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十一講 正宗分——大心普濟覺▪P2

  ..續本文上一頁谛、十二因緣、六度的基本解脫方法之外,還有許許多多解脫生死的方法。比如說我們漢傳八大宗派,特別是淨土宗、禅宗、密宗、天臺宗等等,尤其重視我們內心的修行功夫。對于修行的前後次第,正行和助行,都有非常詳細的解說;也包括藏傳佛教的五大流派,還有南傳佛教的各種禅修法門。

  這些方法都是從根本的“我執”上下手,“我執”就是分段生死的根本。

  破除“我執”,斷除生死的束縛,我們就能夠獲得生死的解脫,就能夠使我們的生命呈現完全自由開放的這樣一種狀態。

  簡單地說,只要把這顆生滅的妄想心降伏了之後,把一切是非人我,雜染執著全部都破除了之後,我們的生命就會象從雞蛋殼裏鑽出來的小雞一樣,束縛自己思想舉動的所有錯誤看法和想法,都會立刻灰飛煙滅,生死之苦就會被徹底的征服。就在這時,生命就會呈現出嶄新的景象,內心之中只有光明和甯靜。

  這個時候,會不由得發出感歎“生滅滅已,寂滅爲樂”。佛陀所說的:“寂滅乃人生之至樂”,這是解脫道上的一個終極境界。

  第叁層,佛法認識生死的意境在于認識生死的真相。經文裏面講的“生死熾然,苦惱無量”是菩薩發心,救度衆生的時候,看到衆生在受無邊的痛苦。

  那麼,菩薩發這個慈悲心,救度衆生的痛苦的時候,是覺得衆生真的有一個實在的痛苦,在那裏痛苦我去救他呢?還是看到衆生具有與佛完全等同的佛性,而衆生自己並不知道,我們只是去幫助他,讓他知道有這樣的一個真相呢?

  所以,第叁層,生死真相的把握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前面兩層,第一層,生死是痛苦的;第二層,生死的痛苦是可以解決的;第叁層就是認識生死的真相。

  那麼生死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我告訴大家,生死的真相就是完美。

  生死本來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在《長阿含經》卷第二,佛陀對阿難說:“夫生有死,自世之常。此何足怪”。有生有死,這是世間的常理,有什麼奇怪的呢?

  其實,對生死以及生命中所感到的任何痛苦,都只是我們凡夫衆生的一種錯覺而已。

  諸位在這裏要注意了,經典裏面說“生死熾然,苦惱無量”,實際上不是說我們在生死當中,他有個實實在在的無量的痛苦在這裏,而是我們的一種錯覺。任何痛苦都是我們的錯覺,因爲我們生命本身原本就是解脫的,自由的,幸福的。

  所以,在通過種種修行,證悟了真心和佛性之後,徹底看清楚了生死的真實面目,此時的生死就不再是一種束縛和痛苦,而是真如實相在具體事物上的一種顯現,生死也是我們佛性的顯現。

  禅宗頓悟的“見性成佛”,天臺圓教的“大開圓解”,都是直接從心性上契入,一切法無相無作,生死沒有生死相,解脫也沒有解脫相,而生死解脫的來龍去脈、因緣果報卻極爲清楚明了。

  這正是永嘉大師所說:“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原自性天真佛。” 這真是難以想象和不可思議的大乘佛法的境界,也是大乘菩薩修行的重點所在。

  這完全不同于凡夫衆生的生死觀,也不同于二乘聖者的觀點。他直接顯示了佛乘的究竟了義,就在我們每一個衆生的一念心中完全具足,也在我們每一個衆生舉手投足之際顯露無遺。

  因此,煩惱即菩提,所以沒有煩惱可破除;生死即涅槃,所以也沒有生死可以解脫。菩提即煩惱,所以沒有菩提可求;涅槃即生死,因此也沒有涅槃可證。

  生死的真相,本來如此,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能夠破除一切苦,這是真實不虛的真相。

  但是,奈何衆生,于這個微妙莊嚴的生死真相之中卻不聞不知,淪落于貪嗔癡等煩惱劇毒之中,夢幻顛倒,從迷入迷,對自己生命的真相內涵,不曾絲毫覺察,所以受苦無量,苦惱無量。

  又對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教誨,不信不受。直接指示你認識心性,你不相信,也不接受,邪見深重,妄自尊大。

  比如世間有些自恃聰明豁達之流,他很豁達,覺得生死沒什麼了不起,還覺得生活得很灑脫。這種人,是掩耳盜鈴式的自以爲是。

  種種錯誤的觀點行爲,縱然偶爾行善享樂,也不能得到方便和究竟的升華,更不能突破生死迷惑的局限,反而導致了許多痛苦的結局。

  帶有這種錯誤而局限的眼光,繼續造作種種善業或者惡業,有了善惡的行爲,就會形成相應的結果,從而繼續接受顛倒的苦和樂,這是我們凡夫衆生生死現象上面的一個根本大問題。

  可以說,分段生死是最明顯的,那麼變易生死是我們要細加注意,才能夠注意得到的。

  凡夫衆生的分段生死解脫了,就證得二乘聖人和登地菩薩,自己個人的生命就能夠獲得自由。

  那麼變易生死呢,要等大乘菩薩修行,到最後,最後一品無明破除幹淨了,成佛了,這個變易生死才徹底了脫。

  可以說,這兩種生死猶如猛火熾然,煎熬著凡夫衆生和二乘行人。

  諸位可以回顧一下,我們不要說昨天什麼事情,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或者睡著了,今天隔了夜我就忘記了,這種我們不說。

