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果沒有皈依可否念佛聽經?我曾犯戒,是否仍可去淨土?死亡的時候,強、中、弱叁種光到底要跟著哪條道路呢?
寬運大和尚:
我首先爲大家響應一下惡人能否去西方極樂世界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在《法華經》裏,像提婆達多這樣的一個曾經殺父害母、破壞僧團、出佛身血的人,佛仍然爲他授記,將來成佛。但有一個條件,就是他必須在阿鼻地獄裏頭把所有的業消了以後,才能成佛。經上說,我們念的佛號,可以滅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因爲業障消除的關系,所以我們能夠去到西方極樂世界。但是我們念佛,一定要誠懇;這個誠懇就是不夾雜、不間斷;正如《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續;所謂「都攝六根」就是控製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能控製得好的話,就能做到意念上不攀緣、身上就會不造種種的惡業,你將來就有機會去到西方極樂世界。
其實我們念佛,很方便,而念佛有四十八種方法;忙碌的時候也一樣可以念阿彌陀佛;但是,觀想、觀像在忙碌的時候是無法做到的;唯有持名最爲簡捷、方便,就是在你做事的時候,坐巴士的時候都可以念阿彌陀佛──可以小聲念、心中念,即默念或金剛念,種種的念法都可以,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心裏頭一定要誠懇;沒有誠懇,就沒有感應。所以我經常勸大家:一念誠懇,一念感應;念念誠懇,念念感應。但是,我們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誠懇?首先必須生起一個慚愧的心,有了慚愧心以後,才能懇切,才能至誠。
其實淨土法門,沒有什麼妙訣,只是你念佛念得多,而這個「念」是非常誠懇的,而且是一心專念;不是說念一念停一停,心裏頭總被外境牽引,沒有真正的念。
「是否要皈依才是佛弟子,才可以去極樂世界?」當然是皈依叁寶後才能稱爲佛弟子,不過,只要有緣的話,已皈依或未皈依者都能去極樂世界。雖然不一定要皈依,但最好是皈依。只有皈依以後,才能共修菩提,同登彼岸──從苦惱的此岸過渡到清淨的彼岸,皈依就是過河的橋梁。所以在我們淨土法門裏頭,是先受皈依,然後再受具足戒:比丘的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的叁百八十條戒;在家弟子的五戒、十戒還有菩薩戒,我們西方寺最近將于二十一天「華嚴吉祥法會」圓滿後,傳授叁皈五戒及在家菩薩戒;「戒」無疑是修行成佛的基礎;戒的原義就是防非止惡,就是幫助我們不做壞事,限製我們身體不正確的行爲,而我們心裏的行爲及意念的行爲,就要靠我們修「定」的功夫;所謂「由戒生定,從定發慧」,只有守戒持定才能生慧,這個「慧」就是不爲其他的歧路所惑,不要今天學禅宗,明天修密宗,後天又轉向淨土宗;必須要一門深入,方能有所成就。不過,我們衍空大和尚,禅淨雙修,那是更好的功夫。所以希望大家多一點在禅、淨兩方面,或者不修禅,只修淨土,因爲淨土是「萬修萬人去」的方便法門,誰都能修、誰都能去。所以,今天大家即使未皈依,一樣能夠來聽經聞法,我們西方寺這個門是開放的,我相信佛教的門永遠都是打開的;香港的道場都不收門票,都希望接引大家來信佛、學佛。所以,大家要隨著自己的根基及緣份來學佛,無論跟哪一個師父學習,只要一門深入,專心誠懇,無論學任何宗派都會有所成就。
第二個問題是:「我曾犯戒,是否可以到淨土?」其實剛才已經解答了,連提婆達多這樣無惡不作、出佛身血的人都能去,說明了叁乘人都能成佛,而且一闡提都有佛性,也就是說,一切衆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你今天做錯事不等于明天還會做錯事,只有我們真誠忏悔,就能改過自新;所以,佛教講披露(或發露)忏悔;「披露」就是把自己做錯的事當衆講出來,或者在佛前,或者是禮比丘的足(古時),向他來忏悔,這樣就可以減輕甚至是把業障消除。當然誠心地念一句佛號,同樣可以消業;就算業障未曾完全清除,你也可以帶業往生去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慈航普渡」,就是佛的慈悲。
至于第叁個問題(注):「死亡的時候,強、中、弱叁種光到底要跟著哪條道路呢?」
我們上面都說了,一切衆生都有佛性,叁乘人將來都可以成佛;衆生與佛在本性(理體)上沒有分別,只是在事相(現象)上有所差異;這個差異就是「迷」與「悟」──迷時就是衆生,悟時就是佛。而衆生之所以在迷,是因爲有太多的我見與貪執,也就是愚癡;但是,以佛法來說,愚癡與智慧是相對的,若能把愚癡轉化就會成爲智慧。
而當一個人臨命終時,如果生前沒有修行的定力與功夫,神識就會變得很迷糊、混亂,很容易就會迷失方向,隨著業力的軀使,不知道投生到六道中哪一道去。所謂死亡時所見的強、中、弱叁種光,其實都是業力的呈現,唯有修行念佛達至一心不亂,乃至到了地獄的門口,都不會忘記念阿彌陀佛,具備了這樣的信心與定力,自然就不會被惡業所牽引,投生到惡劣、低下的地方。
