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蓮花爲父母.不退菩薩爲伴侶(一)
──寬運法師東林念佛堂八關齋戒開示
大家歡喜!很高興看見大家來到東林念佛堂,參加這二十四小時的八關齋戒和精進念佛。相信大家都知道東林念佛堂以念佛爲主,而念佛可分爲「持名念佛」,即是稱念諸佛的名號;「觀想念佛」,我們腦裏面想著阿彌陀佛;「觀相念佛」,也是用腦來觀想諸佛的相好莊嚴;還有「實相念佛」;但「實相無相」,我們應該從何下手呢?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們通過對十八界的了解,知道宇宙世間的一切都是緣生無性的,都是緣起緣滅,這就是諸法的實相,但這個實相是無相的,我們如何能夠把握呢?這是相當困難的,普通人很難做得到。所以最爲直捷簡單的方法就是「持名念佛」,念阿彌陀佛的名號。
不過我們在八關齋戒法會中,首先要了解八關齋戒的意義。受戒之後,我們除了念佛之外,還要念叁藏十二部、念僧;僧即叁寶之一的出家衆;接著就是念戒,因爲大家受了八關齋戒就要念戒,不但只要念,而且要思維戒的意義;要知道,我們受戒已經不容易了,守戒就更加困難;守戒就是不要犯錯、不要犯戒,所謂「受戒容易,守戒難」,我們受戒就必須要念戒。佛教裏面有五戒、八戒、菩薩戒、比丘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叁百八十條戒;戒是如此的多。我們要看看自己能受持多少、守得好不好。這就是念戒。
念戒完了,就是念天;爲什麼要念天呢?《大智度論》中說:每逢六齋日時,有衆多惡鬼神于此六日伺機害人,奪取性命,或使人得疾病,乃至凶惡衰敗之事,讓人不得安穩吉祥。所以在過去久遠劫時就有聖人曾慈悲教示衆生:在這六天當中,受持過午不食之齋法,並修善作福,就可以避除凶衰厄難。在當時只有持齋,而未有受持八條淨戒。所謂「齋」就是在過正午之後,不再進食一切食物;至釋迦牟尼佛時代,佛才教示諸弟子:大衆當于一日一夜中,受持八條淨戒,且應同過去諸佛一樣,過午不食,仗此清淨持戒的功德,將來能證涅槃,得出世的果報。
因此,八關戒齋,原是俗人在每月的六齋日受持的。六齋日即是農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叁,以及月底的最後兩日。爲什麼要選這六天爲齋日呢?據《四天王經》所說:「諸天齋日,伺人善惡,須彌山上即第二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四鎮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龍、鬼、蜎飛、蚑行、蠕動之類,心念、口言、身行善惡;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王自下;二十叁日使者複下;二十九日太子複下;叁十日四王複自下。」
大家都知道佛教裏有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一般老百姓爲了生活平安,都祈求風調雨順,可是我們現在的天災人禍實在太多了,所以我們起碼要守六齋日;因爲正如上面所說的,在這在六齋日中,天上的天神會下凡來視察人間,如果世上醜惡的人多,他就會降罪給我們;如果世上善人多,他就會賜福。所以這麼多的災難是怎樣得來的呢?全是因爲人心善惡所感召的,如果要消災解難,就要把人佛的心念轉變,如果世間上每個人都能向善方面多做一些,這樣天災就會越來越少。比如說,現在的旱災、地震、火山爆發,還有種種的瘟疫,天災多到不得了,爲什麼?其實就是人心不善所引致。這是共業,不是一個人的業,是大家的共業;但這些大災難卻很少在香港發生,可見香港人最有善心;香港人都很喜歡學佛、布施;哪裏有天災人禍,都願意出錢出力。就好像大家一樣,都是善男子、善女人,肯來寺院修行;念佛一天也好,受戒一天也好,都有無量的功德。正如《觀無量壽佛經》中,第「十五觀」雲:「若有衆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華,至行者前。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贊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叁世諸佛教故,我來迎汝。行者自見坐蓮花上,蓮花即合,生于西方極樂世界。在寶池中,經于七日蓮花乃敷。花即敷已,開目合掌,贊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半劫已,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中生。」
九品蓮花爲父母.不退菩薩爲伴侶(二)
──寬運法師東林念佛堂八關齋戒開示
我們持戒如果能做到威儀無缺,這就是持戒清淨。就好像大家在這裏念佛、打坐,這些都是行、住、坐、臥四威儀;我們出家人要威儀具足,所謂「叁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家來寺廟受戒,也要學習威儀具足,而且要一心念佛,以此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極樂淨土;我們要懇切的求;不求是無法與諸佛菩薩的願力相應的;我們一心求生西方淨土,命終的時候就可以見到阿彌陀佛與及他的眷屬: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清淨大海衆菩薩,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華,來迎接我們。那個時候,我們就會聽到空中有聲音呼喚我們,贊歎我們:善男子!因爲西方極樂世界是沒有女人的,去到西方極樂世界全部都是男人,沒有女人、沒有眷屬;如果一有眷屬的話,就會有恩有愛,就會有家庭;有了家庭,就會有利益關系;家庭與家庭之間有利益,人與人之間有利益;國家與國家之間有利益、種族與種族之間有利益;社團與社團之間有利益;所以很難和諧。因此,在西方極樂世界裏頭,統一都是男人,都是善男子,都是善良的人。
