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传心法要讲记(10)▪P2

  ..续本文上一页本色衲僧,】本色衲僧就是指:我以为你是一个真正开悟的,真正的一个出家人,【元来只是义学沙门。”】义学就是只是在义理上,教义、教法上打转的一个没有开悟的一个出家人而已。将谓是本色衲僧,我以为你是一个真正悟道的,行家的一个大彻悟的这个门人,原来你只是个班门弄斧,在言说上执着的一个,学教的一个出家人而已,并不是悟道。

  接下来,【师曾散众在洪州开元寺,】那么师曾经把这个大众分开来,住在这个洪州的开元寺。有一天这个【裴相公】就是裴休喽,【一日 入寺行次,】走走啦,到处走走,行次,来拜访、来走走。【见壁画,】看到这个壁画,【乃问寺主:】就住持啊!【“这画是什么?”】这是什么画啊?是画什么的?【寺主云:“画高僧。”】画高僧,这裴休,他是修过禅的啦,裴休修过禅。【相公云:“形影在这里,】这是高僧的形,这只是形影而已,【高僧在什么处?”】真正的高僧在什么地方呢?【寺主无对。】意思就是,你画的这个只是影像而已,真正的高僧,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佛性,在哪里呢?糟糕!没开悟啊,寺主找不到了!【相公云:】裴休就问了:【“此间莫有禅僧么?”寺主云:“有一人。”相公遂请师相见,】就请黄檗禅师跟他见面,【乃举前话问师。】就说:那边这幅画,住持就说画高僧,我就说形影在这里,高僧在什么地方?住持没有对,那么你学禅的,你帮我回答。黄檗禅师他是大彻悟的人,【师召云:“裴休!”休应诺!师云:“在什么处?”】你回答了,那你回答我是在什么地方?因为这个裴休他本身没有开悟嘛,是不是?在这一句话,他应了、回答的当下,就作用,一切作用都是无我,无作用,佛性就显现出来了,佛性是显现出来的,你找不到的!师召云:裴休!这个就告诉我们本性,裴休就应:诺!本性就显现出来了,可是要找,找不到的呀!师云:在什么地方?你本性回答:诺!好!本性在什么地方?你找不到!【相公于言下有省,乃再请师开堂。】本性就是我们的主人翁,随时在作用,应缘而起,缘灭即寂。

  【上堂云:“汝等诸人,尽是噇酒糟汉,】这个【噇】字就是饮食没有节制,酒糟就是酿酒后,所剩下的渣滓、渣滓。比喻只得残渣枝末,没有得到精华啦,就是得到这些而已啦,叫做尽是噇酒糟汉,噇就是吃那一些剩下来的渣滓而已。【与么行脚,笑杀他人,总似与么容易,何处更有今日,汝还知大唐国里无禅师么?”】 意思就是说,你这么样子的行脚,这样子行脚,又不悟道,笑杀他人,那简直是笑死有了!笑杀他人,用我们现在一句话就是:你简直是笑死人了!你这样行脚,连一点功夫都没有,一点悟也没有。总似与么容易,你们总是认为,修行是这么样的容易,是很不容易的,要下一番功夫的!何处更有今日,哪里才有今天呢?那么何处,你要到哪里去找?才有今天这样的因缘呢?是不是?意思就是劝大家要好好用功。你还知道大唐国里没有禅师吗?【时有僧问:“只如诸方,现今出世,匡徒领众,为什么却道无禅师?”】大家都知道啊,大德现在,就是你啊,是出世啊,【匡徒】就是纠正、教育徒众、领众,为什么说没有禅师呢?【师云:“不道无禅,】禅是法的存在嘛,事事物物皆存在嘛,不能讲是无禅,【只道无师。”】【无师】就是没有真正悟道的人,不可以说是无禅,因为禅是二六时中的真理,禅是本来的面目嘛,哪一个当下就是嘛,是不是?【无师】,无师就是只是缺少那些真正证悟的人,证悟的人叫做禅师嘛!禅是有,就是法的真理是统统有啦,不能说没有禅,可是没有悟道的人,只是无师。【后沩山举此因缘问仰山云:】沩山,然后问这个仰山禅师:【“意作么生?”】 意思就是于意云何?你觉得怎么样?意思怎么样啊?【仰山云:“鹅王择乳,素非鸭类。”】【鹅王】,那是比喻要证悟的人,那要看情况的啦,素非鸭类,【鸭类】就是不是一般的人,要大彻、证悟的人,哇!那不是那么容易的!这鹅王择乳,这是一个典故的,也就是说,这是很不不起的一个鹅王,把水跟乳放在同一个容器里面,这个鹅王只喝这个乳汁,而留下来的,统统是剩下是水,这很厉害了!牛乳跟水泡在一起,竟然喝下来的剩下是水,把牛乳全部都喝完了,很会选择的啦,水就表示众生,乳就是表示圣人啦、佛啦!这个鹅王择乳的故事,乃是比喻,觉者虽然安住在污秽的世间,也不被污染。又比喻它这个鹅王,能够明辨是非、真伪、正邪、善恶,什么是真的、什么是虚伪的;什么是正、什么是邪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统统知道!所以我们很了不得,有因缘看到这一段公案因缘,希望大家都当作鹅王,不要当猪王,笨头笨脑的!鹅王择乳,哦!这个鹅王,水跟乳混在一起,他可以吃到这个乳,水就留下来了,很厉害的,很会选择的!素非鸭类,不是那些泛泛的鸭,是鹅啊,不得了的鹅王啊!【沩山云:“此实难辨。”】哇!这样子是很难办到的,这个不容易的。意思就是,要找到证悟的人,有智慧抉择,又能够这样证悟,哇!这个是很难办得到的,很困难的啦,不容易的!

