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五講 正宗分——少欲無爲覺

  第五講 正宗分——少欲無爲覺

  昨天我們學習了第一“苦空無常覺”,知道了世間一切都不能長久,沒有哪一樣可以作爲我們自己的主宰。那麼這些危脆的國土、無常的世間、苦空的四大、無我的五陰,給我們帶來了多少苦惱呢?

  我們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紛亂,山河大地自然界的災害,世界各地的不安,恐怖分子的猖獗,以及我們人類內在身心的痛苦,最重要的痛苦來源,就是我們這顆心。

  所以諸位看到“心是惡源”這一句話,就應該明白了,佛陀告訴我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的目的,是讓我們這顆心能回歸到心的本源上面來。看到這顆心是惡源的這顆心,然後超越這顆心。當你超越這顆心之後,這個世界就是一個極樂世界,這個人間就是淨土的人間。

  人間淨土,極樂世界都是由我們這顆心創造起來的。我們現在感知的這個世界,充滿戰爭、恐怖、仇恨的世界,也是由于我們這顆心內在就有無量無邊的恐怖、嗔恨、貪欲,所以導致了外在的紛亂。

  也許有人會反對說:我的內心很善良,爲什麼我的這個世界還這麼亂呢?實際上,諸位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例如:過去有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她每天活得都很開心。有人請教她獲得開心的秘訣是什麼。這個老太太就告訴大家兩句話。

  第一句話是:不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你經常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個時候你就會很痛苦。明明別人做錯了,別人罵你了,甚至是別人欺負你誤會你了,而你也就真的難受了。實際上這是別人的錯誤,而不是你自己的錯誤,你爲何難受啊。所以我們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第二句話是:我不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有錯改了就行了,不用懲罰。有些人做錯了事情,就自己心裏很難過,通過各種方式懲罰自己,等懲罰過後卻又不改習氣,舊病重發,毫無意義。更嚴重的是在心中留下陰影,自卑心太重也是傷害自己的一種毒藥。古人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諸位!這個佛法也同樣的告訴我們,你有錯了,改過就可以。不用拿你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佛法告訴我們的忏悔,就是讓我們知道過去的錯了,悔改,將來不再做,這就是忏悔了。但是不許你不承認錯誤,你要客觀地看到錯誤,也要客觀地看到那是別人的錯誤而不是自己的錯誤。所以那位老太太說:我不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也不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樣子我就能活得很開心了。

  那麼,我們這個世界,大家在裏面生活著,有很多苦惱,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粗粗地一看,我們會看到我們的環境我們的世界,特別是天災人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各種各樣的危機,使大家人心惶惶,總覺得這個世界,這顆心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安下來,很難安心。

  所以佛陀首先在第一覺裏面就告訴我們,你先要看到你環境的真相:這個國土,他本身就是一個危脆的國土,這個世界本身是一個無常的世界,這個身心本來是一個虛僞的身心,這個起心動念,我們的起心動念,以及起心動念的背後那個“我執”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因爲你的感受就是從這裏生出來的。你的感受雖然有客觀的環境影響,但是真正能夠感受到痛苦的,還是你這顆心。

  這幾個事情外到世界國土,內到身心,我們看清楚了,那麼你慢慢地觀察,一直觀察到生命的真相現前,也就慢慢地離開了生死的痛苦。

  這樣一來,我們會緊接著問第二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諸位想到了沒有?我們怎麼去如是觀察呀?我們怎麼會觀不起來呢?你告訴我說這個世界是無常苦空的,但是我對這個世界很感興趣啊,你憑什麼不讓我去觀察,不讓我去追求這個世界的幸福呢?

  在座的會這麼想,社會上的每一個人也會這麼想,以爲佛教是消極避世的、是出世的,所以很反對。甚至會說:只要心中充滿愛,就會被關懷,這個世界還是很美好的。但是大家也有認識到人生世上苦多樂少,甚至對于某些人來說也真的是充滿了痛苦。有這樣的一個認識。

  但是這個痛苦的根源在哪裏呀?佛陀爲什麼告訴我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原因在哪裏?是真的這個世界有一個真實的痛苦在這裏嗎?有真的一個我們這顆心使我們造無量無邊的惡業嗎?這是真實的嗎?如果沒有真實的,佛陀爲什麼這樣告訴我們呢?如果是真實的,既然是真實的又怎麼去解決得了呢,怎麼去改變得了呢?

