頭去注意到它,那已經化作生滅了,雖然你就是知道幻化,那麼已經落入過去佛了,你動一個念頭,過去了,動一個念頭,已經過去了、不可得了,意思就是說,你動一個念頭,不是絕對本體的存在的一種透視性,你動一個念頭,去知道說如夢如幻,這個也是落入生滅,已經流入過去佛了。【過去佛且不有,】那過去佛已經過去了,是不是啊?現在講叁心不可得啦,這一段是講叁心不可得。【未來佛且不無,】未來佛,意思就是說,也不可以說沒有啊,不可以說沒有,不錯,【又且不喚作未來佛。】可是不喚作未來佛,也不能叫未來佛,因爲未來還沒有到啊,是不是啊?不能叫做未來佛啊,還沒有到啊!【現在念念不住,】現在念念抓不住、掌握不住啊,可是也【不喚作現在佛。】也不可以叫做現在佛,你講現在,馬上又過去了,如果我們真正一個悟道的人,當我們【佛若起時,】就是我們起佛的這種覺性,純一個覺性的時候,那麼我們必須要知道,【即不擬他。】就不可以用揣測的角度,那麼要用這個用功的角度,說這個本性、說這個佛的心,【是覺、是迷,是善、是惡,辄不得執滯他、】【辄】就是這個【則】字,原則的則一樣的,也可以當作是【即】。就是不得執滯他,不可以執著,或者停滯他,也不可以去【斷絕他。】不可以斷絕他。如果佛若起的時候,是不是啊?我們真的是起這個佛的心,那麼這不可以用猜測他,什麼是覺、是迷,是善、是惡,統統不可以停留,也不可以去斷他。譬如說,如果一個人,【如一念瞥起,】我們這個念頭一起來,【千重關鎖,鎖不得;】念頭不是用任何東西可以鎖得住的,念頭也不是萬丈的繩索,可以把它捆綁起來的,【萬丈繩索,索他不住。】綁不住的!既然這個念頭,是鎖不住、綁不住的,【既若如是,】那麼怎合,就是怎麼可以便擬滅他、止他呢?【怎合便擬滅他、止他?】因爲滅他,就犯了止作任滅的毛病;止他,也是犯了止作任滅的止病啊!在經典裏面,分明就向你說:爾焰識、爾焰識,爾焰識就如同陽焰不實,爾焰識,如同陽焰一樣的,不實在的,春天的陽光,映射到原野的沙漠塵埃,然後這個氣,看起來好象有,好象光、又好象水,這個口很渴的這個鹿,看到前面的光,影現出來的好象是水哦,跑過去看,哇!沒有了,看不到水了,所以意指我們這個分別心,妄,從妄而起,看起來好象有,象我們現在,眼、耳、鼻、舌、身、意,看起來好象看到這個影象是實在的,可是我們看的都是影象啊!我們這個色身,用X光一透視照射下去,它就剩下幾根骨頭啊,沒有真正的一個人的存在,可是我們的眼睛,眼、耳、鼻、舌、身、意,錯覺,嚴重的錯覺到,我們執此爲實在的東西啊,對不對?我們不曉得,這個都是在妄想的建立。【分明向你道爾焰識,】就是陽焰不實的意思,【你作麼生擬斷他?】你如何要斷他呢?這本來就沒有啊,你如何斷他呢?是不是啊?哎呀!說:我眼睛痛、我眼睛痛。眼睛痛看出來,空中有花、空中有花,你說:某某法師啊!你幫那空中的花把它拿掉。你這不是笑話嗎?這不是笑話嗎?眼睛看出空中有花,空中的花是假相,是眼睛有毛病,才顯現出來的,眼睛有毛病,産生出來的假相,這已經不是實在的了,你還要把它拿掉,不是笑死人了嗎?意思就是說,我們現在妄想、分別的境界,本來不是實有的啦,你要斷它什麼?這斷它什麼?放下就是,就沒有了,放下就是…

《傳心法要講記(10)》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