我們要做善男子,就要隨順叁世諸佛教導;「隨順」即是聽教、聽話;聽誰的話?聽過去諸佛、現在諸佛、還有未來諸佛的話。因爲所有的佛都希望大家變成善男子、善女人。所以我們經常說,一個人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這是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善男子的第一步。跟著怎樣呢?做一個賢人、做一個聖人、做一個羅漢、做一個菩薩,直至最後成佛。如果一個人連善男子都做不到,就無法學佛了。所謂「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學佛就要所有的惡都不作,所有的善都去做。而且還要自淨其意;佛教裏面說身、口、意叁業,這叁業非常的重要;如果大家在僧團裏面,身和就可以同住;語和就能無诤;意和就能同悅;大家身、口、意都很歡喜;這就是佛教裏的「六和敬」。今天大家都很歡喜;爲什麼歡喜?因爲大家都來到東林念佛堂,念一天的佛、持一天的戒,將來一同求生西方淨土;現在就是儲備資糧;身、口、意都清清淨淨,這就是「和」,這就是善男子。我們現在不要說「六和」了,就連「叁和」也做不到,那就不是善男子。
今天大家來受八關齋戒,就是善男子善女人;所有諸佛都是如此,通過念佛求生西方淨土。但是大家要知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分爲「九品」;而受持一畫夜八關齋戒的好處是什麼呢?就是往生的時候,可以坐在蓮花上面,蓮花就會合起來,經過七天的時間,蓮花就會打開,行者開目合掌,贊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半劫的時間,成阿羅漢。但羅漢有四果(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不是一果。大家要知道這是中品往生,所見的不是佛,而是化佛;其實佛有叁身:法身、報身、應化身。這是中品中生,只能見到化佛。所以大家來受八關齋戒,如果戒清淨的話,就可以「中品中生」;其實「中品中生」已經不差了。天臺宗的智者大師曾對人說,自己本來應該「上品上生」的,後來卻是「「中品中生」;爲什麼變成「中品中生」?就是因爲自己要領衆;領衆就要調衆;調衆就會有人我是非,因此本來可以「上品上生」,卻變成「中品中生」。試想,我們現在受一天的八關齋戒,就可以念佛、求佛,將來就可以「中品中生」;不要少看這二十四小時,其中實有很大的功德。
所以我每一次看見大家來參加八關齋戒內心都很歡喜,因爲希望大家都能夠有所得著;香港人時常都會問:「有沒有什麼著數呢?」現在受一天的八關齋戒,將來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並且得到「中品中生」,這就是最大的著數。當然我們佛教不只說「中品中生」;大家知不知道佛教所說的往生有幾品呢?知不知道啊!是「叁輩九品」;我們說,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其實道理很簡單,大家可以衡量一下自己的修行,將來到底可以去到那一品,所謂「九品蓮花爲父母,不退菩薩爲伴侶」,這是佛教的四句偈──我們種什麼因,就會得什麼果,好像大家今天來受戒,將來受戒的果就會成熟;今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因,將來就變成果;要知道我們在極樂世界中每一個人都有一朶蓮花,念佛念得越多,蓮花就會越開越大;如果不念的話,蓮花就會越來越細,甚至會枯萎。
九品蓮花爲父母.不退菩薩爲伴侶(叁)
──寬運法師東林念佛堂八關齋戒開示
所以,我們要明白,念佛並不是爲別人念,並不是爲法師念,而是爲我們自己念,因爲所有的功德,將來都會回向西方極樂國土;所謂自己的業自己了,別人的業,不用我們去了,因此我們要做影響衆,要産生好的影響,不要産生壞的影響;做影響衆就是行菩薩道,菩薩道所講求的,就是自利利他;我們要知道,利他就是利己,幫別人其實就是幫自己,這就是菩薩道的精神;而菩薩道的實踐,就是透過幫助別人來成就自己、來圓滿自己。比如說,你肯做義工,別人贊歎你;你肯布施,別人贊歎你;在利益別人的同時,自然能得到大衆的信任,如果你想得到大衆的贊歎,你就要布施;布施有多種,所謂財施、法施、無畏施;布施的時候,要放下自我,要以利益他人爲目的。
對于一般人來說,最困難的可能是布施,因爲自己都不是很充足、很富裕,又那有能力施舍給別人呢?所以很多時候就會不舍得,要布施談何容易呢?這是需要培養的。佛陀教導我們,布施的時候,最好能做到叁輪體空:沒有布施的人、沒有布施之物、更沒有布…
《九品蓮花爲父母 不退菩薩爲伴侶──寬運法師東林念佛堂八關齋戒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