  這裏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義理,我們要考慮到的。佛陀講這個世界的缺陷,絕對不是消極逃避的意思。諸位要領會這個精神!佛陀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不是讓我們趕緊逃避世界,逃避這個身心,不是讓我們趕緊去自殺,不是的,千萬不要這樣認爲。那麼他這樣說是什麼意思?這就是在這裏跟大家要討論的重心所在了。

  佛,他發現了我們每一個衆生內在的一個巨大的完美的力量,就是絕對自由的力量,絕對自由。可是我們沒有感受到這種自由。爲什麼會感受不到這種自由?很簡單的一個道理,諸位,你爲什麼感覺不到你生命的自由?就是因爲你對于這個世界這個身心的要求太多了。

  你對這個世界的要求越多,你內心的自由的這種力量,我們生命絕對自由的這種力量就會越少。你要求到100%的時候,也就是說你整天就是要求這個世界如何完美,這個身心如何完美,你與人交往也要對方如何完美,你這樣的要求能要求得到嗎?要求不到。要求不到你就會痛苦,那麼你這個要求越高,你內心的痛苦呢,也就越高;痛苦越高,你內心自由的力量也就越弱。

  所以我們生命絕對自由的這個力量,是怎麼減弱的,正好跟我們對外界的要求成反比。內心對外界要求100%的時候,你的生命是絕對沒有一絲一毫的自由;如果你對外界的要求成爲0%,那麼你內心的自由的這個力量也就達到100%。所以佛陀在第二覺裏面就告訴我們這個秘訣了。

  

  第二覺知:多欲爲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爲,身心自在。

  

  “身心自在”,自在是什麼?自由,真正的自由自在,身體和內心都能夠自由自在。這一覺的重心就在于修習禅定的自由自在,是解脫道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那麼如何獲得這種禅定?根據剛才我們對世界的要求這個例子來看,我們人心從來沒有滿足的時候。

  終日忙忙只爲饑,才得飽來便思衣。

  衣食兩般皆豐足,房中缺少美貌妻。

  娶得嬌妻並美妾,出入無轎少馬騎。

  騾馬成群轎已備,田地不廣用支虛。

  買得良田千萬頃,又無官職被人欺。

  七品五品皆嫌小,四品叁品仍嫌低。

  一品當朝爲宰相,又想君王做一時。

  心滿意足爲天子,更望萬世無死期。

  種種妄想無止息,一棺長蓋抱恨歸。

  我們人生就在這樣的貪欲之間非常不能知足,對于外界的要求始終是沒有停止的。

  在這種情況下,諸位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們不從心地上解決這個問題,而只要求外在的物質來滿足我,外在的世界來滿足我,外在的環境來滿足我,結果是什麼呢?當我們擁有了一定的財産的時候,當我們擁有一座城市的時候,當我們擁有一個國家的時候,我們會去擴散這種權力,擴散自己的能力。當你擁有地球的時候,諸位啊!我們這顆心能滿足嗎?可以肯定地說,如果一任我們這顆貪欲的心擴散下去,當我們左手已經抓住這個地球,把這個地球裝到自己的左口袋裏面,我們的右手馬上會伸出去,去抓月球,把月球再抓到我們的右口袋裏面。什麼原因?這就是貪欲。所以我們地球住不下了就要去開發月球,這是追求物質的一個必然形式,因爲我們的心比天地還大,因爲我們這顆心比宇宙還要大。所以宇宙都給了你,你不會滿意的。所以這種要求越高,你的煩惱也就越大。

  你再放到這個世界裏面,你把這顆身心放到這個銀河系當中,放到十方無盡的世界當中,我們這個人,只是一顆微塵,一顆芥子而已,芥菜子一樣小。所以這一切都不能夠滿足我們。這個話講得非常圓。那麼如果再客觀一點,講得更現實一點,諸位在這裏聽講的不少都是在家的居士,你們在一起生活的時候如何能夠獲得這種自己生命的自由呢?

  就拿夫妻兩個人的生活來說,在家的兩個人,如果你對對方的要求是100%,你就要求對方是一個完人,完美的人,是你想象當中的絕對毫無瑕疵的,那麼你的生命在他的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就是一個非常脆弱的,沒有任何自由的這樣一個人。因爲你的自由絕對是靠對方來維護了。你的生命只有0%自由的力量。如果對方達不到你這種要求,只能做到98%的這樣一個好人,你還會煩惱,因爲你還有2%沒有滿意。那麼如果你對對方的要求是50%的,你的生命有50%的自由,對方能夠做到50%,加起來也是100%,你還可以感受到你的自由。如果對方只做到48%,那麼很對不起,你還是感覺不到你生命的自由。因爲你的自由的力量已經被這種要求削弱了50%了。如果你對對方要求2%,那麼你生命的自由的力量就有98%,對方只做到1%的時候,你還會痛苦。如果對方能夠做到3%,你會感到很幸福很自由,你覺得對方確實很好。所以這個世間的好與壞,你自由與不自由,人與人之間的,特別是在家居士的這種愛情是不是很美滿,不是取決于對方好不好。所以古人說:情人眼裏出西施。原因不是對方真的好不好,而是你對他的要求有多少,他能不能滿足你的要求。

  如果說你對于這個世界、身心、內在,一切法都沒有任何要求,這個時候,你生命的自由力量就是100%。換句話說,你這個時候是真正的絕對自由的人。每個人都完全可以達到這種自由。

  諸位如果不相信,你現在坐在這裏,就可以感受一下,就用這個100%和0%的這個比喻,觀察一下自己的身心。你就說:我對這個世界,對這個人心,對我自己的身體以及我的一切,沒有任何要求了,從100%降低到0%了。靜下來看看,你…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五講 正宗分——少欲無爲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