  【裴相一日托一尊佛,】托一尊佛,【于师前胡跪云:“请师安名。”】就请师父安名,因为一切都是假相嘛,要安什么名?【师召云:“裴休。”】这个黄檗禅师就说:裴休!【休应诺。】又回答出来。【师云:“与汝安名竟。”】名字起好了。很厉害的,这个!叫一声,是不是?相公便礼拜、便礼拜,你回答了,那么名字就安好了。【相公便礼拜。相公一日上诗一章,】上诗一章,【师接得便坐却,】就是坐下来,上这个诗一章,黄檗禅师一接,就坐了下来、坐下来。【乃问:“会么?”】我这样坐下来,你懂吗?没开悟的人,就是搞不清楚。【相公云:“不会。”】体悟不出来。【师云:“与么不会,犹较些子。】就是还差了那么一点点儿。【若形纸墨,】如果还要用到这个语言、文字,因为他呈了一首诗给他嘛,是不是啊?还要用这个笔来写一写,哪有什么禅宗、最上乘宗的?【何有吾宗?”】最上乘宗不必通过笔墨的,我这样坐下来,你都体会不出来,是不是啊?那么你还差了一点点,如果我们这一宗,还靠那个笔啊、墨啊、语言文字啊,哪有什么我们这一宗,禅宗的心法?裴休的诗就这么说了:【诗曰:“自从大士传心印,】从我黄檗大禅师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他这个圆珠,额头圆珠,身高七尺、七尺。然后【挂锡十年栖蜀水,】这个蜀水,这个【蜀】本来是四川的称呼,四川省。挂锡十年栖蜀水,那么就是说,没有出去游钵,这个锡杖本来是托钵用的啦,是不是啊?那么他没有出去化缘,就安住在这个蜀水,大概是四川吧,应该是指四川省。【浮杯今日渡漳滨。】漳滨就是福建的漳江,禅师是福建人,那么这一段是指裴休他本来是一个文人,终于漂泊到这个禅师这个地方。浮杯,什么是浮杯呢?古代的人,文人聚会的时候,就用这个酒杯,酒放到酒杯里面,放着,就让这个水流……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喝了。就象我们现在的掷那个芋仔冰,芋仔冰,叭卟叭卟那个,以前小时候,那个针一压,就指到天霸王,还有分大颗、小颗,有这个,指针指向哪一个,就领什么。这个浮杯就放酒,放在水里面,这个杯子放在水里面,这个水漂……漂到谁的前面,他就喝了。意思就是说,浮杯今日渡漳滨,那么意思就是说,这个漳滨就是福建的漳江,那么禅师是这个福建人,漳江之滨,那么这一段,是指裴休本来是文人,现在漂泊到禅师的旁边,就浮杯漂到这个地方,浮杯今日渡漳滨,【千徒龙象随高步,】千徒、徒众,个个具有佛门的龙象,怎么样?随高步,随着禅师的修行,大家的境界都很高啦!【万里香花结胜因。】万里香花,跑得那么长远的来,用这个香花来供养,是不是啊?结这个胜因、结胜因。【愿欲事师为弟子,】愿意服侍他,为弟子,哇!这个裴休是大官,学问是好得不得了,然后要拜他为师。【不知将法付何人?”】不知道这个法是要交代给谁?然后黄檗禅师,学问也是好得不得了,【师答曰:“心如大海无边际,】本性哪有这个东西啊?就象大海的无边啊,是不是啊?【口吐红莲养病身。】这个【红莲】就是妙法啦!我们嘴巴,我的嘴巴,讲出来的统统是妙法,来治这个生病的色身,意思就是养病身,就是给他一个治病,这嘴巴吐出这个妙法,来治疗这个生病的色身。【虽有一双无事手,】因为他证悟了无为法了,哎呀!无事,对不对啊?【不曾只揖等闲人。”】你如果不懂得见性的人、见性法门的人,只用,这一只手只用来做礼貌的,问候人家,等闲人就是一般人啦,也不懂得见性,这一只手啊,本来我们这一双手是无事手嘛,就是无为法,证悟的人的手,可是不懂得见性的人,不体会见性的人,这双手只拿来拱手作礼,就是礼貌上打个招呼。

  【夫学道者,先须屏却杂学诸缘,】如果是学道的人,必须要先放下这些杂学的诸缘,杂学诸缘,知见太复杂了,我们要下什么决心呢?很简单!要求道,这几个字统统要认识清楚:【决定不求,】下定决心不求,不向外追求,【决定不著。】下定决心不著一切相,如果被相粘住了,不够资格修行的。【闻甚深法,恰似清风届耳,】届耳就是经过了,闻很深的法,就象清风很喜悦的,从前面这样吹过,【瞥然而过,】忽然而过,【更不追寻。是为甚深入如来禅,】这个是一切法不求、不著,这是很深的入如来禅,这样才叫入如来禅,修行才有一点点功夫了。【离生禅想。】要离开生出:我现在在修禅。所以说:离生禅想,不可以生出说,我在修禅的这种思想,不可以的!【从上祖师,唯传一心,更无二法。】一心就是绝对嘛,没有二法嘛!【指心是佛,顿超等妙二觉之表,】因为这些都是表法的嘛,纯一觉性嘛!【决定不流至第二念。】不流至第二念,见,当下,看一切法,当下,就是…

《传心法要讲记(1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