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西方寺淨土法門座談會▪P5

  ..續本文上一頁有利的;既然是最方便的、最有利的,爲什麼大家還要懷疑是不是被欺騙?

  

  如果有人不相信,甚至覺得不如去看多一場電影,這樣便很可惜了!因爲人生非常苦短,要好好把握學佛的機會;我自己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學習,我覺得淨土是最方便、最好的法門,但如果單是念佛號是不夠的,甚至一邊念阿彌陀佛,一邊想壞事,或一邊罵人的話,這是不可以的。最重要的是,你在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內心是專注、專一的,而且心裏面時刻都想到他;不過,能夠念到一心不亂是很難的,所以,我們同時要多做善事,這樣的話,內心自然會更清淨、更舒服,而且不會想做壞事;我們都知道往生淨土一定要有善根、福德、因緣;而念佛是結一個緣,只是第一步而已;善根、福德都非常重要;福德是自己種的,但種福德的時候不要有刻意去種福德的心態,自然地、發自內心地去幫別人;亦即是自然地做我們應該做的事,做完之後,不要說我做這件事很有福德;如果記挂著福德,這只是有相的福德,真正的福德是無相的,我們可以透過不停做善事去提升自己;我相信大家一定不會是下品的,絕對不會,多數都會是上品,或者有部份是中品上生吧!

  

  最重要的是,要不斷提升自己,往生的品位越高,去到西方極樂世界後,耽誤的時候(困在蓮花裏)就會更加短,因爲去到就能見到了佛。因此,我在這裏告訴大家要多念佛、自然就會慢慢提升往生的品位,在臨終的時候都能夠得到西方叁聖接引,去到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多謝大家!

  寬運大和尚

  潘教授講得非常之好!剛才他說了,大家都會「中品」以上,這個中品往生,其實只要你一天受持八關齋戒,一天受持沙彌戒,一天受持具足戒;只要一天圓滿的受戒,以此功德,你將來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要一天受戒,就可以「中品中生」了;而「上品上生」,一般來說,唯有專志修行,離俗捨欲的出家衆,才比較容易得到;至于「下品」就是不修「叁福」 所以沒有福德因緣,幸好臨終的時候,有人幫他助念,于是就憑這麼的一點因緣,得到「下品下生」,可是到了極樂世界之後,要等十二劫的時間,才能見到阿彌陀佛,實在是非常非常漫長的時間。

  剛才我們潘教授,對淨土法門有很深入的一個解釋,特別是他說到什麼哪?極樂世界有、無的問題,我們大家都知道,所謂「人不見風」,你們見過風沒有?沒有!「魚不見水」,魚是見不到水的;同樣是水,由于境界不同,所見就不一樣;我們人類看水是水;天人看它是琉璃;叁塗的人看它是濃血;就是說,不同衆生的空間有別,感受到的就不一樣,所以佛教說,一切法都是「從心想中生」,一切法就在我們一念心之中,所謂「一念具足十法界」,我們一念可生極樂,一念也可以墮落地獄。剛才潘教授說到布施;其實布施可分爲有相布施、無相布施;有相的就是福德,無相的就是功德;功德可以累積德本,累積到我們下一世;而福德就是幫我們增福延壽,所以說,我們大家要明白福德和功德的分別。當然佛教強調的是「無相」;因爲一切相的本質都是虛妄的,如果我們執著于「相」,就遠離了「法」的真實義,但是當我們還未到達這個境界的時候,一切還是有相的;好像極樂世界種種的莊嚴美妙都是有相的,但是當我們到了佛的境界的時候,這一切就無所謂是有相或無相了。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潘教授剛才的說明,加深了我們的認識。

  而談到有沒有極樂世界的問題,我突然想到了一個公案:有一天,梁武帝請教寶誌公,問他有沒有天堂和地獄;梁武帝說:「我沒有看過,你可不可以帶我去見識見識這個天堂和地獄?」寶誌公說:「可以的!不過你要准備准備;要准備好,一會兒我就帶你去。」過了一會,寶志公就問他:「你准備好了沒有呀?」他說:「我准備好了!」此話剛說完,寶志公就開始罵他;罵他什麼哪?「你這個狗皇帝,昏庸無能……!」還罵了很多難聽的話,把他氣得暴跳如雷,拿起寶劍就要殺死這個寶志公;寶志公連忙躲在柱子後面說:「這個就是地獄啊!」梁武帝猛然醒覺,感到很不好意思、很慚愧;趕快說:「哎呀!對不起、對不起!」寶誌公接著說:「這一念心就是天堂啊!」所以說,一切都是唯心造!西方極樂世界其實也是我們心想中生;地獄、叁塗、餓鬼道,也是我們心想中生,要知道,我們的思想決定了我們的行爲,如果我們心裏頭沒有貪、瞋、癡,我們的行爲上能夠殺、盜、淫,能夠妄言、绮語、兩舌、惡口嗎?所以用意念來控製我們的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說,身的精進不是真精進;這個心的精進,才是真精進。正如,剛才我們潘教授所說,人生苦短,人生無常;既然人生無常,我們就應該學懂如何的活在當下;我們不單只追求未來的快樂,而且當下也要快樂;我們不單只珍惜生命,而且更要珍惜我們眼前的人、珍惜我們身邊的人、珍惜我們有緣的人,讓我們學會多一點珍惜,剛才我們空師說了,我們同生極樂國,一起去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不一起去就會發生問題。

  

