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十一讲 正宗分——大心普济觉▪P2

  ..续本文上一页谛、十二因缘、六度的基本解脱方法之外,还有许许多多解脱生死的方法。比如说我们汉传八大宗派,特别是净土宗、禅宗、密宗、天台宗等等,尤其重视我们内心的修行功夫。对于修行的前后次第,正行和助行,都有非常详细的解说;也包括藏传佛教的五大流派,还有南传佛教的各种禅修法门。

  这些方法都是从根本的“我执”上下手,“我执”就是分段生死的根本。

  破除“我执”,断除生死的束缚,我们就能够获得生死的解脱,就能够使我们的生命呈现完全自由开放的这样一种状态。

  简单地说,只要把这颗生灭的妄想心降伏了之后,把一切是非人我,杂染执著全部都破除了之后,我们的生命就会象从鸡蛋壳里钻出来的小鸡一样,束缚自己思想举动的所有错误看法和想法,都会立刻灰飞烟灭,生死之苦就会被彻底的征服。就在这时,生命就会呈现出崭新的景象,内心之中只有光明和宁静。

  这个时候,会不由得发出感叹“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陀所说的:“寂灭乃人生之至乐”,这是解脱道上的一个终极境界。

  第三层,佛法认识生死的意境在于认识生死的真相。经文里面讲的“生死炽然,苦恼无量”是菩萨发心,救度众生的时候,看到众生在受无边的痛苦。

  那么,菩萨发这个慈悲心,救度众生的痛苦的时候,是觉得众生真的有一个实在的痛苦,在那里痛苦我去救他呢?还是看到众生具有与佛完全等同的佛性,而众生自己并不知道,我们只是去帮助他,让他知道有这样的一个真相呢?

  所以,第三层,生死真相的把握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前面两层,第一层,生死是痛苦的;第二层,生死的痛苦是可以解决的;第三层就是认识生死的真相。

  那么生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告诉大家,生死的真相就是完美。

  生死本来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在《长阿含经》卷第二,佛陀对阿难说:“夫生有死,自世之常。此何足怪”。有生有死,这是世间的常理,有什么奇怪的呢?

  其实,对生死以及生命中所感到的任何痛苦,都只是我们凡夫众生的一种错觉而已。

  诸位在这里要注意了,经典里面说“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实际上不是说我们在生死当中,他有个实实在在的无量的痛苦在这里,而是我们的一种错觉。任何痛苦都是我们的错觉,因为我们生命本身原本就是解脱的,自由的,幸福的。

  所以,在通过种种修行,证悟了真心和佛性之后,彻底看清楚了生死的真实面目,此时的生死就不再是一种束缚和痛苦,而是真如实相在具体事物上的一种显现,生死也是我们佛性的显现。

  禅宗顿悟的“见性成佛”,天台圆教的“大开圆解”,都是直接从心性上契入,一切法无相无作,生死没有生死相,解脱也没有解脱相,而生死解脱的来龙去脉、因缘果报却极为清楚明了。

  这正是永嘉大师所说:“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原自性天真佛。” 这真是难以想象和不可思议的大乘佛法的境界,也是大乘菩萨修行的重点所在。

  这完全不同于凡夫众生的生死观,也不同于二乘圣者的观点。他直接显示了佛乘的究竟了义,就在我们每一个众生的一念心中完全具足,也在我们每一个众生举手投足之际显露无遗。

  因此,烦恼即菩提,所以没有烦恼可破除;生死即涅槃,所以也没有生死可以解脱。菩提即烦恼,所以没有菩提可求;涅槃即生死,因此也没有涅槃可证。

  生死的真相,本来如此,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能够破除一切苦,这是真实不虚的真相。

  但是,奈何众生,于这个微妙庄严的生死真相之中却不闻不知,沦落于贪嗔痴等烦恼剧毒之中,梦幻颠倒,从迷入迷,对自己生命的真相内涵,不曾丝毫觉察,所以受苦无量,苦恼无量。

  又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诲,不信不受。直接指示你认识心性,你不相信,也不接受,邪见深重,妄自尊大。

  比如世间有些自恃聪明豁达之流,他很豁达,觉得生死没什么了不起,还觉得生活得很洒脱。这种人,是掩耳盗铃式的自以为是。

  种种错误的观点行为,纵然偶尔行善享乐,也不能得到方便和究竟的升华,更不能突破生死迷惑的局限,反而导致了许多痛苦的结局。

  带有这种错误而局限的眼光,继续造作种种善业或者恶业,有了善恶的行为,就会形成相应的结果,从而继续接受颠倒的苦和乐,这是我们凡夫众生生死现象上面的一个根本大问题。

  可以说,分段生死是最明显的,那么变易生死是我们要细加注意,才能够注意得到的。

  凡夫众生的分段生死解脱了,就证得二乘圣人和登地菩萨,自己个人的生命就能够获得自由。

  那么变易生死呢,要等大乘菩萨修行,到最后,最后一品无明破除干净了,成佛了,这个变易生死才彻底了脱。

  可以说,这两种生死犹如猛火炽然,煎熬着凡夫众生和二乘行人。

  诸位可以回顾一下,我们不要说昨天什么事情,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或者睡着了,今天隔了夜我就忘记了,这种我们不说。

