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四講 正宗分——苦空無常覺

  第四講 正宗分——苦空無常覺

  我們接著昨天的課題,昨天跟大家一起學習了《八大人覺經》的序分,今天正式進入了正宗分。正宗分就是這部經典的所有思想內容,這個正宗分裏面有四個層次的內容,在述要義的時候簡單介紹過了。

  第一部分,就是讓我們認識自己的身心世界;第二部分,是認識了身心世界之後我們解脫了自己身心世界的各種煩惱和痛苦,獲得真正的自由;第叁部分,是當我們自己解脫了之後,再回過頭來看到我們身邊的人,他們的身心世界;第四部分,還要幫助身邊的所有衆生,也解脫他們的身心世界當中各種煩惱。這個是我們正宗分裏面包含的全部內容。

  今天,我們就開始學習《八大人覺經》的第一覺。經文說: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僞無主;心是惡源,形爲罪薮。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這第一覺,就是佛陀把我們的依報和正報作了客觀的敘述,依報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正報就是自身。把這個世界和我們自身的生命狀況,以及我們內在的身心感受,一語道破,直接顯示出來。

  “世間無常”這是第一句話。從這句話當中我們可以感受得到,佛陀是世間的佛陀,佛法也是世間的佛法。在上一個世紀二叁十年代的時候,中國人對于佛法的理解有很大的誤會,認爲佛教是死人的宗教,只有人死了之後請出家人來做佛事才派得上用場;認爲佛教是鬼的佛教,只有跟鬼打交道的時候才跟佛教挂上鈎。這種觀念是極端地誤會了佛法的精神。所以,偉大的太虛大師,他提出來“人生佛教”,“人間佛教”。

  “人生佛教”,“人”就是告訴我們,佛法的直接對象就是人道。佛陀在人間成佛,所以是“人生佛教”,不是鬼的佛教而是人的佛教,是生活的佛教,是生命的佛教,不是死亡之後的佛教。簡單地說是人生的佛教而不是死鬼的佛教。

  那麼這樣提出來之後,大家對于佛法在我們人生的曆程當中所起的妙用就開始注意了。一個世紀過去了,這種觀念,在太虛大師之後的諸位大德、老法師的極力弘揚之下,我們中國大乘佛法又有了新的氣象。那麼這種新的氣象表現在我們大家一個共同的觀念,就是知道佛法就是指導我們生活的佛法;佛法就是讓我們覺悟身心世界的佛法;佛法就是讓我們在現實的當下,在現在的當下就可以解決煩惱的佛法。

  這種認識是正確的。

  爲什麼是正確的?

  因爲佛陀來到人間,佛教的建立首先是關心我們的人生和社會。看到我們人生的痛苦和煩惱,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那麼解決這個人生的痛苦,到底人生有哪些痛苦呢?最大的痛苦就是生死的問題。我們有生必有死,生死誰也不能避免。因此在生死之間,無論你享受如何的快樂;無論你接受如何的痛苦,當死亡來臨的時候,大家全部是一片迷茫。

  試想我們生活在世界上,就像在茫茫的苦海之間,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葉孤舟。一個人就是一只飄搖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這八風之中的一葉小舟。我們只知道身邊的人,某某人去世了,某某人誕生了,他們生從哪裏來?死到哪裏去?我們很迷茫。在這個苦海上我們可以看得見我們身邊的人,他們跟我們一樣,都朝同一個方向去,但是我們都知道他們還沒有到達海的彼岸,沒有到達苦海的盡頭,就在苦海當中又沈沒了。

  所以,佛法看到這樣的一個苦海衆生,看到我們的生命如此地孤獨,如此地無奈,如此地無助,如此地散亂,在一切痛苦的幹擾之下,毫無能力解決自己身心的煩惱。因此佛法首先的對象就是我們人生的痛苦。

  那麼人生痛苦如何去觀察呢?首先要觀察我們所處的環境,然後再來觀察我們的身體,再來觀察我們的內心。《八大人覺經》的第一覺就是按照這樣的一種順序讓我們去觀察的。“世間無常”,“世”就是時間,指古往今來,過去、現在、未來這叁際無窮盡的時間。東南西北十方,無邊的空間爲“間”。“世間”就是包含了時間和空間。我們身體的生老病死、內心的受想行識、世界的成住壞空,遷流變化,刹那不停——這就是無常。

  世間爲什麼是無常的?我們先不要問他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光看到這種表相,我們光看到這個世界都是什麼組成的,你把他看清楚了。一切諸法,無非是因緣和合而生,山河大地本是微塵,世間一切萬法,無盡的時間和無盡的空間,他沒有一個固定的可以主宰的東西,沒有一個永恒不變的真實自我。

  我們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以爲時間是永恒的,或者以爲空間肯定是個永恒的。實際上時空就是我們凡夫衆生的一種錯覺,一種誤會。空間的長寬高,時間的變化,這個就是我們生活的四維時空。現在在西方國家,有些做這種科研的科學家們,對于時間和空間,做一個認真的考察研究,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說:這個我們所感受到的居住的這個世界是四維時空,實際上呢,有生命的存在不一定都是四維時空,可以有多維度的空間。簡單一點說,也可以有更少的維度。拿這個叁維空間來看,我們現在是長、寬、高,如果只有兩度空間,那麼就去除了高度。諸位試想一下,去除了一個高度的世界是一個什麼世界呢?就是一個影子的世界。大家看到這樣一個影子,明白了這個影子的長和寬,但是你不知道他有高,因爲是影子啊。比如說我們站在這裏的影子照在地上,這個影子是沒有高度的。