  記得幾年前,有一個虔誠的媽媽經常到西方寺來念佛,但是她的女兒非常反對,爲什麼要反對呢?因爲這個女兒信奉其他的宗教,擔心將來在天堂裏見不到媽媽;于是她就來到西方寺找我,趁此機會,我就對她講這個二十八重天是怎麼樣的,極樂世界是怎麼樣的,而且我還對她說:「其實你媽媽去到極樂世界,將來呀,她想去任何一個世界都很方便,可是如果在天堂裏想去其他地方,就不是那麼容易了!」用了很多的方法,跟她說明、解釋;最後她終于明白了,非但不阻止她的媽媽來寺院拜佛、念佛,而且假期還陪著媽媽一起來。

  所以,我們應該相信,極樂世界是真實不虛的,剛才我們潘教授說了,諸佛是不會妾語的,佛是一個「真語者、實語者、不诳語者」,而且科學家都可以應用這個多圍的空間;我們不見到的事物,不等于就沒有,所以我們要真實的相信;潘教授就是誠懇地勸我們未信的人,不要懷疑,要確切地相信!讓我們現在多給點掌聲、熱烈的掌聲給我們潘教授!

  人生苦短,時間更短,轉眼之間就到四點半,是大家問問題的時候了!我本來有很多的話題,想響應、響應我們衍空大和尚,或者說,問一問我們的潘教授,但是好像時間都不是很充足,是不是已到了發問題的時候?是不是呀?好,我們現在就請司儀將收集好的問題讀出。

  司儀

  臨死的時候,是否只有阿彌陀佛接引呢?觀音或其他菩薩會否一起來呢?念佛是不是越念得多就可以呢?如果惡人不得往生極樂世界,如何能理解「帶業往生」?往生極樂世界會否乘願再來?禅、淨是否可以雙修?如果有人罵我的時候,可否念阿彌陀佛呢?請衍空大和尚爲我們解答。

  衍空大和尚

  我首先補充一下我之前所說的:其實惡人是在因緣成熟的時候,都可以去極樂世界的,只是去到那裏之後,要(在蓮花裏面)坐一段時間牢,才可以出來聽經聞法;所以惡人是可以帶業往生的,但不用擔心他被放出來後會騷擾人。所以能去到極樂世界都是諸上善人倶會一處,從蓮花裏出來的都是善人,出不來的或者繼續在那裏囚禁的都是惡人。

  「在臨死的時候,是否只有阿彌陀佛接引呢?觀音或其他菩薩會否一起來呢?」我相信這個問題交給寬運法師回答會比較詳細一些。據我記得,不同的品位,來接引的佛菩薩就不一樣;如果你修的品位高一些,那就多點佛菩薩來接引你,低點呢,就少一點,最低就只剩一朵蓮花,但是有朵蓮花都算好了。

  「念佛是不是越念得多就可以呢?」當然,念佛不是算數量的,不是說我念一百萬、二百萬、叁百萬,就可以擔保我可以去到西方極樂世界;而是要看你有多少誠意又有多少專心,也就是你在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到底有多少一心不亂。而你念的層次也有不同,你可以念佛名號、聽念佛的聲音,都可以達到一心不亂。你可以念佛的功德,也可以念四十八大願其中的兩、叁個,繼而入定也可以;你可以修《十六觀經》,用「意念」的「念」去觀想「念佛」的「念」也可以。當然你也可以實相念佛,一直念到與法身的阿彌陀佛即無量光、無量壽佛無二無別。那麼這些都是你念佛的層次,回歸到你的定和慧;「定」就是你有多專,「慧」就是你有多了解。如果你只有「定」,只是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而連阿彌陀佛是什麼回事都不了解的話,那就是你的慧不足。當然,如果你有「慧」去明白阿彌陀佛的願,或者明白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的法身,但如果你有沒有「定」,也是不行的。說到底,「定」和「慧」或者「止」和「觀」,二者必須平衡具足,這樣才是穩當的。

  「往生極樂世界會否乘願再來?」你是可以再來的。「禅、淨是否可以雙修?」當然可以啦!寬運法師說「有禅有淨土,猶如帶角虎」,既修禅亦修淨土,兩者正好相輔相成。

  「別人罵我的時候可否念阿彌陀佛呢?」當然可以啦!別人罵你時,你心中念阿彌陀佛是可以的。但就不可以在別人罵你的時候,就以「阿彌陀佛」與他對罵,作爲一種擋箭牌。因爲我們作爲一個佛教徒,一定要和別人溝通,所以就不可以響應一句「阿彌陀佛」就不理人了,這不是一個好方法。我們學佛、念佛,就是要念阿彌陀佛,念到心中有阿彌陀佛的量度、慈悲與智慧,然後用這樣的慈悲和智慧,去和罵我們的人溝通,而令到對方也有慈悲的能量,繼而解決雙方的爭執。不是在別人罵你的時候,你心中只顧著念阿彌陀佛而不理睬,這是不行的。因此,必需要有適當的處理方法;所以無論遇到任何境界或困難,都可以念阿彌陀佛作爲把你的心甯靜下來的方法;當你的心甯靜下來後再作出響應,就一定是好一些。

  司儀

  忙碌的時候忘記了極樂世界,是否還可以去極樂世界?如果說可以帶業往生,那麼作惡作業都可以去到極樂世界嗎?是否要皈依才是佛弟子,才可以去極樂世界?如…

《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西方寺淨土法門座談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