以下,我要跟大家講一個公案,來說明這個道理。從前,天竺國有一個叫做「阿蘇沙」的小國,國裏面有一個婆羅門;我們都知道,當時婆羅門在印度的地位是很高的,可是這個婆羅門非常的愚癡,而且常常惡業纏身,苦惱不堪,但又沒有辦法解除。可是他不但不相信佛法,而且對佛一點信仰及恭敬心都沒有,相反地他的妻子卻是位虔誠的佛弟子,深信念佛法門、深信阿彌陀佛,每一天就是不斷的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雖然他的妻子這樣的虔誠,可是卻感化不了他。
這種情況就好像我們現時很多信徒,她們自己很信佛,但丈夫及兒女都不信佛,卻又感動不了、影響不了他們。我們經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這就是每個人愚癡的障緣,連佛也沒有辦法。
但是這個婆羅門很愛他的妻子,非常遷就他的妻子。由于他喜歡妻子、愛妻子,所以老是想跟妻子同房;于是他的妻子跟他下了一個約定:「你要跟我同房可以,但是當我敲經念佛的時候,你必須跟著我先念一聲阿彌陀佛。」婆羅門實在沒有辦法,因爲他確確實實的不信佛,但又不得不順從與妻子的約定,所以每一次當妻子敲經鼓的時候,他就跟著念一聲「阿彌陀佛」;不過只肯念一聲,多念一聲也不願意。
由于業障纏身的關系,叁年之後,婆羅門便去世了。但是,不知什麼原因,他死後身體還是很暖和,他的妻子覺得很奇怪;通常不是修行人的話,死後全身很快便變冷了甚至僵硬了;所以沒有立刻把他下葬,一等就等了六天;六天之後,婆羅門卻突然醒來了,見到自己的妻子實時傷心得痛哭流涕,並把死後所遇見的情況告訴妻子;他說:「我死了之後,便落了鍋湯地獄;地獄中的羅剎,不停以鐵杖猛打罪人;每個進入地獄的罪人,都必須捱打,而當鐵杖打到鍋邊的時候,就好像你敲經鼓一樣;他們打得很厲害,每一打就好像你的經鼓一響,于是我便念了一聲:『阿彌陀佛!』就是因爲這個關系,我便可以回來了。而且我一念佛,只見地獄即時化作清涼,大、小蓮花充滿其中,念佛聲音所到之處,罪人即生淨土;不但我可以回來,就是那些聽到『阿彌陀佛』名號的人,都已經返回人間了。」我們想一想,念佛的功德是多麼的大啊!
婆羅門繼續向妻子說:「連閻王爺都贊歎我說:『你念佛,不但自己得以解除業障,而且連其他人都能獲得利益,那你就回去吧!』」
從這個公案可知,念佛的功德與利益,實在是不可思議。我們佛弟子雖然都希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過,萬一有一天,我們因爲業障的關系,投生到六道叁塗中去,我們也要記住念「阿彌陀佛」,也要像婆羅門這樣的念。所以有一首偈說:「若人造多罪,因墮地獄中,辄聞彌陀名,猛火變清涼。」就是說,我們本來造了很多罪,應該墮到地獄去,但是如果能聞到彌陀的名號,猛火都能化作清涼。爲什麼會化作清涼呢?這就是「自力」與「他力」的分別;「自力」就是我們以虔信心念阿彌陀佛名號;「他力」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其中的十八大願中說,只要我們至心信樂,念阿彌陀佛聖號一念到十念,都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只要我們的自力,與阿彌陀佛大願的他力相結合,就能成就往生淨土的功德。我們試想想,婆羅門只念了幾聲的佛,就能解脫地獄受報之苦,何況我們天天都在念佛;時時都在念佛;行、住、坐、臥都在念佛呢?當然將來是不可能到地獄去,也不可能到叁塗六道去了。哪怕臨終時所見的是什麼光?
以上,我就簡單的回應了,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問題。
注釋
注:由于當日座談會時間關系,此問題並未回答。會後筆者再作補充說明。
司儀:
向死去的魚或者其他生命念阿彌陀佛是否可行?你對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何見解呢?可見到不少大奸大惡之人也有善終,那麼對一生修善的人是否很不公平?有請潘宗光教授解答。
潘宗光教授:
我先答最後一條問題。有的人說他見過不少大奸大惡之人也有善終,那麼他一生修善是否很不公平?還有,對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何見解呢?其實兩件事是差不多的,所以我一起回答,這個就看我們信不信輪回投胎這件事了;如果只看這一生的話,可能就會覺得不太公平,但如果相信有輪回投胎,那麼,換句來講,就相信有前世、現世和將來。這樣的話,今生只是人世裏非常短暫的一段時間,若從這個角度看,就不會不公平了。
因此,我們相信輪回投胎之余,更加要相信「因果報應」這四個字。佛教徒肯定相信因果報應,但因果報應這件事,其實不是迷信,是絕對科學化的;因爲整個佛教所講的就是「因緣所生法」,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前,對整個宇宙的自然規律都徹底明白了,個中道理,看上去複雜,其實非常簡單,一切我們所看到的東西,也就是一切有爲的法,其實都是因緣法,有因有緣有果,這個道理其實是非常科學的,也都不單只是佛教;我現在用兩、叁分鍾的時間,來說明一下我對因緣的看法,是否科學…
《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西方寺淨土法門座談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