  現在的這個網絡世界,我們更容易理解這一點,諸位一看這個屏幕上的名字,現在24個人在線,這24個人到底是不是24個人?只是24個名字,只有長和寬,沒有高度的。但是,我們一旦把這個長和寬當成真正的自我之後,諸位如果點擊某一個人的名字,給他發一通罵人的話,我們的身心就受他影響,就因此生起煩惱來了。不用高度,你只有寬度和長度就可以,就可以代表你生命的一種形態在這裏出現了。那我們的現實生活呢?有一個高度,這就叁度了,網絡的虛擬世界呢,只有兩度——二維空間,加上時間。

  據說現在一些尖端科學家們,發展到認爲應該有十叁度空間,多維度的時空。有人提出來,極樂世界據說就是一種多維度的時空。

  那麼當我們的生命只有兩度空間的時候,有一個人突然覺悟了,他站起來,看見自己是叁度空間的,就告訴我們說:“你們站起來吧,你們不要趴在地上像影子一樣。”這個時候,我們習慣于兩度空間生活的人很難接受,很難接受這種觀念。

  那麼佛法呢,告訴我們解脫之道,他告訴我們世間是緣起幻有的,我們對于這個時間和空間的把握以及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解是一種錯覺,你一定要打破這個時空的觀念,你才能真正地解脫。就像從兩度的空間裏解脫出來,就像我們一定要從這個聊天室的名字上面解脫出來,你不要以爲這個名字就是你,名字可以拿來用,但絕對不是你自己。所以佛菩薩也可以化身到我們這個叁維空間當中來。我們也可以到聊天室來聊,這是同樣的道理。

  佛法的這個下手處,首先告訴我們世間的這種現象,無盡的時間和無盡的空間只是一種錯覺。但直接講錯覺,我們就難以相信,難以把握,那就先有個過度的解脫道給我們做梯階,讓我們更加現實地去體會時間和空間是無常的,是變化的。

  我們現在所擁有的這個世界,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呢?下一句話說“國土危脆”。這個很現實啊,世間一切都是無常苦空的,世間沒有不散的宴席啊。有一首詩說:

  空拳赤手初生世,富貴何人是帶來?

  既不帶來難帶去,銅山鐵壁總塵埃。

  何等份事一角牆,讓他幾分有何妨?

  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這就是國土危脆的一個表現。國就是國界;土就是土地;危就是危險不安;脆就是脆弱不堅固。國家與國家的戰爭,國界與國界的紛亂,山河大地無非都是一些地水火風的原料組成,實際上根本就沒有一個固定可以主宰的東西。像我們現在土地沙漠化,國土就給我們帶來了一種不安的信號。如果我們不能保護這種資源,不能想盡辦法去維持他,那麼他就變壞得更加容易了。但是即使你想盡辦法去維持他,他也總有一天會破壞的。

  國家的破壞,那是更加常見了。《叁國演義》一開頭就說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國土是永恒的。像我們中國,哪一個朝代最長呢?周朝最長了也就不過八百年。所以,在國與國、土地與土地,山林樹木等,環境沒有保護好,危機四伏。無論是空氣、環境、人文、自然都存在著很大的威脅。這種威脅隨著科學的進步越發顯而易見,我們現在知道人類這個地球所擁有的原子彈、核武器能夠毀滅多少個地球!很容易毀滅的。所以時時存在著這樣一種危險脆弱的危機感,讓我們看到了這一切事物的本質到底在哪裏。

  世間的這種無常,我們沒有能力去觀察的時候,我們人世間對自己生命的本身往往是太輕視了,也就是古人說的:人生不滿百,常懷千年憂。國土危脆啊,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生活、我們這個環境你能永遠保持下去嗎?這是不可能的。

  實際上這裏最根本的一點,世間無常和國土危脆就是小乘佛法裏面叁法印裏面的第一個法印叫“諸行無常”。讓我們要觀察,我們的身心世界都是無常的,沒有哪件事情可以永恒。在世俗上的人當中,有許許多多山盟海誓、永遠不變心、永恒的愛。但是,當有人告訴你永遠都不變的時候,諸位!你一定要想到:是的,無常的道理是永遠都不會改變的。這個就是讓我們觀察到世間的一種真相。

  哪一樣事情不是無常呢?白居易有一句詩說得好:

  蝸牛角上爭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生。

  兩個石頭一碰,碰出火花來了,我們的生命就短暫無常到這種程度,瞬間即逝。所以說,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學習佛法沒有時間多少的差別,沒有年齡老少的差別。你七歲八歲開始修行不算早,七老八十,九十歲來學習佛法也不算晚。重在一個“覺”字。

  所以第一覺悟,你能夠感…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四講 正宗分——苦空無常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