  我們就說生從何來,死從何去,這個,我們都不知道。大部分人還不以爲這是痛苦的,實際上這是極大的一個痛苦,最粗劣的痛苦。

  你這一生的任何努力,在分段生死面前,到了死亡的時候,只有兩手空空,什麼也不帶走,這一切都成爲了句號。

  那麼在佛法裏面,我們分段生死的痛苦,就是我們不了解生前死後,並不是說沒有生前死後。

  那麼許多的人,就會在這個上面做文章,會産生種種身見、邊見、邪見。

  有些人認爲,人生幾十年,死了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他做好事,也覺得沒什麼,做壞事呢,也心裏踏實。因爲他覺得死了什麼都沒有,所以做壞事也不怕果報,這是邪見,邊見,斷見,認爲死了什麼都沒有。

  另外一種人呢,以爲老子二十年之後又是一條好漢,不怕死,以爲死了之後還是人。這是沒有因果緣起的觀念,以爲人死還是爲人,永遠都做人,以爲生死是一個真實的,可靠的。那麼,這就是一種常見,也是邪見。

  我們凡夫衆生,分段生死的這種痛苦是很粗劣的。那麼微細一點,我們在平時生活當中所感受到的,跟變易生死的痛苦就非常的接近。

  因爲大部分的痛苦,剛才說了,叁苦:苦苦、行苦和壞苦,都是屬于變化無常的。這個變化無常給我們帶來了無邊的痛苦。

  事實上,凡夫衆生之所以爲無常而痛苦,就是因爲對于無常的事物,沒有認識到他的真相,真相是什麼呢?就是在第一覺悟裏面說的“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了。

  如果我們認識到無常的真相,那麼你認識了之後,其實無常也挺好的。爲什麼無常挺好?正因爲一切法都是無常的,所以,我們現在所感受到的痛苦,他一定會消失。

  因爲我們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所以我們現在暫時得到一下的快樂,也不要得意忘形,他也會過去的。

  這樣一來,我們的任何情況,都可以得到改變,這就是無常的真相。

  正因爲無常,我們才能夠改變自己,才能夠升華自己,才能夠使自己從一種局限當中解脫出來。

  “苦惱無量”,“苦”是身苦,“惱”是心惱。我們的這個身體,要爲世間的五欲六塵去奔忙,去勞累。特別是現在這個社會,大家見面的時候,問你最近怎麼樣?大家每個人都提出來一個字,“累”。身體要承擔一切事務,所以身體很累、很苦。

  身體苦一點也罷,可是內心呢,又找不到真正的安心之處,沒有安身立命,安心立命之處,我們的這顆心始終是動搖的。動搖的身心總是飄落在叁苦、八苦、無量諸苦的苦海之中。

  身心之苦一言難盡,叫做身心憔悴。

  可以說,我們凡夫衆生是因爲迷著于這個生死的假象,那麼二乘行者呢,他沈迷在偏真的涅槃裏面。

  他看到這個生死,非常的痛苦,非常的可怕,所以,他把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以及六識這十八界,色心二法全部扔掉不要了,證入到偏真涅槃。

  這其實也要接受無邊的痛苦,因爲二乘聖人,他還要接受變易生死的痛苦。

  那麼當菩薩看到這樣兩種情況,看到了我們身邊的人,因爲不懂得生命的真相,不懂得分段生死是有無邊痛苦的,也不懂得變易生死的這個內心,念念不忘地在執著在這個虛幻的生死景象上面,起了無邊的煩惱。

  諸位,菩薩看到這種情況之後,他們在心裏真的是于心不忍。因爲衆生在接受冤枉的痛苦。而且,衆生接受的這種痛苦是不真實的,如果這個生死的痛苦是真實的,真實的就不能改變,那就沒辦法解脫了。

  我們可以了脫生死,就是因爲生死是一種虛幻的假象,是我們對生命的一種錯覺,所有的煩惱都是一種錯覺。

  譬如,一個瞎子在寶庫裏面,因爲看不見自己整個身心就處在寶庫之中,所以他就亂摸,亂叫,亂喊,亂走。這樣一來,就被這些珍貴的寶物傷害了自己的身體,受到損傷,受到損傷之後又感到更加的痛苦。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或多或少會感到一些困頓、煩惱和不安,這一切實際上是我們不了解自己的生命所導致的一種痛苦,並不是外界有一個痛苦給我們。

  過去曾經有一位信徒,他身心都受到了極大的折磨,就想來請教佛陀,希望佛陀能給他開示。他說自己非常的痛苦,佛陀就非常慈悲地,很沈靜,斬釘截鐵地跟他說:你沒有痛苦,沒有人能給你痛苦。

  他一聽到沒有人給我痛苦,他想了想,確實如此。這個世界上誰給我痛苦呢?什麼事情給我痛苦呢?真正來說,也沒有哪個人,沒有哪件事情真的能讓我痛苦的,他當下就放下了。

  所以,菩薩發心,就是看到衆生的生命本來不應該有痛苦,卻冤枉地在受痛苦,所以要發起大乘心。

  這個大乘心,就是針對前面具有變易生死的二乘人來說的。二乘,我們通常稱爲小乘,小乘只求自度。

  在《八大人覺經》裏面的前面四覺,他偏重在解脫道,就是自己一定要先解脫,但是這裏都是大人覺,都是大菩薩的發心,這裏是什麼意思呢?這就告訴我們,菩薩發心…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十一講 正宗分——大心普濟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