  我们就说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这个,我们都不知道。大部分人还不以为这是痛苦的,实际上这是极大的一个痛苦,最粗劣的痛苦。

  你这一生的任何努力,在分段生死面前,到了死亡的时候,只有两手空空,什么也不带走,这一切都成为了句号。

  那么在佛法里面,我们分段生死的痛苦,就是我们不了解生前死后,并不是说没有生前死后。

  那么许多的人,就会在这个上面做文章,会产生种种身见、边见、邪见。

  有些人认为,人生几十年,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他做好事,也觉得没什么,做坏事呢,也心里踏实。因为他觉得死了什么都没有,所以做坏事也不怕果报,这是邪见,边见,断见,认为死了什么都没有。

  另外一种人呢,以为老子二十年之后又是一条好汉,不怕死,以为死了之后还是人。这是没有因果缘起的观念,以为人死还是为人,永远都做人,以为生死是一个真实的,可靠的。那么,这就是一种常见,也是邪见。

  我们凡夫众生,分段生死的这种痛苦是很粗劣的。那么微细一点,我们在平时生活当中所感受到的,跟变易生死的痛苦就非常的接近。

  因为大部分的痛苦,刚才说了,三苦:苦苦、行苦和坏苦,都是属于变化无常的。这个变化无常给我们带来了无边的痛苦。

  事实上,凡夫众生之所以为无常而痛苦,就是因为对于无常的事物,没有认识到他的真相,真相是什么呢?就是在第一觉悟里面说的“世间无常,国土危脆”。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了。

  如果我们认识到无常的真相,那么你认识了之后,其实无常也挺好的。为什么无常挺好?正因为一切法都是无常的,所以,我们现在所感受到的痛苦,他一定会消失。

  因为我们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所以我们现在暂时得到一下的快乐,也不要得意忘形,他也会过去的。

  这样一来,我们的任何情况,都可以得到改变,这就是无常的真相。

  正因为无常,我们才能够改变自己,才能够升华自己,才能够使自己从一种局限当中解脱出来。

  “苦恼无量”,“苦”是身苦,“恼”是心恼。我们的这个身体,要为世间的五欲六尘去奔忙,去劳累。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大家见面的时候,问你最近怎么样?大家每个人都提出来一个字,“累”。身体要承担一切事务,所以身体很累、很苦。

  身体苦一点也罢,可是内心呢,又找不到真正的安心之处,没有安身立命,安心立命之处,我们的这颗心始终是动摇的。动摇的身心总是飘落在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的苦海之中。

  身心之苦一言难尽,叫做身心憔悴。

  可以说,我们凡夫众生是因为迷着于这个生死的假象,那么二乘行者呢,他沉迷在偏真的涅槃里面。

  他看到这个生死,非常的痛苦,非常的可怕,所以,他把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以及六识这十八界,色心二法全部扔掉不要了,证入到偏真涅槃。

  这其实也要接受无边的痛苦,因为二乘圣人,他还要接受变易生死的痛苦。

  那么当菩萨看到这样两种情况,看到了我们身边的人,因为不懂得生命的真相,不懂得分段生死是有无边痛苦的,也不懂得变易生死的这个内心,念念不忘地在执着在这个虚幻的生死景象上面,起了无边的烦恼。

  诸位,菩萨看到这种情况之后,他们在心里真的是于心不忍。因为众生在接受冤枉的痛苦。而且,众生接受的这种痛苦是不真实的,如果这个生死的痛苦是真实的,真实的就不能改变,那就没办法解脱了。

  我们可以了脱生死,就是因为生死是一种虚幻的假象,是我们对生命的一种错觉,所有的烦恼都是一种错觉。

  譬如,一个瞎子在宝库里面,因为看不见自己整个身心就处在宝库之中,所以他就乱摸,乱叫,乱喊,乱走。这样一来,就被这些珍贵的宝物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受到损伤,受到损伤之后又感到更加的痛苦。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或多或少会感到一些困顿、烦恼和不安,这一切实际上是我们不了解自己的生命所导致的一种痛苦,并不是外界有一个痛苦给我们。

  过去曾经有一位信徒,他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就想来请教佛陀,希望佛陀能给他开示。他说自己非常的痛苦,佛陀就非常慈悲地,很沉静,斩钉截铁地跟他说:你没有痛苦,没有人能给你痛苦。

  他一听到没有人给我痛苦,他想了想,确实如此。这个世界上谁给我痛苦呢?什么事情给我痛苦呢?真正来说,也没有哪个人,没有哪件事情真的能让我痛苦的,他当下就放下了。

  所以,菩萨发心,就是看到众生的生命本来不应该有痛苦,却冤枉地在受痛苦,所以要发起大乘心。

  这个大乘心,就是针对前面具有变易生死的二乘人来说的。二乘,我们通常称为小乘,小乘只求自度。

  在《八大人觉经》里面的前面四觉,他偏重在解脱道,就是自己一定要先解脱,但是这里都是大人觉,都是大菩萨的发心,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这就告诉我们,菩萨发心…

《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十一讲 正宗分——大心普济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